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日》读后感精选10篇
《完结日》是一本由[美] 撒迦利亚·西琴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19-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完结日》读后感(一):《完结日》读后感
在撒迦利亚·西琴的《地球编年史》中的第一到第六部中,西琴阐述了智人的由来,以及关于永生的话题。 遥远的第十二天体上的外星人对于地球有着哪些影响,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众多奇迹的渊源等等。 这一切冥冥之中都与第十二天体有关。 西琴引用了历史书籍以及宗教类书籍的内容作为例证,以阐述遥远的第十二天体的外星人的观点。 通过前面几部,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地球上出现的文明和神秘的星球之间的关系。
在《完结日》这一册中, 西琴先生提出了完结即是开始的说法, 尼比鲁星球从地球上智人的出现开始就影响着地球上历史。 通过《圣经》等文献的解读,西琴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
对于尼比鲁的到来, 西琴提到了一个循环的周期, 即3600年, 这是开始也是结束, 可能他们会带来新的文明发展。 历史虽然不会倒退到原点,可一切会从新的七点开始。
西琴先生用将近3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地球编年史》的写作, 无疑对于相信物种起源或者进化论的现代人来说, 这是一种新奇的说法。 它既不同于有关宗教的人类产生的说法, 也不同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而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和宗教书籍的记录的解读, 现代科学发展, 仍然有很多谜题是人们没有办法解释的, 现在我们所了解的知识也是前人的一次次的发现和探索中得知的。
对于未来,西琴先生给出了新的预测,尼比鲁星会再一次接近地球, 而这一次出现他们会带来什么样新的文明呢?
《完结日》读后感(二):何去何从
今天推荐的是撒迦利亚•西琴先生《地球编年史》的第七部,也就是最后一本作品《完结日》。这套书前面六本书看的真是怀疑人生啊,玄之又玄,有点头秃,终于迎来了收官之作(我的头发有救了)!
这本书延续了前面几部地球编年史的风格,利用了大量的资料支撑了作者的一些观点。所值得一提的是,前面几部书分别从历史、基因、文字、金字塔等方面单独成文,这本最终之作《完结日》更像是一本对前面几部的总结,首先从地球文明史的起源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进行了对地球以后即将面临的历史进行了展望。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这书中,撒迦利亚•西琴先生指出:当每次尼比鲁这个外星星球接近地球的时候,在人类文化差异与外星文明差异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尼比鲁星人就飞回地球一次,并进行对地球生命体进行科技上的指点(有点武侠小说中的灌顶的意思)。这个时间在前面几本书中也有说明,大概尼比鲁星球和地球在3600年左右相遇一次。这一观点与其之前的相关系列书籍的论点相互契合。由此,作者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推论,下一个时空节点(即尼比鲁星与地球相遇的时间)即将到来!
对于这个说法,是存有一定可能性的。曾经我看过一本书说,地球有过至少4-5次文明,然而史前文明都有毁灭,恐龙的灭绝、2.5亿年前类人生物脚印、20亿年前的奥克洛铀矿核反应堆等等现象,现在的科学界都无从解释。最近在火星和木星的两个卫星木卫二和木卫六上可能存有生物(可能是耐极端环境的细菌),现在人类即将向其进行探测,人们担心地球的细菌会影响其生态环境。是不是以前地球也是这样,只不过在某个节点一次偶然机会,使得生命大规模的进化爆发(寒武纪)。或许,在遥远的未知年代,地球真的是外星文明在星际旅行中所在太阳系的一个停车场或者试验田。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地球编年史》系列书的作者,近东古文明研究专家学者撒迦利亚•西琴先生已于2010年10月9日以90岁高龄病逝于美国纽约,这套地球编年史饱含着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很多看起来荒诞无稽,但却给我们痼弊的思维打开了一扇扇窗户,很是缅怀这么一位敢于发表不一样声音的学者。
《完结日》读后感(三):《地球编年史》的第7部:我的神啊!
《地球编年史》的第7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挺有深度的。其实一开始拿到书的时候,就在惊叹,这作者是谁呢,谁给你的勇气,能写出一整套的地球编年史。地球和人类起源,这样的大命题怎么去发挥 啊,要翻烂多少史料,做多少年的研究,接触多少的专家,你才敢动笔哟。
作者不容易。
但是可惜了,满满的美国文化。上帝、宗教、《圣经》、耶稣、神异和神迹。与我想象中的科学依据有点远。人类和动物的起源不是始祖鸟,不是恐龙登录,不是猿猴进化么?
难道真相是如《圣经》所说,是上帝造了夏娃,然后偷吃了禁果,最后开始了人类的新发展?
书里出现的数据、分析与观点,是 个需要三十年以上不间断研究的大师级工程。其中,西琴呈示了令人震惊的新证据,表明我们的过去即未来──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 须服从于 个早已设定的周期性的天文时间,而人类的创造者, 十二个天体和其上的众神,将会随着这 大周期的到来重返地球。
“十二个天体和其上的众神”这样的理论是怎样活下来的呢?老实说,我对神有期待,但是让我相信神的存在,还需要拿出比较科学的依据。其它天体上的生灵比我们干净,比我们高级,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更有文化,更有技术和设备,也不至于要“封神”吧。
关于外星人的传说很多年了,也没有人真正接触过外星人,也没有科学家比较全面的来解释和传播过这个问题。普通的人类还是对外星人只有脑海中的想象而已。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遇到了其它天体上的生物,应该要“神视”他们么?
旷世巨著《地球编年史》 ,感觉是为美国文化服务的。在中国是有点水土不服的。
虽然我不太相信2012年是世界末日,但是它对我还是相当有影响的。对周围的其它人也是眼睛可见的影响。那一年大家都比较想得开了,该吃吃,该睡睡,世界末日都快来了,也就不再那么为难自己了。放在我身上的表现,那一年买了很多衣服,比平常的开销要大一些,花钱的时候也不那么死心眼了,觉得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然后2012年12月20日那天夜里,睡觉之前我有一阵的担心。心理有些作用,会害怕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世界末日过去了,发现被骗的好辛苦。
《圣经》没有研究过,也甚至没有认真读过。我相信《圣经》里面有个大世界。
我也喜欢《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这本书,但是我不想再有一个什么“世界末日”的说法出来。就算真的有,我也不想被其干扰。所以关于 2240年才是“世界末日” 这个问题我就当我没有见过哈。
《完结日》读后感(四):完结日
一向不喜欢连载的我,终于长达一周的阅读后,将这七本书都完工,并且认真的写完书评,这套书,实在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书系列。
经历《地球编年史》前面6本书的沉淀,终于开始看了这本书,《完结日》 ,从名字上来看,这本书就很有深度,也很有寓意,什么是完结?是终点,是万物的颠覆,是宇宙的终结,也可能是下一次涅槃的铺垫,就像写了一大段话后最后收尾的一个小句号,这本书是对所有《地球编年史》的完结,从而也有这本书的书名,恰到其好。
合上这本书,仔细斟酌《地球编年史》 全部七本书,突然觉得,看了七本书,走遍了七个世界,就是这么神奇,西琴创作的这部著作,涉及十分庞大,无论是从文献,构成,还是内涵,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可惜的是,在这本书创作后不久,它的作者西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作品却受万人敬仰。
从《第十二个天体》到《完结日》,这里有着尼比鲁星球的发现,人类的诞生,阿努纳奇人到达地球,以及离去,并非热血沸腾的小说但更让人激励。不愧是叫完结日,这本书中解答了许多前面六部书中留下的问题,不辞辛苦的追了这么久,我终于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第十二个天体的答案,尼比鲁,它被赐这个名字,因为它值得,它担当这个名字,它,控制着天堂与人间的穿越,像天空中旋转的星河,璀璨无限。
只可惜,一件很不幸的事降临在此,一切按照预言的发展,尼比鲁回来的那一日,阿努纳奇人,彻底的,离开了这片神圣的领域。
看完这本书之后,合上书,仔细看了几眼腰封,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第十二天体和众神重返地球。”人类和太阳系的未来究竟如何?我想,在这本书里,撒加利亚想表达的含义不止是这一系列书的终结,更是沉浸在这本书中读者的探索的完结。看别人讨论这本书时,有人问,这本书研究的是现实中的还是虚拟的问题?突然意识到,看了七本书,竟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既然这本书中涉及到这么多《圣经》和《创世纪》的资料,我想大概是推测出的吧。
无论如何,这七本书都是财富,像一束水流洗涤心灵,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部书。
《完结日》读后感(五):十字星,何日归——读《地球编年史Ⅶ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
在西方宗教信仰和历史古迹中,十字星一直都充满了神秘气息。《创世史诗》中道:“尼比鲁——让‘十字架’成为它的名字!”自公元前1000年以后,十字架符号作为尼比鲁星球的形象,已经普遍出现在巴比伦及附近国家各种印章、碑石之上了。它被佩戴在亚述、埃及各国国王们的胸前心脏处,如同虔诚的天主教徒现在佩戴十字架一样。 十字架,作为尼比鲁的代表符号,在那时候的苏美尔文明中,通常是表示尼比鲁归来。在《地球编年史》第六部中,曾经描述了象征诸神的阿努纳奇人与地球人之间一场世纪大战。在那之后,诸神离开地球,并留下诸多隐秘和回归预言。
第七部作为《地球编年史》系列的完结之作,进一步分析推论了周期性靠近地球的尼比鲁星球会再次回归,阿努纳奇人会在特定的时间重返地球。 公元前诸神与人类的战争,以一场毁灭性的核灾难而结束。 鼎盛的时候,大约有600名阿努纳奇人在地球。他们创造了人类,却又选择在那之后一个个离去。“像一个突然被父亲放弃的家庭,人类紧紧抓住神灵回来的希望不放。同时,也像一个需要救助的孤儿一样,人类在寻求一位救世主。不过先知们许诺,在终结日,他们一定会回来。” 这些“神”,阿努纳奇人,真的会回来吗?又在什么时候呢?从《地球编年史》第一部到第七部,这一直是读者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本书作者西琴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他看来,有太多线索证据可以论证他的推论,那些预言终有一日会实现!如果西琴的推论是真的,那阿努纳奇人的回归是否会有征兆?他们的再次回归,带给地球人类的是什么?是毁灭还是崭新的新开端呢? 西琴以《圣经》等西方古籍为切入点,将神话与历史、天文、考古等完美结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地球起源史。趁着暑假,和孩子一起仔细品读了这一系列作品,收获了大量西方神话和天文,历史知识,真的非常有意义的假期。
战争,是灭绝一切的魔鬼,能摧毁万物。它伴随着人类文明从原始走到21世纪的今天,发生过多次,每一次都是一场生灵涂炭,一场浩劫!不管“诸神”何日回归?带来的是什么?希望我们都能珍惜眼下,珍惜来之不易地和平生活!
《完结日》读后感(六):过去未知,未来未完
撒迦利亚•西琴在地球编年史最后一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又给我们带来了无限遐想和未来的憧憬。我们所知道的人类发展史无非就是神创论和进化论,前者认为我们是被神所创造的,后者达尔文的进化论则反驳了前者,而通过这部著作,有了第三种理论,外星文明创造论,而且很多人接受了西琴先生的这个猜测,也产生了一个新的学术研究科目“西琴学”。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外星人再次光临地球的时候,一切猜想都会得以证实。而我们的过去,远不止我们仅仅探明的这几千年,如果外星人的寿命比人类长,而他们的文明也没有中断的话,或许未来人类能与外星人再次相遇的时候,可以从中获知更多我们的古老历史。
开始就是结束,结束就是开始,正是结束之处,我们重新开始。事物往复循环,周而复始,天道轮回,就像地球上生物的发展历程,恐龙的灭亡直到人类的诞生。公元前11000年,人类突然从狩猎学会了农耕;公元7500年人类学会制作陶器,再到公元3800年,苏美人文明中突然出现了如同现代职业的医生和祭司,在每隔三千六百年人类的发展就有一次质的突破。在大洪水发生之前的时期,每个神统治的王朝都用SARS计算,而1SARS就是3600年。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尼比鲁星公转轨道,也是3600年经过一次地球。如果真如西琴先生猜想,在每次尼比鲁接近地球的时候,在人类文化出现倒退的时候,尼比鲁星人就飞回地球一次,并进行对人类的指点,人类才有了不断的发展,不断开发文明和智慧,才得以子孙延续至今。或许他们真的是暗中推动人类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呢,我们贸然猜测只是缺乏更有利的证据证实。
正如我们经历过的“玛雅预言”,2012年是世界末日。而由于我们错误的解读,原本是他们一个纪元的结束,却被我们误解成我们想象中的世界末日地球毁灭。根据《圣经》旧约中的描述,耶稣的复活,死亡不是终点,他的死亡打开了人类通往天国的路。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也在期待着生命的重生。这些故事和神迹被流传至今,或多或少被后人添枝加叶的夸大了一番,但是事情总是要有个起因,为什会有这样的传说,就像宇宙始于一个奇点,等我能够发现并了解明白这个奇点,相信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完结日》读后感(七):预言
孤儿不必向富人乞讨,寡妇不必向强权低头,财产少的人不必向财产多的人服务,大陆上正义无处不在。乌尔南的思想在这个黑暗的时代闪烁着人性的光茫,而不是神的赐予。历经先人的著作,不外乎对于人生、社会、理想的美好描绘,虽然不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当下的境遇,但也标志着人性并不因为时代而沉沦。
天空在尖叫,地球在轰隆,虽然天刚亮,但黑暗却来了,一切都令人敬畏,但不可能吓倒,因为我们总是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求冒险的刺激,史诗如此壮丽,以至于让读者怀疑今天的时代不如当时当世的丰富多彩,恰恰相反,我们终当会发现即使以黄金和宝石的美化,也不能改变大洪水带来的心悸与焦虑。
《完结日》并非真正地对世界终点的向往,而是以直白的笔触写出了世界未日之前人与神的作为,哪怕我们已经相信公元前所带来的欣欣向荣是无法模仿的,那也会让“着陆点”显示出格外的论调,或悲伤,或荒凉。 希望之所以是希望,就在于它与现实有着或隐或现的联系,而这一联系正鼓舞着身在其中的人对和平、战争、生存、灭亡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当马杜克早在千年之前宣称自己的时代已经到来时,是否意识到黄道时间的存在,也许宣称的话语是干脆、直白的,但是通过符号体系的碰撞与撕裂之后,才会发现宗教的不可实证性,当尼比努的归来发生时,谁又将控制这些连接太空的着陆点?既不是你,也不是我,那会是谁?
万世唯一的真神,在以色列的子民中,预言是人与神的联结。先知总是以信仰的守护者姿态出现的,是对国王与人民道德、伦理的风向标,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作为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是否有充足的能力与意愿去成为世界舞台的观察者与预言者,毕竟这颗星球有着太多的奥秘。 人们常常回忆过去划时代的事件,即绝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说的传说或者神话,但是作为全人类文化与宗教遗产的一部分,关于亚当夏娃,关于伊诺方舟,甚至上帝启程回到天国,似乎都能在尘世的某个角落找到验证,不管你发没发现,它始终在这里,上一代人没有发现的,并不意味着下一代没有兴趣、没有能力去发现,由此我们将相信关于地球与火星的圆柱型图章既是对过去的记述,也是对未来的预言。
《完结日》读后感(八):期待众神的归来
不知不觉,地球编年史都读到了最后一本《完结日》。在读西琴的这一套书期间,被他渊博的学识,各类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所折服。他对古老文献的研读,天文学,考古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为他梳理苏美尔体系建立了强有力的基础。
数千年前的苏美尔文明,高度的繁荣,是近代文明所难以企及的。例如天文学家虽已有发现尼比鲁的迹象,却无法证明其实际存在,而苏美尔却有详细资料记载。
阿努纳奇需要黄金的时候,在120个周期后,从尼比鲁来到地球,我们的整个故事就开始了。每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后,并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这种岁差现象可以推出一个完整的黄道十二宫运行表及位置,苏美尔人早就掌握了这种历法。
记得2012年的时候,有关玛雅预言说2012会世界灭亡。消息一出,众人哗然不已,更有甚者,将家中财产尽数挥霍。可如今已是2019年,我们依旧安然无恙,世界灭亡好似离我们很遥远。按照西琴对于玛雅文明的解读,所谓的2012其实是我们对于玛雅文明的误解。作为阿努纳奇的一个分支,玛雅人的纪年与我们三百六十五日不同,他们是三百六十日。所以即使有世界末日,也是200多年以后了。
在西琴的带领下,我们还了解了地球最初是多神教,有众多的神,各自管辖自己的领地与范围。地球由最初神的时代到人神混杂的时代,再到如今的人的时代。神最后的时代,众多内部纷争,也让他们失去的最初繁荣的时代,最终他们离开地球,回到尼比鲁星球。
撒迦利亚·西琴是一名伟大的作家,他用30年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这一鸿篇巨作《地球编年史》,让我们了解了不少从前很少涉及的知识,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研究的成果,更是他对待学术的态度,让我们能够学着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只是遗憾的是,西琴先生已经去世,很难再有学者能像他这样耗尽毕生精力,带领我们探索人类起源及文明。最后,也很谢谢译者,翻译这么一套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谢谢您将其翻译出来,让我们能读到这样的好书。
历史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研读历史,让我们更能看清未来。完结,不代表结束,也意味着另一种开始。
《完结日》读后感(九):《完结日》:真的完结了么?
从开山之作《第十二个天体》开始,《地球编年史》唤醒了人们对苏美尔文明和它所记录的外星人阿努纳奇来到地球并创造人类的记忆。
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里,西琴还要告诉我们,宇宙的终结直通其开端,如果你能精通这个开端,就有可能预知未来。在本书中出现的数据、分析与观点,归功于一个需要三十年以上不间断研究的大师级工程。其中,西琴呈示了令人震惊的新证据,表明我们的过去即未来──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服从于一个早已设定的周期性的天文时间,而人类的创造者,第十二个天体和其上的众神,将会随着这一大周期的到来重返地球……
从第一本到这最后一本,看得我真是神清气爽,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让人叹为观止,神话之于我们仅仅是故事,而这套地球编年史让我知道,它们都是真实存在过的,科学让我们走进故事,探寻古时的真相,尽管有些地方仍旧是谜,但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员的专业不断强化,很快就能揭开新一层的神秘面纱。那一天,不远了。
“他们将在何时归来?”
他们是谁,他们当然是指阿努纳奇人,也就是来自行星尼比鲁的外星人。在古代,他们被人类视为神灵,而现在,人们想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存在过,如果是的,那么他们将在何时会沿着其长长的轨道回到离我们不远的近地点?当那一天到来时,这个世界又会发生些什么?我不知道,科学家们也不知道,没有人能够想象出它应有的模样,我们能做到的唯有等待。
西琴边探索边列出种种疑问,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中,他将给出这些疑问,解答古代的谜团,破译诸如十字架、双鱼宫和圣杯等象征物的起源和意义。以及现今与历史上的相似之处,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公元21世纪与公元前的21世纪为何如此相似,难道是历史在重演么,还是有着什么其他的奥秘,等等。如果结束就是开始,如果过去就是未来,那对于我们而言真是太令人震惊了!
总之,撒迦利亚•西琴在地球编年史的最后一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又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未来的憧憬。这套书是建立在西琴渊博的学识上,以及大量的考古工作集结而成的一部史诗著作,为我们探索人类起源做出了巨大贡献,非常值得我们每个人手捧阅读。
《完结日》读后感(十):现在完全是智人的地球了吗
一部浩浩荡荡的《地球编年史》,在近东古文明研究领域专家、学者撒迦利亚·西琴的记录中,综合考察了各方面的证据,包括《圣经》等文献中的记录,包括分布于今天近东、埃及乃至美洲各个考古遗址的发现,“见证”了“第十二个天体”Nibir与地球之间的不解之缘以及阿努纳奇在地球上所做的一切。最终,“大幕”落下,一切的喧嚣都仿佛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地球上的一切都在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进。只不过,或许在地球之外的某个地方,会有至少一双眼睛还在关注着地球!
地球上所谓史前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人们已经无法完整地复原所有的一切;而且假如没有那些首先来自于口耳相传的历史或者神话传说的记录,即使是蛛丝马迹恐怕也将无处寻觅,更无论其他。但遗憾毕竟没有发生。无论《圣经》也好、奥林匹亚诸神之间的大战也罢,甚至是大洪水的传说,都只不过是过往岁月的几个浪花。今天的人们愿意相信的,只是信史中所记载的一切,以及他们看到的一切。对当时的地球上的人类以及其他动物,仿佛神一般的阿努纳奇人,来了又去了,尽管曾经搅动了太多的浑水,却也只是留下了只言片语——今天的世界的绝大多数面貌,是由曾经服务过他们的仆人——也就是智人——所创造的。而且,应该说,如果在阿努纳奇离开地球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回来过,而假如他们现在想要回来,是否还会像当初一样神圣和顺利呢?还是,他们也会有类似“近乡情更怯”的情感纠缠呢?!
阿努纳奇人抱着使命而来,他们离开的时候,虽然未必如愿以偿,却仍然实现了他们想要在地球上实现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得到足够的黄金。所以,“分手”总体来看,还算是很和平,还算是不至于撕破脸皮。
只是阿努纳奇人所不知道的是,他们当初不怎么看上眼的智人,如今已经非同凡响,在短短的数千年时间里,就已经创造出了比较辉煌的成绩——人类忆经搭乘宇宙飞船已经造访过月亮,几个目标飞行器也已经到过火星,“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也在履行它们使命的过程中对途经的一些太阳系空间,包括几个行星进行了较近距离的观测,也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甚至在此过程中,冥王星还遭遇了惨痛的“降级”经历!但也有很多还是原来的样子:比如,Nibir依然是一个堪称神秘的星球,至少地球人还没有发现它、找到它,而只是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圣经》依然是《圣经》,神话也只是神话,只不过其中的记载到底还是引起了某些人的关注和研究,而不只是虔诚性质的盲从或者选择性忽略!
那么,一切都结束了吗?!实事求是地说,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一则,要看阿努纳奇人到底还会有什么想法——毕竟,他们离开地球的时间还不算长,或许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工夫,要看他们是否还愿意回来看看;二则,要看地球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到底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特别是要人类于百年前发现了相对论,对太空以及宇宙空间的探索也从五六十年前开始了一样,他们是否愿意容忍阿努纳奇人想要再回来看一看的想法……至少就眼下情形而言,地球还是智人的地球。
这还真是一笔糊涂账。还是且行且慢慢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