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红楼梦(全八辑)》经典读后感有感
《蒋勋说红楼梦(全八辑)》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0,页数:27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微信读书听完。实在佩服蒋先生的独到见解。比起那些人世虚无的见解,“青春王国”的说法似乎更能把握住生命的本质。
●【藏书阁打卡】喜欢蒋勋老师很多年了,或许因为我本身就喜欢生活美学,听他聊美学再上升到艺术和品质高度;再有就是他的声音温婉又有禅意,很美很治愈;最重要还有他竟然和我同一天生日,缘分妙不可言! 蒋勋说红楼梦,最开始在喜马拉雅听书,后来又在蜻蜓FM购买了蒋勋老师的全集。他的声音陪伴我几年前那个夏天上下班时间,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是一件美好记忆。这套书也间断性不止一次阅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悟。蒋勋老师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他的文字里处处皆是慈悲和宽容,看尽世间繁华幻灭,感受青春迷茫和困惑,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细腻的情感,读来是一种享受。但不能把他的说红楼梦当学术书去挑剔,这也只是他潜心研读的一家之感。与俞平伯和周汝昌等红学家的研究不能相提并论。书的装祯很精美,可以随时拿来读一读,可精读可略读,随你喜欢。
●初读如清茶,淡淡有韵味,六卷之后如牛乳,顺滑却有腻味…一再强调客观,却又一直带有倾向
●读罢,最深刻的竟是黛玉葬花。抑郁了好一会,以泪洗面也不为过。
●还没有读完。大概会读好多年吧。为了拉高评分,十八星喜欢。
●从去年九月读到今年三月,断断续续总算读完了八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字就是“青春王国”,而且很多时候只需解读原文即可,不需引申太多,我觉得略累赘。还有一段原文如下:“我想将来我也要写一部《红楼梦》,因为中学的时候也真的曾碰到过这么精明厉害的四个学姐。”这个逼装得太过了吧?
●蒋勋数十年品读《红楼梦》的岁月积淀,打动千万人的美之阅读;林青霞、叶嘉莹、张晓风、林怀民、海清推荐
●图书馆借阅,终于在一个月之后读完了。蒋勋老师的解读很有意趣。
《蒋勋说红楼梦(全八辑)》读后感(一):通勤听蒋勋说红楼
把我的读书记录搬过来好了
19.11.21 每天骑车路上听,不晓得什么时候听完。不过这慢悠悠地听,挺有趣味。
19.12.02 第一辑完,4 星。这要是有 8 个条目多好,我就能标记 8 本书了
《蒋勋说红楼梦(全八辑)》读后感(二):适合初读者的文本解读
感谢网易蜗牛读书APP向我推荐这部书,直接导致我重读红楼,并开始领略其伟大。 以前看了一些“索隐派”红学家们的解读,有趣是有趣,但对于我这种不懂红楼的读者来说,实在是有些剑走偏锋了。所以,蒋勋老师从文本出发的纯粹解读,对初读红楼的人来说,真是太友好了。 跟着蒋老师的分析,慢慢了解了红楼梦中对于人生的透彻剖析。我能明白,但我无法深刻理解,因为我的人生太平淡,这是一种幸福的平淡。 希望我下次读红楼,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蒋勋说红楼梦(全八辑)》读后感(三):给红楼梦一些温暖的猜想
虽然有一些我都能看出来的很明显的一些错误,但瑕不掩瑜,是一本很不错的红楼梦辅助书阅读书。比较适合读过红楼梦的人去看,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即能发现很多作者和自己同样的想法,也会发现在一些情节观点上的差异。这种感觉很美妙,感觉好像再和一个朋友一起讨论学习一样。很多内容是很新鲜的,因为初读红楼的时候没有做笔记,很多地方是匆匆带过的,这次一章原著一章这个书放在一起看,自己做了很多笔记,感觉下次再读会很有趣。对于蒋勋先生的许多观点感觉很温暖,尤其是他认为这是一部反应孩子们青春时代的书,并且其中传递了很多佛教思想等等,这是我以前读红楼从没想过的。或者在读红楼时有一些疑问就会翻翻此书查看一下是不是能从其中找到答案。当然也有很多人批评这本书,说有些观点太过于主观。但我觉得对任何一本书都不存在完全统一的解读,更何况是这样一部巨著,只要能从别人读红楼的感悟中升华自己的读书体验,那么这本书就无疑是对自己有益的,准备这本看完之后再看看其他大家的解说书籍。装帧一般吧,不是很惊艳,不过一套的纯精装书可能就变得很贵了,哈哈哈。
《蒋勋说红楼梦(全八辑)》读后感(四):很丰富的导读+伴读
从第一辑到第八辑断断续续读了一年。最近几年很喜欢读大部头的感觉。
最早读《红楼梦》是小学时,觉得家长里短啰哩啰嗦,情感夹杂迷幻又觉得神神叨叨。到了青春期,有一阵子迷上了张爱玲,张爱玲爱《红楼梦》,我便读了《红楼梦魇》。也没读出所以然。
在冰岛无事,从冰岛的图书馆里翻到了很古老的《红楼梦》,那种竖排字,从右向左读下去。读书大概也需要一种氛围,在时装店读时尚杂志,在异国他乡读游记,开着小台灯读犯罪小说,摸着发黄的印刷品从上向下读《红楼梦》。这一次读完沉浸在故事里不能自拔,总想和人聊聊。
前几年读了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感觉不错,因为图书馆正好有这本新书,于是顺着这条线索又读了《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白先勇的主张大多和佛教有关,可能也是笔记整理,所以有些车轱辘话,解读的也并不细致。观点主要看看前四分之一就都阐述清楚了。
最后就是读蒋勋的了。这套书是蒋勋的课堂笔记整理的,是可以听音频的。很有名的故事是,林青霞也是蒋勋的学生之一,听着他悠悠地讲了四载八十回。因为蒋勋认为后面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写,所以只谈前八十回。一本十回,每回大概讲一个多小时,印在纸上是30多页。
如果用四个字总结蒋勋谈的八十回,可能用的最多的是“青春王国”。很明显其中人物都是豆蔻年华,都在青春期,但经常被忽略掉。
蒋勋知识面广,红楼里很多细节他都一一解释,这书适合作导读,也适合作伴读。没读懂的可以翻阅,看看解读,不一定完全同意,但可以开阔思路。
这本书里掺杂了很多蒋勋本人的人生理念,能感到他是一个宽容慈悲感性的大活人,不读《红楼梦》也可以读这本书。
《蒋勋说红楼梦(全八辑)》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读过张爱玲、白先勇的红楼梦,更喜欢蒋勋的读法。
第一回,最像镜子的小说
“全知观点”,没有个别的爱恨,在一个更高的、超越的环境里把形形色色的人呈现出来,像镜子一样,本身没有原则,也没有爱恨,全然客观。
原来如此,总觉得很多鸿篇巨制都少了点什么,也许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多了作者的评判、喜恶,少了曹雪芹的宽容、慈悲。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写到一半,突然感叹道,我这一生,真是满纸荒唐言。这句话可以用在所有文学里,可以用在每一个人身上。真实的人生不一定有道理可讲。
第二回
人性的中间地带。贾雨村说的很长一段话读的时候总是一带而过,没想太多。
哪有那么多好坏善恶,正气歌和烈女、宋徽宗和薛涛。
人应该像人,不是一个虚伪的假象。本能和欲望流露出来,真性情客观存在。伟人不可以有私欲,他便是一个假人。
如果可以不把人与事分高低、分好坏,我们可以将他们分真假。最后不再区分,不去评判,宽容地看着这个时代。
第三回
全知观点:作者化身千千万万的人,再通过这些人的眼睛看世界。我们活在人世间,对所有事情的判断都带有某种主观色彩,可曹雪芹常常让我们感受到,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才是真正的宽容。
宝玉摔玉,真是纯良。
第五回
超现实主义。秦可卿房间铺垫的确读时错过了。
意识流的写法自然的完全没感到。对比一下后来西方流行意识流小说。
第九回
和秦钟:在他的世界里,用异性和同性来区分人的情感可能太粗糙了。
关于对话:当你不预设立场的时候,你的门和窗就是打开的,有很多东西会进来,让你了解。如果你把门窗都关了,你就什么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