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血与圣杯》读后感摘抄
《圣血与圣杯》是一本由(英)亨利·林肯 / (新)迈克尔·贝金特 / (美)理查德·利著作,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看完 o(╯□╰)o
●。。。
●阴谋论爱好者必读书,《达芬奇密码》教学参考书,把历史、宗教、神秘学、符号学、秘教、秘密会社等种种素材融合成了一部引人入胜的阴谋论皇皇巨著。真心希望以后的阴谋论都能按照这样的专业标准来创作。当然说服力是基本没有的,缺乏证据就用猜测和胆量来补足了。很可惜的是书中大量人名地名都没有遵从通常的译法,读起来非常不适。
●达芬奇密码的学术版
●野史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耶稣基督这个人的来由的讲述,也涉及到欧洲上古世纪的那些事,其中的人名,地名,由于讲述时间跨度太大,很容易让人一头雾水
●这段历史太复杂。不太好理解~
●糟糕的翻译(有时候上页和下页名字都不一样了),糟糕的逻辑(主线之外旁征博引一大推东西来说明支线,最后又一一否定,不知道这些引用有什么用),糟糕的文笔,糟糕的阅读体验(纷繁复杂的人名和琐碎的历史事件,作者自己又讲不清楚)。总之看了之后想把作者胖揍一顿。
《圣血与圣杯》读后感(一):精彩!值得一看
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引人入胜.语言幽默犀利.我用了三个晚上,可以说是一口气看完的,一节看完,就想知道下一节如何,让人欲罢不能,
《圣血与圣杯》读后感(二):与达芬奇密码相比
我看得是翻译的中文版,与中文版达芬奇密码相比,这本书不是小说,没有曲折情节特点鲜明的人物,文字上也平淡无奇,叙事性上不够连贯,更像是为配合纪录片而做的解说词。
唯一可看的,只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观点。所以呢,不用浪费时间看了,只看达书就够了。
首先要说中文本的翻译不是很认真,同一个名字在下一页就更换了音译文字的情况很常见。
这本书开头和结尾的几章读起来比较顺畅,中间部分除非对欧洲历史之前有很深入细致的了解,否则读起来挺痛苦的。
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在于没完没了的“也许”“似乎”“大概”,如果把这些字去掉,看起来还真的像是一部历史书,可是实际上全书都是一些猜测而已。即使书中全是史实,可以想见这些秘密威胁到的那些权力会不遗余力的销毁这些痕迹,所以作者就只能在各种幸免的和新出土的蛛丝马迹中猜测自己的答案。除非作者坚信自己猜出来的是正确的,否则写这么一本幻想的书其实除了哗众取宠没有任何意义。
罗马帝国衰落之后西方世界的历史纷杂无比,各种教派学说花开花落,夹杂着伊斯兰势力的兴起和饱和,罗马教廷的崛起本身就是一个很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于是想从这段历史中流传的资料中抽取一些有取向性的部分来构建自己的猜想可行性很强,但是这些抽取出来的资料从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角度来看必然都是异端思想,在历史上它们所从属的教派已经基本消亡了,所以当成正确的历史性的证据其实并不是可靠的,所以把它们当成正确的指导,或者放在与新约同等的地位对待在我看来也是不应该的。
其实教会对于这本书中提出的一些历史资料的解读方式已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比如尼西亚会议并没有对jesus的神性进行过投票,而这本书的注释中给出的并不是引用的来源,只是218:2的投票结果(13章注释5),不知道从哪里查出来的。
如果把这本书当做历史书来看,确实有很多值得了解吸收之处,但是可信度实在不高。所以还是当成一本精彩的故事书来读吧。
《圣血与圣杯》读后感(四):颠覆世界的一本书
在图书馆偶然看到这本书,就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借回寝室,结果看了几页内容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里面的内容完全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耶稣到底是何人,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构的?
耶稣的身份到底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神?
圣杯到底是什么?是一个杯子还是一个象征?如果是象征又代表着什么呢?与之密切相关的圣血又是什么血呢?是指纯粹的血液还是意味着一种高贵的血统呢?如果是一种血统那么又是谁的血统呢?和圣杯又有何关联?
神秘出没的圣殿骑士团又是怎么回事呢?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组织还是另有涵义呢?
史上著名的几次影响世界的重大十字军东征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神秘的幕后指挥者发动如此重大的战争有什么原因呢?圣殿骑士团的骑士们又有着怎样的目的》他们那鲜为人知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锡安隐修会作为圣殿骑士的背后指挥者领导者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呢?这个组织为何要筛选圣殿骑士们组成圣殿骑士团呢?他们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幕后力量在操纵着一切呢?隐修会至今还存在么,如果还存在又是以什么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呢?
一切的一切对于我这个门外汉而言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又着迷。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这一切谜题的真相,可是我又想得知研究者们是通过怎样的探究一步步摸索出事实的真相的,所以我只好耐着性子如饥似渴的一页页的看下去。看的越深入,展现在我面前的世界就越神秘,当然,我脑海里的疑惑也越来越多的浮现出来,正如作者们而言,越是深入研究,越是感到迷惑不解,对于我这个读者而言同样如此。
在此我深深地佩服本书的作者们,他们从浩如烟海卷帙繁琐的各种文献资料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且进行自身的实地考察才得出一个惊人的推测。他们虽然一直在推测,可是同时他们也在为自己的推测寻找各种各样有利的证据。并不是凭空猜测,应该说他们的大部分信息都是有史实根据的。
虽然看完这本书很久了,可是我的心情还是很激动,我一直不认为耶稣是真实存在的,可是根据作者们的研究发现耶稣不仅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凡人,而且很有可能还留有后裔,即后来神秘高贵的墨洛温王朝。所以圣杯想来也是存在的,圣血或许就是指具有耶稣血统的家族。但是现在我们也并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耶稣血统的延续。或许是有的,但是锡安隐修会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是要复辟耶稣王朝,还是另有目的的,或者是和政治有关的?
总之,这一切的一切都等待着更多研究者的努力和发现!
《圣血与圣杯》读后感(五):耶稣血脉
大部分批评达芬奇密码的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丹布朗本身,毕竟要作为一部畅销书就不能把自己摆在高高的学究架子上,但这本书却是在达芬奇密码之后开始为大多数人所知。现在大概人人都知道耶稣的那段传闻轶事,原本很严肃的事因为广为流传而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以说,但布朗在某种程度上毁了这段关于宗教史的研究,当然,总有那些兢兢业业的历史学家们在继续着自己的努力。
其实米歇尔白根特以及他的两位战友的确为挖掘出一段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作了不少努力,如果说达芬奇密码适合拍成一部电影的话那么圣血与圣杯则更适合出现在discovery的专题里。
书中关于耶稣血脉的存在证明,白根特一行首先作了一个个小引,然而再此对于神父索尼埃故事的真实与否可以先不作考虑。关于整个秘密的历史可以最早可以追溯到雷恩堡地区的清洁派教徒,也就是阿尔比派教徒,这是整个研究的一个开端。这些人主要集中在12世纪和13世纪的法国朗格多克和意大利北部地区,历史上的说法是,清洁派教徒拒绝承认教皇的权威,因而得罪了天主教庭,在清洁派教徒开来,十字架是邪恶的符号,因为象征这受难和死亡,而且反对教廷当局对于圣物的买卖,毫无疑问威胁到了教会的经济利益。在观念上,清洁派教徒毫无疑问是非常物质的,书中在这里写到,既然物质在本质上是邪恶的,如果耶稣拥有血肉之躯,能吃能喝,那他一定不是上帝之子。大多数清洁教派的教徒认为耶稣只是一位和其它先知没有什么两样的先知,代表爱的原则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没有任何神圣的地方。而更多的清洁教派的教徒甚至不相信这一点。
但话说到这里,为什么教皇英诺森三世为什么要突然召集十字军清洗清洁派教徒,而切手段如此残酷,这不能简单的归咎于宗教观念不同,尽管最后教皇找到了进攻的借口,更大可能在于,当时法国国王支持这次行动,也就是说,阿尔比十字军的征伐宗教目的并不纯粹,这点在围攻蒙赛居尔的时候进一步暴露了。
当阿尔比十字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蒙赛居尔只有四百人,其中两百多人是非清洁派的雇佣军,也可能是著名的圣殿骑士团的成员,后者作为圣血的保卫者必然存在,我甚至怀疑全部的守军可能都来自圣殿骑士团,因为这里存在着他们要保守的秘密。
所有的人都知道圣殿骑士团守护圣杯的宝藏。但当时阿尔比十字军给了蒙赛居尔的人非常宽大的投降条件,只要走出城门忏悔就可以了,但事实是,没有一个变节者,他们全部选择了殉教,殉教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们要向宗教裁判所守护一个秘密,这些人全部被拖下山实施了火刑,那么他们守护的财宝呢。据史料记载当时有四名清洁教徒在守军的保护下逃了出来,他们将绳子系在腰上从陡峭的悬崖上慢慢下跳。结论就在这儿,没有什么关于圣杯的财报,教皇的人费尽心力也没从城里找到半点东西,圣杯已经逃走了,而正是这点证明了耶稣血脉的存在,她是活生生的人。
至于峋山隐修会,其实峋山名字的真正来源是耶路撒冷,大部分人怀疑这个隐修会存在的真实性,因为这份大师名单实在太戏剧化了,当人们看到莱昂纳多达芬奇或者是亚历桑德罗波提切利竟然是一个神秘宗教团体的头,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但并不排除隐修会存在的可能性。
德彪西包括他的好友萨蒂马拉美梅特林克王尔德叶芝纪德瓦莱里普鲁斯特都与玫瑰十字会有瓜葛,维克多雨果则更早,维利尔斯伯爵创作的玫瑰十字会戏剧阿可赛尔成为了整个象征注意运动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