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是我的立场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这是我的立场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29 00:38: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是我的立场的读后感大全

  《这是我的立场》是一本由[美国] 罗伦培登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50元,页数:3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是我的立场》精选点评:

  ●真理的捍卫者。

  ●对马丁路德的信仰历程和改教风云有非常透彻的阐述。作为传记,对路德的描写也是有血有肉。翻译水准不错。

  ●一个立场,使众多失丧者回归正路!

  ●还要读一下

  ●大好!非常好!

  ●当路德还是神学少年的时候

  ●整一本书的叙述偏向文学著作,以记叙为主。哲学色彩并非十分浓厚,文采不错。无论是对于哲学研究者、哲学爱好者而言都是比较通俗的一本书。对于了解路德的生平以及整个理论思想的发展历程有很大帮助。

  ●果然是一本绝佳的好书,文笔果敢冷静,却又不失力道。

  ●我怎么忘了这本书。人生中的一个路标。Here I stand.

  ●非常生动

  《这是我的立场》读后感(一):这是我的立场

  听老师讲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一个很形象的比方是说:假如我费了千辛万苦甚至萌生过自杀的念头才拿到博士学位,然后有一个人说,某某某,只要你拿多少钱就可以拿到那个证书。可想而知这对于前者是多大的打击。而马丁路德经历了很难的历程才得到了了心灵的救赎,所以他对于购买赎罪券就能减轻甚至免除罪行的做法十分反感。

  我拿到书之前一直以为这本书应该会重点讲述马丁路德怎么受苦,然后怎样心灵福至地获得救赎,然后讲他的运动。

  但是真正的书本内容却不是如此。看书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大的阻碍的,因为我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我不信上帝,甚至于对基督是怎样的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文中涉及的大部分东西我都没能很好的理解。

  全本书只有涉及到比较世俗的地方我才会看得比较感兴趣,比如说马丁路德在家庭和学校中所受的磨难,她的妻子与他如何相处等等。至于文中引用的书信原文还有其他一些什么东西,我对此印象都不是很深刻。

  对我而言,这不是一本很有吸引力的书。可能是我现在还太年轻太幼稚。

  《这是我的立场》读后感(二):值得品味的传记作品

  一个作品是否值得读,就在于读了之后是否能够给人以感动,使人有所启发。

  我承认,我拿到这本书之后,一直到读完,我忘记了吃饭、休息,忘记了一切,读完之后,有了一股荡气回肠的感觉。

  这是绝对值得一读的精品。把一个暴躁而又古板的天才型人物刻画得维妙维肖。

  路德此等天才确实不应被埋没,可以说,没有路德,就没有德意志后来辈出的天才(巴哈就是直接受其影响的),路德关于家庭的观念也深得我心,而且写得非常风趣。路德的教诲也是非常容易理解而且意味深远,他的席边夜话则是非常风趣幽默。

  他的家庭观念深深的打动了我,而他所说的解除沮丧的三种方法“1、相信基督,2、立即发怒,3、去爱一个女人(音乐是附带的)”让人觉得既虔诚又诙谐得值得尝试,不过依我之见,第二点应该换成音乐,立即发怒倒是可以作为附带的。呵呵。

  整本书让人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信心,什么是真正的决心。马丁路德的传记不应该只留给德国人读,它值得让全世界的人来细细品味。

  《这是我的立场》读后感(三):“马嘉烈大”和“九十五条肯定命题”

  

书本身应该说是很棒来着的,对于了解马丁路德的生平并理解他的教改思想很有帮助。然而这个翻译实在是让我有点无法忍受。当初借过来这本书随手翻目录的时候就发现好几个人名似乎跟习惯用法不太一样,“闵次尔”这种虽然看上去别扭,但是还是能理解是哪个人物的。“道明会”这种叫法我也不陌生。结果当“九十五条肯定命题”这个词组蹦到我眼前的时候,我意识到事情并不单纯——(╯‵□′)╯︵┻━┻这不会是机翻吧喂!(╯‵□′)╯︵┻━┻

不过书末的后记给我吃了一粒定心丸——才怪啊kora!(╯‵□′)╯︵┻━┻虽然不是机翻,但是这个是完全把香港的译文照搬过来了,而且“除明显的印刷错误外,一般不作其他改动”,也就是说很多译法肯定是不会考虑到大陆的语言习惯的,拿“碧咸”这种初见不知所谓的译法来取代大陆喜闻乐见的“贝克汉姆”的情形想必在书里俯拾皆是车载斗量。

所以你完全可以想象到啃这本书的痛苦之处,除此之外,这本书的校对也很不细致,错字相对来说还是挺多的,也就更进一步加剧了阅读这本书的不适。反正我是觉得这本书被出版社耽误了。

顺嘴一提,与这本书同名(指的是英文原名《Here I Stand》)的桌游(中文版译名为《教改风云》)的制作也相当精良,很好地反映了16世纪上半期欧洲的政治与思想文化状况,相当推荐。

  《这是我的立场》读后感(四):馬丁·路德在沃姆斯國會上的講話

  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發起者,基督教路德宗﹙新教的一支﹚創始人。生於礦主家庭。1501年入愛爾福特大學攻讀法學,深受人文主義思潮影響,畢業後成為修道土和神甫。1512年獲神學博士學位,任符登堡大學神學教授。深知教會腐敗,主張建立沒有教階,沒有繁瑣儀式的“廉潔教會”。強調“因信稱義”﹔認為靠虔誠信仰,靈魂便能得救,而無需接受所謂“聖禮”的宗教儀式﹔否認教皇權威,主張以《聖經》為唯一準則﹔輕視教會頒布的敕令、通告和宗教會議的決議。1517年在教堂大門上張貼《95條論綱》反對兜售贖罪券,揭露羅馬教皇騙局,引起普遍反響。1521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採承教皇旨意,下令逮捕路德,要他去國會承認錯誤,撤回《論綱》。本篇演說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表的。

沃姆斯沃姆斯國會

  最尊貴的皇帝陛下,各位顯赫的親王殿下和仁慈的國會議員們:

  遵照你們的命令,我今天謙卑地來到你們面前。看在仁慈上帝的份上,我懇求皇帝陛下和各位顯赫的親王殿下,聆聽我為千真萬確的正義事業進行辯護。請寬恕我,要是我由於無知而缺乏宮廷禮儀﹔因為我從未受過皇帝宮廷的教養,而是在與世隔絕的學府迴廊裏長大的。

  昨天,皇帝陛下向我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是否就是人們談到的那些著作的作者﹔第二個問題是:我是想撤回還是捍衛我所講的教旨。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已經作了回答,我現在仍堅持這一回答。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已經撰寫了一些主題截然不同的文章。在有些著作中,我既是以純潔而明晰的精神,又是以基督徒的精神論述了宗教信仰和《聖經》,對此,甚至連我的對手也絲毫找不出可指責的內容。他們承認這些文章是有益的,值得虔誠的人們一讀。教皇的詔書雖然措詞嚴厲,【指利奧十世1520年6月簽發的《斥馬丁·路德諭》,限路德60天內取消自己的論點,否則施以絕罰。路德當眾燒燬詔書,與教廷公開訣裂。】但又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因此,如若我現在撤回這些文章,那我是做些什麼呢?

  不幸的人啊!難道眾人之中,唯獨我必須放棄敵友一致贊同的這些真理,並反對普天下自豪地予以認可的教義嗎?

  其次,我曾寫過某些反對教皇制度的文章。在這些著述中,我抨擊了諸如以謬誤的教義、不正當的生活和醜惡可恥的榜樣,致使基督徒蒙受苦難,並使人們的肉體和靈魂遭到摧殘的制度。這一點不是已經由所有敬畏上帝的人流露出的憂傷得到證實了嗎?難道這還未表明,教皇的各項法律和教義是在糾纏、折磨和煎熬虔誠的宗教徒的良知嗎?難道這還未表明,神聖羅馬帝國臭名昭著的和無止境的敲詐勒索是在吞噬基督徒們的財富,特別是在吞噬這一傑出民族的財富嗎?

  如若我收回我所寫的有關那個主題的文章,那麼,除了是在加強這種暴政,並為那些罪惡昭著的不恭敬言行敞開大門外,我是在做些什麼呢?那些蠻橫的人在怒火滿腔地粉碎一切反抗之後,會比過去更為傲慢、粗暴和猖獗!這樣,由於我收回了這些文章,必然會使現在沉重地壓在基督徒身上的枷鎖變得更難以忍受––可以說使教皇制度從而成為合法,而且,由於我撤回這些文章,這一制度將得到至尊皇帝陛下以及帝國政府的確認。天哪!這樣我就象一個邪惡的鬥蓬,竟然被用來掩蓋各種邪惡和暴政。

  第三點,也是最後一點,我曾寫過一些反對某些個人的書籍,因為這些人通過破壞宗教信仰來為羅馬帝國的暴政進行辯護。我坦率地承認,我使用了過於激烈的措辭,這也許與傳教士職業不相一致。我並不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聖徒,但我也不能收回這些文章。因為,如果我這樣做了,就定然是對我的對手們不敬上帝的言行表示認可,而從此以後,他們必然會乘機以更殘酷的行為欺壓上帝的子民。

  然而,我只不過是個凡夫俗子,我不是上帝,因此,我要以那穌基督為榜樣為自己辯護。耶穌說:“如若我說了什麼有罪的話,請拿出證據來指正我。”【《聖經·新約全書·約翰福音》第18章第23節。】我是一個卑微、無足輕重易犯錯誤的人,除了要求人們提出所有可能反對我教義的證據來,我還能要求什麼呢?

  因此,至尊的皇帝陛下,各位顯赫的親王,聽我說話的一切高低貴賤的人士,我請求你們看在仁慈上帝的份上,用先知和使徒的話來證明我錯了。只要你們能使我折服,我就會立刻承認我所有的錯誤,首先親手將我寫的文章付之一炬。

  我剛纔說的話清楚地表明,對於我處境的危險,我已認真地權衡輕重、深思熟慮﹔但是我根本沒有被這些危險嚇倒,相反,我極為高興地看到今天基督的福音仍一如既往,引起了動蕩和紛爭。這是上帝福音的特徵,是命定如此。耶酥基督說過:“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聖經·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10章第34節。】上帝的意圖神妙而可敬可畏。我們應當謹慎,以免因制止爭論而觸犯上帝的聖誡,招致無法解脫的危險、當前的災難以至永無止境的淒涼悲慘。我們務必謹慎,使上天保祐我們高貴的少主查理皇帝不僅開始治國,且國祚綿長。我們對他的希望僅次於上帝,我不妨引用神喻中的例子。我不妨談到古埃及的法老、巴比倫諸王和以色列諸王。他們貌似精明,想建立自己的權勢,卻最終導致了滅亡。“上帝在他們不知不覺中移山倒海。”【《聖經·舊約全書·約伯記》第9章第5節。 】

  我之所以這樣講,並不表示諸位高貴的親王需要聽取我膚淺的判斷,而是出於我對德國的責任感,因為國家有權期望自己的兒女履行公民的責任。因此,我來到陛下和各位殿下尊前,謙卑地懇求你們阻止我的敵人因仇恨而將我不該受的憤怒之情傾瀉於我。

  既然至尊的皇帝陛下、諸位親王殿下要求我簡單明白,直截了當地回答,我遵命作答如下:我不能屈從於教皇和元老院而放棄我的信仰,理由是他們錯誤百出,自相矛盾,猶如昭昭天日般明顯。如果找不出《聖經》中的道理或無可辯駁的理由使我折服,如果不能用我剛纔引述的聖經文句令我滿意信服,如果無法用《聖經》改變我的判斷,那麼,我不能夠,也不願意收回我說過的任何一句話,因為基督徒是不能說違心之言的。這就是我的立場,我沒有別的話可說了。願上帝保祐我。

  阿門。

  原文连接:马丁·路德在沃姆斯国会上的讲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