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偶像
图片
文/夜渔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句话熟悉不?
这是有段时间黄晓明在综艺节目中的“名言”,一瞬间在网上火了,生活中很多人经常还会引用。
我记得当时山东有个频道弄了个晚会,有个节目是黄晓明和黄渤表演的,黄晓明当时还用这句话娱乐大家。
娱乐归娱乐,可是娱乐的背后,很多人其实是嘲讽,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太自我了吧?
假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遇到这样一个人,他从来不听别人说什么,总是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这样的人,你会喜欢吗?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喜欢,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句话也彰显着自信和霸气。
在我看来,黄晓明的这句话只是用错了场合,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黄晓明是作为一个老板的角色在和员工进行沟通,你还会觉得这句话有问题吗?
如果你知道多读书的重要性,可是你身边有人经常告诉你读书没用,你在心里想“你说的不对,我认为的才对”,你还会觉得这样想有问题吗?
前年加入一个社群,群里有位老师讲过一句话,当时引发了我的思考。
老师说:不要总是谁说谁说,很多人经常会引用谁谁谁说过的话。
那时候老师说的话我没太明白,后来我经常会回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说?
随着不断的做事,经历经验的增加,我逐渐就明白了,别人说的再对那也只是别人的,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思考,但是我们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在读书会里经常也会分享名人名言,但是我的目的并不在于此,我不是单纯的认为他们说的对,而是因为他们说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或者与我的经历经验产生了共鸣,这些是别人看不到的。
读《刻意学习》,书中有两个概念:强打鸡血和自我造血。
强打鸡血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突然看到一段话,特别有正能量,复制转发朋友圈,头脑一热告诉自己要行动要努力。
自我造血是什么意思呢?
行动力来自于自身内在的驱动力,不会因为一句正能量让你突然想努力,反而你是正能量的创造者。
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前者只是一时的,努力一段时间就会放弃。
后者是人生态度,是人生习惯,每天都这样,就像吃饭喝水一样。
换句话说,强打鸡血是别人影响你的,自我造血是自己影响自己的。
一个是别人的东西,一个是自己的东西,完全是两种境界。
有时候我在想,如何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偶像?
先成为自己的偶像。
当你持续做一件事,自己都崇拜自己的时候,别人自然就会崇拜你。
记得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人每天跑步,然后发朋友圈打卡记录。
刚开始朋友圈里很多人吐槽他,说他坚持不下去,让他别跑了。
后来持续了几个月,朋友圈里很多人不再吐槽他。
他们经常会给他留言:很佩服你,我要向你学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