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由N·格里高利·曼昆 / N. Gregory Mankiw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846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006-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原理》精选点评:
●concise
●难懂
●读的第一本经济学入门书
●经济学入门书籍,值得一看
●为了能好好学习一下这本书,我大三特意去上了一门管院的任选课。当然,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适合终身学习~
●一个不错的知识拓展
●经济学入门的第一本书,通俗易懂,又充满了趣味。超赞!
●曼昆神人,把经济学都弄得通俗易懂。任何人都应该读,应该列入大学必考科目。
● 这TM居然删了好多章!!又不是什么政治敏感,有毛病啊 书很好,这一星是给删节的 PS:评价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 英文版
●细致全面,不无聊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一):初学者
原谅我对经济学的一无所知。
首先讲讲前提,想读这本书,是因为自己有想做生意的打算,所以就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自己保证能够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看完这本书,最大印象是其中的十大经济学原理,对其他自己记得的不多。之一,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也放弃了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所以,选择很重要。我很喜欢看牛人的故事,但凡牛人,都是毫无例外的选择了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保证自己的进步。
至于什么市场什么乱七八糟的概念,我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其实这本书读起来很好玩,讲理讲得很通俗,像我这种对经济学没有任何了解的人也都能读下去,这其中的讲故事的方式很值得学习。做老师的可以从中学学怎么授课,这个很有用,学着讲故事,用简单的语言,普通人都明白的词组,看的明白,听的懂,有条理,一个好故事就这样形成了。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二):2014/10/22 20:43:04
经济学原理 (N·格里高利·曼昆 / N. Gregory Mankiw)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1944-1945 | Added on Wednesday, 22 October 2014 17:31:53
奥立佛·温德尔·赫尔姆斯(Oliver Wended Holmes)曾经说过,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所付出的代价。
==========
经济学原理 (N·格里高利·曼昆 / N. Gregory Mankiw)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2551-2554 | Added on Wednesday, 22 October 2014 18:53:26
“我们不能让任何人选择付费污染。”这是参议员艾德蒙·马斯基(Edmund Muskie)在1971年作出的评论,这反映了一些环保主义者的观点。他们认为,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是基本人权,不应该因经济考虑而贬低。你怎么能给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确定价格呢?他们声称,环境如此之重要,以至于无论代价多大,我们都要尽可能保护它。
==========
经济学原理 (N·格里高利·曼昆 / N. Gregory Mankiw)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3745-3746 | Added on Wednesday, 22 October 2014 19:14:05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惟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
经济学原理 (N·格里高利·曼昆 / N. Gregory Mankiw)
- Your Highlight at location 5369-5372 | Added on Wednesday, 22 October 2014 20:34:03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受教育更多的人得到更高工资并不是因为教育提高了生产率,而是因为有更高天赋能力的工人把教育作为一种向雇主表示他们高能力的信号。如果这种信号理论正确的话,那么,提高所有工人的教育程度就不会提高整个工资水平。
==========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三):美国教育发达可见一斑
其实看到第三版的时候有一种亏了的感觉,我买的是第四版,豆瓣上还没有书目。一看价格第三版大概是急着清仓,二十多块钱就能买到,接着又发现第三版的进口原版书差不多七十块钱就能买下。着实肉疼自己买的这个影印第四版。
不过确实很实在,看书时对照着中文电子书作拐杖,发现新书一些地方是作了修改的,改动最大的地方就是课后习题。以及原书里一些举例改成时间轴更近的事件。
作为一个刚看了第一章的人,本来是没有资格发表评价的。忍不住有话要说吧,买这本书主要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用的,曼昆先生的文字很是形象亲切,一点不晦涩。连我这种六级四百多勉强过的小朋友也能读得津津有味,一方面顺带学习复习了些单词,另有一些长句子可以慢慢琢磨其表达,最重要的是熏染出西方的思维模式。因为我发现如果阅读时想着中文如何翻译,脑袋像卡了一根木棍,而直接按照英文读下去,反而很流畅。
中国的教材总是以一种纸老虎的形式出现,语言严肃晦涩,国内最经典之一的经济学教材高鸿业编写的也不脱离这个大框架。课后习题更逃脱不了小学生应用题的影子,咋一看很复杂,但是掌握了应试技巧都会变成小菜一碟。它不培养思维,培养的是解题技巧。
反观这本公认为世界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处处体现着平易近人与对思维的启发。比如第一章的十个经济学原理,它的标题相当通俗,"the ca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中国的大学教材肯定会使用“机会成本”“通货膨胀”这样的专业标题,也许在中国的学者看来“政府印刷更多的货币会使价格上升”只适合出现在大众科普杂志而不是大学教材上,但曼昆先生的经济学原理确实是一本大学标准教科书。
最后来提课后习题,都是些看起来很简单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for instance,
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假。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假的收益是心理的。你将如何比较收益与成本呢?
中文版的答案是这样的,依然专业化:
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对于这个行动前就会作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在这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度假如果满足了既定目标,如:放松身心、恢复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
而英文版的参考答案说得简明多了,大意是这样的:
你可以把旅游的钱省下来买别的的东西,比如,高尔夫球具,这件事带给你的快乐可以和旅游带来的快乐比较。(收益比较)
或者,你去旅游的这段时间本来可以打工赚钱的,不去旅行赚来的钱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成本比较)
所以,我非常喜爱这本书。我相信它会给我带来好运气的。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四):荐书|《曼昆经济学原理》豆瓣评分 9.3
这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
本书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是历史上哈佛大学最年轻教授的纪录保持者——29岁担任教授。他写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公认的最著名的经济学教材之一。在大学的时候,西方经济学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但是离开校园这么多年后,读曼昆版的教材发现,仍然有一些醍醐灌顶的感觉。曼昆对于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归结为十大经济学原理。基本上整本书的逻辑推演都是基于这十大经济学原理。不管你是不是做经济学相关的工作,我相信了解这十大原理对于生活本身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包括构筑自己的世界观;如何正确看待一些社会事件和国际事件;如何看待主流媒体的主流观点背后真正的动机……这才是一本教材给到社会人士最大的价值。
什么是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1: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同时社会面临的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
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正向激励or反向激励)作出反应。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就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
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
整个经济如何运作
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对预算赤字的关注主要根据它对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因此,当政府借钱为赤字筹资时,就减少了其他借款者所能得到的资金量。
原理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全书个人推荐指数:4分(满分5分)
本书关键词:经济学 市场经济 政府干预 市场效率 贸易 税收
最后附上豆瓣上该书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