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里读后感1000字
《你在哪里》是一本由[法] 马克·李维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在哪里》读后感(一):你在哪里?你的亲人你的爱人在哪里?
苏珊再一次的出现对一个面对她母亲已经心死的女儿还讲,她的心又被伤了一次,正是强调了一个合格的母亲不是该给她好的环境,而是一起共患难的陪伴。更希望所有的青梅竹马应该在一起。后半段通过玛丽,让你明白一对即将成为恋人,该如何去相处,该如何将对方的喜欢的人的女儿变成自己的女儿,她们之间的悖论,我不是你的妈妈,但你永远是我的女儿。
《你在哪里》读后感(二):爱有时候是一种逃避
喜欢一本书,最重要的是和它产生了一种共鸣,当你读到它的时候,你就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其中的悲情不免让人惋惜。苏珊,小时候过早经历了家庭的变故,正是这个变故,她渴望爱,她比任何人都渴望这份爱,但在他的身边,还是会感到不安,慌乱。甚至是怀疑。她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去帮助飓风下的人们,选择去帮助曾经的自己,她的选择只是让这份爱来的更安稳,即使我远在天边,我在哪里,我都爱着你。
《你在哪里》读后感(三):'她'让我明白 直面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你 在哪里?Où es-tu?》 价值观的缘由 有时会厌恶其中一些故事 但于生活情节的平直叙述 人物个体的立体塑造 爱意情感的流露刻画 却是那么的深邃与睿智 '你在哪里? 文末还是未能读出是谁的问 或许是玛丽 或许是丽沙 或许是菲利普和苏珊 或许也会是'我' 但有啥重要的呐 Mare Levy总会给我感动 直面vida的勇气 或许这就是我现在超稀罕他的原因
《你在哪里》读后感(四):超级玛丽
全书读完发现玛丽才是真正的女主。而菲利普又是何其幸运。有限的一生遇上了两个非同凡响的女人:出世的苏珊,入世的玛丽。我们很难去定义苏珊一生的选择是对是错。某种程度上来说苏珊是自私的,但是她也是勇敢的,最起码她遵循了内心的召唤,那是一条很多人只敢想一想却少有人走的路。但玛丽的表现是坚韧的,虽然她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但是我更愿意用坚韧这个词。她比苏珊更理解什么是爱。有时候说爱太容易,难的是拥有诠释爱的能力。感谢马克李维的手下留情:玛丽不是一个平庸的主妇,她是一个超级玛丽。
《你在哪里》读后感(五):玛丽和苏珊的对应,最妙的结构!
苏珊这个设定特别的矛盾,她可以对受苦难的其他人给予圣母般的照顾,却对身边的人如此冷血。事实就是她照顾了她的理想,其他所有人为此付出了代价,即使这些代价中也有蜜糖。
玛丽的人设就刚好和苏珊相对应的,这也说马克李维先生结构上绝妙的地方。读者的我们的就不禁会思考?谁是菲利普的爱人?谁更爱他?这是关于爱情;谁是丽莎的妈妈?谁更爱她?这是关于亲情(这尤其是在苏珊并没有被暴雨吞噬的设定下显得可比了);谁更勇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马克李维先生很巧妙地把这一切疑问,留给我们自己,并且让菲利普在这所有的过程中一直充当一个非常被动的角色,把舞台留给她们,哦还包括丽莎,这可能是最最棒的妙笔!
《你在哪里》读后感(六):无言感动,两种爱
这本真本书的开始是本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苏珊和菲利普因苏珊的家庭变故而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们约定了一个不变的位置,试图用这个不变和曾经的熟悉来掩盖彼此的改变。他们相爱并用一封封信件寄托思念,但他们终将是向不同的方向越走越远。他们的世界越来越不同,曾经的熟悉也无法掩盖许久不见的距离感。渐渐的他们与别人开始了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我本以为这本书让我感动或者说动容的是苏珊与菲利普的故事,没想到最终触动到我的却是玛丽这个女人。她是菲利普的妻子。她明知永远无法将苏珊从菲利普的世界抹除,也无法改变苏珊对丽莎的影响。但她全心付出,甚至构建了一个驳论,就算她永远无法是丽莎的母亲,但在她心里丽莎永远是她的女儿。
苏珊和玛丽面对爱是完全不同的。苏珊选择逃避和放手而玛丽则选择包容与接纳。
虽然截然不同,但却都是温暖而治愈的爱。
(第一次写书评,感觉语无伦次有点混乱。但我是真的真的很喜欢这本书,也感觉被这本书治愈了。)
《你在哪里》读后感(七):你在哪里 我已不在
生活中,不乏像苏珊与菲利普这样的人,虽是青梅竹马,但两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完全不同,慢慢爱已不再是爱情,以悖论来讲的话,我永远不会是你的妻子,而你却永远是我的爱人。
林一
《你在哪里》读后感(八):爱,总要有个人先低头
相爱的人并不是一定能走到最后,苏珊和菲利普就是这样。苏珊的经历固然值得同情,失去双亲的痛苦也确实是难以接受,但是生活总要活下去的,一昧的逃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苏珊选择远走他乡,放弃爱情,这是我觉得可惜的地方,但是人各有命吧,我不是苏珊,我也不清楚她当时的心情会有多挣扎也难受。
菲利普对苏珊的爱是支持和包容,因为爱苏珊,所以支持她的决定,并且在原地等候苏珊多年,尽管最后并没有等来苏珊的回头,但是他作为一个男人,选择成家立业了也不能说他三心二意,遇到玛丽,也算是弥补了菲利普爱情里的遗憾。
对于玛丽,我是很欣赏也敬佩这个女人的。我也问过我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自己所爱的人心里有不能忘记的爱人,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的爱情有洁癖,我需要的是全心全意爱我的人,所以对于玛丽,我对你是很敬佩的,因为她不仅接受了这样的一个男人,而后又接受了丽莎的存在。尽管一开始玛丽对于丽莎是有芥蒂的,但是她对菲利普的爱,使她不得不选择接受。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爱情,爱情里总会有争吵,总得有人先低头,总得有人学会妥协,学会包容。
谈一场恋爱,不管最后能不能走到最后,但总会磨平一些棱角,才会学会如何去爱别人。
《你在哪里》读后感(九):读起来缺少温度,招牌的“温情”理解不了
小说中很多地方理解不了,举几个栗子
一、苏珊活过来后为什么不去找女儿,直接找上门告诉前男友,“不好意思我活过来了,我来接女儿了”更符合正常人吧(当然苏珊们来就不是什么正常人),什么叫“在那里你能得到更好的生活”,那你早干什么去了?
二、突然有一天几个陌生人带个五岁的娃到你家门口,“这是你老公前女友的孩子,孩子他爹不知道是谁,麻烦签收一下”。接锅侠玛丽莫名其妙的就接受这个“女儿”了,文中也没交代清楚从抗拒到接受内心转变的过程,至少在我看来太唐突。然后一次“女儿”离家出走,比丈夫还上心,付出还多。再后来这对“悖论”(我觉得作者的这个词用的很到位)居然成了好姐妹,不管从经历或人设看,女孩保持高冷自闭更符合常理吧?
有点小失望,剧情总有点《追风筝》的影子,作为李维招牌的“温情”也显得生硬。和早期的《偷影子》《伊斯坦布尔》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有点江郎才尽、商业写作的感觉。以后看豆瓣分虽然8.2也还要看看数量,估计一群忠实粉抬起来的吧。Ծ‸ Ծ
李维的作品读过不少本了,大都是《偷影子》前后的作品,个人感觉文笔细腻、清新治愈、带点仙气算是李维作品特点了,读起来很轻松很舒适,常常是读上一个小时带上满满的幸福感睡下。时隔几年没追,再挑上一本高分作品,却再也找不到那种舒适的感觉,血肉骨架还在但灵魂已去。
《你在哪里》读后感(十):生活也许不完美,但总会有一个地方,让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之地。
菲利普和苏珊青梅竹马,互相依靠,他们之间无话不谈,内心对对方也是爱得深沉。可是苏珊因为无法摆脱父母车祸身亡的阴影,决定到另一个国家做国际救援工作,菲利普则留在自己的城市,距离最终使他们渐行渐远。在发现双方最后无法走到一起的时候,菲利普后悔过为什么自己从没有想过去苏珊工作的地方看看,如果去了是不是能够改变。苏珊也没有想回来,当苏珊决定要回来的时候菲利普却选择玛丽结婚,苏珊则继续过一种漂泊的生活,与飓风抗衡着...也许这就是有缘无份吧,看着相爱的两个人错过,着实痛心。
过了9年,有一天一个小女孩丽莎出现在菲利普的家。这给菲利普的家庭带来巨大的改变,妻子玛丽影响重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玛丽却接受了这个孩子。她说:也许丽莎永远不会是她的女儿,但她永远是她的妈妈。无疑玛丽是个好妈妈,也为这个家庭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丽莎在她、托马斯、菲利普的悉心照顾下,突破内心的恐惧最终快乐的成长。
在小说最后,苏珊却出现了,她没有死,为了女儿有更好的生活环苏珊做出自己最后的选择。最后也证明,她的选择是没有错的。读完这本书后,为苏珊和菲利普错过的感情深深的感到惋惜,也被玛丽的善良所感动...“戏如人生”,我们常常因为某种原因,错过人生重要的时刻,但是又在某些方面获得收获,就像玛丽说的:生活有时候就是要学会有取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