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心论》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有心论》读后感精选

2021-03-10 02:30: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心论》读后感精选

  《有心论》是一本由[日] 野田洋次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心论》精选点评:

  ●「杂然、混沌、平稳、矛盾、断念、渴望、烦躁、幸福、升天等等,这些平凡到让人哑口无言的,这个星球上随处可见的感情,它的集合体就是那时的我。」我残缺的不健全的心脏即将被洋次郎拯救。

  ●我看有心论是怀抱着怎样的感情来看待呢?一开始的时候是以fan看幕后八卦的心态把应该,但看了几页之后我就知道,我远远低估了洋洋,是细腻的生活与独立世界观塑造的人生哲学的味道

  ●是片段的、跳跃的、私密的文字,但就好像一片片拼图,有会心一笑,有恍然大悟,有很多的感谢想说。也因此更加好奇随着岁月流逝,乐队的成长,人生的变幻,这样温柔又智慧的人还会写下怎样的文字。总之,很荣幸成为您的听众,也很高兴能成为您的读者。让我更爱“音乐”和“语言”了。

  ●怀疑是没有校对吗,错字不通顺的句子好多,影响阅读感。

  ●无数次产生强大的共鸣,好喜欢野田洋次郎啊。

  ●也就是说你的悔恨之大,悲伤之大,绝望之大,后悔之大,最决与你与世界的联系有多深。你有多爱这个世界,世界就有多爱你。我很认真地这么认为。

  ●在相当不可思议的地方也获得了共鸣。赤诚与天真感很可爱。建议洋次郎每年出一个游思妄想集可以吗!

  ●可爱的任性的自我的偏执的 我曾经迷恋你的颜你写下的令我动容的歌词,把你想象成与我相知的人。看完却觉得,你只是你,我喜欢的只是你想表达给这个世界看的那个你,而真正的你,却像我一样不讨喜 索性,却还是一如既往被身边人爱着的啊

  ●感觉在食堂野田洋次郎笔下的每一个人都特别可爱

  ●洋式哲学

  《有心论》读后感(一):很主观。因为短评字数超出才来到这里。

  野田洋次郎,最能触碰到我内心的歌手。这是一本他的日记,是他自己对自己说的话。通过洋次郎的世界见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关系,真是感谢。世界上还有歌子外婆这样善良单纯的老人,那我们应该是存在于一个还不错的世界的吧。读到歌子外婆这里想到了我的妈妈,有妈妈的存在,我的世界也一直是幸福的。 第一次听洋次郎的歌是birdie,像是宇宙里一个活泼的男孩靠近一个女孩,笃定地告诉她再也没有孤单,温暖又奇异,温柔得没边。我当时就觉得歌手简直是个诗人吧。这样的我心里最温柔的男生,写到自己憧憬温柔,但一直都不是一个温柔的人。怎么会诶。真想见识一下洋的哥哥,洋眼里最温柔的人。 找到了热爱的事情,并且做得相当的好,真了不起。通过音乐,有感受到洋用心播撒的种子。再继续开巡演吧,世界上还有好多没看过的地方呢。 反正,读完完全不会失望,感觉又对洋次郎多了一些了解,多了很多喜欢。谢谢分享。

  《有心论》读后感(二):“我非常了解我这颗只要被一小滴雨淋到就会崩坏的心脏”

  断断续续三四天的空闲时间翻完。印象有不少小感动,偶尔啰嗦或奇怪的地方也没有跳过太多。可是翻完之后反而淡,毕竟是流水记录和兴之所起的唠嗑(有时还有被挟的压力),贯串野田洋次郎2014半年里和其乐队的国内外巡演,以及一点后续将会参演电影《卫生间的圣母像》的前期工作和相对从容的缓慢的精神准备。

  如果说它有特别魅力的话,就是它有主题、但无中心,也不求完整:他会安于平和(因为工作的疲劳),安于无力,捱,等待不好的感觉消退,抓住能短暂寄于的影子,不真正要强求什么。原原本本的生活的记录的味道。

  看得出来写的时候知道这段记录有天会示人,但不去抓“给人看的日记”这份紧张不放。也许这源于多年作词创作中试到的某种平衡:”‘不过是粉饰音乐的工具罢了’以及‘或许是能改变某个人一生的不可思议的魔法’“,游走在这两者之间。对“表演”的强烈反感,可能来自最暗暗需要表演的人;而那些能与之共处的人,反而演得出真实。也许真实真的不存在于字句里面;在理性下面,生命会死,一些人想要的真实会死。太多东西经不起反思。该去进一步分明轻灵的反思和滞涨的反思的分别。

  每每迫切渴望做自己、跟着心走、只真实的时候,是否只是因为想要想象中真实会带来的轻松。可是也许真实带不来轻松,我们怀里的是“残缺的心脏”。“我非常了解我这颗只要被一小滴雨淋到就会崩坏的心脏”。

  《有心论》读后感(三):关于生活、情感和恋爱

  “时间,并非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同时存在着”——爱因斯坦 或许我们的未来早就有了定数。或许就和过去一样,是无法更改的命运。无论我们怎么挣扎,如何反抗,也无法逃脱那个巨大的类似“宿命”的东西。这样听起来好像有些可悲,但我想积极地去看待。既然已成定局,既然我这般渺小不堪的存在的宿命已成定局,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可爱又尊贵的瞬间。 杂然、混沌、平稳、矛盾、断念、渴望、烦躁、幸福、升天等等。这些平凡到让人哑口无言的、这个星球上随处可见的感情。它的集合体就是那时的我。 头脑无比冷静,内心却无比炽热。在那里我只感受到了成功,甚至坚信着自己能飞起来。 没有期限、没有出口的目标真的很难完成呢。人的一生也是如此。 「大家可真是活跃啊,我只要稍微说一句,大家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得停不下来。终于能体会到中学时代的班主任的心情了,完全没人在听自己说话的那种心情。但是我能够感受到你们的爱,所以很幸福。嘻嘻。」——哈哈哈好可爱! 好比我的“一般”不是一般人的“一般”,又好比我的“理所当然”却是别人眼里的“极端”。这种话被人说了很多次,但是大家要是这么想的话,那我也无话可说。然而世人不会因为你无话可说就放过你。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样。 所谓的味觉不单单只是味道,简而言之,“不止于味觉”。——洋次郎描述吃饭时的心境 平时我的视野范围是一百八十度,而我此刻内心的视野范围却只有十度。——洋次郎描写失眠的痛苦。 语言带着它的意志行走着、披着我的皮囊,实现了并非我所求的愿望。——“撰写歌词”就等于“探知”。 虽然觉得每一个都是正确答案,但又觉得每一个都不符合。 有很多人在有限的生命里都无法完成那些事情,正因为有期限才能完成。 内心的满足只有自己能给予。 「感谢你们让我有这么棒的体验。我都喘不过气来了,虽然脑袋里一片空白,但是在几乎同等的视线里,看到和我一样,在于他人的汗水交融时浑身湿透的你,不可思议的,在那样缺氧的状态下我也唱下去了。差点飞入空白的意识被拉了回来。感受到了每个人的想法。感谢你交出了并让我看到了完完全全的你。」——对粉丝说 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整个街道好像都变了。喜欢这种感觉。 被人问道“你都是在哪儿买的衣服,我也想要”,我会告诉你,但并不会穿出同样的味道。如果你不接近那个人的历史的话,就算花再多的钱,就算变成教科书般的时髦,那也不会是有魅力的。 不管怎么进行想象,想象总归是有极限的。 幸不幸福,那个人自己决定就行。其他人谁也无法决定。我们都是局外人。那些人的心情,我们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洋次郎恋爱小课堂: 「——恋爱是无偿的决心 “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就决定结婚了。还没牵过手。” “通过网络虚拟游戏认识并结婚了。第一次见面是在结婚之后。” 当下的社会里这种情况随处可见,然而舆论则会以冷冰冰的态度看待这些情侣。简直就是多管闲事。世上并没有“肯定会幸福的婚姻”。」 「说起来每次思考结婚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想,“命中注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现代人听到以前的日本或者印度的那种婚姻时,就会觉得是恶习或者可笑呢。会这样说的人,可能觉得自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对方,是很正经且幸福的,但真的是这样吗? 而且我们真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寻找命中注定的人吗。比如在结婚之前,会和几个人交往,多的话会和七八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交往,然后了解各种类型的人。在第十个的时候终于遇到了那个命中注定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剩下的地球上的人又会怎么样?那第十一个人呢?也许还有第二十六个人。 地球上又七十多亿人。我们看似可以自由恋爱,并可以由我们自己去挑选对象,但真的是这样吗,几乎所有人都是在居住的国家,地区,职场,有限的环境,家庭,交际圈内认识对象,然后在有限的范围内生存,然后找到对象。」 语言永远敌不过感情和思考,很迟钝,因此有时会远远超过于我。明明是我在写,却变成了对我诉说。发怒、说教、激励、嘲笑。我肯定会被语言一直注视着。有时手握着手,和睦相处,有时不管写什么都不对。今后也会一直像这样重复着,时而紧贴,时而远离吧。就像是超越恋爱与友情的独一无二的存在。 总有一天想用一句话唱出所有。

  《有心论》读后感(四):野田洋次郎《有心论》

  

2020.12.18

(0-73页)

“人之所以能感受到爱情、苦闷、同情和友情,那都是因为记忆的功劳。

喜欢、讨厌。

一切的一切都是记忆,只属于自己的记忆。无论怎样都是活,那我想好好地去记住。”

还真的是呢,但是如果记忆消失了,也一样还是会留下痕迹的吧,那些已经被称之为“习惯”的东西,甚至是已经成为“本能”的东西。我们的潜意识或者前意识还会指示我们吗?这么一想还真想失去记忆一下,想看看是不是可以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习惯”或者“本能”。(hhh just telling a joke,这些或珍贵或糟糕的记忆我还是想留着,一直留到死。

“四年前开始写的这本书,做梦都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在当时还未曾踏足过的中国大陆出版。‘我想在中国大陆开演唱会。’这样的话我对工作人员持续说了一年半。终于实现了。五年前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演戏,而高中的时候也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成为专业的音乐人。第一次萌生想在中国大陆演出的时候也正是这种心情。

人们总是带着恐惧去想想未来。制定计划,规划未来。然而总是事与愿违。 ‘我希望我未来的老公是个温柔提着、有着高收入、个子高高又会做家务、是某某地方出生的人。’大家总是轻松的说着这样的话,却很少有人实现。

但我觉得正因为这样人生才有趣。”

嗯,正因为这样人生才有趣。

在看一个摇滚歌手的人生,大概摇滚歌手的人生总是与我们普通人有一些不相似的地方,但是又处处相似。但是又是谁定义了“普通人”这个概念呢?谁的人生又普通谁的人生又不普通,这本就不是可以被定义的。 不管怎么说,还真是,“看的是别人的人生,映射的确是自己。”

还有,明明都是翻译过来的作品,每个语言被翻译过来之后居然也都有不同的风格,真是神奇呢。就像这本书,一看就是日语翻译的作品。这么说来的话,语言也是很会影响作品风格的呀。

2020.12.19

(74-125)

“总觉得这像是用‘常识’的盾牌做道德绑架”

这种事情不少,社会总是需要一些规则,需要一些统一性的围栏,但是这却对人的个性造成了不少约束啊…

虽说在某一程度上对“个性”的约束是为了达到更广泛的自由,但是在中国,总还是需要更多一些对“个性”的包容。

哈哈哈哈洋次郎桑说:“我很喜欢睡觉,如果可以的话真想一直睡下去,死的时候也想就那样睡死过去。”

真是可爱呐,死的时候也想就那样睡死过去,希望我也是这样哈哈。

hhhh不过野田洋次郎桑睡的一般都好晚呢,写日记的时间经常是凌晨,或许有时是因为演唱会刚结束,有时是因为失眠balaba,不过或许洋次郎桑不会喜欢我这样分析他失眠的原因hhhh。

“因为人各不同,所以至少想让自己珍视的人理解。想让你理解我所珍视的东西。”

理解,了解,其实我自己也并不了解自己吧,但是那种被理解的、被了解的感受,真是好啊。

那就抽烟吧,不,我在说什么浑话。已经过了法律的追溯时效了吧,那我就实话实说了。

hhhhhh请允许我再次用“可爱”这个词形容洋次郎桑。

刚刚查了一下在日本用姓氏称呼以及用名字称呼的差异。这么说来的话,我应该称呼洋次郎桑为野田桑啊,但是可能因为是在看野田桑的日记,总觉得野田桑在我心里也变得亲密起来了呢,所以之前我称呼的“洋次郎桑”我也就都不改了哦,想说“请允许我之后也这样称呼洋次郎桑”,但是洋次郎桑是绝对不可能会听到的哈哈哈哈。

还有我现在说话的语气真是已经深受书中的感染了啊,这绝不是我平常说话的语气哈哈哈哈,或许我在之后写下一些东西的时候语气会越来越像被翻译过来的糅合了洋次郎桑和蒋青青女士的文字影响了吧哈哈哈。(暂且称呼为蒋青青女士吧,因为我刚刚百度了一下,也没有查到2333,如果之后知道有误会改过来的,抱歉啦。

2020.12.24 (126-141页) “我们人类,说到底还是乐观主义者” 《大家的死法》

  《有心论》读后感(五):《有心论》:比起成为坚强的人更希望成为温柔的人

  书名:《有心论》

  作者:野田洋次郎,[日],蒋青青译

  简介:《有心论》作者为日本摇滚乐队RADWIMPS主唱野田洋次郎。RADWIMPS曾负责《你的名字》的音乐制作,为《妖猫传》创作演唱主题曲等。洋次郎的歌词充满了独特的世界观,尤其情歌方面,洋次郎被称为“行走的人型情话机”。该书为洋次郎在乐队2014年长达半年的44场亚洲巡演途中所写日记。注:RADWIMPS意为“非常帅气的胆小鬼”、“非常有用的混蛋”。

比起成为坚强的人更希望成为温柔的人

  「本文约3000字,阅读大约需6分钟。」

我憧憬温柔。我不知道一般人有多么在意温柔,但我总是看着温柔,并且思考。我一直都不是一个温柔的人,而且我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很讨厌。”

  因为上面这段话,我买下了这本书。

  人世间众多的品质特点中,温柔是最吸引我的品质(当然其他品质也很重要)。一个人,不管他怎样,只要流露出了温柔的神情和举动,我就没法对他彻底地讨厌起来。从少时就深知自己是如何不可救药地沉迷于这种品质的我,借着少年的意气和天真,无数次在纸张与言语间坦然宣誓,将来的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温柔而强大的人。

  虽然说如今的自己既不温柔,也不强大。

  除了洋次郎,我还从未在其他人或地方听闻过同样执着程度且明目张胆的对温柔的迷恋和坚持,为了碰触拥有同样理想的喜悦,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个我认为已经非常温柔的摇滚歌手,我翻开了《有心论》。

杂然、混沌、平稳、矛盾、断念、渴望、烦躁、幸福、升天等等。这些平凡到让人哑口无言的、这个星球上随处可见的感情。它的集合体就是那时的我。”

  书的飘口上印着这样一段话,而这也是这本日记的基调,是洋次郎极力想呈现给读者的,一个接近于真实的自己。

  想好好写日记,又不知道为何而写,也不知道能不能写下去——洋次郎的巡演日记就在这样普通的心情中开始。人在新事物/新旅程开始的时候,多少都会有想要好好做,做点不一样的东西的心情,自然就会想到记录与纪念吧。

  因为是长达半年的日记,絮絮叨叨零零碎碎的,也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话题,从乐队组建过程到小时候的回忆、校园欺凌,从衣服装修设计到美食到政治,随着在酒店内休息和候场的洋次郎思想的跳跃,我也随之思考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曾经思考过的和没思考过的,会有“啊,我也有同感”和“居然还能这样子”以及反对的想法。

  意识流风格的日记体的好处是有趣、轻松随意,坏处是容易失去逻辑,话题常常随着思维的中断和转换而中止。并且日记体还有另一个弊端:容易写得煽情,易使人流露出脆弱的一面;至少我和洋次郎在这一点上是如此的。

  我向来非常欣赏洋次郎的作词。毕竟对于缺乏艺术审美教育的我而言,在音乐中最能理解的部分就是语言,一个人如果能在言语上打动我,他就能长久地打动我。

  然而意外的是,洋次郎对自己的作词能力并不十分重视,在日记中他回忆说,最开始是因为“不得已才写了歌词”,而且往往是在录音棚中几分钟就写完,完全没有绞尽脑汁、思绪中断的情况。自己唱的时候也不会经常去思考歌词是什么意思,甚至演唱的时候忘词了就临场现编蒙混过关,还吐槽演唱的时候会后悔自己为什么写那么多的词。一直到现在, 他也还是游走在“不过是粉饰音乐的工具罢了”和“或许是能改变某个人一生的不可思议的魔法”间写着歌词。

  而我非常倾慕和羡慕这种语言上的创造力。

  最早知道RADWIMPS是在《你的名字》的时候,那会儿乐队的歌曲都已要求收费,我也没有多大的动力去进一步了解,只是间或听一听洋次郎其他马甲¹的歌曲。一直到一次偶然间看到了《Tummy》的演唱视频,被其歌词和声音打动,我才彻底爱上了RADWIMPS(并为此开了音乐会员)。

《Tummy》歌词

  《Tummy》是洋次郎写给未来的孩子的歌,讲述了一个父亲和儿子争夺妈妈的故事。在接受采访时,一个采访者问洋次郎:“事实上你是不是有孩子啊?”那个采访者告诉洋次郎,经历过地震之后他对女儿的情感更加深刻了,“一直觉得那首歌只有真正有孩子的人才能写出来的。”而洋次郎本人则是在上百次的演唱中一次次被这首歌打动,尽管这份感动并不是针对于歌曲,而是对于那个尚未存在的孩子的存在。

  洋次郎是个非常喜欢孩子的人,在书中他反复提到了自己对于孩子的喜爱,包括朋友的和自己将来的。尽管他自己的原生家庭对孩子并不友好,甚至于让他说出了希望自己的父亲“通过自己的考虑再决定生孩子”的话。

  但这也很好理解不是吗?因为觉得亲生父母没有做好父母,就会产生像“要是换我来,一定可以怎样怎样做得更好”一类的想法。只是我无法像洋次郎那样拥有想要养好一个孩子的勇气和信心,一个生命养育另一个生命的事情,太宏大了。

  也许更无知一点会更好。不知道胎儿发育过程中会有多少致畸风险,不知道幼儿生长过程中会遭受怎样的考验,不知道一个少年在人组成的社会中会面临怎样的人心险恶——就像懵懂成长的我每一阶段都不清楚下一阶段的挑战一样,不知道高中比初中更难,不知道大学比高中更难,就会有天真的信心继续沿路走下去,而当我硬着头皮走过去的时候,我也就慢慢地、不得已地长出了能承受相应挑战的能力和心。

虽说活着就是要承受死亡。但我是个软弱的人,如果可以的话我不想面对重要的人的死亡。我甚至会想:要是大家可以说着 ‘预备——起’ 一起死掉就好了。”

  RADWIMPS的音乐被描述为:“对'生命'持彻底的肯定的态度,但却同时反对永生,这两种态度在他们的很多歌词里面经常对照出现。”

  其实大致意思就是持“生命的有限性赋予了生命意义”的观点吧。短暂的生命在无限漫长的时空里毫无意义,那么无限的生命在无限漫长的时空里,难道就会有更伟大的意义吗?在那样乏味的世界里,成千上万年的时空里,永恒地生活着同样一批旧的、疲倦的、皱巴巴的人。我不认为那样会有意思,尽管我自己也恐惧于青春的流逝和老年的到来。

  不想老去啊——

  没有一个小孩子觉得自己会彻底变成大人,就像没有一个少年人觉得自己会平庸一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一定年纪了,却又不得不开始承认,这一切都是真的。时光会把皱纹刻上皮肤,岁月会把万物面貌更改,人会长大,人会变老,人会死亡。

  说来也好笑,一项实验研究表明,相比而言,年轻人(20~29岁)比老年人(70~97岁)对死亡怀有更大的恐惧感(Cicirelli,2001)——是因为还没有活够吗?是怕还没有活够吗?

  生命中最好的年华握在手上的时候,却因为见识的短浅而感到不知所措了。

  浪费生命固然是生命中必须的一部分,但应如何缩小这部分浪费呢?会有谁来告诉自己吗?世界上几十亿的人口,一定会遇到最喜欢的那一个吗?世间事物层见叠出,一定能找到最喜欢、最擅长的那一件吗?而青春只一瞬,允许一个胚胎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廿余载啊。

  尽管这么想有点悲哀,但还是会忍不住感叹生命的奇迹与伟大——看看同龄人,廿载不足便已出落得如此芝兰玉树(在他的身上承载和凝聚着生命上亿年的进化史),我不能不被生命这种美好的可能性所打动,这种感觉就好像也斯说的:“有时候看到一枚水果、一棵菜、一盆用心做出来的食物、一篇好的散文、一首好诗,总令你眼前一亮,像看到一个出落得与众不同的人,有她独特的修养和容貌,让人心生爱慕,想一个生命也不容易完成她自己的个性,值得珍重。”

  生命很短暂,生命很悲哀,生命注定要死亡,可生命很美好,我不能放弃这种美好。

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 / 一定有个人问过我 “未来”和“过去”的其中一个 / 我可以让你看见其一你要看哪个然后我一定是选择了’过去"吧比起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更希望成为一个温柔的人——RADWIMPS《オーダーメイド》

  洋次郎对生命所持的肯定观点想必也类似吧。“为了活下去,不能没有希望”,同样的,也不能不相信希望,所以选择看见过去而不是未来,所以比起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更希望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这就是洋次郎啊,如果这都不算温柔,那么就发明一个新词叫“洋次郎式温柔”好了。

  注1:野田洋次郎使用其他马甲发歌时,如味噌汁’s、illion,歌曲不收费。有趣的是,不同马甲发的歌曲在风格上都有着鲜明的差异,不同的马甲间还有不同的歌迷,甚至包括本人和歌迷都坚持马甲不是马甲,而是另外独立的乐队/歌手——“周六是我生日,这是很难用笔墨道尽的最为差劲的生日,不过点到为止就可以吧。朋友给我送了一个味噌汁形状的蛋糕……老实说看那样子就不太想吃。而且,我是野田洋次郎,John次郎是别人啊。”(《有心论》) 洋次郎在味噌汁‘s乐队组合中名为John。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