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的时代读后感精选
《不确定的时代》是一本由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代总是不确定的。正是因为不确定,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机会,才会有新生。思想永远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影响着时代
●这本书看了很久很久,最近竟然能耐着性子看完了。之前看的基本上都不记得了。算得上浅显易懂。不过或许可以尝试读英文版,如果可以找得到的话。翻译感觉还是不是太顺。
●在时代下也就显得中规中矩
●翻译烂如泥啊啊啊!!!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
●: F0/4024-1
●前半段很好,后半截一般,莫非自身立场在作祟?
《不确定的时代》读后感(一):不确定的时代
加尔布雷斯的《1929年大崩溃》总是会在经济危机中重版出现。在中国,去世之后的加尔布雷斯反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江苏人民出版了一系列的加尔布雷斯著作———包括《美好社会》、《富裕社会》,以及这一本《不确定的时代》。它是一本加尔布雷斯曾经为BBC的电视片所写作的脚本集结修正而来———弗里德曼的那本《自由选择》也是这样得来的。而以此,他关注的是200年来那些经济学家们对于我们生活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影响。加尔布雷斯在学术史上的价值依旧尚待探讨,但他所做的工作,对于一般大众来说,不无裨益。
《不确定的时代》一书,是加尔布雷斯在为BBC关于经济史的专题电视片筹备基本素材时写下的一系列随笔,和该系列片的剧本讲演词的综合产物。加尔布雷斯相信,思想的重要性不仅在理论本身,而且在于对社会行为的解释和分析。因此他毫不留情地讽刺那些关注鸡零狗碎的经济事件,一心打造精雕细琢的理论,而对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社会事件持冷漠态度的经济学家;满怀温情地肯定那些曾在一个历史时期有力解决了社会生活困境的理论;同时不忘快意酣畅地哂笑那些试图以个人的力量改变历史进程但缺乏必要理智的人。尽管加尔布雷斯将这个同名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定位为:“19世纪经济思想中伟大的确定性思想,与现时代面临问题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进行对比”,书中更多地在分析那些正确的思想活活撞死在错误的政府政策上,或者正确的理念移植在错误的环境里悲伤地枯萎下去。
加尔布雷斯的《不确定的时代》,写得真好。到目前为止没见过几个思想生动而且语言优美的经济学家,但加尔布雷斯真的不错。但可惜,这也是一个死去的人。
虽然说如今纯自由主义市场人士更受欢迎,但你要说写得生动的,真是太难找了。
当然你可以归结为市场派的人理性啊,市场派的人不会煽动情绪啊,之类的。不过据我观察,那些极端的市场派煽动情绪的方式也是很厉害的。但可惜这些人都不是好的经济学家。
加尔布雷斯也不是说被大家视为好的经济学家的。很多人反对他,或者对他不屑一顾。比如克鲁格曼。虽然克鲁格曼整天写专栏,但还是嘲讽加尔布雷斯是媒体人物,不够经济学家。
但至少从书中看,加尔布雷斯是个很有判断的人。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加尔布雷斯明显是自由世界的偏左人士,认同市场失灵与资本主义的不公平 等问题,但他对凯恩斯则是有赞,美也有批评,看起来很公正。
加尔布雷斯在书中其实对自己的人生观看的相当透彻,他说经济学家和大多数人一样,会附庸于自己大学时代的所学,而且不容易改变。凯恩斯思想就是最早从大学传播的,所以一传就是几十年。而此后,新的人物诞生,凯恩斯就很快被完全抛弃,一代人都会认为他是错的,而且也会持续几十年。
最后是一个小插曲:《不确定的年代》最早是BBC做的节目,却遭到撒切尔等人的反对。为了抵消不良影响,撒切尔请来弗里德曼做节目,后者的节目叫做《自由选择》~
《不确定的时代》读后感(三):如果你也曾关切过
基于作者赞同“经济学家和政治哲人的思想无论正确与否都比一般的理论更有影响力,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第八章之前,是经济政治的简史,加尔布雷斯没有简单的回顾历史,他独特的角度生动的演化经济历程。惊异于加尔布雷斯知识架构的统一性、连续性、广泛性、逻辑性,他清晰罗列了我们政治体制与经济是怎么互相作用,互相交叉发展。如果你曾迷惑于这些经济学和政治思想的混沌里,那么这本书的阅读对你来说绝对是一种享受。
第九章以后探讨我们的公司、贫穷、都市、民主、领导。你可能会诧异于加尔布雷在多领域的涉猎,不只是理论,而是很多是切身感受经历,所以比起那些纯粹理论学者多了几分现实的深邃。
所以这本书,我不知道该定位这是一本经济读物还是社会读物还是政治作品。但毫无疑问的作者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和使命,人道,温和,变革性建设讨论我们共同的世界。
这绝对不是一本枯燥的书,里面不乏闪烁着加尔布雷狡黠智慧和独特视点的句子,摘抄一二:
“对于一个受到警察纠缠的人而言寻求解脱的途径有二:一是不承认犯罪以示清白;二是承认犯罪的正义性。马克思从来都是选择第二种办法并获取了巨大支持”
关于现代公司描述:
“这些技术结构内的人员是全世界的新教士,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崇尚商业成功,他们的美德的试金石是增长和利润,他们的圣经是电脑打印纸,他们的交流区是委会办公室。销售的力量将他们的信息带到世界各地,这种信息是人们常常呼唤的,酒会使人醉而被禁止,去被允许作为社交的附属品和进行友善游说的工具,娱乐可以复兴商业精神,扩大商业联系的范围,性有助于更好的睡眠。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便是遵守这些严格戒律的信徒。”“哈佛人在信仰方面是一流的,他们现在仍然是如此,而且还增加了一些次要的条规。在枫丹白露,有一所法国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训练·······努力这个词值得大书特书一番,任何的商学院都不赞成自由主义大学中崇尚的悠闲,能使大脑休息和补充精力的悠闲在这里被视作偷懒的借口,在公司信条中最重要的词就是工作。”“在商学院中,没有时间思考理论,学习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遵循哈佛创造的经验,实行个案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使他们在日后的行政职务上可以解决同类的问题。”
“哈佛大学、法国商学院和其他商学院的成果,是培养出一批同样的人,只是他们服务的公司不同。国别身份被剔除,他们不再是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比利时人,而不同程度地成为美国人;他们首先是飞利浦公司、IBM、埃克森公司、····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没有祖国,这从来不是真理,但对现代公司的雇员来说,却是真理。”
《不确定的时代》读后感(四):《不确定的时代》:“假如你像我那么伟大”
《不确定的时代》:“假如你像我那么伟大”
身高2.0066米的加尔布雷斯喜欢以貌取人,特别是以貌“取”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在他眼里,威尔逊和杜鲁门混迹于人群,根本没人会注意他们,而那些操纵着晦涩的语言、表情严肃、内心得意自满的学者,在人群中看起来更像不知道为午餐发愁的懵懂的人。显然,加尔布雷斯自己是肯定能以他传奇的身高,轻易赢取众人的注意,更何况他还拥有被强劲的幽默感雕饰的明亮的眼睛。他的身高之于他的最大的意义在于,这个世界上能被他仰望的人寥寥无几,并且那几个屈指可数的能被他仰望的人,大多打篮球去了。他俯看着他周围身份各异的人们,总统或是经济学家或者其他,以上帝般崇高的惊讶,发出这样的感慨:你怎么会这样想这样做?这个过分聪明而骄傲的高个子男人还会不由自主地说:“假如你像我那么伟大……”
《不确定的时代》一书,是加尔布雷斯在为BBC关于经济史的专题电视片筹备基本素材时写下的一系列随笔和该系列片的剧本讲演词的综合产物。加尔布雷斯相信,思想的重要性不仅在理论本身,而且在于对社会行为的解释和分析。因此他毫不留情地讽刺那些关注鸡零狗碎的经济事件,一心打造精雕细琢的理论,而对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社会事件持冷漠态度的经济学家;满怀温情地肯定那些曾在一个历史时期有力解决了社会生活困境的理论;同时不忘快意酣畅地哂笑那些试图以个人的力量改变历史进程但缺乏必要理智的人。尽管加尔布雷斯将这个同名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定位为:“19世纪经济思想中伟大的确定性思想,与现时代面临问题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进行对比”,书中更多地在分析那些正确的思想活活撞死在错误的政府政策上,或者正确的理念移植在错误的环境里悲伤地枯萎下去。
写作此书时,加尔布雷斯已过“耳顺”之年,这个曾塑造和象征肯尼迪政治纲领的自由派特征的高个子男人,依然不减当年的热情。在亚当•斯密之后,经济学家既没有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也没有提出预防失业的有效途径,而社会生活还在继续。个人生活的幸福或辛酸,依然以最真实的方式嵌入等待被书写的历史,也以无声的方式迎接必然落入寂然之渊的命运。政治舞台上却不乏秀显才能的角色,毫不含糊地面对那时代人民的主要焦虑,在口头上给出解决的方案,却在实际施政过程中埋下另一些问题的恶种。加尔布雷斯不避极易遭致诟病的政客的语气,一边指责学院里的经济学家们用严谨的思维和精巧的逻辑发展着看似优质的理论,实际上的进步在于发展了承受通货膨胀和失业及经济危机这些现实压力的能力,一边提倡反思解决问题的技巧,特别是反思民主政府的技巧的有效性。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个专题系列电视片风靡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想象一下,这样的话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且被人满怀兴趣地接受,而世界的另一头,中国却还在文革的闭塞与幽暗里挣扎,两相对比,让人沉沉地走向欲辨已忘言的痛楚里。
每一个可以被一个名词命名的时代,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上的一朵浪花而已,而每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却各具重量。创造一个美好社会的渴望比任何一个经济学的观念都要深刻而持久。政治涉及的是复杂的偶然的利益关系,它不受理论的约束,要解决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研究利益关系的经济学,却是极易盛产理论和模型,远离现实和良知。加尔布雷斯于1941年春成为美国主管价格控制的负责人,一度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成绩斐然,令他一生引以为荣。他对待政治或者说权力的态度,也因为他的经历而变得生动,他赞同政治是关于可能的艺术,最高级的政治艺术性在于将精力集中于解决重点问题上。社会生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政治学便比任何一个学说来得漫长。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或凯恩斯,这些充满智慧和远见的人的学说,都是短暂的。包括加尔布雷斯自己通过《丰裕社会》、《新工业国》、《经济学与公共目标》三本书构建起来的思想体系,也是短暂的。加尔布雷斯对此,态度明朗,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义务为自己的观点做漫长的辩护,他要做的是使自己熟悉环境并相应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而不期望将自己的思想运用于他全然不知的世界。
美国媒体发达而言论自由,盛产充满魅力的公众知识分子,他们从各个方位,将自己思想的力度引向一个核心,那就是促进社会的理性秩序,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来影响大众思维。很多一度受万人瞩目的知识分子的具体思想,已经悄然失声,但是他们存在过的事实,却永远令人敬仰。那些知识分子在时间的维度上构成一个现代文明的序列,不断编织积累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传统。加尔布雷斯是这个知识分子序列中的高个子之一,他愿意持“改善并不完美的世界”的政治观,高高站着,因为无从隐蔽而时刻保持端庄正直。
《不确定的时代》读后感(五):《不确定的时代》:“如果你像我那么伟大”
《不确定的时代》:“如果你像我那么伟大”
身高2.0066米的加尔布雷斯喜欢以貌取人,特别是以貌“取”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在他眼里,威尔逊和杜鲁门混迹于人群,根本没人会注意他们,而那些操纵着晦涩的语言、表情严肃、内心得意自满的学者,在人群中看起来更像不知道为午餐发愁的懵懂的人。显然,加尔布雷斯自己是肯定能以他传奇的身高,轻易赢取众人的注意,更何况他还拥有被强劲的幽默感雕饰的明亮的眼睛。他的身高之于他的最大的意义在于,这个世界上能被他仰望的人寥寥无几,并且那几个屈指可数的能被他仰望的人,大多打篮球去了。他俯看着他周围身份各异的人们,总统或是经济学家或者其他,以上帝般崇高的惊讶,发出这样的感慨:你怎么会这样想这样做?这个过分聪明而骄傲的高个子男人还会不由自主地说:“假如你像我那么伟大……”
《不确定的时代》一书,是加尔布雷斯在为BBC关于经济史的专题电视片筹备基本素材时写下的一系列随笔,和该系列片的剧本讲演词的综合产物。加尔布雷斯相信,思想的重要性不仅在理论本身,而且在于对社会行为的解释和分析。因此他毫不留情地讽刺那些关注鸡零狗碎的经济事件,一心打造精雕细琢的理论,而对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社会事件持冷漠态度的经济学家;满怀温情地肯定那些曾在一个历史时期有力解决了社会生活困境的理论;同时不忘快意酣畅地哂笑那些试图以个人的力量改变历史进程但缺乏必要理智的人。尽管加尔布雷斯将这个同名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定位为:“19世纪经济思想中伟大的确定性思想,与现时代面临问题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进行对比”,书中更多地在分析那些正确的思想活活撞死在错误的政府政策上,或者正确的理念移植在错误的环境里悲伤地枯萎下去。
写作此书时,加尔布雷斯已过“耳顺”之年,这个曾塑造和象征肯尼迪政治纲领的自由派特征的高个子男人,依然不减当年的热情。在亚当•斯密之后,经济学家既没有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也没有提出预防失业的有效途径,而社会生活还在继续。个人生活的幸福或辛酸,依然以最真实的方式嵌入等待被书写的历史,也以无声的方式迎接必然落入寂然之渊的命运。政治舞台上却不乏秀显才能的角色,毫不含糊地面对那时代人民的主要焦虑,在口头上给出解决的方案,却在实际施政过程中埋下另一些问题的恶种。加尔布雷斯不避极易遭致诟病的政客的语气,一边指责学院里的经济学家们用严谨的思维和精巧的逻辑发展着看似优质的理论,实际上的进步在于发展了承受通货膨胀和失业及经济危机这些现实压力的能力,一边提倡反思解决问题的技巧,特别是反思民主政府的技巧的有效性。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个专题系列电视片风靡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想象一下,这样的话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且被人满怀兴趣地接受,而世界的另一头,中国却还在文革的闭塞与幽暗里挣扎,两相对比,让人沉沉地走向欲辨已忘言的痛楚里。
每一个可以被一个名词命名的时代,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上的一朵浪花而已,而每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却各具重量。创造一个美好社会的渴望比任何一个经济学的观念都要深刻而持久。政治涉及的是复杂的偶然的利益关系,它不受理论的约束,要解决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研究利益关系的经济学,却是极易盛产理论和模型,远离现实和良知。加尔布雷斯于1941年春成为美国主管价格控制的负责人,一度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成绩斐然,令他一生引以为荣。他对待政治或者说权力的态度,也因为他的经历而变得生动,他赞同政治是关于可能的艺术,最高级的政治艺术性在于将精力集中于解决重点问题上。社会生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政治学便比任何一个学说来得漫长。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或凯恩斯,这些充满智慧和远见的人的学说,都是短暂的。包括加尔布雷斯自己通过《丰裕社会》、《新工业国》、《经济学与公共目标》三本书构建起来的思想体系,也是短暂的。加尔布雷斯对此,态度明朗,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义务为自己的观点做漫长的辩护,他要做的是使自己熟悉环境并相应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而不期望将自己的思想运用于他全然不知的世界。
美国媒体发达而言论自由,盛产充满魅力的公众知识分子,他们从各个方位,将自己思想的力度引向一个核心,那就是促进社会的理性秩序,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来影响大众思维。很多一度受万人瞩目的知识分子的具体思想,已经悄然失声,但是他们存在过的事实,却永远令人敬仰。那些知识分子在时间的维度上构成一个现代文明的序列,不断编织积累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传统。加尔布雷斯是这个知识分子序列中的高个子之一,他愿意持“改善并不完美的世界”的政治观,高高站着,因为无从隐蔽而时刻保持端庄正直。
成稿于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