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摘抄
《秦始皇与阿房女》是一部由李作楠执导,刘德凯 / 赵雅芝 / 王思懿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一):恨不相识却不悔相识
人生莫如初相见,相爱却不能相守,家国之恨使得两人无法相守。初相见的他们很单纯很美好,那份感情很纯粹不掺杂任何杂质和利益仇恨。而当他回到国家当上大王再到统一天下成为一代帝王,他们有了云泥之别,有的是国仇家恨,而那份爱情被冲淡被仇恨掩盖。她不再是当初爱着他的那个单纯的女孩,他也不再是那个只爱着她的质子,两人终究回不去了。阿房选择了用最极端的方式去逃避,而他余生都孤独再无爱人相伴。
《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二):王思懿当年真的很漂亮
小时候看的时候,2个印象特别深刻的
1,素菜大蒸饺看起来很好吃。。= =
2,王思懿真好看。。。
本人不咋喜欢赵雅芝的那种“美”。。。
比较郁闷的是,这片没逃开当时台湾剧的通病,就是人人都爱女主角。。。圣母女主。。。。。= =
内神马蒙将军,开始看的时候真心觉得他是喜欢王思懿的啊,哎。。。。。。。。。。。。。。。。。。
《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三):未完待续
这部片子在小时候是与我的姐姐一起每天数着日子看完的,在大四的最后一年考研失败之后又看了一遍,也许是心情消沉的人总是愿意躲在旧日的电影里面去疗伤,对我而言,看老电视剧,看老电影就像是心情郁闷的时候回到从小成长的场景去感受那熟悉的味道,以求得一点点苟且的心安以及以一点点的放心。
现在的我已经踏入社会,开始了工作。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的工作中,我开始渐渐明白,原来我也只是普通的人中的一员,但是
《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四):14年也没忘记剧情...
虽然只看过一遍.
严格说来,应该是2遍, 那会儿放暑假, 每天可以抱着电视机吃饭睡觉, 从早上的重播到下午的新播出,每天白天都守在山东某台前.
更严格来说, 赵雅芝的剧集里, 我最难忘的就是这部了, 那个时候, 电视剧里的故事被拿来当作自己的爱情模板.
总也不明白为什么再也没有超过赵雅芝的美女, 可是也再也没有勇气再找来看一遍, 因为结局是那么的让人不能接受.
胡思乱想于Mountain View深夜......
《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五):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大一的时候因为重温她的《新白》,发现她在这部电视剧里的扮相特像胡媚娘,于是就关注了这部电视,可惜种种原因只是零星的看了一点但是赵雅芝在里面的扮相真的是太美了,那是刚好在看诗经,读到里面的的一句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时立马想到了她,真是一位很有古典气质的美女。真是南国有佳人,举所世无双。怕是如花美眷,终是抵不过似水流年啊,一声叹息啊~~~~~~~~~~~
《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六):小时侯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阿房读做"a fang"
凯哥演的秦始皇帅的,以至于他口中念叨的"a fang""荼毒"了我很多年.在很长一段童年时间内,我始终认为"阿房"该读作"a fang"..我个人觉得"a fang"一点也不俗套,相反被凯哥台湾腔念得很有特色..有次语文考试,我明明知道阿房应读做"e pang"..但我还是选了"a fang"不管字典怎么说,我还是喜欢读做"a fang" 这个秦始皇很符合我心中的那个秦始皇.虽然不是历史剧,但凯哥演的秦始皇,要气势有气势,要帅气有帅气,要痴情有痴情......很真实的一个人
《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七):瞎扯得没边
台湾电视剧,既想言情,又想武打,还想喜剧,但由于缺乏文化底蕴,对于香港那种极端的市场化又学得不像,所以才弄出这样一部可笑的东西。
瞎扯得没边,竟然把燕丹那样处理;把年轻的华阳太后,塑造成一个乡下老太太那样的农妇,还没事扭扭搭搭,又唱又跳,像个老妖精,莫非这是在学歌舞片吗?又让阿房既钟情于秦王,又和师兄李奇、蒙恬、韩非等人有一腿,特别神经质,又装模作样,还说那么多白痴的话,傻子都看得出来的事情,她却浑然不觉,更若有所思的是,她还到处掺和,和稀泥,又是帮情敌安胎,又是帮太后隐瞒奸情,又是违抗圣旨帮死囚逃脱……所有的逻辑都是白痴逻辑。毫无逻辑,毫无理性,毫无常识,真是弱智,不是剧中人弱智,是编剧和导演弱智。
这样的东西,对人的暗示性很强,迷这些东西的人,容易得精神病,我认识的人中,举手投足,整个一个赵雅芝,真的得了精神分裂症。
《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八):你年轻的沧桑
听今何在找来的老歌,有巫奇的《难为男儿汉》,是当年一部很老的连续剧《秦始皇和阿房女》的主题歌,找了很久,居然如此意外地被发现了,惊喜。
假如半生奔走,最后留不住红颜知己为伴,就算手握无边江山也有憾。
只能是歌词吧。江山与红颜,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前者。何况,有了江山便可坐拥佳丽三千,而失了江山的,多半也失了一切。如霸王和虞姬,又如吴三桂和陈圆圆。
那时候真喜欢赵雅芝。没缺陷的柔美,眼神却刚强,又倔。上海滩没看上,我第一次看她是在港版楚留香传奇里头,她演的苏蓉蓉,当场就惊为天人。郑少秋那时候多年轻啊,眼睛里没有后来戏子般的油滑,有的是真情和锐气,绝配。后来放了戏说乾隆,仍是这两人,都老了,看了还是舒服。
《秦始皇与阿房女》,看的人估计不多。是她跟刘德凯配的戏,故事差不多忘了,只记得一个场景: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第一次见阿房女的时候,说,抬起头来。于是阿房抬头,那一瞬真美。赵姬凝视着她,然后用极肯定的语气说,你是赵国的姑娘,我看得出。燕赵的女子不一样,她们的眼里有沧桑。
至今都在想,这样年轻而沧桑的眼睛,是怎么来的呢?
《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九):阿房-最美的记忆
最近重温阿房女,断断续续,不痴不迷,淡淡地追忆着往事,那伴随着年少岁月的故事,暖暖的感觉上心头……
记得初遇阿房,新鲜于未知的故事,更多是痴迷于阿房的美貌,两眼只盯着她看,就已经很满足,当然,房政的爱情,刻骨铭心的不止是他们,看戏的我,如痴如醉,那些年暑假,过得如此快乐……
南宁台很厚道,前十年重播了七八遍,每次,我都会守着。
后来出了碟片,也看了几遍,从96年首播至今,阿房仍是那个阿房,我却在一年一年地成长,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看剧的角度也不同。有些过去忽略的东西,会品味出感觉,有些过去执意的东西,也会有改观。只是相同的是,仍然惊艳于阿房的美,仍旧被房政的爱情而感动……
当初看时有些感慨,画面感灯光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剧情过于沉闷,但岁月流转,沉积的是美好回忆,我只把最美好的记忆留驻,印象中的只剩下最美的倩影——
记得邯郸初遇,那一句“你好美”,阿房含笑的模样……
记得五国献美,两个小情侣在远处斗嘴,阿房俏皮地捂着耳朵“听不进,听不进”……
记得在古树下,阿政把定情玉佩交到阿房手中,抱着心上人那幕,阿房那幸福的笑脸……
记得韩非与阿房在太守府陪大小姐练琴,用温柔的眼神劝韩非,平息了一场怒火,琴声继续响起时,阿房那醉人的眼眸……
记得阿房扮男装逃离相国府,在街上被追杀,散落一头青丝……
记得她独自在相国府,手抚玉佩思念阿政的大特写……
记得逃离相国府后被蒙恬所救,一身军装站在将军府门前,答谢蒙恬时那个灿烂的笑容……
记得阿政回忆里“你念词兮我念词,日相思兮夜相思”两小无猜,打情骂俏……
记得华阳宫里拨着小弦唱着小曲的阿房,那么欢乐……
阿房进宫了,那袭红衣,美得让人恍惚,此女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记得一袭白衣的阿房对着月光祈祷,嫦娥长得也不过如此吧……
阿房逃离秦宫,累倒在韩非的住所,听到吃醋的楚楚与韩非斗气,一番话让楚楚释怀,那身白衣把柔弱的阿房衬得谁见了都会怜惜。
噢,还有那个与阿房一个模子的长乐公主,什么叫倾国倾城?她她她……
记得……
关于阿房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在心里……
写于2010年7月
《秦始皇与阿房女》观后感(十):喜欢这部剧的演员们 尤其是王贲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好剧
虽然整体上来说是悲剧,但也能感受到两情相悦的美好,兄弟间的情义,君臣间的忠义,以及与敌周旋中的睿智机警。
刘德凯真的是把秦始皇的痛苦,悲哀,无奈,痴情,霸气,足智多谋,雄才伟略演绎的淋漓尽致
喜欢逸雲的洒脱,蒙恬的忠义,王贲燕丹的忠心和幽默,还有吕威的正直
剧中的几个配角也是非常出彩,王贲和燕丹因秦王受罚,替秦王传递情报,为秦王征战,跟秦王出生入死,秦王有这样的兄弟也是何其有幸。
王贲是一个很讨喜的角色,他的话一次次反映了秦王的霸气,
当燕丹被吕不韦关禁闭的时候,他说“丞相府六七百个像吕威这样的也动不了丹公”,
当秦王在太庙处决嫪毐和彤肆的时候,太后和相国质问为啥没叫他两人,王贲说“大王说太后和相国今晚要不还政于他便火烧甘泉宫,兵谏丞相府”,
当吕不韦说要回去集合舍人发动兵谏的时候,蒙武说了一句“请丞相三思”,而王贲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丞相不妨一试”,王贲替秦王说的这些话何等的霸气,显示出秦王已大权在握,成竹在胸。
记得秦王对吕不韦说过一段话“告诉你两件事,1,嫪毐是你引进宫的,2,秦国老一辈的将领没有一个听你调遣的,年轻一辈的又都是我的拜把兄弟”,至此吕不韦还不明白吗,嫪毐一旦东窗事发第一个受牵连的便是你,你吕不韦没有兵权,一旦发生政变你调动不了军队,剧中的吕不韦多么幼稚,如郑姬所说“你先是低估了阿政,后又低估了嫪毐”,把你的对手一个个扶持强大,最后却不明白自己要的什么能得到什么,嬴政是一匹狼,你屡次与他做对他手握大权后能饶得了你吗,可怜的吕不韦最终小命都没保住。
嫪毐算是整部剧中最可恨的角色,阴险毒辣猥琐,往往越是这种小人野心越大,从一开始他就挑拨相国太后彤肆迫害阿房,嬴政几次差点弄死他还不自省,最后竟然妄图发动兵变夺取大位,最后被秦王一举铲除。嫪毐把一个太监的猥琐小人得志展现的淋漓尽致,最解气的是太后说阿房私下买奴抓来问罪让嫪毐给阿房掌嘴的时候被阿房狠狠的扇了一巴掌,之后嬴政和燕丹到来又被燕丹狠狠的打了一巴掌,看到嫪毐的猥琐样真是好气又好笑。
嬴政的母亲郑姬做为一国之太后行为不检点,一直帮着外人打压自己的儿子,也许她到死都不明白只有儿子才是最亲最近能给她一切的人,没有了嬴政她什么都不是,所谓的吕不韦嫪毐都是利用她,都是大难来时各自飞的人。
这部剧的台词也是非常的考究,尤其是嬴政与吕不韦之间的对白,看似平和不动声色,实则含沙射影,剑拔弩张,嬴政和吕不韦之间的的胡搅蛮缠威逼利诱充满了智慧,
而嬴政与蒙恬王贲燕丹之间的对白则充满了幽默,快乐,温暖,与阿房之间则是深情款款,让人不得不感慨两情相悦是多么的美好。主题曲也是浑厚大气动听,百听不厌,歌词中“世间最难为铁胆柔情男儿汉”也是这部剧的真实写照。
现实中的秦始皇命运可能比剧中的还要悲惨的多,至少没有一个疼他爱他的奶奶,没有一个流传下来的红颜知己,也不见得有好几个能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他13岁继位,22岁亲政,亲政后便一举铲除了嫪毐吕不韦势力,开启了统一全国的步伐,只用了十几年便完成了统一,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修长城开灵渠,北击匈奴南征南越,哪一项都开历史之先河,虽然秦朝统治时间非常短,但是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出彩的朝代。正如嬴政所说他永远都不会活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的确,嬴政的豪言壮语最终实现了,他没有活在吕氏春秋中,却活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最耀眼的一颗星。有人说嬴政是一个暴君,我并不认同,至少他是唯一一个功成之后没有残害过任何功臣的皇帝,当时秦国奉行以法治国也是时局所需,天下刚刚统一,六国余孽时刻妄图颠覆秦王朝政权,不严苛法治怎能巩固统治。只可惜嬴政一世英明雄图伟略聪慧睿智却没有一个能及他半点的儿子,真是虎父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