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Hey,披头士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Hey,披头士读后感摘抄

2020-11-06 03:01: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Hey,披头士读后感摘抄

  《Hey,披头士》是一本由埃尔维·布里斯著作,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6.00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Hey,披头士》精选点评:

  ●漫画演绎披头士编年史。乐队解散以后写了成员们所有的单飞专辑,这一段非常无聊,差点变成乐评书。另外很多年没看到错别字这么多的书了,校对去死。

  ●用漫画讲述披头士的历史,算是挺全面但又是披头士迷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错别字有点多。

  ●以绘本的形式回顾了从披头士成员出生到乐队建立、解散,和之后各成员的发展过程,信息量还是蛮大的,还比较简略介绍了与披头士相关的各种专辑,可以看作是一本关于披头士有爱的rough guidebook。遗憾是翻译较差,还有打印错误。

  ●还不错

  《Hey,披头士》读后感(一):和声和调性

  在"披头士"以前,除了"沙滩男孩",绝大部分的摇滚乐在和声方面也都比较简单。通常只用自然大调的三个基本和弦 I 、IV、V,而"披头士"的和声既不同于传统的"12小节布鲁斯曲式"中所用的 I-IV-I-V-I 的和声序列,也不同于流行歌曲中的 I-VI-IV-V 的进行方式,而是别出心裁,进行大胆的探索、革新。   

  在和弦的运用上,他们突破了流行歌曲以"自然音和弦"为主的传统,广泛运用各种类型的"变体和弦"。如《永远的草莓地》中的第一段。较多地使用变体和弦,会使音乐的调性发生游移,这种调性游移的和声手法在大型的古典音乐作品中用得比较多,但是在结构短小、曲调简单的流行歌曲中却是极为少见的。   

  quot;披头士"还善于将各种非"功能"性的调式化和声语汇用于创作中,使作品的和声呈现出丰富、清新、奇特的面貌。如《为凯特先生的善行》(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Kite)中的第一句,除了IIm、V 两个和弦属于C大调,其余三个和弦均来自同主音小调。

  《Hey,披头士》读后感(二):列侬“爱与和平”

  【爱与和平】

  这对著名夫妇选择在公众面前度蜜月,他们每天从9点到21点在阿姆斯特丹和蒙

  特利尔的酒店房间的大床上接待媒体和各路朋友,来宣传世界和平。

  一些记者们悻悻离去,他们本以为这对夫妻会在镜头面前做爱。

  《第一首未完成音乐:两个处子》

  被轻视但绝对极佳的电影母带。

  加入了在孟买录制的极其美妙经典的印度音乐,

  乔治创作了非常棒的器乐曲,有时很令人感动,

  有时很摇滚(《microbes》)。如果有必要的话,

  这些歌曲就是乐队里小弟的才华流露的见证。

  爱与和平是约翰·列侬脱离披头士之后所一直执着的公益事业。在某种程度上,妻子小野洋子在这一方面对他的影响最为重大,列侬在世时期他们所共同合作的床上和平行动便是造成最大轰动的一项举动,其后更是深浓地贯彻到了他自己所创作的歌曲之中。《Give Peace a Chance》和《Imagine》便是其中的代表。列侬自己也是希望他的音乐最终给人带去的,不仅仅只是感官上的愉悦,其中所彰显的人文主义思潮和和平反战目的,才是最终的目的。仍旧努力活在世上的七十

  七岁高龄的小野洋子,此刻也仍旧努力继续传扬列侬的这一遗愿。

  《Hey,披头士》读后感(三):往事随风let it be

  今年是the Beatles披头士乐队,成立60周年,解散50周年。短暂的十年里,他们代表一种革命性、创新性的精神,颠覆并泽被了几乎整个英伦乐队的发展,那种颠覆和创新,甚至对整个摇滚界及其以后的发展都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

  这本画册的作者埃尔维•布里斯,是一名法国作家,漫画家和插画家,其作品经常关注世界范围的摇滚以及和它们有关的各种事件。其个人创作的手绘书籍《摇滚小书》和本书,在法国出版界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披头士乐队传奇的故事,在作者的画笔下,演绎了他们的奋斗和成名,默契与背叛,纠纷后的归于平静,人生起落与世人的膜拜……约翰.列侬、保罗、乔治和林戈,这四个利物浦的大男孩,成为了自由和摇滚精神的符号,成就了风中的传说。

  还记得当时在曼城时,陶同学先行去了利物浦,膜拜了披头士故居后回来的激动和显摆。后来自己单独去拜访,更能感受到那种“符号”的意义,是他们让音乐的“社会潜力”第一次被挖掘出来,成为文化、社会、政治等力量的载体。

  《Yesterday》、《Hey Jude》、《Let It Be》、《Yellow Submarine》,还包括后来列侬所写的《Imagine》……这些耳熟能详又朗朗上口的歌曲,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创新,激励着青春的我们走到中年,走向更醇厚的未来。

  《Hey,披头士》读后感(四):今日的文化,到五十年后会留下什么:《HEY,披头士!》

  你更愿意阅读怎样的书籍?

  是自己已经很熟悉的人或者事物,再去寻找一些书去不断丰富和探寻。

  还是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用书籍来填补自己的学识或者扩大自己的视野?

  也许《HEY,披头士!》这本书,对于喜爱摇滚经典乐队的读者来说,是对披头士的另一种形式的回忆。

  而对于我这样并不太关注音乐、对披头士只是耳闻的读者来说,阅读本书则是对披头士的一种了解。

  《HY,披头士!》是一本漫画书。

  作者埃尔维•布里斯是一名法国作家,漫画家和插画家,生于1974年3月20日。他的作品经常关注世界范围的摇滚和一般音乐,以及和它们有关的各种事件。其个人创作的手绘书籍《摇滚小书》,《Hey,披头士》,在法国出版界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而这本书在引进时,并没有进行重新的编排,画面的顺序基本上与原著相同。

  整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开始讲述披头士的产生(在最开始,还简要讲述了披头士主要成员的父母及出生日期)、确定成员、成名、不和、解散。

  差不多两页就是一年(时光如梭啊)。

  《HY,披头士!》和《摇滚小书》的共同特点就是:人名难记,且画面不美。

  对于我这种不善于记人名,更不用说是欧美人名的读者来说,常常会看得有点糊涂。

  比如说披头士这个乐队的成员,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好是列侬、保罗、乔治、林戈这四个人。

  其中的鼓手换了大概3次,贝斯手也换了2次。

  再比如披头士的经纪人,大概也换了3次。而且一会儿这经纪人不高兴,一会儿那个经纪人赌气离开。

  这些人名穿插来去,就弄晕了我。

  但这本书很写实。

  包括披头士不和到解散,以及解散之后的情况。

  比如披头士在创作的时候,后期严重依赖迷幻药、大麻,用奇幻感觉去创作。

  比如列侬和洋子之间的感情受到乐队其他人的反对。

  很多细节是蛮写实的。

  因此这本书并不好读,需要多读几次。

  才会慢慢理解的更好。

  喜欢回忆的人分为两种。

  一种人会说,1960s'是非常美好的年代。

  另一种人会说,1980s'是非常美好的年代。

  前者回忆的大概是整个世界。

  后者回忆的大概是新中国。

  然而我对这两个年代都非常陌生。

  因为这两个年代之间,是我刚刚出生的时候。

  或许再过50年,会有人说2000s'是美好的时代。

  可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还有什么文化可以成为经典?

  太多的发声、太多的表达,缺乏真正的凝聚力的文化人物。

  披头士最受欢迎的年代,是一个安静的世界,需要一个摇滚的乐队。

  而如今是一个吵杂的世界,抱歉我无法讲的更多。

  -------------------------------------------

  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关注与介绍:艺术、建筑和清新感书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