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外壳经典读后感有感
《七重外壳》是一本由王晋康著作,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30元,页数:2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重外壳》精选点评:
●小时被里面的故事吓哭过
●记得以前购买《科幻世界》时,最喜欢的作者是王晋康,看完后觉得自己太喜欢科幻了。
●许多人说《盗梦空间》是抄袭了《七重外壳》,但以我所见,两者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七重外壳》在人物内心感情的描写上,确实技低一筹,也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硬科幻的一种风气。
●我是刘黑没错,但王晋康的更难看。。。
●小时候在《科幻世界》读到《七重外壳》,印象之深刻至今难以磨灭。故事充满了画面感和戏剧冲突,期待有朝一日某位华语导演能慧眼看中这部作品将其拍成电影,论结构论剧情论深度都不逊于《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等同类好莱坞作品。
●只有《七重外壳》可以打3个星,剩下都2星。老王的科幻太幼稚了,适合高中生看。硕士生以上不适合。
●这价值观......
●中国的纯文学不怎么样 类型文学更差劲
●这本书比黑客帝国厉害多了。
●你们真的觉得它拍出来比《盗梦空间》优秀?
《七重外壳》读后感(一):关于七重外壳的结局
我偏向于认为主角最后是返回了物理现实的。而且实际上结局时他有无返回现实并不是小说的重点。小说要宣明的重点在于:即便虚拟现实还没有真实到了无法识破的地步,但只要你开始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了动摇,只要你开始相信虚拟现实有可能骗你一辈子,你就会陷入一种永远无法弄清现状的炼狱之中。正如文中主角,本是个思路清晰的人,被虚拟现实来回玩弄之后,明明返回了现实,但却变得怀疑人生。在这一点上本文与盗梦空间的立意是相同的。
《七重外壳》读后感(二):尝试
这个实验,或者说虚拟技术的可怕在于,你也许能够偶尔发现身处虚拟世界,但你不能时刻确认自己身处虚拟世界或者真实世界。 从来没有进入过虚拟世界的人,在真实世界中,无需担心自己身处虚拟世界。 而一但进入到虚拟世界,因为你无法自己主动断开连接,所以你永远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已经脱离虚拟世界,更可怕的是,这种无尽循环的可能性只要存在,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说,都是无尽的痛苦。 当然,上面是想的太多,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会发生这样的事。实际上只要人工智能还没有统治世界,只要还有现实世界完善的法律,法律便不会坐视有人或者人工智能把人困在虚拟现实中,或者让人在虚拟世界中受到严重伤害。
《七重外壳》读后感(三):超越时代的想象力
曾经红火一时的《黑客帝国》引发人们大量的对电影的解读,但都是半吊子,原因就是电影的构思实在是太过超前了。过了这么些年,现在的小孩子都能很好的理解当时的内容,甚至可以想象出更有新鲜感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想象力是很容易达到的,特别是那个年代。
《七重外壳》的构思更像是一个真人版VR游戏,而且是真实到一定程度,犹如人类的起源。现在有一种声音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服务器,而人类都是这个服务器上唯一运行游戏的角色,而我们人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模拟化出来的,至于每个人的真实身份,那就是灵魂的最终去处,就需要等到各自游戏终结时才能知晓。有了网络有了交流就有了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人作为人视自己的一种形式,可以说网络连接了彼此,让思想更为融合,更为统一。
小说也被认为是电影《盗梦空间》的来源,在现实和虚拟之间的来回判断着实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唯一可能遗憾的是故事本身的故事性稍微差了一些。单一的主线下支线也没能很好的发挥,或许和故事的主题并无多少瓜葛吧。可这不能掩盖故事具有的超越时代的想象力。
《七重外壳》读后感(四):对于结尾的猜想
[她听见吴先生在大洋彼岸语调平淡地说:“谢谢你的工作,再见。”便挂上了电话。]
这是作者留的一个悬念吧。为什么吴先生的反应会是这样,这里大胆的猜想了一下。
第一种可能:这里还是一重外壳,
子可能一:甘又明将永远生活在这个外壳里了。因为甘又明看到了不该看到的,所以需要把他囚禁在这里。
子可能二:认为甘又明不过so so,所以并不激动,暗含一种鄙视。
第二种可能:这里已经不是外壳,而是真正的世界
子可能一:认为甘又明确实很强,自己比较丢脸,所以回答很简单,不想多说。
子可能二:认为没有必要和琼多说,任务已经完成而已,书生的冷漠
子可能三:计划已经成功,甘又明已经被他成功的改造成了精神上错乱,怀疑一切的病人,没必要再多说了。
当然以上都是一些猜想,真实意图问作者。
《七重外壳》读后感(五):其实并不是那么深刻的思考,只是逻辑
曾经对这个结局很疑惑,相对于这个迷离平淡的结局,前面的六层外套的铺垫有点无的放矢的意思。书名七重外套其实已经解开谜底,但我是在看到很多人评论“为什么不狂喊暂停”,才恍然大悟第七重在哪里。
对啊,为啥不喊暂停?如果还是虚拟,暂停就可以脱出了。简单两个字就可以验证,何以会导致分不清虚拟现实而惨淡收场?
是的,暂停就可以脱出,就是最大一个破绽,或者说是一个陷阱。主角从未真正发掘出虚拟世界的破绽,每次只是靠喊暂停来脱出虚拟,或者验证,甚至有一次自己承认其实不知道真伪只是下意识暂停试试。所以在前六次外套里最大的破绽就是暂停脱出的系统权限。本来暂停只是一种主动脱出的保险手段,但被利用来验证虚拟现实的测试手段。这就是系统权限漏洞,就是破绽。
而最后主角虽然深陷对现实的怀疑中,却没有喊暂停来验证(或者说喊了也没脱局),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是个已经修复这个破绽的虚拟世界——第七层外套。暂停这个口令实际上这只是系统设置的脱出权限而并非真正失误。如果没有这个权限,即使喊暂停但系统不予脱出,则局中人仍然是无法分辨真假,不能再用一句简单口令来绕过对虚拟时间的实际评估。
故事前面说过,所发现的漏洞是会很快得到修复的。那么如何知道破绽已经修复呢?很简单,最终测试者经历的虚拟无法再依靠破绽来识别,就代表Debug成功。
在结局,这是一个已经修复暂停权限漏洞的虚拟世界,在这里,主角没能再次利用曾经百试百灵的“暂停“这个口令的识别真伪。没有了这个破绽,任务就完成了。小明确认回到现实后获得了奖金。而奖金的前提条件是发现破绽,所以小明对现实的确认,其实只是确认了这的确是个破绽,并已得到修复。也正因为他的确认恰好证明了他已经无法再依赖这个破绽来识别虚拟,所以他仍在没有破绽的第七重外壳中。
而结局里琼报告小明赢得奖金 却不提小明对“现实”的怀疑态度。其实就一个意思:破绽(暂停脱局权限)已得到修复(小明疑惑但已经无力分辨)
最后............
很明显吴中并不真的是小明姐夫。虚拟世界不仅场景是假的,连人生经历都可以是虚拟的。 吴中在得知破绽修复的冷淡态度,是老板对已完成任务的测试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