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年轻时最大的坑,是错把苦逼当磨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年轻时最大的坑,是错把苦逼当磨砺

2019-11-07 09:10:00 作者:图书馆 来源:图书 阅读:载入中…

 年轻时最大的坑,是错把苦逼当磨砺

  年轻时最大的坑,是错把苦逼磨砺

  周末去参加了一个聚会

  聊到一个话题:现在的年轻人

  懂事特别早,

  想法特别多,

  不过,

  大多时候只是嘴上说说

  比如,一直怂恿别人勇敢辞职,

  把利害关系分析头头是道

  还不忘鼓励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可轮到他自己的时候,

  比谁都怂。

  最大的感受是很想劝,却劝不动,

  很多人都说迷茫

  不知何去何从

  其实我对这种迷茫的解读是,

  他们错把苦逼当成磨砺,

  01

  自从开始创业,每天在干的一件事儿就是挖人。

  每次在朋友圈里发招聘启事,都有人问我:你怎么还没招到人。

  过去我也觉得这事儿挺怪的,新闻铺天盖地都是90后爱跳槽,不惜裸辞的新闻,频繁马云爸爸都来劝大家慎重

  500

  放在现实里,才发现,其实这是对年轻人巨大误解

  每每看到网上有裸辞的新闻,一定有人疯狂打call点赞,可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人都会选择忍。

  比如十一期间,一个浙江义乌的姑娘发帖吐槽老板突然通知她,有人临时有事,要顶上,可姑娘已经“在路上”,只好跟领导解释自己不在家。

  结果,领导让她把行程取消,“公司大于个人。”

  一想到好好的计划要泡汤,姑娘十分恼火,当场辞职……

  身边一群人聊起这个新闻都说解气,可现实里,个个都曾经为了工作取消过假期。

  于是,你就懂了,这届年轻人,只是嘴上不好惹。

  认识一个985毕业研究生,第一份工作干了三年多。

  每次见我,都是吐槽:同事给力,领导很过分,公司没发展

  倒起苦水非常可怜

  可你让他辞职,瞬间就怂了。

  在他看来,“再好的婚姻也有一百次想离婚冲动”。工作也一样间歇性冲动,持续性忍耐。熬一熬,没准就好了。

  毕竟,谁的工作不难受,哪个老板不烦人。

  所以,一直在观望和纠结,总觉得自己没做出点成绩,没资格面对残酷世界

  这样的年轻人,其实有很多,明明早已经具备“辞职自由”,却还在痛苦纠结,嘴上说要找条出路身体却从未离开熟悉工位

  02

  剖析一下年轻人“只冲动,没行动”的原因,“穷”一定是置顶理由

  昨天,关于“年轻人到底该先攒钱还是先生活”的讨论上了热搜

  500

  结果我司的一位95后看了很生气

  这是谁意淫出来的问题

  我们那点钱,只够生存……

  的确,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去掉房租水电,可支配收入不多。

  就像微博网友@莎拉很咸晒的一张图:

  500

  40万的年收入,算完剩下八万五,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年轻人不敢换工作,毕竟就那么点存款

  穷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承受能力低,而人一旦不能承担风险,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越穷越怂,不是骗人的。

  03

  当然,缺钱并不是唯一的理由。

  曾经和不少HR聊起过一个奇怪现象月薪1万的offer,挖不到月薪8000的人。如果真是缺钱,应该对加薪非常敏感

  所以在我看来,缺钱是个因素,但大部分人还是输给了自己的“怂”,对离开“舒适区”感到无比恐慌

  “舒适区”,这几年被说烂了,只能说舒适区里的人过得都不舒适,因为每天都在“要不要走出去”中煎熬。

  这两天看了段北京卫视主持人栗坤写的离职体会

  “直到现在,我依然很难释怀我办完离职手续、交回所有证件,从BTV大楼里走出来的那一刻。我甚至不敢转身回头再看一眼,因为有这里有太多的回忆。”

  许多年轻人可能也不想面对这一刻,不敢为不确定未来负责,所以才不断劝自己:

  “眼下的工作没那么好,但也不差。”

  毕竟,对环境熟悉,跟同事要好,还有多年积累经验人脉资源

  一切已知、可控安全感,让人留恋

  也极易让人怀揣着侥幸心熬着:

  “没准哪天好运降临,就出头了”。

  再不称心的工作也能找出几个理由让自己留下,一混又是三五年。

  这种想法,像极了当代青年面对困难的一贯处理方式:该放弃就放弃,千万别相信自己有能力。

  500

  04

  其实,从换工作这件事上,能看出,年轻人在大事上的拖延,基本分为这两种:

  一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拖着。

  另一种是从个人发展到行业概况,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只有理论,懒得实践

  前者需要方向,后者需要决心

  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否则,你不变,环境也会倒逼你改变

  最近,曾经风头无两的keep,也keep不住了,闹起了裁员危机

  互联网这个行业虽然很新,但迭代起来也是快到模糊

  老牌大厂也不再意味稳定

  日本7-11母公司预计2022年将裁员4000人,面临闭店约1000家。

  曾经零售界“圣经”般的存在,也落下神坛,自身难保。

  与美团,饿了么等外卖服务相比,跟闪送、跑腿,“次日达”网购相较,便利店不如从前便利了。

  除了行业震荡,公司内部的变动也可能猝不及防

  你在担心“离开了平台,自己什么也不是”。

  但是平台抛弃你,从不说抱歉

  最遗憾的是,有人其实一早感受到了自己的鸡肋,却守着这个坑,一直没走。

  从“有机会跳槽”到“被迫离职”。

  看看身边那些提前布局,一早跳槽的人,都平步青云,越混越好。

  不是因为他们个人强大到不需要平台的资源支持

  而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人要不断地找到更能成就自己的平台。

  那些让你离开平台就活不下去了的地方,我劝你早点撤退

  正如《深夜食堂作者安倍夜郎说的那样:“一定要好好辞职,辞职从来不是对当下的逃避,而是对未来的选择。”

  05

  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出过一本非常火爆的书《灰犀牛》。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车水马龙的路上,没红绿灯、没探头,没管理秩序很乱。

  大家都说:“这么下去,非出车祸不可。”

  可就是没人管。

  直到有一天真出了车祸,甚至是出了人命

  警察来了,红绿灯、探头之类也都装上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灰犀牛”事件

  对问题心知肚明,就是不解决,因为当下还能凑合。

  可是,凑合这两个字,其实代价沉重

  还记得《小欢喜》中方圆失业后醉酒那一幕吗?

  乔卫东宽慰好友:曾经的自己也做什么赔什么,后来才渐渐做大。

  并直指方圆的问题:“说实话,你就是跟头栽得太少。”

  而方圆回答:“我今年45岁了”。

  上有老下有小,哪还摔得起?

  当你不再年轻,再想改变,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可能高到无力承担。

  所以,如果有了想辞职的想法,且这种想法非情绪化的,一定正视它。

  因为年轻时下不了的决心,蹉跎几年,就更难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