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穿裘皮的维纳斯》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穿裘皮的维纳斯》读后感摘抄

2020-10-05 16: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穿裘皮的维纳斯》读后感摘抄

  《穿裘皮的维纳斯》是一本由[奥地利] 利奥波德·范·萨克-马索克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7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穿裘皮的维纳斯》精选点评

  ●被某个孩子告知了sm,百度之后的第二天居然莫名其妙的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拿起来时候深深震撼了下……不晓得是不是女汉子本质太过强烈,导致觉得在两性关系中两人必须是平等的才是完美的。为牺牲是件很伟大事情, 但必须要提出的是我们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并非动物无需为惶惶不可得的爱情摇尾乞怜。感谢作者写出这么精彩的一本书,总是标榜的小清新也会有面红心跳的时候,但不必说,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清晰分析虐恋,更明白自己选择

  ●今天被说有强烈抖m特质……被强烈推荐这本书。这是一本描写香艳情感绝望言语犀利的书。开篇的香艳犀利差点让我放弃了睡明天又一脸蜡黄菜绿去上班。读完。闲的没事有田有地有遗产的孤男寡女游戏指南

  ●看不下去

  ●反正就是参考资料……还行吧

  ●情欲失控

  ●激情澎湃啊!

  ●嗯……又是本精神内核文章的书,古典主义读起来累死了,神tm被虐的时候还要看一眼天花板上的参孙画像。。

  ●学了两天马克思突然中国是不可能写这种书的,与人类整体利益不相符合

  ●20141212-20141217

  ●她是master,她是附庸;当他是master,她仍是附庸。

  《穿裘皮的维纳斯》读后感(一):虐恋者

  不管是受虐还是施虐,一个字就是贱。无论是恋爱还是性交,人与人在情感上都应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没有谁依附谁,没有谁统治谁,都应是独立的个体,如果谁想被依附谁想被统治,那只能说明他犯贱。最多是方式上的不同,一个插一个被插,这只是个人喜好不同,就像喜欢青菜还是萝卜。如果是为寻找刺激,那只是性无能罢了,拿去看医生好了。

  《穿裘皮的维纳斯》读后感(二):更喜欢萨德

  我先看的是千之刃的漫画版本,截取德国画家为她画像的那段,画的非常好,因为千之刃本来就是个情色SM漫画家

  把马索克和萨德比较一下,还是喜欢萨德一些,因为马索克彻底的奴性,让我觉得有些郁闷,而萨德的书里,总有些小幽默和小叛逆,以及很多有趣剧情,让人完全想不到此书居然著于几个世纪以前。

  马索克文笔纤细优美,萨德文笔顽皮深刻各有所长,可是,无论如何都更喜欢萨德~

  《穿裘皮的维纳斯》读后感(三):SM因其而来

  m指虐恋虐恋一词英文为Sadomasochism,是施虐倾向(Sadism)和受虐倾向(Masochism)二者的合成词。的简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SM。虐恋现象最早发现于17世纪末,首先出现文学活动和一些商业性虐待服务中。最早的虐恋文学当然首推法国作萨德(Sade)和奥地利作家马索克(Masoch)的作品,Sadomasochism一词即是由理学家艾宾(Richard von Krafft-Ebing)通过他们的名字创造出来的。

  《穿裘皮的维纳斯》读后感(四):成就了暴君的奴隶和成就了奴隶的暴君

  “不管谁愿意让别人鞭打,那么他就真的值得别人鞭打。”马索克在故事的最后写道。       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同时存在着一个奴隶和一个暴君,这就是人性。不同的生活境遇,精神追求,情感需要也许会召唤出他们中的一个,而另一个则隐匿于帷幕之后默默的观察,等待,理解咀嚼着一切。他不说话,但也许更有力,更强大,更具洞见。当那个被召唤出来的部分受到刺激,鼓舞,促发而不断的膨胀,最终长大成一个无比巨大的怪婴或魔鬼时。。。。。毁灭或最终的拯救也许只有一线之遥。       其实这部作品对男女生来的不平等,人与人之间生来的不平等有着深邃的洞见。但作者没有自此深刻的探索下去。他宁愿以一部情色小说的外衣去装扮他所看到的人性中深刻的东西,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有些东西,我们看到了,但不愿与这个世界分享,虽然这些东西也许比我们已向这个世界所展示的要伟大多。因为往往它们过于沉重,而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灵魂的吗啡以求慰籍。评判在此将是一种卑鄙的东西。       除了对人的不平等和人们生来对不平等的渴望,这本短小的小说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人生的内容。如果赛弗林遇见了旺达却未曾有勇气请她做自己的女王,也许他一生也不会平静,他也许会永远的流连在幻想和对如果的假设中,终其一生敏感而又神经质。而对于旺达来说,也许她将永远不会认识那个母狮般的自己,那个更具力量但同时也能兼备善良和同情的自己。同时我总感到,也许没有赛弗林,她将永远不会意识到,在经历了丈夫的死亡后,她其实还可以再爱的,重新真实的去爱,充满生命力的去生活。他们彼此通过折磨向对方揭示了“我们真真实实的活着,有血有肉的活着”这一事实。推动,逼迫彼此面对了最真实且最丑陋的自己。他们拯救了彼此。虽然最终他们没能在一起,但他们赠给了彼此更好的生活。这是其他结局所无以替代的。       最后,我要感谢送给我这本书的人。你也赠给了我的人生很多无以替代的东西,只是也许现在这些馈赠的价值还没有完全的得以体现。但我会好好珍藏它们。也许有一天,你会和我一起见证这些礼物的光辉。。。。。谁知道呢。。。。无论如何,我永远爱你。

  《穿裘皮的维纳斯》读后感(五):虐恋是种被需要的恋爱

  还是弗洛伊德说得好,受虐恋就是转向自身的施虐恋。

  虐恋之所以引起争议,归根结底是源于其自愿要求施虐或被虐的非主流心理和所表现出的看似毫无人道可言的行为。

  拿男主人公塞弗林来说,在一次受虐活动后迷恋上这种由痛苦和刺激冲锋相交产生的兴奋愉悦之感,可见他虐恋萌自于他异于常人的超感觉,虽然这种超感觉与世俗观念不相一致,甚至被人评价为病态心理,但,如果他能找对方法和对象宣泄,并自我享受其中,这未尝不是一种特殊而美妙的体验。

  个人认为虐恋者通常都是自卑的,要求受虐的过程就是要求被控制,被专有的过程。当一个人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被其所爱之人重视或得到与之付出成正比的爱、无法找到适合自己存在的位置,他便会采取非常手段来使自己与爱人的关系固定化。虐恋就是一种手段——主仆关系通常可以维系很久且亲密,男女性别差异又给其蒙上暧昧色彩。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受虐之人感到被需求的存在感又能提供给他相当大的幻想空间。尽管这种形式在常人看来是不堪痛苦的,但受虐之人通常是感性而精神主义的,在这过程中其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足以弥补其生理上的痛苦。

  因此做个也许并不怎么恰当的比喻,如果恋爱是个炒菜的过程,我们普通人喜欢加糖使菜更加清甜,色香味俱佳;而虐恋者可能原本炒菜是他的一个软肋或者他的口味偏好独特,于是他不断加重菜的色味,辛酸苦辣的调料反倒抹去了菜的原味,最后菜也糊了,我们嗤之以鼻,他却享受着被呛的过程,美滋滋地吃完了还嚷着要再来。

  个人觉得马索克挺擅长写对话,其中不乏经典观点,但小说除了对虐恋的表现形态有充分描绘之外,其他部分如怎样形成疏导等说得还不够清晰,比较朦胧,偏重“言”而非“行”,幻想味道还是重了点。但他毕竟是这方面的开山鼻祖,这方面的理论还在形成阶段,没有完善,难免有空白。

  不得不提书最后附录的潘光旦译著片段,其中对虐恋的相关论述阐释得非常生动深刻,有助于帮助理解,值得一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