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精选
《二律背反的诅咒》是一本由御手洗熊猫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一):诡计无穷无尽只在于是否能创新
御手洗熊猫用他天才的智慧,向我证明了推理小说的诡计远未被写尽,还有广大的未知领域等待后人去发掘。哀叹“诡计已被写尽”者,只是因为自身的才智有限,无法达到那片未知的处女地而已。
《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二):第N+1种爱情
还挺清新的,挺适合女生看的,但也不是小白文,也不是那种升级打怪的探险盗墓故弄玄虚的悬疑故事。四个故事,我最喜欢《利马症候群》,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原来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反义,感觉看小说还涨了知识。大概因为这个故事写了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又是那种不常见的爱情,所以,很喜欢。
感动在他们细腻的日常状态里。最妙的是,直到最后一页,我才意识到,那个“人质”是另有他人。真得是过瘾。
《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三):诗性的谜面,理性的谜底
御手洗熊猫用四个故事完美演绎了不可能犯罪的构成,超级赞。《雪地怪圈》用毫无足迹可寻的雪地,构成了一个密室,用数学原理把尸体安放好,完成不可能犯罪。《二律背反的诅咒》逻辑性很好,诡计也可圈可点。《立马症候群》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演绎,虽然理论并不鲜见,但故事讲得还是很不错的。《圣诞夜的诅咒》,就不多说了,六起看上去不可思议的诅咒杀人,其实都有密不可分的逻辑线索,这世界上哪儿有真的诅咒杀人呢!
《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四):比看那些漏洞百出的网剧好多了
有段时间已经被良莠不齐的推理悬疑小说弄的审美疲劳了,但御手洗熊猫这次的新书《二律背反的诅咒》真的没有让我失望,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律背反的诅咒》一看书名就被吸引了,二律背反这四个字听学哲学的姐姐讲过,当时感觉一知半解,这次看了这本小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索,也许宇宙间的一些规律和悖论,我永远也弄不懂。
一个好的推理小说家,一定要对人性的善与恶有深刻的洞察力。御手洗熊猫不错,他的作品我会持续关注的,脑洞很大,故事的背后又有自己想表达的深层思考,不轻浮,有分量,这样的作品不多。
《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五):比诡计更复杂的是人性
不同以往熊猫的“岛田流”故事。诡计固然好看,就像《雪地怪圈》,不得不说是小而美。然而,全本读下来,印象最深刻的是《利马症候群》,绑架犯和人质,斯德哥尔摩症和利马症候群,理性和感性,两人的一切都看似相悖,却不断纠缠,相互救赎。所谓的真相只是作为一个背景,一点都不复杂,但故事并没有因此变得乏味可陈,因为里面对人性及其变化的精确描写比起诡计更能打动人,对一个身份与自己对立的人产生情感上的依赖,是不可思议,可当事情这样发生了,又觉得理所当然。
这大概也是熊猫对自身风格转变的一次尝试,可能是希望在本格派的解密至上和社会派的揭露丑恶之间找到平衡,得到结合,虽然不见得完美,但也是值得佩服的。
《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六):【泄底本作,还泄“岛田流”和“瞬移”】好像已经不行了……
讲真,当年《异想天开之瞬移魔法》带给我的冲击力就算是熊猫也不能再次带给我了……
《雪地怪圈》:诡计强大,唯一让我不爽的是某人很早就提出了一个很接近真相的解答,只因为差一点点而被完全否定……最后解密怪圈诡计时我感觉被坑了……
《二律背反的诅咒》:好像很牛13点样子,然而结尾“强大”的心理分析归结起来就是——这货有神经病!而一个神经病的心理,分析得这么仔细干啥?所以感觉又被骗了……
《圣诞夜的诅咒》:诅咒杀人的华丽谜面,然而……密室诡计和上吊诡计还不错,只是……这么多人串通起来找死真的好吗?话说熊猫笔下总有这么一大群死士……“岛田流”和“瞬移魔法”里的强大诡计都是依赖于一大群人串通好搞一些作死之事……这类看过一两次尚可忍耐,但太多了就……
《利马症候群》:算是熊猫转型了,就叙诡而言并不出色,爱情描写尚看的下去……
然而还是期待熊猫发力写出神作《浑浊馆杀人事件》……
《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七):这本书疯了?
我其实没看完,我只看了中间两篇,但我感觉我看不下去了,也感觉可以评分了。第一篇标题作本来想最后看的,如今只能等以后了(听说蛮不错的样子)。
唉,分别说说看过的两篇吧。
雪地怪圈
诡计:wtf,这怎么和我预想的侧重点不太一样,诡计的重点竟然在于怎么画怪圈?难道不应该是足迹消失?“一笔画”在怪圈界不是很寻常吗?作者脑回路简直清奇。OK,这我可以忍,是我会错了意。但你妹的把冰铲喝了是什么鬼!!这还是正常人做的事吗?
圣诞夜的诅咒
这篇和岛田流杀人事件一样,动机神坑。至于最后自杀的诡计,我去,和我自己无聊构思的诡计略有撞车是什么鬼!(还好,不是完全一样,虽然道具一样)这手法真的很难想到吗?这么说来,我岂不是直接破解了?!还有,绳子不会很重吗?(应该是麻绳吧,不然会摔死吧)氢气球真的没问题?
话说,鲇川和天城的智商真的需要充值,怎么就把东条一个人留在那里了呢!这么明显的套路——支开目击者,拿武器一个人去不行吗。蠢cry。
最让我受不了的还是动机,让我幼小的读者心灵再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还好岛田流让我产生了免疫,也让我提前看穿了这些人的布局及其真面目。却也让我暂时不想看了 ̄  ̄)σ。
作者在作品里愤世嫉俗的话语,我不置可否。他所表达的观点,虽然有其道理(对于他自己来说),但我也有自己的见解。
《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八):国产风味的日系推理
读过不少推理小说,能感觉出来国产推理和日系推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不仅仅是角色名的差别,而是风格和行文方式。就像是饮食,日本的小而精致,中华的丰而大气,国产推理更像是多种元素混搭的刺激刑侦剧,而日系则讲究慢条斯理一板一眼的逻辑叙事流。作者熊猫君的推理小说,我认为是最接近日系的国产推理小说,包括角色名都不例外。
从第一个故事“二律背反的诅咒”开始,无论是靠角色对话推动情节交代信息的行文方式,还是人物话剧一般的登场与塑造方式,说这就是一本日系推理小说,和我一样喜欢日系的童鞋绝对会举双手赞成。在本书中,无论是本格还是社会,作者熊猫君都力求打磨推理小说最核心的部分,那就是诡计与情感的相辅相成。虽然四篇故事的篇幅并不长,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也是日系推理的特点所在,精妙地填充内容与展现特色。举个例子,现在千篇一律的网红脸,美则美矣,但容易犯脸盲症,一部推理小说,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才会被读者记住。“二律背反”中对无头尸存在意义的反复推敲,“雪地怪圈”中对完美怪圈的不可能犯罪的描绘,“圣诞夜的诅咒”中有着推理小说杀人手法中最华丽的外衣——诅咒杀人,在这一表象之下潜藏的罪恶与仇恨和这一华丽的杀人手法相得益彰,“利马症候群”中虽然没有名侦探御手洗浊的登场,但是对绑架者与被绑架者关系的探讨以及情节的反转,很是过瘾。
作者的脑洞也真的是很细腻清奇,这也是不断推动推理向前发展的必备要素啊。在第一个故事中,凶手杀死了受害者黎人,砍掉了头,破坏了腿(受害者本身行动不便),甚至还换上了表明受害者身份的衣物,这一切怎么看都像是凶手为了隐瞒死者不是黎人的真相,可是黎人的母亲确认了这具尸体就是黎人,而且科技手段也很容易鉴别出真相,那凶手为什么要把尸体打造成像是故意隐瞒身份的样子呢?!原谅我的脑细胞有点不够用了,所谓二律背反,那就要突破思维定式,找到矛盾的突破口,这样的不按套路出牌,很有意思。当然,我们的名侦探御手洗浊又会一次次解开谜题背后的真相,和岛田笔下的御手洗洁一样,尤其是对不可能犯罪的“脑内演绎”总能从一团乱麻中找出线索,他们一定都有读心术与强大的计算机大脑。
这一次,作者熊猫君不仅仅对诡计推陈出新,更是开始描绘犯罪动机的悲悸,果然相比华丽的逻辑,还是隐藏的情感挣扎更吸引人,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审视自我。
诗性的谜面,理性的谜底,发人深省的动机,这才是厉害的推理小说。
《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九):另类推理小说-《二律背反的诅咒》有感
我算是比较喜欢看推理小说的,感觉在推理小说界比较出名的还是日本的为主,例如看过的“馆“系列等等,之后再看到国内的很多推理小说的写作手法还是以模仿为主,这也就造成了看到这些推理小说,往往不用看完就能知道结尾了,这其实也是一大败笔。当然这其中也有写得比较好的青年作家的作品,例如之前看过的《十四分之一》,就感觉很不错。而我今天拿到的这本《二律背反的诅咒》可以说又再次颠覆了我对于推理小说的理解。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其实我都没太弄明白二律背反的含义,而且在本书的四个故事中,我发现作者不像其他的推理小说那样纯粹的按照悬念+推理来安排故事走向的,里面还贯穿了各个人物的心理分析(不单单是犯罪心理哦)。就像作者自己在序言中说的那样,在这些故事中都体现了各种流派,例如社会派和本格派。
我现在仅以本书的第一个故事“二律背反的诅咒“来为大家做一个比较简单形象的介绍,不是剧透哦。故事的开头可以说还是比较和谐的,一开始是以天城和鲇川关于原创推理小说的争论,在争论中就提到了无头尸案件中关于凶手砍头的意图的讨论。初看上去可能会觉得作者对这些聊天性质的话讲述的是在有些过多,但是接下来发生的案件却又与他们的谈话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个案件中作者没有安排一个专门纯粹从线索推理的专家出来,即使有也不是中心人物,这雨其他推理小说相比来说这是一大特点。这里面安排的破案人员的身份可以说是一个不断混吃混喝的人——御手洗浊,他破案的过程可以说更多的是从分析人物的心理来入手的,而且在这个案例中作者所关注的重点也不仅仅是解开凶手的身份本身,而且还将涉及到的人的心理活动都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十分注意与读者的互动,当森博黎人的死亡事件的各种可能的线索出来之后,作者借御手洗浊总结出的五组二律背反的线索开辟了一个'挑战读者'的专栏,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总的来说本书虽然是一本推理小说,但是这些故事更加侧重的是人物的内心分析,可以说如果对心理学很有兴趣的读者来阅读本书的话,估计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二律背反的诅咒》读后感(十):好看的悬疑不仅只有推理
记得在小学时,因为畅销书推荐看了第一本悬疑推理小说蔡骏的《猫眼》,看了半本完全被情节吸引了,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悬疑小说。之后变从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认识了御手洗熊猫,刚开始只是追短片小说,不尽兴,知道熊猫出书了,立马就来支持了。
如果单纯从故事来说,悬疑的故事最需要沉淀,情节设计要入扣,节奏把握要好,文字掌控力更是重要,觉得御手洗熊猫都做到了。
起初看到书名《二律背反的诅咒》,有点不理解二律背反是什么意思?物理公式?定律?但却把我深深吸引了。
书中共有四个故事,我最喜欢的是二律背反,先是无头命案,又是密室杀人,连凶手都被利用,凶手自己都不知道杀死的人是谁?这便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流浪者也是文章中神奇的存在,独自一人跑去北海道,回来后就逐步利用另一个死尸把真凶引了出来,所有人当场见识到真相。最后一刻杀人凶手还不明白案件的过程,可谓被利用还无辜。
作者对各种人物心里的描写很细腻,不仅仅只有犯罪心理,还有心理倾向的描写,可见作者对心理有很深的研究。森博黎人封闭,不被理解,靠写作抒发多日的压抑,其母亲终日向他辱骂其父亲,使森博黎人觉得自己和父亲是一种人,产生叛变心理,并模仿父亲行为。造成了杀人案的发生。
神秘人的出现一瞬间把曾经设立的推论全部打翻了,所有二律背反有被推翻,但是推理合理即有事实真相存在,谜底最终解开,所有二律都有了答案。
本格但不止于本格.
熊猫的作品和社会现实联系紧密,通过故事的叙述反应社会的黑暗现实,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这样的作品足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