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纵横十六国》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纵横十六国》读后感100字

2020-12-08 03:55: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纵横十六国》读后感100字

  《纵横十六国》是一本由陈羡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纵横十六国》精选点评:

  ●这本书还是满足了我粗略了解南北朝史的愿望,但是,写得深度有限,文笔相较于当年明月也是有不小的差距,天天打仗的南北朝写得并不如明朝中期的党争好看多少。从历史的角度看,作者的确没读过多少研究材料,基本是基于原始史料,以及。。。黄仁宇先生的作品,诚如作者所言,后者的观点争议很大,表示对浙江大学的历史学水平担忧。此外,南北朝中南朝部分所占比重真的太少了,建议看一下田余庆的一些东晋研究论文和专著,以作补充。

  ●历史看了挺多,但对五胡十六国这一时期是最陌生的。与东晋对峙的北方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分裂成十五个国家(外加一些短命政权),加上蜀地的成汉,总共是十六个国家。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混战、灾害、移民,造成了汉文化的衰退以及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在南方的东晋,大部分时间也是内乱不断。这一时期,甚至不如春秋战国,简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我想,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当然,乱世出英雄,也有一些奇才抓住了机会,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建功立业。

  ●两晋南北朝,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晋书》白话版。《晋书》本来就不怎么样,大段对话都不过滤一下就硬是翻译出来充了字数,可读性堪忧。这一段历史本来就混乱,记载又少又多不可靠,书里却没仔细考察过基本跟着怪力乱神的《晋书》走了(各种出生神迹谶纬预言和正经叙事一锅炖也是够)。也没整理出什么有用的线索。更不要说“评”了。动不动发散一下“做人的道理”但这鸡汤既无营养也无滋味。只适合粗粗了解一下这段时期有哪些国家哪些民族哪些名人,毕竟是白话《晋书》流水账。。。沈起炜的细说也没好到哪里去,夹带私货的情节更严重。这段时期好一点的通俗读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写出来。。。

  ●逻辑清晰,思路通顺,作为这段历史的入门再好不过,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段历史本身真是足够精彩。

  ●整体上梳理了一遍,最混乱的年代。

  ●虽然没有学者的严谨,但语言风轻松,可读性高。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也没有以煽情来增加吸引力,不错!

  ●伤苻坚 思想超前于现实 终究会以悲剧收场

  ●国家太多没记全,但是那段历史的基本印象已经有了,就一个字——乱!诸路英雄豪杰各显神通,芸芸众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也不知道是乱世造英雄还是英雄造乱世。

  ●这是民族融合过程中分娩出来的十六个早夭的孩子。如果把镜头拉长,会发现这些磨难的意义所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着实顽强得很。

  《纵横十六国》读后感(一):权力的游戏

  看完了陈羡的《纵横十六国》,这十六国有着身经百战未曾一败的无敌军神,有着机心深层的一世枭雄,英明神物的开国之君,残虐变态令人发指的亡国之君。各个种族的英雄波澜壮阔的崛起,交织着满页满页血与铁,然落幕何其之快,所建帝国崩溃如电如露,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呀。翻完最后一页,我脑中飘过杨慎那句千古传唱之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讲真,如果中国要拍权利的游戏,我觉得这段历史的剧情很合适。

  《纵横十六国》读后感(二):五胡”乱“华

  也就只能当小说来看了,不熟历史的小白会很乱。

  纷纷纭纭,乱过三国,我能记住的名字也只有成汉李雄、前赵刘渊、后赵石勒这些开国强者;苻坚可叹,历史还是有很多忠义之人,但是仿佛还是枭雄更能得势;慕容垂很为子孙啊。

  最大的感受是英雄开国,子孙争权,然后势颓;滥战虚国,滥杀失民;休息养民富国,人才

  强国,这又涉及到胡汉交融,真是一个战火纷乱的时代啊,割据为王,可怜的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我是对民族完全没有偏见的,可是对于民族融合,却不知是好是坏。

  《纵横十六国》读后感(三):几点感受

  1.写的不错!终于能够把十六国纷乱的历史搞清楚了!可能也是因为看的这方面书多了,量变产生质变了吧。

  2.看看十六国这些所谓的“帝王”,弱智的弱智,残暴的残暴,还有因为主幼而导致两代而亡的国家,我们就可以看出康熙的伟大了!同样的幼年登基,看看人家的成就,人家的手腕!同样是经历了帝国开国之后30年左右的瓶颈期,康熙却能带领清代走向强盛,不得不让人佩服!

  3.终于明白十六国的历史为什么不能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了。你想想叫“凉”的就5个,叫“燕”的就4个,而且那时候还不分前、后、南、北、东、西,都一个名(这不都是后人起的名字么),你说这要是拍成影视剧,前赵和后赵一打仗,全一个称呼,观众早就该晕了吧!

  总之,书不错,读懂了!

  对了,接着看《华丽血时代》吧!

  《纵横十六国》读后感(四):填补那一段空白

  魏晋南白朝的历史,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淝水之战。上学时学到的历史一直是晋为正统,不知道那几百年间北方大陆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恰是时宜的填补了这段空白。

  * 前赵(304 - 329)

  * 后赵(319 - 351)

  * 成汉(304 - 347)

  * 前燕(337 - 370)

  * 前秦(351 - 394)

  * 前凉(314 - 376)

  * 后燕(384 - 407)

  * 南燕(398 - 410)

  * 北燕(407 - 436)

  * 后秦(384 - 417)

  * 后凉(386 - 403)

  * 夏(407 - 431)

  * 西秦(385 - 431)

  * 南凉(397 - 414)

  * 西凉(400 - 421)

  * 北凉(397 - 439)

  是否成败转头空。清然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虽然明显作者的主观性很强,但难能可贵处在于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去了解那十六国的纷纷扰扰。通过历史,我们所能学习到的,只有我们自己。

  《纵横十六国》读后感(五):白描版北朝演义

  尚未读毕,仅作简评。

  本书在序里提到细说历史系列,我恰好也读过该系列里沈起炜教授的《细说两晋南北朝》,两书相较,高下立判。本书作者囿于年岁与专业的关系,对于这段历史的见解基本停留在对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的赞叹,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也大都流于表层,并没有达到作者在序中所谓“读史最大的乐趣,在于引人深思”;作者的文笔也略显生涩,史料缺乏,感觉像是边读《晋书》边匆匆写就。相比之下沈教授的《细说》一书,虽然也是入门的浅显书籍,却能在天下大事的叙述上娓娓道来,又在关键人物的定性上引经据典,做到中立超然。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作为一本入门书籍,本书算是填补了这段历史的空白。入门书籍就应该如《三国演义》一般,充满了纵横天下的英雄气,穿插着奇闻异志的志怪事,交织着大厦将倾的悲壮感。设想一下,一位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是更愿意听一位饱读历史的老学究给你讲述呢,还是一位声情并茂的说书人给你描绘呢?

  作者在书里写刘曜时也说:“《晋书》里如此风格的奇闻轶事还有不少,大部分都属于一家之言的道听途说,这也使《晋书》作为一本正史而颇受人诟病,不过从阅读的角度看,多一些这样有趣离奇的记录却也为平淡的史实颇添了几分色彩。”作者在书里对于这些奇闻轶事也是不吝笔墨,可惜之处还是作者本身文笔较弱,加上十六国本身过于纷乱,要想在一本书里对所有英雄都描绘出鲜明的个性实在困难。要说评价,也只能是“有趣”二字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