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狂人特别篇》的影评大全
《IT狂人特别篇》是一部由格雷厄姆·莱恩汉执导,克里斯·奥多德 / 理查德·艾欧阿德 / 凯瑟琳·帕金森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IT狂人特别篇》影评(一):我的IT狂人观后感
其实,这部番外篇是我这俩天才发现并看完的,IT的四季陪我渡过了2015年的升学季,所以当我发现这部番外篇的时候你可知我是多莫的欣喜若狂。(废话到这里就不说了)这部番外篇我觉得与其说是番外篇,倒不如说它其实是带我们回顾了《IT狂人》的四季里许多事情,(这里不得不说一下,it狂人也用起了回忆杀
《IT狂人特别篇》影评(二):这个可以算是年度最期待
IT狂人看了三遍了,每次都笑抽了,不用靠俊男美女,英式幽默总是能一下戳中笑点,而且搞笑都充满创意和智慧。只可惜就是太短了,导演说再拍下去灵感都拍没了,为了保证有高水准的质量就拍了四季,不过会出个特别篇,所以特别期待啊。英剧就是这样子,商业性没有美国的强,美剧通常为了赚钱都拖长了拍。虽然也喜欢《老友记》、《生活大爆炸》,不过太长了,往往拍到最后都是为拍而拍了。反正引用网上一句评论:英剧都是用来膜拜的,呵呵
《IT狂人特别篇》影评(三):再见moss 再见jen 再见it部 再见 瑞农
半分钟前,随着moss的关门,it狂人特别篇就这么结束了。2006年以来,it狂人已经十四岁了。在每一个粉丝心里,it狂人都是无法超越的经典英国情景喜剧。就这么结束了很难受。只有四十分钟。唉。不知道说啥。。。太突然了。。。。。。。。。。。。。。。。。。。。。。。。。。。。。。。。。。。。。。。。。。。。。。。。。。。。。。。。。。。。。。。。。。。。再见it。希望这不是最后一次在it系列的发言。。。。。。。。。。。。。。。。。哭了、
《IT狂人特别篇》影评(四):回眸关灯
这部精彩程度不亚于TBBT的短剧难得最后出了个特别篇,相比于多数特别篇的滥竽充数(比如最近的HERO),此剧“五光十色”。故事本身依然笑点满满,熟悉的人物陆续登场,台词多少不在乎,亲切自然地演下去,本身就让人感动与怀念。
剧中多次提到以前一些经典段落,一个动作就能让你想起过去让你开怀的瞬间。
“呆萌的爆炸头, 邋遢的小眼睛,豪放的扯妹纸”
Have you tried to turn it off and on again?
永远的金句哈哈哈哈哈!!
《IT狂人特别篇》影评(五):最终篇不再见
我其实是先看的生活大爆炸,直到看完整整七季大爆炸我才想起来硬盘里其实还存着很早之前下的四季IT狂人,因为之前看第一季觉得没意思就放着没看,直到上个月我发现我错了。英式幽默完全不需要像美剧那样夸张的背景,出众外表的演员就可以给人带来治愈人心的幽默,在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到现在,我实在是爱死那句Have U tired turning it off and on again?爱死ROY。这是最终季,毕竟这不像美剧一样看收视率不错就无限拍下去,直到观众再也笑不出来。这样的结尾反而让我更加念念不忘。最终他们还是离开了地下室,当MOSS关灯的那一刻,觉得有些伤感QAQ毕竟是从头笑哭到尾的英式喜剧啊QAQ
《IT狂人特别篇》影评(六):Trun it off and on again
作为一个闷骚的IT死宅,文字已经无法形容我的喜爱。
等了几年才迎来取代第五季的完结篇,抱怨感慨的同时也只能默默接受。
在平板上勉强地看着无字幕的这集,一如既往没心没肺地笑着,
直到最后Moss不舍地关上了房间的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
不是那个又呆又萌的爆炸头,
不是那个邋遢懒散的小眼睛,
不是那个可爱豪放的女主管,
不是那个浮夸神经的络腮胡,
不是那个神秘孤独的哥特男。
而是地下室里的每一个玩偶,每一只模型,每一张贴纸,每一件T恤...
这一切都太过可爱,好想把它们全部买来。
影片最后,Roy终于讲出了那句台词,Turn it off and on again,
说再见之前,我又把最爱的片头看了一遍。
《IT狂人特别篇》影评(七):不推荐看,因为这部剧不想结尾。
不要去看。不看后悔,看了更后悔。
06年拍的第一季,08、09、10,13年特别篇。
不是剧集的尾声,而是原班人马的致敬。
我不支持这样做。画蛇添足。
本已完结的,不必特意完结吧。
一群成年人回到当年的教室,嘻嘻哈哈。然而他们都知道,过去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这是凭吊而已。
我们不需要凭吊。
所有演员都变了,故事情节也变了。
变得超现实。
我不接受这样!
Roy渴望与楼上的姑娘恋爱;Moss会鼓捣各种稀奇古怪的发明;Jen不甘心只做一个主管,却还跟他们混在一起;上班时他们会打电玩;当然,还会出丑。
这才是他们。
Middle Earth.
现在你告诉我,Roy不谈恋爱就会孤独终老,并偶然地让我想起他之前已经31岁了——
咣当。
为了勾起回忆,特地翻出了一堆老哏。
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三个人一个团队?
抱歉,我不接受为了收尾宣扬合作,就像一场串cast名单。
就好像分手前没有胡闹,没有惜别,只是冷静得令人发怵,清算以前的每一笔花销。
可以好好分手吗?
quot;可她甚至没有跟我说'goodbye'。"
《IT狂人特别篇》影评(八):goodbye.
第四季结束之后,苦苦等待的第五季迟迟未见出现,最终传来的却是确认取消的噩耗。就这么离开的IT Crowd,只剩下老的剧集一遍遍回味。就像S4E1 Jen the Fredo中,Roy那个“never said goodbye”就离开了的女朋友那样,第四季之后就再无消息的IT Crowd,始终是我心中一段无法释怀的记忆。
偶然间发现这部特别篇的时候,已经是8年之后了。
第四季戛然而止的2010年,正是我离开校园步入职场的转折之年。从此告别白衣飘飘的校园时光,正式成为了一个IT guy。到从2010年开始,到今天,2017年11月,在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工作室,同一个团队,同一个产品,整整工作了8年有余了。
工作的场景虽说不如Moss和Roy那般魔幻,种种酸甜苦辣也是数不胜数。工作时,既有摸鱼偷懒又有熬夜通宵调试,团队间既会互相甩锅更多的时候是齐心协力一起拼搏,产品有命悬一线挣扎上线的时刻,也有最终逆境崛起成为行业领导者的辉煌,如此种种,都已经一一经历。
8年之后,回望IT Crowd中的三人组的插科打诨,就像在回望自己无法追回的青春,每一秒都格外珍惜。剧中的Jen比起之前略显苍老,感慨时间才是最大的杀手。
最后的镜头中,Roy说出那句“just try turning it off and on again.”,moss回望房间,恋恋不舍地拨下开关的一瞬间,我知道,和IT Crowd说再见的时候终于到了。就像Roy在Moss扮演的女王的注视下,终于说出了goodbye,得以放下自己对于ex的感情那样,我也终于可以放下对IT Crowd的释怀。
Goodbye Roy, Goodbye Moss, Goodbye Jen, and, Goodbye IT Crowd.
《IT狂人特别篇》影评(九):What does IT stand for?
看完年度喜剧电影黑马《伴娘》,才发现了《IT狂人》这部剧。全剧共4季24集,加上特别篇48分钟和纪录片47分钟,10个小时就能连着看完了。我就是这么干的,有点爽。
英剧《IT狂人》开播后第二年,类似题材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也播出了,不知二者是否有关联。《生活大爆炸》的笑点对我来讲比较熟悉,但我只看了十来集就没兴趣了,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没太多惊艳感。相反,《IT狂人》不管是口音还是埋梗都让我觉得格外新鲜。我不知道幽默是否有冷热之分,假使有的话,那么英式幽默诸如《IT狂人》则是冷幽默,不习惯的人会有种隔靴挠痒、怎么挠都不觉得痒的那种,美式幽默诸如《生活大爆炸》、《老友记》、《摩登家庭》则是热幽默,任何人都会立马多多少少感受到它们嘻嘻哈哈的点在哪儿。
Geek在词典里有好几种意思,包括1)特指的电脑极客、电脑迷,和2)泛指的智力超群、善于钻研但不懂与人交往的怪才。
毋庸置疑,《IT狂人》讲的是电脑极客,《天才大爆炸》讲的是天才怪人。但二者在描绘“不懂与人交往”这个方面上,我认为《IT狂人》更胜一筹。我总觉得《天才大爆炸》在几个搞科研的主角的职业挖掘上有点过于高深而引起不适,主角们的怪异、不合群、不擅交际等等geeky的性格特点都得借助他们的研究传递出来。
相反,我更喜欢《IT狂人》这种架空了工作具体内容的剧集。两男一女作为IT部门,从头到尾提及的活儿只有开机关机和安装杀病毒软件,除此之外,讲的都是公司里头同事之间、却与工作没什么相关性的故事,这才是神奇之处。两个IT男依然很geeky,但他们的geeky是通过各种与工作完全无关的生活插曲,例如去看舞台剧、被小混混欺凌、请建筑工人刷墙、同学聚会、学足球比赛常用表达等等表现出来的。
尽管在Jen的约会这条小故事线上总是显得很神经、分手得很不符合常理,但短短几集三个主角和两个次主角(老板和老板儿子)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例如Jen的几句Taxi就是很明显的人物特征,Moss一本正经地少年化,以及Roy的I don’t know装疯卖傻。
我觉得有条高赞短评很贴切,“好的电视剧守则第一条:应该在还没有变得太闷前,带着别人的惋惜和怀念结束。因为在变得太闷之后仍然需要继续,那是现实生活的特权。”(出自黄伟文的书《俗》)
《IT狂人特别篇》影评(十):《IT狂人》的戏里戏外
IT狂人是很好的学英文教材:对话简单、语速正常、口音地道。一季加起来比一部电影还短,足够我翻来覆去的看,到现在觉得最好笑的是第二季第一集。
# 这部戏好笑在哪里?
我看第一集十秒开始就从头笑到尾,我笑点不高不低完全是普通人水平;我觉得是文化背景问题,如果不好笑也不用勉强。另外就是翻译问题,《IT狂人》翻译得很好,但有些笑点没有翻译出来,比如Jen的约会对象(不愿意和人分享食物偏偏还)去吃西班牙菜(Tapas)。
但相比来说,这部戏已经比《米兰达》笑点容易理解多了,有空我会专门写写《米兰达》。
# 他们讲什么地方口音?
Roy不太猜得到。肯定不是伦敦,也不是伦敦以南或英格兰中部;再往北的利物浦口音约克口音肯定都不是,苏格兰口音差得更远,难道是林肯郡一类的吗?看到演员的姓氏是O'Dowd——爱尔兰口音!一下就释然了……好象嘴里包着一大口空气。但凡O'打头的姓氏,一般都是爱尔兰人或者爱尔兰人的后裔。
Moss豆瓣上居然说他是Cockney口音,下这定论的人有在东伦敦住过吗?Moss的演员Richard Ayoade出生在挪威妈妈和尼日利亚爸爸组成的家庭,在西伦敦出生、Suffolk长大、剑桥大学就读。所以他的口音跟伦敦没有任何关系,倒是有点儿mixed。其实我觉得因为角色原因,演员腔调有刻意,无需深究到底是哪里。
Jen的演员Katherine Parkinson在去牛津大学念古典文学前,是在Surrey的私校Tiffin Girl’s School念书(疯了!离我原来住的地方好近,经常跑步跑到那里!)。所以她的口音非常Upper Class,也就是贵族腔(Posh)。
再次证明了,英国演员都是学霸。英文不问他们学问谁学?
# 这部戏在哪里拍的?
故事发生在一家大企业(并没有强调是在伦敦),Jen去找到处散布和她上床的男同事是住在N1(伦敦市区以北),但Roy因为没穿上衣被赶出大楼流浪两小时,是游荡在西伦敦SW11;所以故事肯定设定在伦敦市区。可是片中那幢大楼并没有在西伦敦,窗外看上去的景色也不象伦敦市内。
Jen担任PA第一天的四个小时内,陪老板跑步却在Chessington World of Adventure(KT9 伦敦西南Surrey)。所以不能深究这部剧的发生地,地理位置上对不上。
# IT狂人/生活大爆炸/爱情公寓?
我几年前看《生活大爆炸》,前面几季挺好看的,但是后来就没再看了,也不想继续追。这两部戏笑点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另外我真的觉得我老了,想好好看个剧全是一堆《爱情公寓》的粉丝在下面骂《IT狂人》抄袭;耶稣老爷救命,请让我的生命周围永远不要出现这样的人!!!
微信订阅号:kejianl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