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瞬间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小瞬间读后感摘抄

2020-12-31 00:06: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瞬间读后感摘抄

  《小瞬间》是一本由钱庄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瞬间》读后感(一):读完这本书,我才终于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2020年对我来说真的是不凡的一年,发生的很多事超出了我过去30年的认知和经验,但生活就是如此,你无法选择,只能迎难而上。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因为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怨恨过去的自己为何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于是常常因为对自己的过分苛求而感到不快乐。直到遇到这本《小瞬间》,和我一样大的作者钱庄的文字温暖了我,也让心底很多事得到了释然。

钱庄1990年出生,在北京大学社会学读了本科,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了硕士,大概是同龄的缘故,很多文字直击我心,颇多共鸣。这本书一共分为4个part,关于觉察、爱、成长和自由,每一章都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她让我明白,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从内心认可自己,如此才能拥有热爱世界、热爱别人的资本与底气。

摘几个我感触最深的分享下吧。

在觉察这一章节中,有一篇叫做《不要骗自己说没关系,要学会和自己说对不起》。里面这段内容让我反思许久:

“我们之所以做了一件事,一个不够好的选择,只是因为那时的自己只能做成这样了。或者是现实的局限,或者是心理状态的局限,结果如此。自爱首先是接受现实。接受全部的现实,接受但是自己实际上没有可能做得更好的现实。一个已经做到了当时所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不应该被后来的自己反复责怪,更不值得让后来的自己一直生活在自责和煎熬中。”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正被一个经济纠纷困扰数月,在刚出现分歧时我本可以第一时间起诉对方,但我选择了让步让对方继续履行合同,这样的让步并没有换来对方的积极履行,反而是得寸进尺,最终几个月过去,我还是选择了起诉。在等法院判决的过程中我不断在想,我没错我为何要让步?让步的经济数额我可以做xxxxx等事情,我为何要便宜了对方?我为什么不当机立断去起诉?我反复责怪自己,以至于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因为一件事,否定全部,直到看到这段话,我突然仿佛看到了平行时空中那个做“错”决定的自己,她试图辩驳却什么都没说,一直默默忍受着我的责怪。

我换了个角度去想问题,让那个委屈的自己表达:1、30岁并不是一个经历世事的年纪,我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2、当时选择让步是为了更快解决,对方没有契约精神不是我的错。3、与年纪更大、经验更丰富、社会阅历更多的人打交道,本身就是弱势。

作者说的对,我已经做了当时最好的选择,并且不该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在part2章节中,作者分享了许多关于爱的感悟:

“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是有能力爱世界的人。ta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动的接受着自己的命运。而是在世界中主动的创造者自己存在的意义。尚没有能力爱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做主动创造者的人,往往也还不能给出真正的爱。”

这一段很好的诠释了我们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好的爱人能够做好自己,同时影响他人。

在part4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们不恐惧,恶意就会失去一切力量”。

女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遭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来自外界的恶意,小时候可能因为你头发比较好看,橡皮比别人多一块,新裙子非常漂亮而受到嫉妒,长大后可能因为你找的工作、老公比别人好而遭到羡慕嫉妒恨,这种恶意往往不是因为你真的做错了什么,只是你比别人优秀一点点,所以就要遭受这样的恶意。

而女孩们在遭受恶意时往往会从自身找问题,初中有位女同学长得很漂亮,是很多男生暗恋的对象,于是也就成了很多女生排挤的对方。印象里有一天她的头发被口香糖粘住,怎么也拿不下来,全班哄笑,第二天她就将一头长发剪成了短到不能再短的短发。那段时间明显感到她的不开心。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如何对抗这种恶意。其中有说道,一定要表达自己,有的人认为清者自清,但如果你不表达,一方面会有更多人误会,另一方面也会伤害那些支持你、维护你的人。

书中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这种价值并非让你赚到多少钱、学到什么技能,而是让你从内心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从心底接受自己、尊敬自己、爱自己。算是近期看到的非常有共鸣、治愈我的一本书。

  《小瞬间》读后感(二):自我察觉让我从对抗到和解,活出自由人生

  

1、完美的外表下是与自我对抗的痛苦

熟知我的人都说我随和又温柔,其实我平静的外表下波涛翻涌,心中立着一根又一根尖锐的刺,我努力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去与人争辩,处处忍让、迁就他人,随大流,顺时代,可是这些刺儿却越发茂盛,它们扎根生长,戳进我的心脉,我越发抑制,它们越展开攻势。

你会发现和自己对抗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你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诱惑你,控制你,干扰你,让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从小到大,我们似乎都在和另一个自己对抗,也许是小时候胆怯的自己,青春期叛逆的自己,恋爱时很作的自己,婚姻中脾气很暴躁的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面,有一些是自己不满意的,比如贪婪、虚伪、吝啬,当它出现时,我们会去否定它、压抑它,甚至是很想消灭它,我们长期与这样的自己进行一场持久的战争。

可以说,我们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自己所讨厌的那个部分存在。

庆山在《夏摩山谷》说到:“它们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这些记忆与你与时俱进。你到哪里,它们跟到哪里。 他们需要你接受和承认他们所感受过的伤痛,这样才会平息。这伤痛会一直漂浮,寻找归宿。”

与其选择对抗不如选择接纳和原谅,接纳自己身上不好的一面,原谅自己会在一些时候和场景中做出过激的行为和决定,接纳他人对自己的误读和片面的认识,原谅他人口中的自己。

2、通过自我觉察达到自我和解

钱庄在《小瞬间》中提到:“如何从心魔的掌控中挣脱?我们的工具和道路就是提升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世界的了解,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中升起什么样的感受、自己的价值取向、偏好等等。自我觉察是我们能够看见自身真相的能力。

自我觉察可以通过正念的训练来习得幸福的能力。

心理学家钱庄在《小瞬间》中提出:正念是经过科学检验脱离了宗教的一种冥想技术,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思维训练。

第一、正念是专注于当下的心智状态

我们很多痛苦、不快乐,大部分是来自于不堪回首的过去或者对未来的担忧。通过正念的思维训练,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此刻,做到不对抗过去不担忧未来,这样就能够不把自己纠缠于痛苦中。

第二、正念是保持“无知”的状态

我们通常会有一些自己感受不到的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比如对他人和自身的偏见,让我们陷入一个循环的命运中。因此,我们需要让自己保持一个“无知”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不先入为主的去评判,而是真实的去认知一个事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念练习,我们学会观察自己的内心,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那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内心世界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我们并不是和我们的情绪和想法浑然一体的,我们是高于情绪和想法的存在,这样我们就能够和我们的情绪和想法保持一个观察者的距离,就可以选择要不要对情绪或者想法作出回应,以此达到我们不会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绑架。

3、幸福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

当你愤怒,郁闷,恐惧,内疚,焦虑,烦躁,抑郁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很多人会选择让自己做点什么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比如看电影、刷马桶、刷微博,或者是和朋友一起去嗨等等。这种通过转移注意力可以在短时间内驱逐不快情绪,可是没多久,那种不快情绪又会找上门。

这种“不快”的情绪就像一个你讨厌的朋友,你为了不见他于是找借口避开他,可是他就在你家门口等着,无论你在外面玩得多嗨都总是要回家,也总是要面对他。

试着用正念的训练方法提高自我觉察的能力,来对待我们的这位“老朋友”,你会收获不一样的自我。

看完钱庄的《小瞬间》,对自我内心关照、爱、成长有很大的共鸣,似乎把困扰已久的心结一下打开了。

作者钱庄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是knowyourself心理平台的创始人,这是一部她的心理随笔,记录着她个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我内心的探索,这是一部能够引起很多人共鸣的书籍。

这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察觉,主要讲述如何通过自我察觉处理负面情绪最终达到自我和解。第二部分是爱,这里有关于爱的很多问题,如亲密关系、婚姻等。第三部分是生长,如何与他人相处、自我与社会的关联。第四部分是自由,如何看待生命的无常,如何过上自由的人生。

我很喜欢觉察这部分,对这部分也深有感触,我时常也自我察觉,但是那种混沌又懵懂的状态让我无法摆脱自我的心魔,直到读到作者的剖析并给出了训练的方法,我才获得了更大的身心自由。

  《小瞬间》读后感(三):《小瞬间》: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相遇,都有机会修成一段独特的善缘

  

都说落笔无悔,我想这也是我迟迟不敢落笔的原因。

直到看了钱庄的《小瞬间》,里面讲述到了她与自己的初恋男友的故事,9年以后,作者写到:而公子和我如今对彼此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人,只是不再是恋人。

实在佩服作者的勇气,在一本公开发布的著作中如此大胆的描述了自己与初恋男友的这段缘分。

人类十分奇怪,越是企图逃避某段回忆,那段回忆就越清晰。每当这时候,都会安慰自己,那也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像电脑一样,去清空某个文件夹,已经留在生命中的印记,也无法像擦除画纸上的铅笔痕迹那么简单。

我曾经数次动过记录下这段感情的念头,希望通过写作的方式纪念过往。后来,出于各种原因,还是搁笔放弃。落笔无悔,是我面前最大的阻力。

读到“世间关系千百万种,每个人和每个人相遇,都有机会修成一段独特的缘分”时,我才下定决定来梳理这一段感情。

1、那7年

故事要从12年前说起,曾和我是一个学校不同班级的校友,缘分从课间的羽毛球开始。那时候,我们刚进入高中,到现在已经忘了是怎么开始确定恋爱关系的了,印象最深的是他总喜欢穿一件长长的风衣,178的个子,穿风衣确实很好看。

(平时2小时就能写完一篇文章,在写这一篇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难,很多字写出来,又删掉了。严重违背了心灵写作法则。)

不知道为什么,还没有毕业,曾选择辍学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早恋,晚自习的时候,约上同桌,以“肚子疼”为借口,一起去找语文老师请病假,然后偷偷溜出去玩耍。

后来,我进了一个普通的大学。即便跌跌撞撞的恋爱途中,我单方面提过无数次分手,但最终还是在一起。

普通女生对游戏拥有天然的敌意,把男友的游戏当做假想敌,总抱着一种有我没他的气势。所以“分手”是我最后的呐喊,只是希望分到他更多注意力,或者一声挽留。不过,大概曾是不知道的。

在这段恋情中,最有意义的事应该是两人一起考了驾照。

还有一件事,曾被我强烈的指责并不重视我之后,那年春节,他第一次邀请我去他家玩。我们两家离得很近,走路也不过20多分钟的距离,但是至今为止,我还是找不到他家在哪里(只知道大概方向,不记得路)。

那天见到了曾的爷爷奶奶,很慈祥的两位老人。也见到了曾的爸爸妈妈,阿姨年轻漂亮,打扮也洋气,看起来更像是曾的姐姐,而不是母亲。记得那天临走的时候,还收到叔叔阿姨的一个大红包,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红包,心里很开心。

很快,我马上要大学毕业了,当时去了四川一家医院实习。两个人的地理距离越来越远,曾以为我会定居在四川。实习那年,虽然两人保持着恋人关系,但是却很少联系了。当时最深刻的印象就像是在手机里交了一个电子情人一样。这一年,我们没有见过一面。

直至分手,也是通过手机信息进行的。

从此,两人互删了QQ和手机联系方式。开始到结束,用时7年。

(以上仅为我本人片面的记忆和感受)

2、意外重逢

终于毕业了,我又回到了这个小县城,考进当地一家医院,成了一名护士。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我现在的先生(杨)。

曾经那份懵懂的、7年的情感,早就深深的埋藏在内心的某个角落,不再触及。

人生啊,总是在一场又一场的戏剧冲突中向前发展。

我和杨先生相识后不久,便确定了恋人关系。两个扎根在这个城市的人,都到了结婚的年纪,三观一致,一切都刚刚好!

这天,正好是周末,我和杨先生正在逛街,到了吃午饭的时刻,顺势走近了一家快餐店。午餐时间,快餐店排着长长的队伍,都是在等着点餐的人们。我们俩也乖乖的在后面排队,时不时的打闹一下。

无意间回头时,我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还来不及辨认,我就急急的转过身去。就算还没有看清跟在我们后面排队的是谁,我的心跳也开始变得急促起来,自己也不知道那时候有没有涨红了脸。杨先生发现了我的异样,回过头去看,我急忙阻止,但是这时后面已经没有人了。

我们继续排队,等餐。当我们吃到一半时,一个陌生的号码来电,气氛极度尴尬诡异。

我接起电话,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那头传来,说实话,我已经忘了当时在通话时说了些什么。只记得杨先生说:“你们通话好尴尬啊!”电话那头说:“可以下来一下吗?”征得杨先生同意后,我离开快餐店往外面走,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马路边。

内心五味成杂,突然间我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走近之后,还没来得及和曾打招呼和寒暄两句,两人只是简单的拥抱一下,却不想曾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分手后,曾的妈妈也因病去世了。大概是一直压抑的情绪突然间找到了突破口,他才会这样失态吧。我自嘲着说:“嘿,我的粉底都擦到你衣服上了。”不过他应该也不会在意吧,毕竟以前我哭起来,还会把鼻涕也擦在他身上呢。

我背对着店门口,不知道什么时候,杨先生吃完了走下来(据杨先生自己说,他看见曾的双手搭在我的肩上,就转身进商店了),曾看见了,便问我:“他对你好吗?”我答:“比你对我好很多。”他点点头。

3、完美家庭

当年10月份,我和杨先生举办了婚礼,婚礼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第二年元旦节左右,我怀孕了。十月份顺利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宝宝,取名小橙汁,因为妈妈和爸爸约会的时候,每次爸爸问妈妈要喝什么饮料,妈妈都会要橙汁!

现在,小橙汁已经1岁2个月了。

很多人也许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些写出来?如果杨先生看到了会怎么想?

以前,我确实也担心过这个问题,所以曾经多次准备计划写的时候,都放弃了。

当我看到《小瞬间》这本书时,我还是决定把这段感情以这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当我们坦然的面对曾经的情感时,才能更专心的投入到现在的亲密关系中。

我很幸运,遇见了杨先生,他无私的包容着我的坏脾气。

人生中遇见的每一个人,都会教会我们一些道理。也感谢曾先生,用7年的时间来教会我如何更好的与自己的伴侣相处。

世间关系千百万种,每个人和每个人相遇,都有机会修成一段独特的善缘。

  《小瞬间》读后感(四):喜欢上一个很好的人,自己也会慢慢变好吧?

  

-啊,你有没有发现啊?

-发现什么?

-做人真的好难哦!

小瞬间8.7钱庄 / 2020 / 文汇出版社

上周五加完班聚餐的时候,朋友如是说。“你想”,朋友放下酒杯,侧过身掰着手指一件件数着,“工作,我工作快八个年头了,我一度以为自己有所成就。可是到了公司你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客户要改需求就得改,多么无理还是得改,改到最后你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审美。婚姻?呵呵,可别逗了,我单身快三年了,恋爱对象都没有,我爸妈却觉得我能凭空给变出个男人,最好立马结婚就有孩子!”

最后她拿起生啤一口气干完,叹口气总结道:“我的生活不是生活,我只是在生存。我好失败好丧气,自己不够好,又怎么能奢求有一个超级好的人来治愈我呢?”

这不是朋友第一次感叹生活如此艰难,也不是第一次反思自己在工作和亲密关系中做得不够好,她常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渴望有一个更好的人能够将她拯救出来。

也许喜欢上一个很好的人,自己也会慢慢变好……吧?这是一个看似能解决问题却不得而知的设问?可能永远没有答案,但这不是最令人恐惧的,最恐惧的是,朋友思考的问题、焦虑的事情可以对应到大多数人身上,也许包括在看文章的你。

自爱首先是接受现实

前段时间豆瓣有一个话题:接受平庸。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热门讨论是,有一位网友写下一段话: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拒绝平庸》,我破天荒作文考了零分,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拒绝平庸,平庸有什么不好吗?

这段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对啊,为什么不能接受平庸的人生、平庸的自己?谁还不是个平凡人?

可是自问之后呢?真的会心甘情愿去接受“平庸的自己”吗?人,更多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否定自己,甚至陷入某种自我厌恶的情绪。

大多数的我们与其说不甘平庸,不如说对自己身上的某一面感到不满,想要否认它、压抑它、消灭它。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一面可能是阴暗的,可能是堕落的,可能是狭隘的,或许它有可能是积极的,善良的,但在某个时间段会有一个反向的声音告诉自己:这种“善良”和“积极”是圣母,是强迫自己正能量。

可这也是人的一部分,是组成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无法逃避自身作为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自己存在的需要。

如果我们不去理解这一面自己的存在,照顾这一面自己的需求,只想暴力地镇压它抹去它,那是注定要失败的。毕竟,自尊自爱并不是握紧拳头喊口号。

自爱首先是接受现实。接受自己不完美失败的一面,不要沉溺在对自己的自责和厌恶。

此时的你看彼时的你,肯定有很多的不满。就好比你现在打开QQ空间,看着青春期写下那些稚嫩中二的语句,不也会说一句“我好傻”。

你曾经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伤害了别人或者被别人伤害,回想起来会觉得自己很差劲,但是请别忘了你在用旁观者角度看你自己,你在用此时成熟冷静的你看待当时脑子混乱、情绪起伏的自己。

那个也是你,曾经的你成就了现在的你。

一个“已经做到了当时所能做的最好”的自己,不应该被后来的自己反复责怪,更不值得让后来的自己一直生活在自责和煎熬中。

《小瞬间》视频

亲密关系激发“至暗时刻”

有些人天生就是平平无奇的恋爱小天才,基本没有空窗期,而且每段关系不能说如胶似漆,也是甜甜蜜蜜,分手的时候也不是你死我活。而有些人不谈恋爱还好,一谈恋爱作天作地,歇斯底里,不分男女。当然也有人认为不需要恋爱,恋爱太费神了。

那我们还需要“亲密关系”吗?

有一件事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人是最不可控的。他人,哪怕是最爱我们的父母也不可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我们是抱着亲密关系可以满足我们某些需求去看待一段关系,那么这段关系很大可能bad ending,因为在这样的视角中,关系的功能性是片面且僵死的,容易代替的。

亲密关系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外显。

什么意思呢?可以理解成这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黑暗又最真实的道路,会给我们带来在其它关系中体会不到的愉悦,也会激发我们最失控的一面,那是我们平时自己都看不见的一面。

也许,这就是“至暗时刻”。

既然亲密关系会让自己和他人看到“至暗时刻”,为什么我们依旧需要它呢?因为正是由于亲密关系这种机制,成为了我们人格疗愈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契机。倘若我们没有深入一段亲密关系,我们永远不会看到自己的“至暗时刻”,也就无法调整自己、接受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毛病依旧隐形存在,终有一天还是会爆发的。那个时候,严重的话可能会毁天灭地。

我们都希望遇到一个情绪稳定,性格健康的伴侣,希望Ta能带领我们进入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但实际上一段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除了伴侣,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当事人。

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亲密关系治愈了他们,而是在他们越来越被治愈后,才拥有了这样的亲密关系。好的亲密关系,是自我成熟后结出来的果实。

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To love oneself is the beginning of a lifelong romance.

By 奥斯卡·王尔德

一生致死都追求浪漫的王尔德说过,“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一个不自爱的人是无法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爱,因为在Ta自身的价值评价体系里是没有价值点的。无论另一半怎么努力去告知Ta:我爱你,Ta都将无法感受到真实。

爱是微小瞬间,存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既复杂又简单。和真正的伙伴在一起,你会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一个没有被过度美化、也没有因为缺点令人不可接受的自己。

所以喜欢上一个很好的人,自己也会慢慢变好吗?

不,是越来越好的你,适时遇上了Ta.

knowyourself创始人钱庄首部随笔集

《小瞬间》正式上市!

钱庄

小瞬间

KnowYourself创始人钱庄首部随笔集:《小瞬间》写给正在探索内心的你,关于觉察与爱、成长与自由的心理笔记——正式上市!!!

当当独家限量赠品5000套,赠完即止。

钱庄通过这本书,讲述了她视角下的自我觉察、亲密关系、女性主义、人生选择。全书共50篇,分为四个Part:觉察、爱、生长、自由,探讨我们如何在自我成长中看待和处理负面情绪;在亲密关系中爱人爱己;与世界相遇时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又如何看待社会标准,并与之协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以及如何才能踏上通往内心自由之路。

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际遇中,有那么一些瞬间,我们觉察到自我的内核。看见爱的真实。体会到生长的阻碍,又“噗”的一下突破了瓶颈。在一些顿悟的时刻,我们完成了深度的成长,不再被过去的情绪模式裹挟,比起以前,内心更自由了一些。在这些小小的触动心弦的瞬间,我们感知到了自己的存在。故而书名为《小瞬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小瞬间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