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单行道》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单行道》读后感锦集

2020-12-20 02:09: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单行道》读后感锦集

  《单行道》是一本由[德] 瓦尔特·本雅明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行道》读后感(一):摘《早餐室》

  早餐室 有一个民间传说,它告诚人们,不要在早晨空腹说梦。梦醒的人在空腹状态下,其实还在梦的魔力范围内,迟迟没有出来。因为洗漱不过是唤醒了人的体表,把可见的运动机能召唤至明亮的日光下,而在更深的层次,那朦胧的幽黯梦景即使在晨浴时仍不肯消散。是的,它牢牢黏附在人初醒时分的落落孤寂里。不敢碰触白昼的人,不论是因为害怕见人,还是为了凝神静气,都不愿意吃饭,甚至嫌弃早餐。他是在以这样的方式,回避夜与昼两个世界间的断裂。只有通过早晨专心致志的工作——倘若不能是晨祷——把梦彻底地焚烧殆尽,这般小心翼翼地行事才算真正有效,否则就只会导致生命节奏的混乱。在这种状态下诉说梦境,人将厄运缠身;因为他一边还把自己交付在梦的世界里,另一边却用语言出卖了它。那就不得不等待来自梦的报复。用更时髦的话来说:他出卖了自己。他长大了,不再需要做梦的天真赋予他的护佑;他背弃了自己,因为他不假思索便妄动了梦的容颜。原因就在于,做过的梦,只有从彼岸世界,从明媚的白天那里,才能通过冷静的回忆再被述及。而这个彼岸只有通过一种濯洗才能抵达,它与洗漱相类,又迥然相异——它从胃中通过。空腹说梦,就好似睡醒之后的梦呓。

  《单行道》读后感(二):单行道

  文采斐然。

  15,从一条乡间公路上走过和在它上空飞过,公路所呈现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同理,阅读一段文字和誊抄一段文字,文章所呈现的力量也是迥然相异的。坐在飞机上的人只能看到公路是如何吃力地穿过风景,依循周围地形的走向法则而延展自身。只有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才体会得到(体会的到)公路的统帅之威。 15,所以中国誊抄书籍的实践就这样无与伦比地保全了文学文化,而缮写就是一把解开谜一样的中国的钥匙。 34,那种不论面对富有或贫穷都保持冷漠的高贵姿态,在被制造出来的物品身上已经荡然无存。每一件物品都为它的拥有者贴上了标签。拥有物品的人只能选择要么以贫穷的可怜虫,要么以黑市投机商的身份出现。因为,如果说真正的奢华渗透着才智与交际的要素,这些要素能使人不再关注奢华本身,那么在这里,奢侈品就是在肆无忌惮的炫示它毫无廉耻的粗野,以至于每一道精神的锋芒都在它的面前折戟沉沙。

  35,雅典有个习俗,吃饭时不许捡起掉下的面包屑,因为它们属于神。——如果有一天,社会因饥馑和贪婪而退化到只能掠夺性地向大自然索取恩惠,为了谋取更高的销售利润,未及果实成熟就将其抢摘,为了果腹,把每一只碗都舔得一干二净,那么,大地会变得贫瘠无力,良田也会颗粒无收。

  74,如果一个人穿戴整齐,神清气朗,在早晨外出散步的时候观看了日出,那么这一整天,他都会在所有人面前保持被悄悄加冕过的自足感。

  88,古风时期的雕像是面带微笑地向观众展示他们身体的意识,宛若一个小孩子,向我们伸出一把刚刚采摘还未经整理的鲜花。后来的艺术在严格地造作起表情,俨然一名成年人。运用整齐切割的机器,来编扎永不凋零的花束。

  126,如果把尚未经历的生活交付给纸牌、神灵和星象,它们就会在刹那间把未来的生活消耗殆尽,为的是将它玷污后再还给我们;如果身体的力量被滥用而据此去掂量和战胜命运,也一样难逃惩罚。那将是命运受辱的时刻,是命运服膺于身体的时刻。而把到来的威胁转化为状态饱满的现在,是唯一值得追求的通灵奇迹,它是由身体完成的明察善断的杰作。

  《单行道》读后感(三):最好的译本:初识本雅明的单向街之旅

  

初识本雅明

《单行道》,有的版本译为“单向街”,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也是我初读本雅明的书。书的勒口上“关于作者”一栏写道: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字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天才,如此介绍是过于简单了。

左:本雅明 右:汉娜阿伦特

于是我找到汉娜·阿伦特的文章:

他的学识是渊博的,但他不是学者;他研究的主题包括文本及其解释,但他不是语言学家;他曾被神学和宗教文本释义的神学原型而不是宗教深深吸引,但他不是神学家,而且对《圣经》没什么兴趣;他天生是个作家,但他最大的野心是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著作;他是第一个翻译普鲁斯特(和佛朗兹•黑塞[Franz Hessel]一道)和圣•琼•珀斯的德国人,而且在他翻译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之前,但他不是翻译家;他写书评,还写了大量关于在世或不在世的作家的文章,但他不是文学批评家;他写过一本关于德国巴洛克的书,并留下数量庞大的关于十九世纪法国的未完成的研究,但他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文学家或其他的什么家;我将试着展示他那些诗意的思考,但他既不是诗人,也不是思想家。

是与不是之间,本雅明的形象渐渐清晰……

单向街之旅

走进这条“街道”,你会发现确如作者所言:它是不匀质的,甚至是极端对立,这种张力下迸射出的电光有些可能过于刺眼,有些可能过于轰鸣。但总体上这本书是轻松的,它记录的都是作者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尽管不少晦涩之处,但也绝非不可理解。

伟大的作家而言,那些已经完成的作品,分量要轻于他们耗其一生,但终究没有完成的断简残篇。——让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未完成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恋爱中的男人不仅仅迷恋爱人的“缺点”,也不单单痴迷她的怪脾气和小毛病。女人脸上的皱纹、色斑、穿旧的衣服和走路时略显倾斜的姿态,都比任何一种美丽更持久、更无情地吸引着他。——不就是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吗?或者像王尔德在《夜莺与玫瑰》结尾说的,恋爱是短暂的精神失常。

幸福是能够认识你自己而不敢惶恐。——多么睿智。

离去的人是多么更加容易地被爱上啊!因为在船舶或是火车车窗外匆匆飘过的那条布幔,催化了人们心中为远行的人燃起的火焰。它燃烧得更为纯粹。而距离则像燃料一般,渐渐地浸染离开者的心田,有一团温和的炭火,温暖了他的全身。——唤起我们机场、车站等场合送别亲友或爱人时的记忆。

如果一个人穿戴整齐,神清气朗,在早晨外出散步的时候观看了日出,那么这一整天,他都会在所有人面前保持被加冕过的自足感。而如果那一缕破晓的阳光是在他工作的时候洒入的,那么到中午时,他就感觉像是给自己戴上了皇冠。——这一点许多人都有所共鸣,长久的阴雨或雾霾天气之后的一缕阳光是多么令人愉快。

礼物必须深深地打动受赠人,以致让他感到震惊。——如果把这本书看作本雅明留给世人的礼物,那他显然做到了这一点。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

  《单行道》读后感(四):关于本雅明的“统摄性”目光

  

本雅明重视视角,这种重视是与他的身体,即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性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整体性说明:他是一个用身体(直觉)而非头脑(逻辑)思考的人。也就是说,他试图用一种整体的而非断裂的目光看待事物,这种目光具有统摄性,从而使他笔下看似不连续的、散落各地的篇章,具有某种内在的主题关联性。

这种“整体性”,是他在《古代艺术品》一篇中所说的“气息”:“没有任何一种完好无损的意志可以脱离准确生动的想象而存在。没有任何一种想象可以摆脱神经系统的支配。现在,气息就是它最精妙的调节者。”类似于拾荒,有天我走在街上,捡到一枚漂亮的零件。我直觉地认为在下一个街口会出现第二枚—那正好和我手上的这枚是从同一个模型上掉下来的。且先揣兜里继续行进一果然,走两步就看到了那枚预言中的零件!捡起来,与前一块拼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走,继续捡,直到模型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模样。

缩小(捡起碎片),再放大(显微镜式的观察)一一本雅明以一种显微镜的视角,将作为整体的世界打碎并不断放大,还原其具体细节至精微的程度,使得事物以其自身的具体性抵达本质——即如其所是的那部分。这是本雅明确认自身的方式,《思想者等待思想者》中也有相似认识:真实是不可知的,是一片不可抵达的混沌。但真实以无数现象呈现出来,使我们能够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模仿,短暂地体会到“灵光一刻”。

(2020年11月4日更新)

看到《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中一句,找到了对“统摄性”的某种合理解释(或说佐证、说明)尽管这种说明仍可能来自毫无道理与证据的直觉,但暂先作为拼图记下:

这一说明来自《达不到目的的巫师》一篇: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计划性的创造(尽管这一“计划性”可能之后才被创作者意识到),但据此可以推断,创作者在创作之初即具有某种关于“完成统合”的预感。这种预感即是内在直觉,也是“统摄性”的来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