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山的彼端》读后感锦集
《云和山的彼端》是一本由草草著作,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73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画的很可爱,在天涯还是哪里看的连载...不过不知道书里有多少内容
●坑爹的小册子……怪不得卓越卖得好便宜……完全低于我的期望值啊TAT
●三本中相对最喜欢
●可爱 喜欢
●草草,一个可爱又勇敢的小女生。记录她去西藏一路上的点点滴滴,文字不多,漫画很多,看了觉得温暖~~
●无比可爱!!!
在云与山之间,无谓身体的反抗,仍然直步向前。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独自欣赏~
而草草的这本书,很有趣~!更喜欢她的画,配着图片,很欣赏~!
《云和山的彼端》读后感(二):在西藏遇见另一个自己
在图书馆里闲逛,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很精致,翻开顿时觉得很惊喜,文字很少,漫画很多,尤其作者草草的自画像,好可爱的一个公主小妹。她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放下一切带着积蓄拿起行囊去了西藏,一路上的见闻感受全部以漫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一个人去西藏,需要勇气;一个女孩子一个人去西藏,需要更大的勇气。而我,向往西藏很多年,从这本书上找到了一个人前往西藏的勇气,我期待在西藏遇见另一个自己,一个真实、原来繁华都市、卸下所有伪装的自己......
“美丽的景色一直都在路上”个人觉得这句话是书中说得最好的一句话了。一个人去西藏确实是件有勇气与能力的事,圣地之旅洗涤心灵。
看过很多手绘的游记,总觉得这本书少了些许东东,读后通本书翻了一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书中但凡有风景的地方都是照片,最多画个人上去,而手绘基本上全部都是绘人,而且人物画的都不是特别细腻,虽然漫画的风格看起来会更轻松些,但是也让整书的精致程度降低,让人感觉内容较少。书的排版也没有赵于萱的书那么好,更喜欢赵于萱的。
书中还有几句话我喜欢:
一个人的旅行中收获最多的,
当属无敌美丽的风景
和一路上遇见各色有趣人等。
就好像是一场电影,
甚至能进入电影中,
感受到另外一个世界的一切,
《云和山的彼端》读后感(四):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题目简单,缺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大抵孤独而内心坎坷的人都需要这样的机会——一个人去西藏。就如序言中某人所讲——如果你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就去西藏走走吧。西藏并非一个可以随便走走的地方,然而怀揣着这样一颗闲杂人等的平凡内心,艰难险阻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就是淡定的极致。
序言写的颇有特色,风趣的杂烩排版让我想起了张佩瑜的手绘旅行系列。谁说她是一个人?这不是有很多“道上的朋友”吗?哈哈!
冲着手绘而来,然而书中的小小遗憾恰恰是手绘。并不是草草的手绘不好,而是我的期望太高。原以为西藏的美丽风土人情会以手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然而除了人物之外,基本都是图片了。仔细想想也对,那一片眼睛的天堂,怎么能三笔两笔的传神呢,就算是最顶级的相机也未必摄得到精髓呢!要看美景,必得身临其境,感受那风那云那温度,如是才叫有灵魂的风景了。
草草的性格与我一位挚友极为相似。自由而执着的投入艺术创作,对金钱的概念是活在当下就好,存够钱就会犒赏自己潇洒一下,对朋友诚恳而善良。。。这也类似高木直子,一个人住的艺术家们大抵都有些共性吧!
很开心看了这样一本单纯的书,将那个神秘莫测的西藏平凡化了,也拉近了距离。要去西藏,并非什么难事,关键看决心与行动力,我也想去走一走了。
《云和山的彼端》读后感(五):《一个人去西藏》
《一个人去西藏》
和草草比,从年龄上我们算是两代人,不过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一个人,也选择了上西藏,这一点还是挺像的。我去西藏的时候是九四年,到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西藏变了,中国变了,社会也变了,我们也变了。那时候西藏刚刚对外国人开放,游客很少,一年不过几千人。那时候我看到的几乎是原生态的西藏。
草草去的西藏,已经是一个开放的西藏,谁想去,背个包就可以出发。在拉萨的青年旅馆可以找到去任何一个方向的同路者,然后包车出发。草草在拉萨也没去什么地方,除了布达拉、色拉寺、八角街,就是吃饭、睡觉、晒太阳。穿着冲锋衣、带着防水表、拿着笔记本,和朋友聊天,上网,真是享受啊!想当年只带了一千元钱,啃着饼干渣去西藏的我是比不了的啊!
不过一个人走,尤其是这种去拉萨的慢长旅程,一路上肯定会遇到和结交很多朋友。在我的记忆中,吉林的老罗、北京的两个外国使馆工作的小夫妻、还有藏族人罗张、色拉寺的喇嘛初称别茸、做生意的上海人、西北师范的两个女学生都至今难忘。
无论什么时候,出门去西藏都是你永远不会后悔的选择。西藏、拉萨有一天我也会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