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的一些话
“今天都在给考研的选手们加油,不考研已经开始实习的我突然间有点迷茫。因为男朋友也考研,都在说考研了之后能见到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天地,那是不是考研的人就比不考研的人厉害了呢?突然很担心男朋友考上研之后会瞧不上我了。”
我特别感慨,明明上一秒还在看猎魔人第一集,手机投屏到电视,网速很卡,加上剧情也就这样,看一半就没看了。
突然刷到她这条私信我整个人就被带进情景里了,我回复她说:“不会的,因为往哪儿走都是好风景。”
坐在沙发上想了好一会儿,感觉还是有很多话说。所以即便是现在这么晚了,我还是要写一篇推送出来倾泻一下我自己的表达欲。
首先我需要表明的一个观点是:越往上走一定是越好的,无论是专升本、考研读博、还是出国留学。即便是我自己并没有那么努力那么厉害,也没有在那些人生岔路口上选择走上这样的道路。
我还是清楚有些东西不是你自己自学或者怎么样就能达到的,专业上的、环境上的、特定的时间和方式,许许多多的因素决定了某些必要的经验与知识是需要通过这样的筛选之后,才能让你获得。
这不是今天或是当下这个时代才突然出现的,你往上追溯,历史会告诉你它们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而其他各种新起的东西才是突然出现的,不是说谁运气好,乘上了东风摇身一变,腰缠万贯了,跻身上流社会了。就开始在这边兀自给成功划标准下定义了,能说出读书无用论这种的话的人,不仅没读过什么书,还没脑子。
但话说到这里,其实想表达的是任何一个方式都是个人的选择。
有人成绩一般但是高中就开始读预科出国念书了,你看到人家分享国外的风景,去很多地方旅游签证都好申请。有人很早就辍学出去打工,过几年听说人家成老板了,买车买房都准备结婚。有人一路是学霸,学历读到最高,专利证书拿到手软。
好的地方大家都看得太多了,媒体和个人也乐于去把这种方面的东西不断放大,嫌每个人的困境还不够深、焦虑和迷茫还不够严重。
这些好的都看到了,但你没看到对方与你相比的家庭情况,没看到对方在其他地方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事实上,这些东西不是需要自己真的看到才能想到,毕竟大家都习惯了分享好的那一面,这没什么不对。但只有不被片面的东西捆绑思考,你才能从中获得解脱,不会去纠结于:我这么不能变成这样那样?
而是会想到:“我现在到底要怎么做,才是对我来讲最好的选择?”
慕强到最后如果变成了一种正面力量,我觉得也很棒。但实际上更多时候当这种情绪,突然变成了生活圈子里共同制造出的奇怪氛围时,盲目的慕强就是笨了,是一个人在逼自己放弃理性,放弃思考,放弃看清自己的机会。
我愿意相信很多选择继续去深造的人,为的是对知识本身的渴望,和对未来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的热爱。我愿意去相信他们不是为了通过一纸文凭来标榜自己的厉害,从而终于有机会去看不起别人。
所有的道路,本身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学习”,你去考研,在校园里成为学生,学到那些不管你喜不喜欢的知识。你去上班,在公司里和各种人打交道、做项目,学到事半功倍的话术和技巧。你在家里,看一本书,或深夜谷歌一个名词的前世今身。
我自己是学习很不好的人,我也没有天赋,很早就决定了不要在这上面做过多的努力。我是说,考研考博之类的事。但这只是我个人的选择,它也不是一个普适正确的举措。
我常常还是会在刷到天才少年少女智商碾压众人的新闻,暗暗责备自己怎么这么笨。
但这些东西本身是不矛盾的,并不是说我不继续获得更高的学历,我就不努力了。我仍然可以在其他我热爱的方面、我擅长的地方,不遗余力地用心、付出全部力气去做好它们,和大家一样。
拿学历去嘲笑别人的人本身就很可悲了,这说明应试教育没有给到他们好的教育,只给到了应试技巧。
一个人的一生是这样立体和丰富,远远不是一张纸、几个字、某些头衔就能定义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