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址簿》读后感摘抄
《红色地址簿》是一本由[瑞典] 苏菲亚·伦德伯格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色地址簿》精选点评:
●我祝愿你有足够的阳光,照亮你的每一天;足够的雨水,让你更加感激阳光;足够的快乐,强健你的灵魂;足够的痛苦,让你更加珍惜生活中的幸福瞬间;还有足够的相遇,让你能经常有机会道别。
●磨铁和大鱼读品合作出版的这一系列书,都非常的触动人心。我是从82年生的金智英,按图索骥发现的红色地址簿。书并不厚,但并不舍得一气读完,似乎一开始心里就隐隐的知道,书的尾页就是和主人公告别的时候,无论是文字意义上的,还是物理上的。多丽丝96岁了,长寿意味着她的朋友都死了。如果没有珍妮,那这个世上就再没有与她相关的人了。生命中的那些人,来来回回,思念期盼,最后都只剩下一个名字,和地址旁标注的已逝。老去的日子好可怕,即使像多丽丝这样经济状况尚可的老太太,当你无法自理的时候,就会处处受人摆布,不管你心里如何抵触,也只能听从,除非你想好了离开。建议搭配电影恋恋笔记本食用,有异曲同工之处。电影开始的时候,女主似乎是优雅老去的代表,衣着得体,依然化着妆,穿着高跟鞋,在风景秀丽的疗养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们的心灵相通,就像彩虹的光,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但一直都在那里。” 相信爱,感受爱。
●在战前巴黎,他们自由,舒适,还有爱,遇到的唯一可以让自己开心的笑的人,除了彼此,什么都没有意义。地址博上有曾经帮助过她的好心人们,最好的朋友的,独独没有爱人的。一生在爱,一生错过。
●○这本书结尾让人眼泪忍不住的掉落,感动又心痛,被命运拆散的爱情,一年又一年的寻找直到彼此都已年迈,终于找到了彼此,他们此生唯一的真爱,她在地球的一端以为他已逝去,他在另一端苦苦惦念,一句“我一直爱着你我从来没有忘记你”足以表达一切~视频见面后他们相继离开,相爱的人终于在另一个世界可以重逢了 ○故事始于一本地址簿,96岁的多莉丝独居在斯德哥尔摩公寓,每天除了和远在旧金山的詹妮视频通话外,开始写自己的回忆录,并在地址簿的人名后面标注已逝,她总说自己活的太久了,朋友和认识的人都已经离开了,但她不想让自己的回忆随着自己的离开而消失 ○她打开地址簿,这些曾经都是活生生的人,现在只剩下了名字”“有很多名字,如过客一般从我们的人生中经过,这些名字走来又离开,让我们心碎又让我们流泪。有些成了爱人有些成了敌人
●老了之后的孤独真的可怕。如何保持体面,读到詹妮为多丽丝梳头的时候泪目。多丽丝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和阿兰错过了大半辈子却一直互相深爱令人感慨。婚姻确实需要经营和理解,詹妮和威利之间从责怪到不理解,到后来慢慢体谅,看着也放心。
●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作者用自费形式出版的首部作品。上一次读到如此起伏跌宕,让人手不释卷的传记体小说还是好几年前的《孤儿列车》。读此书,很有些在读欧洲版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的感觉,人生就是这样,总有一些来不及去做,或者错过就是一辈子的遗憾。印在书的腰封上,以及被许多读者提到无数次的那句台词,在此不多赘述。只是,希望多数人都能拥有如同那句台词一般的人生。
●在延误的航班和改签的火车上读完了这本书,读到最后感动的眼泪掉了两滴。难以置信他们一生都爱着对方,虽然命运让他们颠沛流离辗转反侧,但他们依旧心中有彼此。喜欢书里的那句话:两个人并不需要同样的兴趣和风格,能让对方笑就足够了。一生长度抵不过一眼相望。
●真的好喜欢 莫名喜欢老太太的爱情 爱了一辈子等了一辈子
《红色地址簿》读后感(一):爱在孤独与圆满之间存续
文字清新自然,可读性很强,基本两天可以读完的作品。
人生存在意思究竟是什么?何以证明你的人生存在过?是来过?还是爱过?是爱的圆满?还是爱而不得?什么又是圆满?是在时间上?空间上?物理上?还是心理上?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有存在本身。
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每个人的路又大差不差,孤独,遗憾,喜悦,痛苦,无从选择,不由自主,也无处可逃。
《红色地址簿》读后感(二):没想好,只是字数超了
如果我96岁,右脚仍然伤着,躺在床上不便走动,一无所有,只剩下一生的记忆,然后我翻开这本人生的纪念册,发现自己没有热烈地爱过怎么办?家人,朋友,也许会有也许不会有的爱人都好,我没有给他们的生命留下过悲伤或喜悦的印记怎么办?这本书看着看着,我突然害怕起来,怕翻到新的一页,又看到“已逝”两个字,便又是一番揪着心的痛苦。一些令人悲痛到绝望的离别,会让人绝望到再也看不到离别。当我欢天喜地迎接每一个来到我生命中的人时,我好奇且愿意接纳他们过往的全部人生。但当有人离开时,便冷漠地默不作声,屏蔽情感的后果是被情感屏蔽。细想下来,人生其实太长了,如果这本纪念册有100页,那么前面20页的怯懦导致后面无数页的空白怎么办?但我们终究还是没能练就成熟的时空感,没有办法从这一秒钟便闪过无数画面的漫长中跳将出来,也没有办法想,如果我们仍旧怯懦,那个一想到就让自己心里满满的暖暖的人,消散了怎么办…
《红色地址簿》读后感(三):人生很难,却令人动容
我选择逃避现实生活,一头扎进了小说。买书前,泛泛地浏览了书评,觉得应该是一本治愈系的书。等读完了整本书,发现“治愈”并不是我的感觉,而是“隽永和震撼”。多丽丝一生颠沛流离,不断承受着各种痛苦,但她总是坚定地走完了人生路。她感到痛苦,她承受痛苦。人生很难,但是她扛下来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存活于大风大浪,大喜大悲,但活下去或许就有希望。
小说侧重在情节的叙述上,从多丽丝老年生活,即“现在”开始,与她的“过去“交替开展叙述,以珍妮作为连结,最终将故事融合,交代完了“过去”并同时完成了“现实”。但是这样的叙述读起来一点都不令人疲倦。相反,引人入胜。多丽丝与阿兰的感情让人感动。对我而言,多丽丝的人生有着为数不多的快乐和安稳,与阿兰最后的见面,是她生命里为数不多的光彩、激情和快乐。我为多丽丝感到开心,为珍妮能够懂她,为她能够体面地离开人世而感到开心。
看完书仿佛收获了多丽丝的勇敢。愿我们都有面对生活风浪的能力,和一份快乐的幸运。
《红色地址簿》读后感(四):当你老了
磨铁和大鱼读品合作出版的这一系列书,都非常的触动人心。我是从82年生的金智英,按图索骥发现的红色地址簿。书虽不厚,但并不舍得一气读完,似乎一开始心里就隐隐的知道,书的尾页就是和主人公告别的时候,无论是文字意义上的,还是物理上的。多丽丝96岁了,长寿意味着她的朋友都死了。如果没有珍妮,那这个世上就再没有与她相关的人了。生命中的那些人,来来回回,思念期盼,最后都只剩下一个名字,和地址旁标注的已逝。老去的日子好可怕,即使像多丽丝这样经济状况尚可的老太太,当你无法自理的时候,就会处处受人摆布,不管你心里如何抵触,也只能听从,除非你想好了离开。建议搭配电影恋恋笔记本食用,有异曲同工之处。电影开始的时候,女主似乎是优雅老去的代表,衣着得体,依然化着妆,穿着高跟鞋,在风景秀丽的疗养院。故事快结尾的时候,因为阿兹海默的折磨,女主的记忆和精神都很不稳定,于是像囚犯一样被关在有铁栏杆的房间里。房间里除了她,还有好多形状呆滞,穿着病号服,歪歪斜斜坐在轮椅上的老年人。说白了,就是数着日子等死,活着不该是这样的。还有一部电影也很类似,叫与玛格丽特的下午,也很好看。老去不可怕,失去自理能力才可怕,因为你不得不依靠别人,而没有哪个别人是依靠得住的。
阿兰和多丽丝,有点像暗恋桃花源的阴差阳错——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想过我。也有点大明湖畔夏雨荷的意思,有一个放在心里一辈子的人,哪怕是遗憾,也比什么都没有,空荡荡的有些滋味吧。
《红色地址簿》读后感(五):相信爱的奇迹
相信爱的奇迹
母亲节。这一天,我尽母亲责任陪伴孩子,这一天,我获得朋友的赠予新书《红色地址簿》,这一天,我在爱中感动,在爱中感悟,在爱中相信奇迹……
“我祝愿你有足够的,足够的阳光,照亮你的每一天;足够的雨水,让你更加感激阳光;足够的快乐,强健你的灵魂;足够的痛苦,让你更加珍惜生活的幸福瞬间;还有足够的相遇,让你能经常有机会道别。”这是母亲挥泪送给远行后、也许再也没有机会相见的女儿的叮咛、祝福、心声、爱意。从此陪伴主人公多丽丝96年的坎坷人生,她终其一生都没有足够的阳光,足够的雨水,足够的快乐,她有的似乎是足够的痛苦,足够的相遇与道别,但她坚强,坚强,再坚强。
阳光虽然没有每一天,但心里的阳光却照亮了她的人生,以至于她孤老时,独居孤独并不寂寞,她还有追求,还有向往,还有爱的憧憬与坚持。
雨水多,泪水也多,因为经历太多磨难。身处乱世,命若浮萍。13岁时她的父亲去世,生活所迫,只能离开母亲与妹妹到一个夫人家去做女佣,再跟着夫人离开母国到法国飘零。她不仅告别了童年,也告别了安稳。所幸她有美貌,偶遇让她成了第一代模特,偶遇让她结识了挚爱一生的爱人。人生的际遇呀,你是如此公平,又是如此残忍。会让人有希望,转角遇到真爱,却又转眼恩爱如烟云,只剩下回味与相思。战争让两个人天各一方,苦苦相思又如何?身处乱世,没有谁能独享个体的安定与幸福。
主人公一生坎坷,但却从未放弃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