“我想夏天了,也想你了。”
想起那时候在课桌上郑重地贴上自己的理想大学,还给暗恋的男生递小纸条和可口可乐……
之前和同事聊天说,只有学生时代有暑假有西瓜的夏天才是真的夏天啊,成年人的夏天,只是又炎热又要上班的平凡日子。
扯远了。
大家都在说学生时代单纯,成年人的世界复杂。我最近在思考,这种单纯和复杂的衡量维度究竟是什么。
其实如果说考验智力的话,可能高考就是我们人生的智力巅峰。多数人一生再也不会接触如此超越我们智力的公式定理,那么难解的几何难题。
但为什么成年人的世界反而更难了?
那几年的主要目标就是高考考更高分数,从而上更好的大学。你清晰知道高考要考哪些范围,怎么一点点去攻克他们。
而且中间有一场场模拟考试作为导航坐标,你只要付出努力,写唯一正确的答案即可。
你可以信任你的老师,信任前人的经验,因为你们的路径都是相似的。只要付出时间奋力一搏。
为什么《天气预报员》里的台词“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被我们奉为圭臬?
是大家走出学生时代幡然醒悟了,人生到处都是复杂问题,甚至无解问题。
很多人从高中到大学会经历一段价值观的震荡期,就像我上大学听的第一场讲座,一个学长跟我们说:“你们发现从前用来衡量自己和同伴的唯一标尺‘学习成绩’不见了,你们被猝然推进了一个有无数条岔路的跑道。”
在大学你的时间有限,提升绩点、体验社团和学生组织、提前找实习、多去社交去旅行、多发展个人技能、抓紧时间谈恋爱、健身提升颜值……
大公司能学到规范化的东西但晋升路径慢,小公司机会多更扁平但资源有限。
每个选择背后,都是机会成本。
人生的更多问题,是没有唯一解的。
这个时候你就特别想退回学生时代,回到朝着唯一方向铆足劲狂奔的时代。
我觉得我人生幸福浓度最高的一段经历,就是我为高考自主招生疯狂学习的时候。
我整个寒假都在为了考试准备,整个春节闭门不出,每天睡三四个小时。
考试要考十门,涉猎范围特别广,从天体物理到黑格尔再到图灵的计算机思想,我看掉的书摞起来可能有五米。
当时春节12点了,外面一串串烟花在我头顶炸开,我内心极其平静地在翻计算机习题,觉得那一刻特别浪漫。
千分考满分800分我拿了766,后来招生老师跟我说,是山东省第二。(天啊出学霸的山东省啊,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笔试结束又是漫长准备面试期,赶去复旦面试,回家忐忑不安等待了一段时间,有天晚上终于公布了成绩。
最后看着屏幕上“通过面试”这几个字,我当场抱着电脑屏幕哭了。
然后我冲到客厅抱着我妈,又哭又笑了一整晚,把《光辉岁月》唱了十遍,唱到邻居来我家敲门。
(我爸对此有点无感,他一直觉得我要上北大……)
我前段时间在B站看了个视频特别感动,可能西方人都特别有记录意识吧,很多考上藤校的同学都用相机记录自己查到考试结果的瞬间。
惊诧,喜极而泣,尖叫,抱着自己的外婆转圈,砸自己的眼睛(……),形态各异。
如果有时光机,我一定也要回去记录下我查到成绩的那个夜晚。
说实话,六年过去了,我出了自己的书,创立了公司,拿了颇受肯定的奖,但这些再也没有让我狂喜过了。
考上我喜欢的大学当然不会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但那个夜晚,就是目前我人生幸福浓度最高的夜晚,没有之一。
因为那是我唯一一次,几个月纯粹地为了一件事,那么心无旁骛地努力了。
我在想,每年高考都能成为全民热点,也是因为大家都想起了自己曾经心无旁骛的努力吧。
昨天,我在微博上看到可口可乐和各大高校微博协会推出的#畅爽人生反转报考宣言#,很多刚高考完的同学@自己想去的学校微博,还写下了反转情话,热血又可爱。
我记得当时喜欢一个男生,就会在课间悄悄往他的课桌上放一罐冒着水汽的可口可乐、偷偷看他桌子上写的理想大学是哪所,如果很难考去一个学校的话,也会想着有没有可能和他在同一个城市。
如果那个时候的可口可乐也像现在有反转瓶,可能都不用给暗恋的人写语焉不详的小纸条,而是靠反转瓶上的两句话就能表明心意了。
比如什么“我的导航失灵了”“终点一直是你”,或者“我的日记本失业了”“因为秘密都说给你听了”……
现在拿起可口可乐,会想起那些“夏日分享可口可乐畅爽”的美好夏季,也想起那些为了青春和梦想一往直前的努力的日子。
如果你也刚高考完、或者曾经有过这样的理想,就和可口可乐反转瓶合个影,上传合照到微博,@你的理想学校和可口可乐,并且说出自己的报考宣言吧。
可口可乐还会从和每个高校互动的同学里抽几位送上可口可乐理想畅爽包!
/ 互 动 话 题 /
/ 精 选 文 章 /
“同事发这个表情的时候,其实是在背后骂你。”如果你也想念那些夏天,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