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三帝国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第三帝国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4-11 03:33: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三帝国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第三帝国史》是一本由郑寅达 / 陈旸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7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三帝国史》读后感(一):帝国分崩离析的速度

  书中写道:“最高统帅强调,宣传是一种手段一种武器,必须妥为规划,以有效地服务于目的。1933年春,戈培尔出任政府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长伊始,分别召集全国的报刊、广播和电影界人士开会,公布纳粹当局的宣传政策。他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只能是党的工具,它们的任务是向民众解释党的政策和措施,并用纳粹主义思想改造德国人民。他毫不讳言纳粹宣传要使用暴力,声称宣传者的背后应该竖着一把剑。”洗脑后的德国粉红的狂热是惊人的,年轻的俊男俏女积极参与对少数族裔的屠杀,如同碾死蝼蚁和臭虫毫不手软。面对整卡车从集中营运走的尸体,在他们眼里连猪都算不上。

  拒绝政治文明与人的权利价值,任何帝国的崛起对世界就是灾难。史上没有哪个国家比纳粹德国经济崛起速度更快,德国人民从来没有比希特勒时期更有生活品质的优越感,没有哪个国家元首比希特勒获得更高的支持率,没有哪个民族你日耳曼帝国更具凝聚力,没有哪个国家的国际外交同时威武于欧洲与苏联!然而本意与方向错了,日耳曼帝国的战车灭亡比崛起的速度更快!

  《第三帝国史》读后感(二):《第三帝国史》 部分摘要

  《第三帝国史》读后感(三):1939战起前夜

  《第三帝国史》读后感(四):第三帝国的生与死:一部通史

  第三帝国的研究和出版,从来就是热门。无论是对希特勒、戈林、艾希曼等纳粹人物的研究,还是对冲锋队、党卫军等纳粹组织的研究,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大屠杀研究,再到第三帝国战史,以及各种细枝末节,不可不谓汗牛充栋。即以通史而论,就有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理查德·埃文斯《第三帝国三部曲》等名作。在浩如烟海的第三帝国研究中,中国学者的身影并不多见。由郑寅达、陈旸合著的《第三帝国史》,称得上目前中国学界关于第三帝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这个领域中国学者的最前沿的研究。

  一部通史

  在体例上,《第三帝国史》采取了比较标准的“教科书”式写法,与《剑桥中国史》系列有相似之处,注重史实、资料的陈列和总结。以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为主线,从纳粹运动的兴起、夺权,写到挑起战争,乃至最终覆灭。具体章节的排布上,将第三帝国的各个层面切割成几个主要的子课题分别进行论述,比如“政治体制”“统制经济”“文教体制”“种族与人口政策”等几个方面。纵向上,读者可以对第三帝国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掌握;横向上,通过对第三帝国时期的主要政策及其执行的解读,读者可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有较为微观的认识。二者合观,纳粹为何崛起,如何统治,又为何走向覆灭,就一目了然了。

  纳粹统治的秘密

  纳粹统治的核心在于严格的“一体化”,并加以恐怖统治。所谓一体化,即将所有民间的、人与人直接直接的联系起来的社会(俱乐部、工会等)组织加以摧毁,个人变得原子化,只能被国家认可并直接控制的组织结合起来。一切以元首—国家的意志为准。同时建立起各种恐怖机构,如盖世太保等,对异见分子进行镇压。

  在这个系统中,宣传处于极重要的位置,“宣传是纳粹党全面控制国民的工具和手段”。作者用一组数据来说明纳粹对宣传的重视,“拨给国民教育与宣传部的预算经费与年俱增:1934年为2610万马克,1935年为4080万马克,1938年增至7070万马克。”纳粹通过简明反复的强调、制造敌人,甚至是反科学式的宣教,煽动民众情感并取得认同。为此,纳粹控制了所有公开的宣传机构,如报业、出版业、广播业、电影业等,消灭不同的声音,只留下纳粹的声音。作者又用一组数据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希特勒政府从1933年起就加紧生产收音机……仅1933年一年,德国收音机的产量就达到150万台。到1939年一年,德国收音机的产量就达到150万台。到1939年,全国的收音机总数达到1082万台,拥有收音机的家庭比例高达70%,为1932年的3倍,在全世界处于最高水平。”收音机是价格适中的常用家用电器,而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通过收音机,纳粹将触角伸到家庭之中,真可谓无孔不入。

  而对德国年轻一代,特别是学生,纳粹通过清洗教师队伍,改革教育课程(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加强政治教育和军事体育训练等进行思想控制;在校外,纳粹又通过青年团下设的各个分支,将6到18岁各个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组织起来,进行纳粹式的训练。凡此种种,就是为了培养新一代纳粹的忠实信徒。

  纳粹的覆灭

  纳粹的恐怖统治,几乎是立刻就引起了反对派的抵抗,德国国内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进行了英勇而悲壮的斗争。在整个第三帝国的统治期间,针对希特勒的暗杀活动从未停止。

  除了这些明确、直接的抵抗活动,还有来自民众的消极抵抗。本书第八章《抵抗活动》的第四节《地下文化》,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民众讲政治笑话来表达不满,“形成一股掏挖纳粹统治基础的暗流”。比如纳粹为了推行“优生”,对遗传病患者进行绝育手术,民众称这种手术为“希特勒修剪”。纳粹宣传雅利安人是优等民族,以金发碧眼白肤为特征,“但人们发觉不少纳粹领袖并不符合这些标准,尤以戈培尔为甚。于是出现了一句脍炙人口的话:亲爱的上帝,弄瞎我的双眼吧,好让我能清清楚楚看见戈培尔是个雅利安人。”政治笑话直观地显示了纳粹统治的虚假和残酷。

  随着纳粹的急剧扩张,挑起世界大战,并与意大利、日本结成轴心国联盟,它所面对的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虽然一开始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但不出几年,局势便发生逆转,盟国显示了更强的力量。1944年,东线的苏联全面反攻,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向德国本土进发。帝国的毁灭已成定局。1945年4月30日,希勒特在地堡中与情妇爱娃双双自杀。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三帝国的统治结束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