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六病室》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第六病室》读后感100字

2021-03-28 02:02: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六病室》读后感100字

  《第六病室》是一本由[俄]契诃夫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3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六病室》精选点评:

  ●生活有多狭窄无光,思想就有多开阔敞亮。

  ●短篇更出彩

  ●其他短的各篇,朴素、简练,但不含蓄,一个小人物,却热衷于描写各类聒噪、忧心忡忡的人,没有特别的生活愿望,勤恳地写出来了,《套中人》、《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不提,紧紧地捏画面,一下切到冲突得痒点,故事里的人闭上嘴巴后,周身都凉嗖嗖的,暂时的转危为安让人心神不宁, 《农民》、《第六病室》这两篇长一点的,跟其他各篇不是一类,是对人生疲乏、一脸冷峻的契诃夫,那种迷狂一点也不像这支笔流出来的

  ●契柯夫和人类。

  ●中学学过的课文不提 喜欢歌女 牡蛎 和脖子上的安娜 世间百态 皆在笔端心头

  ●简直太经典了。

  ●非常好读的短篇小说集,有趣生动,反应社会百态,引人深思。其中第六病室这一篇故事实在扎心,苦难如此真实,却总有人来劝你看开些。

  ●继续俄罗斯文学。第六病室、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篇篇短小精悍,很善于讲故事,有的娓娓道来,有的跌宕起伏,有的结尾大反转。善于讽刺社会、人性。文章辛辣犀利,寓意深刻。善于塑造各种小人物,善于赋予各种小事物特殊的意义,如酸栗,柳树,牡蛎。牡蛎那篇真的很精彩,还能那么描写饥饿。有的前期一直娓娓道来,像一幅长篇缓缓展开,但世界很小,将故事场景高度浓缩在寥寥几笔之中,像一幕幕话剧,之后突然到故事高潮,然后突然结束,让人意犹未尽。

  ●书是乐谱,交谈才是歌

  ●最读不懂的是 农民,最喜欢的是 打赌 与 第六病室。

  《第六病室》读后感(一):契诃夫是一面俄国的镜子

  契诃夫的很多短篇小说都是艺术珍品,他的技法见广大而致精微。我比较喜欢《歌女》《哀伤》和《带阁楼的房子》这几篇。

  有的辛辣讽刺,比如《歌女》,道貌岸然的大人和太太比歌女要肮脏不堪得多。有的压抑沉重,比如《哀伤》和《农民》,当沉重的体力劳动将精神榨取得一滴不剩时,当尊严被社会制度碾得粉碎时,底层民众只能狂饮伏特加,自己和家人的命又算得了什么?却又被老爷们耳提面命,你贫穷是由你的懒惰和愚蠢造成的,而农民又缺少系统性地思考与反驳的能力,只能感恩大人们偶尔的和颜悦色。将希望寄托在自己都看不懂的《圣经》里。《带阁楼的房子里》里一段青年艺术家邂逅爱情又不得不错过的故事也让我感动,蜜修斯,你在哪里?

  契诃夫冷峻的思考贯穿了整部小说选集。

  《第六病室》读后感(二):《第六病室》-摘录

  

您还健壮得像头牛一样。在您父亲的庇护下,您安全长大,他供您上学读书,毕业后您还获得了一个高薪而清闲的肥缺。二十多年来,您住的是一分钱也不用花的公房,供暖、照明、仆役,应有尽有,在工作上有着绝对的权利,爱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爱干几小时就干几小时,哪怕什么事不做,也没人能责备您。您这人生来就懒散、疲沓,为了不让任何事情来打扰您,迫使您动一动位子,所以您竭力把生活安排得有秩序。只要您吩咐一声,医士和其他浑蛋会很乐意完成你的工作,您就只需要坐在温暖安静的书房里,读读书,看看报,但您手上的钱财却一点也不会减少,还会越来越多。您享受这种生活,思考着各种各样高尚的言论,殊不知这都是您的胡言乱语,而且还……”伊凡·德米特里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医生的红鼻子,继续说道,“爱喝酒。归根结底,您没有见过生活,根本不了解生活,您对现实的认知,只限于理论上。至于您蔑视痛苦、对什么都不表示惊奇,不过是因为您懒,因为人世的空虚,身外之物和内心世界,蔑视生活、痛苦、死亡,探明生活的意义,真正的幸福——这种所谓的道理都是最适合俄国懒汉的哲学。比如说,您看见一个农民殴打妻子。你只会想:何必抱不平呢?由他打去吧,反正两人迟早都要死的,再说他打人侮辱的是他自己,而不是被打的人。尽管人们常说,愚蠢的人才酗酒,可你只会想:喝酒的要死,不喝酒的也要死。有个村妇因为牙疼来找您看病,你会想:嘿,那算什么?疼痛不过是人脑子里对病痛的一种观念,再说这世界上没人不生病,没人不会死,所以你这婆娘,一边去吧,别妨碍我思考和喝酒。年轻人向你讨教该怎样生活,该做些什么,别人一定会认真考虑后回答,您的答案却连想都不用想:努力去探明生活的意义,或者努力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可是这种神话中的‘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我们这些人被囚禁在铁牢里,浑身脓疮,受尽煎熬,可是这很好,并不违背情理,因为在这个病室和温暖舒适的书房之间原本没什么区别。无所事事、良心清白、自我标榜为智者……这就是好方便的哲学。不,先生,这不是哲学,不是思考,不是眼界开阔,而是懒惰,是巫师显灵,是痴人说梦……是的!”伊凡·德米特里突然愤慨地喊道,“您蔑视痛苦,可是,如果房门夹一下您的手指,恐怕您就要扯开嗓门大喊大叫了!”

  《第六病室》读后感(三):生活需要感受

  《第六病室》的设定就充满了讽刺意味,第六病室一共五个精神病人,仿佛是命中注定一般结局一定会增加一个人,把第六病室变成六个人。

  安德烈是一名医师,起初他也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好医生每天出诊看几十个病人,但后来他疲倦了,他发现自己即使累到半死这个小城的人每年死亡的数量并不会减少。慢慢的他每天只花费很少的时间出诊,其余时间都在家看书,他有许多的书堆满了两个房间。这个城市里面没有人能够引起安德烈的兴趣,只有邮政局长还稍微能聊一聊。但邮政局长也不过只是作为安德烈思想的附和罢了,并未提出有趣的想法。后来不经意间安德烈认识了第六病室里的伊凡,一个因为涉嫌命案而精神紧张最后被人认为是精神病人的人。安德烈从小生活无忧,未曾体味过真正的痛苦的滋味,所以他认为痛苦是构成了无聊的小人物的人生的意义,应当一笑置之。而伊凡呢,他嘲笑安德烈的肤浅认为他从未真正面临过痛过,而伊凡自己却是从小经历苦痛,被人打骂甚至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打骂。他明白所谓痛苦的含义,他不能笑着去面对痛苦,他希望有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他体味过生活,他经历了无数的苦难,面对这些苦难他依然会有刺激反应他不是麻木不仁的,他是有血有肉的。安德烈被伊凡深深的吸引了,所以常常与他一起谈论哲学谈论生活,谈论一切思考。他成为了安德烈心中最有趣的一个人,而由于安德烈常常去第六病室,医院里面的人也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安德烈,认为安德烈也有一些问题。之后安德烈和邮政局长一同去旅行,安德烈厌烦了这个聒噪没有教养的朋友,还要虚与委蛇。他想要回到那座小城,想要与伊凡一同聊天。为何这样没有教养聒噪的人不会被当作精神病人,而一个安静的照顾别人情绪的人却会被当作精神病人了。世界不曾有过公平,所有的事都荒唐可笑。最后安德烈被医师和自己的朋友一同送进了第六病室。终于他明白了伊凡所说的痛苦。他知晓了自己曾对伊凡说过的精神病院修建就一定会有人住进里面,这个人只是偶然的不幸。而当这偶然的不幸终于降临在自己的头上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办法冷漠的面对了。

  我们对于世间的许多世事都如同安德烈一般,在我们没有经历过苦痛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可以笑着面对他,我们以为自己曾经历的苦痛就已经是苦痛了。我们从不曾认真体味过生活,我们不知道真正生活在痛苦的人当中是怎样的。我们对世事麻木不仁,还宽慰自己这时云淡风轻。只是自己未曾经历过所以说的格外轻松罢了。当自己真正身处其中的时候一切事都不再是那么的云淡风轻了。安德烈的生活平凡而幸福,过着轻松的生活,每天读着自己喜欢的书,他不知道这世界的苦难,只觉得注定有人去承受,因为这个承受的人不是自己所以冷漠以待。当真正感同身受的时候才发现那些麻木不仁的人多么可怕,他们能毁灭一个人。伊凡呢,是一个真正经历过苦痛的人,所以对这些麻木不仁的人都是嘲讽的,认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苦痛却遑论此道。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一些永恒不变的定律,其中一条就是让自己看起来像平凡人这样会更讨喜。我们或许有疯狂的想法,我们与平常人有些许不同,我们不愿意与别人一样……而我们的不一样也许会导致我们的毁灭。世人见不得某些独特,他们拼命打压,他们把此叫做异端。自己排斥也叫嚣身边的人排斥。所以我们害怕了,我们努力将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我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但却不是生活下去。这世界上许多人叫嚣的公平都不过如此。他们常常不允许异样的出现,这也是这世界变得越来越无趣的原因的其中之一。

  我们需要去感受生活,我从不排斥苦难的出现,我也认为这属于我人生的意义,但并不能因此磨灭他带来的伤害,我也永远不能麻木相待。我会对伤感、愉悦作出反应,这提醒我自己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

  《第六病室》读后感(四):重读契诃夫:寥寥数语刻画的小人物中看出你我的影子

  许多人对契诃夫的印象停留在《变色龙》这篇必学课文中,再略微懂些的,知道他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变色龙》之辛辣的文笔、讽刺的含义,不消说肯定是语文老师讲课时的重点。而等到教室里懵懂的稚童多年后踏入社会,才能倍感其中对现实真实又细腻地描写。

  多年前学习这篇课文,我只觉得奥楚蔑洛夫此人着实有精神分裂的征兆。大衣脱下又穿起,嘴里的说辞便能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并且此人脸皮之厚堪比城墙,在众目睽睽之下出尔反尔。尤其令人吃惊的是他的淡定从容,全然没有反复打自己脸面的迹象,与我们面对师长和家长说话前后不一时心虚胆寒的模样截然不同。

  彼时语文老师对契诃夫大加赞美,听得我好奇不已,遂找来最脍炙人口的那几篇文章试着品读。结果读完便忘,一忘就是十几年。直到今年偶然入手一本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无意间重温,才体会到大师下笔的精妙。

  在不少读者动辄以阅读大部头为荣耀的现在,短篇小说似乎日渐式微。然而,短篇小说对作家要求之高并不亚于驾驭长篇小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能用有限的字数将核心思想表达清楚是难上加难。更遑论其中转承启合样样不落,该塑造的人物、该交待的经过、起头收尾无一不能有多余的废话。

  优秀的短篇小说,每一个字都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其使命。

  1 《代表》

  开篇便是一群人在背地里义愤填膺地指责上司,其中活跃的杰兹杰莫诺夫被大家推举为代表,去跟上司交涉。

  谁想到,这个方才还慷慨激昂的演说家,到得上司面前便不由自主变得唯唯诺诺起来。

  商量好的交涉自然都泡了汤,连被上司误会是要买彩票时杰兹杰莫诺夫也没敢反驳,最终不得不拿要付房租的二十五卢比巨款,买了五张完全不想买的彩票。

  我们大可以对杰兹杰莫诺夫大加批判,然而我们也随时可能变成如他一般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的人。

  在我购买的房子交房时,业主群内也发生了相似的一幕。

  大户型的业主们对他们那一侧没有封闭的连廊很不满,吵吵嚷嚷表示绝不签单收房。有几个当地人不急着装修搬新房,在群里十分活跃,积极组织签名上书和对开发商进行抗议。

  可是不知道何时起,群里渐渐由讨论如何逼迫开发商封闭连廊变成了讨论装修,整日只见互相介绍靠谱的监工和店铺,却不见了封闭连廊几个字。

  最活跃的一位在群里质问,难道大家都悄悄去收了房吗?无人回应。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模样。

  一直到冬天,未封闭的连廊飘入雪花,南方的雪花很快会融化成水,经过晚上的低温又冻成一层薄薄得冰,摔倒了好几个人,群里又讨论起封闭连廊的事情。

  这一次大家认真多了,毕竟都看到了切实的危害,又想起家中几口人,顿感不能任由开发商收了钱逍遥快活,于是再次联名,再次抗议。所幸这一次有所成效,开发商承诺招标进行施工,保证下一个冬天到来前完工,众人才作罢。

  2 《小公务员之死》

  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在剧院观看歌剧时打了个喷嚏,不小心飞沫溅到了前排的布里扎洛夫将军,他为此胆战心惊,几次三番试图诚恳地向将军表示这完全是无心之举,却引得将军越发厌恶他。在最后一次被将军怒喝轰出门外后,因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切尔维亚科夫便死了。

  何其荒谬,又何其真实。

  走入社会后发现,多得是为领导一句话、一个眼神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人。

  不仅自己要想,有机会时还要煞有介事地分析给其他人听。我都不知道有这么多比福尔摩斯还厉害的侦探式人物,领导脸上每一根肌肉线条的走向都能让他写一篇论文。

  许多时候明明无事,却生生让这样的人造出事来。因他分析出领导所谓的“真实意图”,若是只与他自己相关也就罢了,有时偏偏要拉上全组人。若是好事,哪怕最后只是一场空大家除了失望也没有多余的情绪;若是不好的,例如部长对组里的工作量很不满,立刻就引得人心惶惶,生怕这个月到手的工资莫名少了些许,尽管工资条上本就有些不知所谓的扣款,与组内表现如何关系不大。

  3 《名贵的狗》

  杜博夫与朋友克纳普斯喝酒时极力向后者推销自己的一条狗,先是颠三倒四地夸耀是如何花了大价钱买回,又各种心肝宝贝地唤着它,却不想克纳普斯并不买账,半价也不想买。最后送克纳普斯出门时,这狗在杜博夫嘴里已变成了一条一无是处、只配送入屠夫刀下的废物。

  这篇如同契诃夫的其他短篇一样,主要以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其讽刺意义自不必说,完美展现了主人公口是心非、打着小算盘的模样。最让人赞叹的是主人公杜博夫所说的话几经转折,构思精妙,遣词用句引人发笑,更显出其人办事之荒谬。

  例如,在克纳普斯表示如果这是条公狗他也许会买,杜博夫立刻很惊讶地表示,莫非您不懂狗吗?这明明是一条纯种的公狗啊!直到克纳普斯被他睁眼说瞎话的行径激怒了,他才收敛些许。

  过了半个小时,杜博夫又自欺欺人列举母狗的种种好处,可惜克纳普斯不为所动。

  委婉地表示自己的所需本是常事,这也是体谅他人的一种表现,免得直接提出要求被拒绝,双方都尴尬。

  但是如杜博夫一般,明明出于自身的私欲却偏偏做出一副为对方着想的样子就要令人不快了。更不要说为此他甚至可称得上罔顾事实,对对方毫无尊重,满心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让我想起朋友租房时的遭遇。那房子房型、位置都不错,房东信誓旦旦说他们一家四口在这里住了几年,要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是绝不会出租的。

  她故意没说,这房子的后门正是后面一栋楼放垃圾桶的地方。恰好我们几次去看房,都是垃圾桶被收走又未放回的时候(可能她有意挑这个时间约我们)。而且他们一家也压根儿不住在这里,该房常年出租。

  朋友兴冲冲搬好家的第一天晚上才发现后门有个硕大的垃圾桶,散发着难闻的味道,关上门都抵挡不住。旁边邻居又悄悄跟她说了房东一家从没有在这里住过的事情。给我打电话时她委屈得涕泪齐下,我也气得浑身发抖,但还是强自镇定下来,安慰她这几天立刻看房子,尽快搬走。

  我不知道那位女房东说谎时有没有觉得脸红,依我看是没有的。她那副模样任谁看了也会觉得是一个忠厚的老实人,偏偏一肚子的算盘,无非是怕这些弊端列举出来会降低她预期的房租。可是,因为这些弊端存在,这房子本来也就不值那份房租了啊。

  如此行径,给我和我那真正老实的朋友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朋友最后没有要押金(房东当然不会给),幸运地找到了另一处很好的房子,迅速搬走了。

  以上三篇短篇小说是我近日重读契诃夫的作品时格外有感触的,其余如《歌女》《脖子上的安娜》《胖子和瘦子》《牡蛎》等也是令人又爱又“恨”,爱的自然是其一针见血,大快人心;“恨”的是其如锋利的匕首,对读者也毫不留情,不免有时戳到自己的阴暗狭隘之处,顿时如芒在背,汗颜不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