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在這裡也不錯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死在這裡也不錯读后感摘抄

2020-10-05 16: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在這裡也不錯读后感摘抄

  《死在這裡也不錯》是一本由馬著作,天行者出版出版的170 X 210mm图书,本书定价:HKD 88,页数:288頁,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死在這裡也不錯》精选点评

  ●港版的封面真是重口味

  ●和欧阳应霁的游记一个路数,写不到里去,没有阅读快感.唯一的共鸣只是书名.

  ●学会满足不错/。

  ●讀起來非常輕鬆又能讓人思考的遊記

  ●京都就如儿时的台湾哪,现在两地都想去了。

  ●真是不好看 虚弱男人

  ●好難睇

  ●這是行旅之書,因為意念源起旅途之上。 這是無常之書,因為經歷之事轉眼即逝。 這是孤獨之書,因為聯想的是個人心事。 這是喧嘩之書,因為踏上旅途不止一人。 這是纏綿之書,因為文字總有不捨愛慕。 而更重要的是,這是承諾之書,因為作者用一本書取代了一場旅行。

  ●《死在這裡也不錯》(馬家輝):小情調的從外而內反向遊記,不失不過。不過盛名之下就顯得略有失望。只能說這種遊了等於沒遊的體驗不是我的茶。

  ●真·文青游记。马先给我签字啦~

  《死在這裡也不錯》读后感(一):又是一本标题

  从图书馆书架上抽出这本书一是因为对锵锵三人行中那个普通话半生不熟讲话总是慢条斯理的座上客的好奇,二是被标题吸引

  书里有作者流水账般的行程,还有浮光掠影片刻随想,于是我知道了作者的书成痴和感性深切感受到他对女儿关爱自豪,唯独无法明白死在封面上那一长串吸睛的旅游城市也不错的理由

  16个列出来的城市里面,好几个完全滥竽充数,基本没有任何内容(威尼斯就一照片?!)。读起来像是每天必写的专栏文章,好像小学生作文一样,有话要说也要写,没话可说还得写,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絮絮叨叨的杂感集,偶尔有些赏心悦目的文字,却没有几篇能够真正触及心灵

  最喜欢,或许也是唯一喜欢的,便是《京都-花见》。

  《死在這裡也不錯》读后感(二):纏綿與蕭索

  文化人馬家輝的遊記文字,筆記近年與「小女孩」及「小女孩的媽媽」在京都、長江、倫敦、維也納等十七地方的遊踪。怎樣的地方才讓人覺得「死在這裡也不錯」,原是全然主觀的;問題是,我們其實都被生活的輪子推著用,不見得有選擇死亡地點的福氣。旅途不過都是人事,行腳轉換地點的流水賬,關鍵是怎麼停下來。有人停下來寫景,馬家輝則停下來寫情,滿懷心事,眼迷濛,時空錯接,怎麼是他、原來是你、記得以前、或者以後……很多人喜歡馬家輝,大概都是喜歡他筆下突然冒出的纏綿意緒。書中自序春的約定〉,備言此書來歷,最後紀錄作者28歲時曾與身邊人約定,到四十五歲那年,可以獨自出門一年,回家後互不探問去過哪裡、做過什麼。而盟誓猶在,「計劃了又有什麼用呢?」旅遊之樂,所據的起始之點,回頭已是如此蕭索的變遷。馬家輝的纏綿,底子裡是蕭索。

  《死在這裡也不錯》读后感(三):哪里是美好?

  因为美好,

  舒服的让你想要让一切静止,

  哪个地方有这样的魅力?

  在城市住着,周围都是高楼,

  城市生活,得到什么事物显得更方便,

  但却太快,缺少了过程,以及感悟。

  突然觉得若是能够住在郊外,

  咖啡时,突感疲累时,休息时,

  抬头一看便是一片郁郁葱葱,或是一片广阔,

  而不是一群高楼建筑挡住视野,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但若要我去郊外常住,我必会抱怨种种不便。

  美好是什么?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开始问自己。

  美好,也许在你开始关注和追求它的那一刻起,

  就已不再美好。

  若一切突如其来,但又是那么恰到好处,

  等回过神来时,只是微笑,

  也许这便是美好。

  所以走到什么地方,

  若能够舒服的让你有种舍得就这样死去的想法,

  这样的旅行,是多么美好的经历啊!

  《死在這裡也不錯》读后感(四):一些片段

  旅行是为了相遇吧,

  这个热情敏感豁达谐谑又有点忧郁的旅行者

  善于自娱的人,是最有福气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浓淡之别或许正在于有没有存在『在意』。 感情若不是浓到某个程度,是不会有任何在意的。有在意,才有期待,如果你做不到,对方会很难过。倒过来说当你很在意对方的在意,你们之前便必有着隐隐的牵连,即使空间阻隔,甚或人鬼殊途,却仍在彼此的心里占了一个位置,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有一个相当直接的答案是:你是否在意对方,也在意对方是否在意?在意的同义词就是保护,当你学懂了保护或有心去保护一个人,你对这个人便是有了爱。

  詹宏志 《人生一瞬》记忆,既不是感受,也不是观念。记忆,是时间流逝后我们的某种知觉或观念的状态或情感。因此,所有的记忆,都隐含着一段消失的时间。

  记忆因此是实实在在的沉淀物,如船沉于海底,记忆是静躺在海底的宝藏。

  清晨是进入一个城市的最佳时机。

  美好的音乐都是伟大的违抗,用音波抗拒物理学上的限制,音乐总是从寂静起始而归于寂静。过程里,在听者的耳朵里创造了幻觉,这,便是天堂。

  即使只写两个音符,亦要说出个故事。巴伦波 文字,岂不也应如此?有此志向,是对文学的最大尊重。

  荷尔蒙被过早地启动,模模糊糊的情欲意识恍似一阵夜雾在我眼前缭绕不去。

  世事如棋,你最痛恨的往往就是你最难以回避的。

  深深觸動于生命變化的不可解

  世界總是既大且小,生命總是既想有所做主但又永遠做不了主。

  《死在這裡也不錯》读后感(五):贪生,怕死。——《死在这里也不错》

  贪生,怕死。——《死在这里也不错》

  很难想象一本游记的名字会叫做《死在这里也不错》,就似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地方真的值得我们去到那里发出“死在这里也不错”的感叹。偏偏马家辉就这样以一个自己的理由,为这本旅行杂记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

  到底什么地方才会用到“it's a good place to die”来形容?滑出四万八千里轨道,翱翔陌生国度,地广天高,不知是谁人领土,但多得余下这十数亿秒生命,期求什么发现,和哪个你天地并肩。

  身边同行的人真是旅途重要的一个部分。多亏那天有小女孩和她的妈妈站在那里做一出迤逦布景,才叫人觉得“时间终止也无所谓,最好时间永远停留在那里。”

  全因那美丽风景,城市风情,有心爱的人陪住自己什么也都看过,才能执子之手与你头。

  倘若一个人出行,也总归是希望有人同自己分享那段段逸事,种种见闻,多想将双眼双耳外加大脑都变作高精尖仪器,将看到一切都记录下来送给看重之人。

  相机拍下来的只是影像,文字写下来的才是心情。

  那京都的花见,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还要花下相见。那江浙的航船,不仅仅是登楼吟诗,还有火炉之暖。那伦敦的市井,不仅仅是街中有雾,还有书中金屋。那北京的金街,不仅仅是小吃东堂,还有书本贴身。

  回望灿烂与荒废的路,遗留什么记号。认得数十副相似的脸,留下什么纪念,像一堆堆模糊明信片。

  林林总总这般私人心情,旁人如我不便评论,但这份细细写下的感触,却倍觉特别。

  坦白的说,或许马先生并不是一个地道的旅行者。他所路过的风景,可能只是旅行社的带队一瞥而不是动人角落。他所吃的美食,可能只是酒店大堂名厨之作而不是地道小厨。

  可旅行攻略但凡去过某地或许便写的出,无非是如何方便准确快捷的去到何处。但这一路感想与见闻,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不相同。

  这样一份诚意十足的心情杂记,外加为人父为人夫的深情附送,怎能不叫人感触与感动。

  或许更是为着这样,更加贪生怕死,珍惜自己。

  死,为了生快乐到死,死,未了生怎去了死。

  最后还要加上一句,最爱生只会嬉戏。

  因为,活在这里也不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