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明皇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唐明皇读后感100字

2021-04-11 02:54: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明皇读后感100字

  《唐明皇》是一本由蒙曼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元,页数:2016-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明皇》精选点评:

  ●比较口语化,读起来很轻松,李隆基这辈子活成了正弦曲线,有巅峰最后又沉到谷底,说到底还是要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啊,看书也在看自己,在当下的环境里,人总容易迷失,时常能跳出来观望自己,观望自己的境遇,多反思,结局也许不会如此。

  ●看了第一部,先为蒙曼老师爆灯,补纪录片!无心上班想放假可以摊一天补习历史

  ●写得挺好的

  ●山河万古壮,今夕尽归空。

  ●对于梳理唐代在玄宗朝由盛转衰是一个比较好的普及性读物。观点比较主流,用语通畅。只是个别章节前后逻辑上,其实细思无法说通。比如陈玄礼少年跟随玄宗,结果马嵬驿却反奉肃宗命要求杀掉杨家兄妹,并领兵拜立肃宗;而后来玄宗还都后,陈玄礼又被勒令退休。此一例,也掩盖了老年玄宗对于由盛转衰过程中的唐统一国家的力挽狂澜式把握。 李三郎用人之强,大底算上历史前列。但长用此技,未免有现代人所言“懒政”之嫌。固然君主不深陷具体政务,确有本朝太祖之似。但将中央事务全系一人,恐怕并不能高坐大明宫。中央盘的群僚撕咬,到底好过一人独断。但,或许根子早就埋在了开元之初的独任强相那里。

  ●此书注水得过分了!往往是先讲一堆一看就不靠谱的所谓奇人异事,让后再依常规一一加以辨析否定,篇幅字数就这样凑出来了。至少五分之一的内容与写太平公主那本基本雷同。虽为通俗史学读物,感觉为八卦而八卦,格局太小。 也许是因为连读第二本蒙曼说唐,审美疲劳了,感觉她读史看到的以八卦为主,讲史讲的都是八卦,身为“学者”,替她感到汗颜!

  ●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2018BOOK30

  ●我来做破冰评~知识点梳理得挺好的,就是有点......比如经常会出现“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隆基终于......” “他从小就没有享受到父爱......” 感觉挺“百家讲坛”的,但的确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李隆基一生的基础读物。#纪老送我的#

  ●2018 No.5

  《唐明皇》读后感(一):盛世长歌,继而醉生梦死

  一直都很喜欢蒙曼老师的书,《唐明皇》也不例外。在读这本书以前,印象中的唐明皇似乎只有《长恨歌》和安史之乱,隐隐约约知道姚崇宋璟和张九龄,但是从来没有很深入地去了解,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人,做过什么事,开元盛世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又是如何结束的,通过这本书都能详细地理解。

  读到最后,难免会有一种凄凉感,然而,偏偏还是在玄宗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多才多艺,早年励精图治,亲手创造了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黄金时代,拥有了无上的荣耀、权利和爱情,但到了晚年他被盛世所迷惑,沉沦下去,最后他又亲自毁掉了这一切,失去了权利、爱情甚至是自由。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想象,如何一个亲手创造盛世的人,亲手葬送了这段盛世?然而,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复杂性,也是人的复杂性吧,而这样也使得玄宗如此真实。

  很喜欢蒙曼老师在书的最后说的一句话:“无论是伟大还是渺小,人的肉体终将寂灭,但是,让每个人觉得安慰的是,山河不老,盛世的精神永存。”而如今,唐朝早已泯没在历史的烟尘中,然而我们依旧缅怀着那段盛世,努力打造属于现代的盛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朝从未远去,开元盛世也从未远去,它们在每个中国人的梦里、心里。

  《唐明皇》读后感(二):人生如梦一老汤

  都说「以史为鉴」,但过往兴亡更替了多少载,也不见人变了no作no呔的本性。特别是自袁大头之后,我们挣扎着站起来那么久,而今竟然又三跪九叩喊吾皇万岁万万岁了,真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华老汤酱缸啊。说起唐明皇,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刘威演的,说是看过,其实到现在也不过是有个印象,可他却是我认识的第一位“皇帝专业户”。后来中学学到《长恨歌》,因为没什么历史知识,所以不解其意(早恋不懂爱);或者说是想不起来理解,只觉得好长好长,背不下来咋考试啊!里面的名句,至今还能念叨几句,也算不错了。前些日子有个电影叫《妖猫传》,就是从白居易的视角入手的。电影里有段儿皇帝和安禄山的对手戏,皇帝那鼓打得真是带劲儿,安禄山一身痴肉跳的也骚哩。告诉你,唐玄宗打鼓牛掰是真事——当然不是架子鼓啦——是羯鼓。唉,46年弹指一挥,人生如梦莫过玄宗,感兴趣的朋友读读试试吧。

  《唐明皇》读后感(三):唐明皇

  辉煌灿烂的开元天宝时代为中国历史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玄宗个人的骄傲。令人扼腕叹息的是,锦天绣地、繁华富庶、文雅风流的开元盛世却葬送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玄宗是一个有为、有才、有情的皇帝。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克己复礼,虚心纳谏,成就了国泰民安太平盛世。说到有情,不止和贵妃,更难得的是他内心的兄弟情,难得的是心系苍生、爱护百姓。 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主要责任也在他自己。逐渐陶醉于开元盛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再励精图治,而是懈怠朝政,沉迷享乐,任相失误,拒绝纳谏。在位46年,前期明智,后期昏聩。皇帝的悲哀造成大唐的悲剧,安史之乱结束了玄宗的统治,大唐盛世也一去不复返了。 贵妃基本不干政,也没有帮杨国忠求过官,安史之乱更是和她无关,她被杨国忠牵连死于马嵬之变。不是政治人物,也没有权力做出任何决策,红颜祸水无稽之谈。但是,她也绝不是一个贤妃,不是好的贤内助。贵妃虽然不干政,却也没有劝导过终日奢侈享乐懈怠朝政的皇帝要勤政。杨家一门能够飞扬跋扈,贵妃无论如何脱不了干系。某种程度来说不予以劝阻和制止就等于默认和纵容,贵妃在管理收敛外戚方面也是失职的。杨国忠更是有心依附贵妃,肆意妄为,祸国殃民。一个弱女子被裹挟在政治的汹涌漩涡中,最终成为政治牺牲品,她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个悲剧人物,绝代佳人,红颜薄命。

  《唐明皇》读后感(四):好看

  #读书.06月.01.47#2018年6月1日,花了11个小时37分钟看毕《唐明皇》。很过瘾。历史总是主观的,而且历史是没没有完全真实的,就象童年小巷深处的小吃食,记忆中美妙无可方物,百转千转找到,也不过如此。蒙老师的态度很客观,面对同样的历史素材,蒙老师提出与前人不同看法的时候,小心谨慎尽量贴近所谓客观真实。不过,我们真不能确定那就是历史的真相。历史比任何小说都更精彩和出人意料,为了权力,母亲可以杀死自己的儿子,父亲可以一天杀三子,儿子可以把老子软禁至死。小心翼翼寻求生存空间的三郎,不小心进入了权力的顶端,从励精图治的明主,到享乐成性的昏聩之君,从开元盛世到天宝末世,从姚崇宋璟到李林甫杨国忠,玄宗的一生反转太多。临阵殊杀高仙芝、封常清最让人唏嘘,自毁长城的事,历代皆有,让人想起袁崇焕。晚年玄宗问力士自己还要出长安巡视否,力士是个有见识的人,说你不出去,世人会忘了你是皇帝,你把所有的事都委以李相国,现在图撇脱,以后怕难收回来。玄宗听不进去,吓得力士说,哥,对不起,最近脑壳有点痛,早上没吃药,说的胡话,别介意。那个把姚宋谏言贴床头三郎不在了。所以蒙老师说,问题不在杨贵妃、李杨、安史,不在玄宗,在制度,在于好也罢坏也罢至死方休。看罢,改变我印象中玄宗一朝开元盛世、李杨长恨的固有成见,见到了别样的玄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唐明皇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