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达经典读后感有感
《埃达》是一本由[冰岛] 佚名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30元,页数:5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埃达》精选点评:
●比起并不完全的众神的传说,伏尔松传说才是主题,不同歌谣叙述的故事情节略有出入,整合起来看真是荡气回肠的故事,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基本还原了那种感觉,下一步可以看看尼伯龙人之歌了。翻译的风格不太喜欢,比如北欧神话里用“年三十”是不是挺奇怪的…
●想起几年前的那个下午,大扫除完毕教室里人寥寥无几,我大声朗读着《埃达》中洛基对众神的咒骂,朋友在讲台上放着《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那是紧张的备考生活中最痛(zhong)快(er)的时刻,至今难以忘怀。
●资料书 看翻译能把人活活累死
●一直觉得北欧神话精神是今日西方主流价值观的三分之一源头(另二为希腊人的哲学戏剧政治制度和犹太-基督教)应与萨加、尼伯龙人之歌同服。译本似乎也不多。多年前读的如今已大半忘了,人生不如意时可重温。
●比较平淡的史诗,在医院等叫号看的,没什么印象了……
●翻译其实有点……春晚风。为了重看《尼伯龙根之歌》所以先去翻了伏尔松传说,果然很震惊。两部作品明明描述同一段传说,居然可以改造成面目全非的模样。天主当年为了传教也是蛮拼的。
●我爱北欧!!!!!!!!
●比起先前看的罗摩衍那来可是精彩到天上去了。
●北欧神话之源!
●译文感觉平淡。然则懂冰岛语者寥寥,读读故事情节吧
《埃达》读后感(一):在冰岛
维京人对海盗这种说法大概不太会动感情,你就是这么叫了,他也会像从大胡子上抖掉细雪一样嘭嘭抖掉它,不是怀着厌恶,只有骄傲者身上才有这种真正的阔气。他们管大海叫作“鲸鱼之路”,船只叫作“大海的骏马”,鲸鱼叫作“海猪”,火焰叫作“椴树的毁灭者”或“苏尔特的家族”;武士是“持利器的槭树”和“能战斗的苹果树”,剑是“裎亮的青葱”,马是“咬嚼的舟”,蛇是“荒原上的鱼”,狼是“奥丁的猛犬”或“女巫的坐骑”,黄金是“河上的火焰”或“巨蟒的火焰”,慷慨的人是“黄金戒指的破坏者”;他们说,能流血获得的决不肯流汗去获得。
基督教刚传入斯堪的纳维亚时,他们讥笑这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信仰,因为它只教人唱歌。维京人不希冀外邦的天堂,哪怕那里提供可以用来擦屁股的小天使。只要在沙场上勇敢地阵亡,瓦尔基里氏仙女就会亲自前来提携他们的奥德(灵魂),去到瓦尔哈拉宫英灵殿,同奥丁一起享用对武士的最高褒奖:蜜酒和野猪肉。在野猪不常出没和被捕获的冰岛,逃兵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在冰岛,亡灵大多很安分,除了托梦以外就不大出现;他们的造物主先造出女人再造男人,并且两人立即在神面前一丝不挂地抱在一起;他们的雷神乘坐两头公羊拉的战车外出,沿途宰羊充饥,只要用羊皮将羊骨覆盖严实,再用米奥尔尼尔魔锤敲一敲,羊又会起来拉车;他们的丰饶之神乘坐会飞的金鬃野猪出门;他们的神后弗丽嘉偷了丈夫奥丁的黄金去买项链,气得奥丁离家出走了七个月;他们寸土不生的荒岛上,断了腿的侏儒王日夜不停地为众神打造首饰,到了世界末日又一声不吭地陪众神赴死;他们的火神比其他神再要荒淫一点点,于是诞下了一匹狼和一条巨蟒。
维京人大概是极讨厌扭捏,极精明,却又极光明磊落的,所以他们的史诗只可能是《埃达》,而不会是《尼伯龙人之歌》。“埃达”的意思是太婆婆。
《埃达》读后感(二):香草英雄
我喜欢西古尔德。可是,我并不是因为喜欢Sigur Rós才这么做的!无论身为屠龙壮士、歃血盟友、还是淑女好逑,Sigurd都是那么地无可指责(除了违背与布隆希尔德的婚约这一桩,不过,啊,我们的mythographer总有办法把烂摊子丢给女人的,这回怪罪的是古德隆恩的继母,哥特王后格里姆西尔德),势必要给至亲的人造成伤害。到了《尼伯龙人之歌》里,西古尔德摇身变作了著名的齐格弗里特,还是那样地一尘不染,强大和美好得令人屏息,脆弱得令人想化身为butterfly-catcher-in-the-rye, 禁止这只蝴蝶飞入真正的(哪怕只是史诗的)世界里。
布隆希尔德的身世问题:
无论从《西格德里弗之歌》、古德隆恩的三首歌还是《埃达》其余各处看来,布隆希尔德系匈奴女子,其父为海依米尔国王,其兄艾特利在西古尔德被刺后娶古隆德恩,遂有古隆德恩为兄长(贡纳尔,霍格纳)复仇刺杀骨肉与亲夫;西古尔德从瓦尔基里氏仙女西格德里弗处听了预言后,在海依米尔宫中与布隆希尔德订下婚约,两人虽然同寝,却在床中间用毒汁浸泡过的利剑隔开,未曾有过肌肤之亲;后来西古尔德在吉乌基家中招,娶了古隆德恩,布隆希尔德嫁与贡纳尔为妻,并唆使后者违背歃血之盟杀死西古尔德。这是基本故事,早已盖棺定论,可到了《布隆希尔德赴阴曹之旅》(6-12节)和《奥德隆恩的哀歌》(16,17节)里,布隆希尔德却成了替西古尔德预言命运的瓦尔基里氏仙女“戴头盔的希尔德”,因出巡战场时出了差池,被奥丁囚禁在斯卡塔幽谷昏睡,直到西古尔德纵马跃过烈火将之唤醒,布隆希尔德(此处已神奇地同西格德里弗变作一人)如何向西古尔德预言他将在离开她后去海依米尔宫中与布隆希尔德私定终生一事呢?这若不是一个大BUG,就是米德加尔德大地上某种奇特的时空观和转世投胎说在作祟。
托尔金几乎不舍得对北欧神话的世界结构作丝毫改动,就把它搬来了“中土”(连“Midgard”的名字都不换),我觉得这没什么,《埃达》的体系太完美,不容人任意刀俎,您就直接抄吧。《埃达》的完美不在于它的没有BUG,而在一种血肉匀停的混沌,这混沌里有太多谜样的涡状星团,可以被当作雕虫小技或偶然性dissmiss掉,可以像把马赛克嵌入圣马克大教堂的绘壁般把它们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装进神话原型学的鸽笼,可以像Elsa-Brita Titchenell在《The Masks of Odin》中所做的那样,将之上升到cosmology,astrophysics和theosophy的高度,如果您和我一样轻微恐高,也可以找我来八卦下列问题:
啊,您,您不觉得挨打有一股《离骚》味吗?且看古德隆恩如何形容自己的夫君:
“西古尔德在吉乌基儿子身边,
就像皎洁的兰花立在野草中,
就像弓弦上穿了璀璨的美玉,
就像闪耀在贵族头上的宝石。”(《古德隆恩的第一首歌》18节)
还有还有:
“西古尔德站在我兄长们身边,
他像是野草丛中傲立的兰花。
他像是一只头角峥嵘的__鹿(那个表示雌/雄的字怎么打不出来?)。
他们却只是皮毛暗淡的野獐。”(《古德隆恩的第二首歌》2节)
还有还有……
《埃达》读后感(三):北欧神话《最后的黄昏》之邵氏大侠决斗篇
一个没有欧洲文化底蕴的人硬要翻译北欧名著,就是个笑话。
看看邵氏古装的北欧神话:
在众神之战前,世界出现了巨大之冬,夏天消失了,出现三个分别为风之冬、剑之冬、狼之冬的漫长寒冬,在这期间,万物不是被冻毙,就是为了抢夺资源而自相残杀而死。与此同时,众神之间这场恶战也即将展开。 1.双鸡报警 北欧神话里的公鸡不但打鸣,还有报警功能,这俩鸡,一个叫古林肯比,一个叫法亚拉,古鸡与法鸡就相互叫唤,告诉所有人决战要开始了,谁让那时候没有手机呢,只能靠真鸡来传信息。 2.魑魅出动 巨狼-芬里尔挣脱了诸神打造的枷锁,它的两只魔狼儿子分别吞掉了在天空运行的太阳与月亮,,全家出动,下了血本,上阵父子兵啊。黑龙-尼德霍格掏空了世界之树的深根,我把你老家给抄了!环绕“中庭”的尘世巨蟒耶梦加得从海底泥床上醒来,硕长的尾巴掀起巨浪淹没了中庭米德加尔特的山谷和山脉,海水直冲上诸神的国度,有福岛核电站吗?发啥海啸啊!同时,霜巨人和居住山上的巨人们也赶来了,被囚禁的洛基也重获自由,我们就打打酱油吧。至此,HEEL团伙正式形成,邵氏武侠里恶人打家劫舍也就这样,先把外围扫除干净了。 3.奥丁问卦 邵氏武侠里面的娘们戏开始了,男主角站在月光下,手背大宝剑,女主角色坐在石凳上,瞅瞅提提。在战斗的前夕,奥丁只身前往命运井一探,只见到诺伦三女神脸罩薄纱,默然地坐在凋零的世界之树旁,身边仅有一张破网,奥丁随即转往密米尔之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后便转身赶回战场,不走就块就变《风月奇潭》了。 4.喽啰对打 弗雷先前为了娶葛德而把胜利之剑给了史基尼尔,没了这把剑,弗雷只好以鹿角和史尔特尔奋勇战斗,最后力战身亡,炸锅卖铁为结婚的最终下场,房奴们的鼻祖。 地狱恶犬加姆,一面淌著鲜血,一面向战神提尔冲去,一场激战过后,提尔和加姆同归于尽。雷神托尔和世界大蛇耶梦加得发生激烈的争斗,大蛇庞大的身躯,不断地翻滚,巧妙地躲避托尔的雷神之锤追击,同时,不断向托尔喷吐毒汁。托尔愤怒极了,对准大蛇的头,把雷神之锤用尽全力掷去,刹时间,雷声轰隆,电光夺目,这是致命的一击,大蛇昂起身体,向托尔喷出鲜血,倒地死去,托尔也已深中耶梦加得的毒汁,他摇摇幌幌发出雷鸣般痛苦的呻吟,终于,这位曾带给阿斯嘉特无数胜利的第一勇士也气绝而死。喽啰们在新界影视基地里打得是天翻地覆,一剑劈过去,连人带泥连翻三个跟头,大叫一声,气绝身亡,像红油漆一样的鲜血碰得满地都是,邵氏喽啰打群架桥段,这里不细说了。 5.野狼传说 喽啰们都死光了,就剩下主角间的对决了:和主神奥丁交锋的对手是魔狼芬里尔。芬里尔张开它那足以撑满天地的巨口,芬里尔的眼睛和鼻孔冒着火焰,两眼发出闪电般的光芒,向奥丁猛扑过去。奥丁举起永恒之枪迎击,他头戴金色的头盔,深蓝色的斗蓬像是蓝色火焰一般在他肩后起伏,跨下骑着比风还快的神马,真不愧是阿斯嘉特的众神之主。但是,不幸的是,战运不佳,厮杀不久就被芬里尔一口咬死。 奥丁的儿子维达见到这般惨状,便冲上前,用穿着铁鞋的脚踩住巨狼的下颚,再用手用力扯开上颚,终把巨狼撕裂,然后捡起父亲的神枪,然后一枪从巨狼的喉咙刺进心脏,终于杀死芬里尔。这块剧情穿越到了现代;这明显是文强与冯敬尧的对决,最后同归于尽,想啥程程啊,文强姓许,胡乱联想就不好啦。 6.春天故事 两个名为利布和里普特拉西尔的人因为躲在赫特密密尔森林而幸免于难,他们被认为是后来的人类的祖先。好死不如赖活着,都死了谁来讲春天里赖大哥的故事啊! 北欧神话中的神与基督教的神是不同的,不仅分男女,而且还能结婚生子,还分善恶两派,最后在诸神的黄昏中决斗身死,世界进入了新的纪元。
《埃达》读后感(四):北欧神话《最后的黄昏》之邵氏大侠决斗篇
一个没有欧洲文化底蕴的人硬要翻译北欧名著,就是个笑话。
看看邵氏古装的北欧神话:
在众神之战前,世界出现了巨大之冬,夏天消失了,出现三个分别为风之冬、剑之冬、狼之冬的漫长寒冬,在这期间,万物不是被冻毙,就是为了抢夺资源而自相残杀而死。与此同时,众神之间这场恶战也即将展开。 1.双鸡报警 北欧神话里的公鸡不但打鸣,还有报警功能,这俩鸡,一个叫古林肯比,一个叫法亚拉,古鸡与法鸡就相互叫唤,告诉所有人决战要开始了,谁让那时候没有手机呢,只能靠真鸡来传信息。 2.魑魅出动 巨狼-芬里尔挣脱了诸神打造的枷锁,它的两只魔狼儿子分别吞掉了在天空运行的太阳与月亮,,全家出动,下了血本,上阵父子兵啊。黑龙-尼德霍格掏空了世界之树的深根,我把你老家给抄了!环绕“中庭”的尘世巨蟒耶梦加得从海底泥床上醒来,硕长的尾巴掀起巨浪淹没了中庭米德加尔特的山谷和山脉,海水直冲上诸神的国度,有福岛核电站吗?发啥海啸啊!同时,霜巨人和居住山上的巨人们也赶来了,被囚禁的洛基也重获自由,我们就打打酱油吧。至此,HEEL团伙正式形成,邵氏武侠里恶人打家劫舍也就这样,先把外围扫除干净了。 3.奥丁问卦 邵氏武侠里面的娘们戏开始了,男主角站在月光下,手背大宝剑,女主角色坐在石凳上,瞅瞅提提。在战斗的前夕,奥丁只身前往命运井一探,只见到诺伦三女神脸罩薄纱,默然地坐在凋零的世界之树旁,身边仅有一张破网,奥丁随即转往密米尔之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后便转身赶回战场,不走就块就变《风月奇潭》了。 4.喽啰对打 弗雷先前为了娶葛德而把胜利之剑给了史基尼尔,没了这把剑,弗雷只好以鹿角和史尔特尔奋勇战斗,最后力战身亡,炸锅卖铁为结婚的最终下场,房奴们的鼻祖。 地狱恶犬加姆,一面淌著鲜血,一面向战神提尔冲去,一场激战过后,提尔和加姆同归于尽。雷神托尔和世界大蛇耶梦加得发生激烈的争斗,大蛇庞大的身躯,不断地翻滚,巧妙地躲避托尔的雷神之锤追击,同时,不断向托尔喷吐毒汁。托尔愤怒极了,对准大蛇的头,把雷神之锤用尽全力掷去,刹时间,雷声轰隆,电光夺目,这是致命的一击,大蛇昂起身体,向托尔喷出鲜血,倒地死去,托尔也已深中耶梦加得的毒汁,他摇摇幌幌发出雷鸣般痛苦的呻吟,终于,这位曾带给阿斯嘉特无数胜利的第一勇士也气绝而死。喽啰们在新界影视基地里打得是天翻地覆,一剑劈过去,连人带泥连翻三个跟头,大叫一声,气绝身亡,像红油漆一样的鲜血碰得满地都是,邵氏喽啰打群架桥段,这里不细说了。 5.野狼传说 喽啰们都死光了,就剩下主角间的对决了:和主神奥丁交锋的对手是魔狼芬里尔。芬里尔张开它那足以撑满天地的巨口,芬里尔的眼睛和鼻孔冒着火焰,两眼发出闪电般的光芒,向奥丁猛扑过去。奥丁举起永恒之枪迎击,他头戴金色的头盔,深蓝色的斗蓬像是蓝色火焰一般在他肩后起伏,跨下骑着比风还快的神马,真不愧是阿斯嘉特的众神之主。但是,不幸的是,战运不佳,厮杀不久就被芬里尔一口咬死。 奥丁的儿子维达见到这般惨状,便冲上前,用穿着铁鞋的脚踩住巨狼的下颚,再用手用力扯开上颚,终把巨狼撕裂,然后捡起父亲的神枪,然后一枪从巨狼的喉咙刺进心脏,终于杀死芬里尔。这块剧情穿越到了现代;这明显是文强与冯敬尧的对决,最后同归于尽,想啥程程啊,文强姓许,胡乱联想就不好啦。 6.春天故事 两个名为利布和里普特拉西尔的人因为躲在赫特密密尔森林而幸免于难,他们被认为是后来的人类的祖先。好死不如赖活着,都死了谁来讲春天里赖大哥的故事啊! 北欧神话中的神与基督教的神是不同的,不仅分男女,而且还能结婚生子,还分善恶两派,最后在诸神的黄昏中决斗身死,世界进入了新的纪元。
《埃达》读后感(五):我只是来给奥丁洗个白
关于北欧神话的感想在别的读后感里写过了,所以在这边就单独挑出给奥丁洗白的一部分作为感想发出来吧。
书的前言中认为奥丁是一个只关心自己权势,并不热爱人类的,阴鸷狡诈的形象。反过来,索尔是个光明磊落勇敢正义的神明,因此索尔受到的喜爱多过奥丁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然而在此,我却必须写一写我个人对于奥丁形象,以及奥丁和索尔之对比的看法。
其实我本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奥丁的,小时候读神话,我总是喜欢阿瑞斯与阿芙洛狄特这样热血英雄与绝世佳人的形象。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我越来越喜欢奥丁这种看起来不那么光明的形象了。就如同小时候读尼伯龙根之歌满脑子都是屠龙大英雄,现在再读却只觉得哈根才是真主角一样……
首先我认为用“不热爱苍生”来作为奥丁的特点之一是不公允的,原因很简单——读读全世界神话就知道,这天底下没几个神热爱苍生……潘多拉的魔盒,塞克美特的杀戮,十灾十难,各种大洪水……相比之下,北欧神话里的神至少不怎么杀戮人类。或许杀戮人类这件事对于北欧诸神来说本来就是以强欺弱,不怎么荣誉。
而用“只关心自己的权势”来评价奥丁同样是不公允的,原因在于——他收集英灵并不是仅仅为了他自己的权势,而是因为他清醒地知道整个世界都要面对诸神之黄昏这样一场灾难,而英灵正是为了面对这场决战而收集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为了收集英灵(或是得到智慧,预言,总之是为黄昏做准备)做了许许多多不地道的事,但认为这些事都是出于一己之私利,那就未免太冤枉奥丁了。
那么,接下来我就要说到为什么我会喜欢奥丁这个形象,以及我认为是什么造成了奥丁与索尔的形象对比了。
奥丁与索尔的对比,在我看来正是各史诗中最经典的“王与骑士”形象的对比。我们往往认为骑士是为国王服务的,但实际上我们在史诗中却总是读到国王与骑士对立的故事:龚特与齐格菲,阿方索与熙德,亚瑟与兰斯洛特(这个例子是对比最明显的,因为亚瑟本人是从骑士变成了王,二人的对立与善恶全然无关)等等(其实还有saber与闪闪,或者奈德与劳勃→_→)……骑士们都很像索尔,光明正大,勇敢忠贞,一根筋冲向前。而国王们却都很像奥丁,阴鸷狡诈,贪婪好妒,总和骑士作对。
但是,我们在评价王与骑士时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性格行为截然不同,乃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截然不同。骑士只需要恪守道德一头冲上去,然而国王做同样的事情却会为整个国家招来毁灭。骑士可以道德洁癖遵守某一套固定的法则,国王若是不懂变通就又要出大乱子。骑士的冒险是线性的,走到关底便是通关,国王却要统筹全局,先预测未来再决定当下的行动,必要时刻宁可不择手段……比如奈德在政治上的一败涂地,就是用骑士的脑袋去干国王的活所带来的后果。
而奥丁之所以是国王形象代表之一,除了他身为众神之王的地位之外,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他是众神中唯一一个对诸神之黄昏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的人。我们不应该将他为诸神之黄昏所做的准备视为一己之私欲,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何必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头一个冲向芬里尔呢?他所做的事不管是恶毒阴险也好,还是如牺牲自己的一刻那般大无畏也好,所为的都只有一个,即诸神之黄昏后,焦土上重生的希望。
在你知道世界终将毁灭,而这份责任必须由你来承担的那一刻,个人的名誉或是具体的道德又算得了什么呢?往往在这个时候,真正优秀的王者是不惮于背锅,也不苛求别人理解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王比骑士更慷慨,更无畏——别忘了,有多少为名所累,爱惜羽毛结果反而造成更大祸患的骑士啊!
所以,人们往往更喜欢骑士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因为绝大多数人爬不到王的高度,他们只能看到某人在具体道德上的表现,并将完美符合了这些道德标准的人(甚至对很多人来说都无关道德,而是能维护他们个人或所属群体利益的人)视为英雄。反过来,因为要统筹大局权衡利弊而不得不违反某些道德,牺牲某些人利益的王,就无论怎么做都会被指摘为“为了一己之私利”了。
那么,奥丁除了身为王之外,又有哪些地方让我喜欢呢?
他身为王者固然深思熟虑,却从来不曾因此而优柔寡断。他不走极端,却也绝不畏手畏脚,而是永远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们总是要求王有出色的决断力,然而身居高位,手下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利益被保护,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各方面因素乱成一团,却也反过来使得王者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选择的困境。骑士的旅程是线性的,哪怕做一次选择都足以成为一部史诗,反之王却是每天都要面对一张网,却只会被人觉得那是他的分内之事。
还有我们刚刚说过,奥丁是众神中唯一清醒深刻地知道诸神之黄昏的,因此他常常被描述为一个神情总是十分忧郁的老者。但是读读埃达里的诗篇,你又一点都感受不到奥丁的忧郁:他永远在嬉笑怒骂,总是足智多谋,还如此接地气地为人类献上忠告,更不忘在献上忠告的同时把自己也八卦一番……这种明知终将毁灭却还如此积极处世的心态,并不是身居王者之位还能轻易拥有的。但反过来,如果他不是这么乐观,就不会明知毁灭无可避免,还尽一切可能,牺牲自己的名誉折磨自己的身体去为诸神之黄昏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