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微信应该这样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微信应该这样用

2019-06-11 09:30:14 作者:曾少贤 来源:曾少贤 阅读:载入中…

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微信应该这样用

  在前阵子的文章中,我分享使用微信注意事项这才是微信正确的使用方法读者朋友觉得非常不错,纷纷点赞转发,以示对我的支持

  越是熟悉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其实越感到陌生

  不信?你可以尝试自己语言解释一个自己最为熟悉的知识概念相信我,你越是想要解释,你越难把它给解释清楚

  微信也是如此,作为一款国民软件,无论你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终究还是无可避免得使用微信,因而,掌握更多关于这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好了,我们发车吧!

  1,不要发「在吗?」

  在使用微信中,最令人感到尴尬地方,就是频繁收到「在吗?」、「亲,在吗?」、「在吗?亲爱的?」这样的信息

  为什么说这样的信息令人感到非常尴尬?因为收到这样的信息,我们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

  回复「在」,然后等对方继续开启话题

  直接忽视,等对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人性有一个特点,对于越是麻烦事情,我们通常就会选择推一推,再推一推,继而选择去做那些更加简单的事情。

  普通人不知道这个人性特点,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怕的是,那些做销售,或者做媒介的人,依旧对这个人性一无所知,一加上客户的微信,隔三差五就来一个「在吗?」,客户不删掉你,留着你过年吗?

  在使用微信的时候,尤其是商务场合要尽快地、清晰表明自己的来意,不要给对方产生额外的认知成本

  2,谨慎使用群发功能

  有一些特别自我为中心的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自己怎么爽,就怎么来进行

  举个栗子

  有一个投票活动,不管现在几点了;也不管对方和自己的亲密关系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更不管对方收到这条微信的时候,心情到底是如何,勾选全部的联系人,手一点,就全部发给他们了。

  你以为自己帮他投完票之后,事情就会结束了,那你终究还是太年轻了,过不了几天,他又会给你群发一条微信:

  在吗?帮我朋友圈第一条动态,点点赞

  你揉了揉自己的双眼,发现此时此刻,已经快凌晨1点,你忍不住想要骂人,只不过自己是文明人,只能默默把他给删了。

  群发信息为什么会这么遭人讨厌?因为群发信息,把别人当成了一种手段

  自己想要达成什么目的,只要动动手指,群发一条信息就行了,完全不管对方收到信息的时候,心情如何,以及究竟方不方便

  所以,群发消息这个功能,真的要少用。

  除非你是一家公司老板手下有一大帮员工,那你当然可以随时随地群发消息,给他们,否则,就请慎重,慎重,再慎重。

  3,微信好友不等于人脉

  人很容易有这样的一个幻觉

  我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会在我危难的时候,及时来帮助我。

  因为有这样的幻觉,很多人以为自己加了对方的微信,和对方聊了几句不咸不淡的天,在朋友圈互相点赞了几次,就能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人脉了。

  殊不知,「人脉」的本质,是现实世界价值交换,而不是所谓的微信好友关系。

  这一点,从事销售的人最容易感同身受

  做为销售人员,无论你加了多少老板,多少甲方,他们都不会让你轻易进入到他们的交际圈

  既然你从来没有进入到他们的交际圈,你们在现实世界,从来没有发生任何交集,那请问,他们怎么可能会成为你的人脉呢?

  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自然有人脉,千万不要弄错因果关系。

  4,不要发微笑表情

  同样都是一条信息,发送人都是曾少,我们来看看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效果

  这个星期五,我推荐电影大家

  这个星期五,我推荐些电影给大家

  这个星期五,我推荐些电影给大家

  先排除掉曾少的个人魅力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收到第二条、第三条的信息,几乎没有人喜欢第一条。

  原因就在于,「微笑」这个表情,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不友好了,你说它是真笑吧,它又不是真笑,你说它是假笑吧,它又好像有点在笑的意思

  面对这种模棱两可的事物,我们本能就会产生防御、乃至抵触心理,因为它让我们失去了掌控感。

  反观和这两个表情,则是人类情感真实流露

  前者能看出曾少心情相当的不错;后者能看出曾少干货被掏空后,表现出来的无奈。。。

  5,时时刻实践「互惠原则

  人都是会成长的,我最近对自己做了一次复盘,发现这几年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能时刻实践互惠原则。

  所谓的互惠原则,就是不把别人的帮助,当作是理所当然,而是一旦接受到别人的帮助,就要想方设法报答

  为了这个公众号,我自己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其实,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对于这些人,我经常用其他方式来报答他们,报答的一个方式,就是打赏。

  因为大家都是朋友,直接打钱不好意思,但通过打赏这种方式,很巧妙地得到了转化,既肯定了他文章的质量,自己又报答了对方的帮助之情,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很多人抱怨读书没有用,但我想说的是,读书之所以会没有用,一个重大的原因就在于,你只是知道了,但却从来没有去实践它而已。

  「互惠原则」在哪本书有提到?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作者就明确提出了这个改善人际关系重要原则。

  有些人看过就看过了,我刚毕业那会,读到这个原则,就从此在生活工作中,实践它,到现在为止,依旧享受到它给我带来的变化。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句话分享给大家。

  这是曾少最近写的干货:

  掏心窝说几件事

  站这些好东西,千万不要错过

  豆瓣8.6分,这本书好看爆炸

  我为什么强烈反对你当「舔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