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山羊波纳奇》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黑山羊波纳奇》读后感精选

2021-04-21 01:02: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山羊波纳奇》读后感精选

  《黑山羊波纳奇》是一本由[印] 佩鲁马·穆鲁根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32,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山羊波纳奇》读后感(一):为了生育赌上人生的女性:生孩子这件事,真的不容易

  

最近一则令人很愤怒又觉得很悲哀的新闻:

安徽合肥一名29岁的全职妈妈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2岁,一个4岁)从24楼一跃而下,三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凋零。 死后还被丈夫一家指责白吃白喝。因为全职育儿,不能出去工作,每月的生活费没有着落。问丈夫要生活费,丈夫却让她用花呗,等到还款日的时候,一笔一笔核对过去,才给她还款。

01 面向女性的“母职惩罚”

薛兆丰教授曾经讲过:结婚相当于办企业,需要双方一起拿出自己的资源。女性在生育和养育上多投资,男性就需要在经济上多投资,比如婚前的房产证加名,比如婚后的家庭开支承担。

可是新闻中的这丈夫一家,丝毫没有尊重孩子妈妈在生育和养育两个孩子上的付出和价值,反而把自己这一方应承担的责任当作对孩子妈妈的一种施舍,指责其白吃白喝,何其冷酷!

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从古自今的赞美,却是赤裸裸的“母职惩罚”。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亚社会,大量的研究发现婚姻和生育对女性在就业领域有负面影响。进入婚姻以后,特别是随着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女性往往因承担更多照料责任而中断就业,中断数年后难回职场,收入也开始和同龄的男性拉开显著差距。社会学家称这一现象为“母职惩罚”,它是造成男女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

且不谈普通女性怀孕及生产的这一年在职场上遭受的歧视与事业的停滞,就算生完孩子之后,家中有老人帮忙,有幸能重回职场,也很难获得发展机会。更别提很多家庭因为客观条件,女性不管愿不愿意,在生育后都只能选择做全职妈妈,一边养育孩子,一边还要费尽心思赚取一点家用,避免“手心向上”的日子。

生儿育女,为人母,爱孩子,是母亲的本能。但也无法忽略一个事实:无数的女性,被困在了婚姻与生育中。

02 《黑山羊波纳奇》

今天介绍的这本《黑山羊波纳奇》,是印度作家佩鲁马·穆鲁根创作的一部给成年读者的动物小说。它与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狗心》相似,都是具有强烈政治意味的作品。

书中的主角黑山羊波纳奇一出生就成为弃儿,经历了作为一只神羊的磨难,体会到了深植在女性身上的社会期待以及无形的暴力。

“一位无辜的女孩被人世间任意而无时不在的暴力摧残,而她的故事却被人当成神话崇拜。”波纳奇最后因生育而死,化作一具石像,被人当作神话崇拜。这多么像加诸在女性身上的那些“赞美”,看似伟大美好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隐痛。

03 小说的隐喻:直指女性的挣扎

黑山羊波纳奇是一只神羊的后代,神羊神奇在哪呢?就是一窝儿能生七只羊崽。在印度,女性的价值就是生育,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孩子就像是家里的财产,越多越好。所以作者在这里用波纳奇的“神”影射了印度人的传统思想。

波纳奇是在一个傍晚,被一个巨人送到老汉的手中的。刚出生的它,在跟老汉回家的途中,就差点被老鹰叼走,后来到了老汉家之后,又差点在晚上睡觉时被野猫吃掉。而且,因为没有母亲的乳汁,波纳奇只能饥一顿饱一顿,运气好能吃到点老汉家里其他母羊的乳汁,否则就只能靠着老太婆给喂的米汤续命。其他的小羊都长得结实圆滚滚的,只有波纳奇瘦小而虚弱。波纳奇的成长经历了很多磨难,就像很多印度女性要躲过多少隐藏的危险,才能幸运长大。

长大后的波纳奇跟着老汉和老太婆出了一趟远门,结识了一只名叫波万的公山羊,建立了亲密关系,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不过,当他们要回家的时候,波纳奇和波万被无情地拆散了,波纳奇非常伤心,甚至都吃不下东西。

后来波纳奇生长发育成熟发情了,老汉带着它找了一只老公羊交配。不过这次交配只让波纳奇感受到了卑微和屈辱,它对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恶心。这样的交配只是为了生育,就像现实的女性,当沦为一个生育机器时,只有屈辱。

波纳奇果然生了7只羊崽,令附近的人都大为惊叹,不少人赶着过来看它,称它是神羊。然而生育后的波纳奇很辛苦,因为它的孩子总是在喝奶,它几乎一直叉开腿站着,到后来波纳奇更瘦了,肚子瘪了,眼窝凹了,连叫唤的力气都没有了。这里隐喻的是女性为生育和养育而承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艰辛。

波纳奇的7只小羊崽被卖掉了大半,老汉和老太婆得到了不少钱,置办了很多东西。老汉夸波纳奇是上天赐予的礼物。然而再之后,波纳奇又怀了两次,最后一次怀孕的时候,天气干旱,人们已经没东西可吃了。老汉杀了几只小羊羔吃肉以后,就和老太婆商量等波纳奇生完之后,把羊羔埋了,把波万奇杀死吃肉。因为他们已经养不起这么多羊了。可老太婆不忍心,老汉就咒骂波纳奇,说因为它的到来要了家里所有牲口的命,现在又要人的命。

当波万奇给人带来利益的时候,老汉说它是上天的礼物,当环境恶化之后,又将一切罪责怪到了波纳奇的身上。在印度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常常就是男性的出气筒,一切罪责的承担者。

最后,波纳奇在饥饿中死去了,变成了一具石像,也成了一个传说。

小说中的黑山羊波纳奇至少经历过一些温情的时刻,老太婆无微不至的照料,与波万的相逢,也曾给波纳奇苦难的一生带去了一些美好。

然而开头提到的新闻中的全职妈妈,以及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女性,可能连这样的温情时刻都未曾有过。生养孩子,由母亲的天性本能,对孩子的爱,演变成一种桎梏,把女性困住。这是何其悲哀的事啊!难怪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结婚,不愿生育。

只有生育支持体系更加完善,女性的生育权才能得到真正保障,而不必为了生育堵上自己的整个人生,那时候女性才能真正自由。

  《黑山羊波纳奇》读后感(二):被奉为奇迹,却又沦为生育机器,成年人的世界里果真没有童话

  

为妻或是为母,首先得让自己活下去

最近,纪录片《人间世》中令人心疼的张丽君再度被提起。她在怀孕5个月时发现患上胰腺癌,医生建议她引产,然后接受抗癌治疗。

但是,向死而生的她没有接受医生的建议,而是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她说,她老公老了,也想让他有人陪,不能让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活着。

所以,她在怀孕7个月后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孩子,同时,也错失了癌症治疗的最佳时机。

她在后来化疗期间,给孩子录制了18个视频,希望以后的每一年都给孩子播放一个,这样能陪他到18岁。

她说:“就算我的生命终结了,我也要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看看。好歹我活了26年了,他还没有来这个世界看过一眼。”

就是这样一个满怀着爱和期待的坚毅女子,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而近期关于她的新闻再上热搜,是她去世不到一年,曾经满眼爱意的丈夫就再婚了,重组家庭后,他并没有让张丽君拼死留下的孩子在新家一起生活,而是将孩子过继给了亲属。

这无疑给当初关注他们的网友一记耳光,看过《人间世》的很多人,还曾相信爱情。

如今,却纷纷在说,女孩子们,还是要更爱自己。言语之间,都是为她放弃治疗生下孩子不值,觉得她的丈夫并没有记得这份爱那么久,爱情,不那么可靠。

生育和生命相比,首先得自己活下去,才有后续的一切。

张丽君的伟大固然令人动容,然而拿自己的生命去给感情延续,对孩子来说不那么好过,毕竟,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他的降生,而他的成长过程中,母爱的缺席是注定的了。

在印度的一本类似于成人童话的故事《黑山羊波纳奇》中,被誉为奇迹的黑山羊波纳奇,却被奴役、控制和索取,老夫妻俩并没有知恩图报,而是把她当作生育机器,高价出售她生下的小黑山羊。

她也想保护自己的娃,可是,连自己都没能力保护好自己,都需要寄人篱下由人喂养。

可见,不管是当妻子,还是当妈妈,最终都不要忘了关注自己。爱自己,宠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才能去谈势均力敌的爱情,当有榜样力量的妈妈,陪伴孩子长大。

婚与不婚,生与不生,这不是随波逐流的选择

近期热搜话题“30岁没结婚,你会考虑将就吗?”,阅读量7.8亿。

下面很多女生留言,有人说,我38岁了还没有结婚,但我依然不想将就,年龄不是将就的理由……

前段时间收官的恋爱综艺节目《怦然再心动》里,王子文和雪姨王琳、张萌等几个女明星也毫不避讳地说,在婚恋当中,纯聊天肯定不行,“比划”更重要(自行脑补)。

可见,成熟女性面对婚恋,对自己的各方面需求都很清晰,知道自己想找个什么样的伴侣过一生,理智大过“恋爱脑”。

最终,节目中的白冰和蔡蔡,也并没有因为观众的期待和节目的需要就勉强交出自己的心意,而是尊重内心的感受,并接纳它。

千帆过尽,女人们没有因为一次次失败的感情而深陷泥潭,也正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情感需求,不会去将就。

和谁恋爱,和谁结婚,她们不怕让别人失望,怕的是让自己失望。

爱与性,爱与生育,是时下文学、影视作品都极为关注的话题。

黑山羊波纳奇,在印度贫穷的山区,是一窝能生下7只小山羊的高产奇迹,当她经历过被老夫妻当掌上明珠宠爱、被其他山羊爱慕的美好时光,青春萌动时,她能如愿选择自己的所爱吗?

不能。

波纳奇有了心上人之后,到了发情期,连奔跑自由都实现不了,天天被绳子拴着,更别说主宰自己的命运,去实现择偶自由和生育自由了。

欣喜若狂的老夫妻把她当作生育机器,她被迫与令她厌恶的老公羊交配。那种痛苦与对命运的不甘,除了无奈和心酸,并无抗争的可能。

《黑山羊波纳奇》插画

看到这,你不觉得那是一只母山羊的悲哀,而是被赋予女性悲情主义色彩的女人的命运,从降生起就囿于家庭的束缚、浮躁社会的观念,嫁鸡随鸡,开枝散叶……

可是,越长大越发现,女人慢慢不为感情苦恼了,因为感情在各种各样的焦虑面前实在不算什么了。

到了年龄结不结婚的焦虑、职场上厮杀不敢生娃的焦虑、生娃了鸡娃的焦虑,没生娃都不敢换工作,因为HR直接会问,你结婚了打算什么时间生孩子……

秦岚发过一条引发热议的微博,网友看她的年龄40+了,还保持单身,经常操心地催她快点结婚生孩子。

她说,“有人说不结婚就是不想负责任,我觉得很奇怪,为了结婚而结婚才是不负责任吧?还有人说生孩子是女人的义务,我想说,我的子宫使不使用关你什么事?”

此处应该有掌声,这是活得通透的女子说的话。婚育问题,在于个人结合自身经历和情感轨迹所做的选择,不该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趋同选择,能顺其自然最好,何必强求。

自己不强求,别人更没资格指责和道德绑架。

为他人作嫁衣,没有自我意识,不抗争的结局一目了然

印度作家佩鲁马·穆鲁根根据民间的一个传说,写下了这部女性寓意的作品《黑山羊波纳奇》。

一位无辜的女孩被人世间任意而无时不在的暴力摧残,而她的故事却被人当成神话崇拜。

这让我想起一部反对割礼的电影,《沙漠之花》。

女性割礼在非洲盛行,是千百年流传的极其残酷的习俗。在女孩的四岁至八岁间进行,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确保女孩在结婚前仍是处女,即使结婚后也会对丈夫忠贞。

就是这样无知残酷的割礼,让三岁的Waris在行礼前一晚多分到了一碗米饭,只是这一碗米饭的代价何其锥心……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1.2亿女性接受过割礼。

影片中三岁女童的哭声响彻蔚蓝天空,我们的眼泪也在打转,实在是难以想象现代文明远播四方,却仍有这样不堪的习俗,摧残女性的身心。

就像黑山羊波纳奇,作者在书中曾替这个奇迹的命运感到唏嘘:

“奇迹降临在老百姓身上有什么意义呢?他们没有能力保全它、呵护它。他们可以看到、听到奇迹,跟别人津津乐道一番,可他们没办法把奇迹留在家里,伺候它。尤其是妇女,会遇到没完没了的困难。”

这是作者的心声,也是他替无数印度女性的感慨。在印度,女孩一般很早结婚。甘地当年在印度各邦巡回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13岁以上的女孩是未婚的,童婚的情况曾让他震惊不已。

印度教经典主张女孩在8到12岁时候结婚,她们的父母也愿意尽早让女儿嫁出去,因为这样可以不用准备太多的嫁妆。

从令人恐慌的印度公交车强奸案等新闻中,我们不难了解,这并不是个案。在印度传统文化中,对女性有着诸多的限制,很多习俗延续到今天,仍然能看到对女性尊严的不重视,对她们自身价值的贬损。

所以,作者借着黑山羊的一生,来诉说印度女性的悲哀,即便波纳奇曾在森林中见过动物们沐浴在月光下自由奔走,那是她向往的,可是她还是没有追赶自由的勇气,她选择顺从了命运的安排。

“波纳奇受尽了剧烈的饥饿,而老汉只想把她卖掉或处理掉。”

《黑山羊波纳奇》插画

老汉已经忘记他曾经怎样感激并好生供养波纳奇这个奇迹,忘记波纳奇曾给家里带来多少财富,他们没有感恩,只有自私自利。

聪明的波纳奇洞察人类的一切,面对人性的丑恶贪婪和控制,她选择不去抗争,老汉按着她和丑陋的老公羊交配时,她忍着屈辱服从了;心上人被宰杀当了祭品,她流着泪水听着他的惨叫;自己生下的一只只小山羊都被无情地卖掉了,她还没来得及教他们吃草,可是她还是忍了。

缺少自我意识,能力匮乏,不够强大,不去抗争,结局不可能逆风翻盘。毕竟,大女主的崛起,不是说一说想一想就能实现的。

《黑山羊波纳奇》插画

这一生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人类蠢蠢欲动的欲望渴求,尽显无遗,《黑山羊波纳奇》,竟然真是一部不那么纯粹的童话。

但是,它为何如此震撼人心?

它不宏大,只是碰巧抓住了普通人的心,它也不是一部女性崛起的史诗,却在字里行间提醒着女性,你的婚育、乃至一生,都要由你自己做主。不要迷信一步错步步错,要相信,人生处处有转机。

  《黑山羊波纳奇》读后感(三):这部作品和《我的姐姐》一样,戳痛了社会厌女的神经

  

近期热映电影《我的姐姐》还未上线就收获了满满的期待,在众星云集的四月档期拿下了不错的名次和评分。

因为它所讲述的正是女性在家庭关系乃至社会关系中遭遇的困境——厌女症。

厌女症,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贬低。而这就是姐姐安然的悲剧来源。

作为家中的长女,父母手机里却没有她的照片,只有和弟弟的合照。

父母意外离世后,全家人都认为抚养这个甚至没见过面的弟弟是她理所应当的责任。

在计划生育年代,父母为了能要二胎,生个男孩,不惜让她在最爱美的年龄去扮演一个瘸子。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因为“长姐如母”这四个字彻底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将自己活成了悲剧的姑妈,竟然成为了她摆脱弟弟,追求人生的最大阻碍。

沉重的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像一个套子,套住了一代又一代人,将人生演绎成了一场悲剧的轮回。

没有人顾及她的感受,更没有人在意她的理想和人生。

这些发生在她身上的厌女现象刺痛了她,让她对于抚养弟弟这件事变得愈发排斥。

而她的种种反抗行为,其实都不是因为讨厌弟弟,只是讨厌这种对于女性价值的定义。

最近一部新出版的寓言小说与这部电影阐述了一样的问题。

它同样讲述了女性在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中遭遇的厌女困境。

原生家庭、生育焦虑、爱情追求的不自由……

女性像是被套在了这些社会角色和使命的套子里,并逐渐演化成为了悲剧的源泉。

这部作品就是《黑山羊波纳奇》。

1.原生家庭的情感羁绊也许是女性滑向深渊的根源

厌女症的第一站,往往始于原生家庭。

你有没有觉得这些话听起来很熟悉?

一个女孩子留在家里有个稳定的工作就行。

一个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只要嫁个好人。

一个女孩子,要学会怎么做家务,学会怎么照顾人……

像不像妈妈最常唠叨你的话?

我们总是最先从原生家庭里获得这样的讯息,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获得这样的讯息,然后又在社会上收获这样的教训,最终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安然就是如此。

她从小就被父母冷落,父亲更是对她棍棒相加。

她的理想本来是当一名医生,却被父母擅自更改了志愿,成为了护士,留在了家乡。

就在她暗暗努力学习,打算去北京读研深造,实现她的医生梦的时候,却横空出来了一个弟弟,成为了她情感上的羁绊。

所以她终究没能从厌女的世界里逃脱出来,哪怕她一直在抵抗,但她仍旧受原生家庭的感情所累,在无形中接下了弟弟这个责任。

从此她放弃自我,照料弟弟的饮食起居和个人成长,继续这一场悲剧的轮回。

现实生活中,这种羁绊不仅在姐弟之间,更在女儿与父母之间。

《黑山羊波纳奇》中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一只黑山羊从生到死的一生。这种原生家庭的情感羁绊正是她悲剧的来源。

波纳奇被一对牧羊人夫妇收养,这家的老妇人对她不错。

她每天想尽办法帮她偷其他母羊的奶喝;

由于村子里根本没有黑山羊,她不得不冒着被官人发现和惩罚的危险去给她上户口;

因为害怕波纳奇被欺负,她在屋里给她搭了一个小窝,没事的时候还会和她说说话;

一次波纳奇被类似猫一样的动物给叼走,她半夜爬起来把她抢了回来,救了她一命,还一直照顾她到痊愈……

牧羊人的照料、羊群的陪伴给了她家一样的感觉,也让她产生了情感上的依恋。

所以当她后来在森林里迷失的时候,她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能回到那个温暖的让人安心的怀抱。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错失了人生唯一一次可以自由奔跑,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

“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我们总是被这句俗话所迷惑。

似乎生女儿就可以有一个稳妥的未来,而对于儿子却鲜少有这样的期待。

也许是女性更易被情感束缚,也许是女性细腻温柔的本性和照顾他人的母性成为了她的标签。

以至于在父母眼中,儿子可以飞向天边,而女儿却该永远留在身边。

在这样的情感期待与寄托之中,不知有多少女儿成为了牺牲品,滑向了自我人生的深渊。

2.生育与养育不是女性一个人的事,却总是成为女性一个人的事

安然所在的医院中有一个产妇,她患有严重的孕期子痫,在发病时好不容易被安然等人抢救回来。

在安然决定从医院辞职,奔赴北京的时候,她突然看见了那名产妇,正被推着转院。

因为孕期子痫的关系,产妇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唯一安全的措施就是立即终止妊娠。

这个女人明明已经有了两个女儿,终止妊娠看似并不会影响这个家庭,但她的家人不同意,她的丈夫不同意,就连她自己也不同意。

她被迫继续生育第三胎,只为了满足家人想要个男孩的期待。

保大还是保小像是妇产中常面临的问题,而保大通常都是毋庸置疑的选择。

但在这个故事里,他们却不约而同选择了保小。似乎保住了小,她的使命就完成了,而她的死活也就不重要了。

这正是厌女症最大的悲剧。它不仅来源于外界,甚是来源于自己,她们联同社会一起将自己定义为了一个生育工具。

波纳奇也是一个生育的工具,更是牧羊人赚钱的工具。

无论波纳奇身体状况如何,只要她能生,就必须生下去,这样他们才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

而波纳奇就这样顶着病弱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忍受分娩之痛和哺育之痛,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抢走。

如此轮回,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生育、养育似乎成为了女性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

催婚,催生,催养,任何一个环节达不到社会的预期,或者不能按照社会的预期执行,都会让女性成为被议论的焦点。

但在这些问题上,同样需要贡献生育基因的男性,却似乎总是能够得到宽容。甚至连女性自己都觉得,他应该被宽容。

3.在一切辛酸背后,是对女性自我的忽视和社会价值的贬低

一个姑娘家工作再努力,没有嫁人,也是不完整的人生。

近期上映的电视剧《理智派生活》里,沈若歆的母亲就是这样一种想法。

在她看来,所谓的爱情与事业,都没有老老实实嫁个好人重要。

所以当沈若歆和崔立新分手的时候,她近乎疯狂地吼道,你除了你自己,你还看得起谁?

而崔立新也一样地挖苦沈若歆,对沈若歆说:有一个我这样的人接着你就不错了。

似乎想要寻找和拥抱爱情,是沈若歆犯下的一个不可饶恕的错。

其实错的不是她对于爱情的追求,而是厌女症的背后,社会对于女性价值和追求的贬低。

他们认为女性就该柔弱,居家,依靠男人,往往当女性的年纪越大,社会的这种定义和贬低就越是明显。

波纳奇的一生,也是被定义和贬低的一生。

牧羊人带着波纳奇去女儿家探亲的时候,波纳奇爱上了那里的一只公羊,那是她想象中最美好的爱情。

但她与公羊的痴缠,在牧羊人看来只是母羊发情的游戏。

他们丝毫不在乎波纳奇的感受,只是在她发情的时候,随便找了一个可以交配的公羊和她进行了交配。

又在她生子之后,将她的孩子随意拿去献祭和变卖。

一次一次皆是如此,因为在他们眼里,一只羊有何爱情可谈,有何亲情可谈,生育就是她全部的使命。

这正如我们所遇见的现实,父母也好,亲人也好,乃至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总是在将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加给女性。

到点结婚,到点生子,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甚至是被迫放弃梦想留在父母身边……

而不去问问,甚至丝毫不在意,女性真正的意愿和想法。

4.享受家庭伦理的温情?还是走向自由的人生?

电影《我的姐姐》中,姐姐最终没有忍心把弟弟送人,这也成为了让观众诟病的话题。

一个如此现实题材的电影,为何最后却还是走上了温情的滑坡。

但在《黑山羊波纳奇》中,波纳奇最终所给予的却是石化式的反抗。

波纳奇在连续生育之后,体力不支,又碰巧赶上了饥荒,食不果腹。

她已经没有能力再育养子女。而让她最无法忍受的,是自己作为工具人的宿命。

无穷无尽地生育,直到不能生为止。

也许最后,她会像她的爱人一样被割下头去献祭,又或者像她的孩子一样被割断了脖子放血吃肉。

在那些冰冷的画面背后,是一颗日渐冰冷的心。

剥削在时时上演,永无穷尽。而她只能靠结束生命来结束这一切。

这不是艺术的美化,这是现实的残酷。

前几日新闻报道中,浙江一个女孩年仅二十岁却跳河轻生。

压垮她的正是对于未成年弟妹的抚养压力。是社会与家庭对于女性的剥削。

所以现实也许很难如影视作品中那样美好,也不是每一个姐姐都能遇见一个愿意为了成全姐姐而送走自己的弟弟。

但却是每一个姐姐,生来就要担负她“长姐如母”的使命。哪怕为此完全葬送自己的人生。

这正是女性之痛,也是社会之痛。

在亲情与自我的两难抉择下,我们究竟是该享受家庭伦理的温情,还是崛起反抗,走向自由的人生?

这看似是两部作品不同的结局,但却是两部作品以不同的形式,推给我们的同一个难题。

诚然,在中国式关系中,我们不可能摆脱亲情的羁绊,更不能否定的是,这种羁绊常常带给我们快乐和安全感。

但我们至少可以希望,在这种羁绊背后,能够给予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这种自由选择权,也许是尊重的开始,是整个社会摆脱厌女症困境的开始

  《黑山羊波纳奇》读后感(四):女性生存版《活着》,这部寓言大胆揭示了女性成长背后的隐痛

  

从前。

在一个山庄里,出现了一只黑山羊。

她生下来就被选择抛弃,所以她只能被收养。

她从小没有奶吃,但她活了下来。

她差点被野兽叼走,她活了下来。

她在森林里迷失,她活了下来。

她瘦弱的身躯竟然生下了七只小羊,她活了下来。

她的爱人被砍去头颅,成为了祭品,她撕心裂肺却活了下来。

她的孩子被拿去换钱,她撕心裂肺却活了下来。

她又生了七个孩子,她的孩子被砍去头颅,成为了祭品,她撕心裂肺却也活了下来……

但最终,在饥荒年代,她还是被肚子里的小羊吃光了血肉。

被贪婪的牧羊人榨干了血肉。

被这个剥削的世界榨干了血肉。

最终成为一座石像。

这只黑山羊就是波纳奇。

《黑山羊波纳奇》是这样一部小说——

它用寓言的形式,以一只黑山羊从出生到成长到死亡的经历,揭示了在社会性暴力下,女性一生所要承受的隐痛。

一、被困在原生家庭里的女性

波纳奇刚一出生就遭遇了抛弃,被还算善良的牧羊人夫妻收养。看上去他们对她不薄,帮她争取食物,帮她落户,把她从猫嘴里抢回来……

但他们的付出并非不求回报。他们还是会以主人的身份,主宰她的命运,强迫她与不喜欢的羊生孩子,继而不断变相压榨她的价值。而这其实也是对于女性原生家庭的隐喻。

去年《82年的金智英》一上映,就成为了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她的名字冲刷着韩国各大论坛,将韩国年轻女性的成长困境推向了讨论的风潮。

1982年出生的金智英,每次都要等弟弟吃饱才能动筷;

她在学校被男孩子欺负,却换来老师一句:这很正常;

她在途中被陌生人尾随,却被父亲训斥裙子穿得太短;

而这一切在身边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

女性社会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然而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社会地位的定义,不仅来源于社会,往往更来源于原生家庭。

《82年的金智英》中的金智英是如此,《坡道上的家》中的安藤水穗是如此,《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也是如此。

父母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放在男孩子身上,对于女孩子,则是一味地劝说早点结婚生育,将对女性的价值判断绑定在生儿育女组建家庭之上。

女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嫁人,女孩子就要学会怎么找到一个好夫婿,女孩子必须要生孩子,女孩子要学会照顾家庭……

如此之多的“必须”加之在女性身上,使她们的社会地位难以得到提升。

但女性真的就理应如此吗?

女性应该由社会附加的“必须”来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吗?

如同小说中黑山羊变成了石像,其实正是对于这些“必须”,对于女性底下的社会地位的反抗。

《坡道上的家》剧照

二、年龄焦虑是多数女性绕不过的坎

老牧羊人带着波纳奇到远方的女儿家探亲,波纳奇爱上了那里的一只公羊,但他们被强行分开了。

回到家后,波纳奇很伤心,每天陷入相思之中,于是她提前发了情。

于是,她成了老牧羊人夫妇的话题。于是,她被迫与一只丑陋的老羊交配。这让她感到恶心。

在社会规范之下,保守、矜持往往是女性德行的标志,所以女性往往很难表达自己的爱欲。甚至于她们的婚恋也难得能有自主权。

在古代,女性的婚姻一直是被贩卖的对象。她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爱人,甚至被当做交易的商品,换取本钱。

鲁迅先生的《祝福》一篇中,祥林嫂就是这样的角色,被婆家贩卖换取银两,给小儿子成亲。

女性面临的这种境况直到大约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婚姻革命”的发起,才算有所改变。

固有的婚配方式得到颠覆,平等,自由的婚恋模式被逐步建立。

但即便在如今这些看似平等自由的婚恋背后,女性的婚恋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在“自主交易”的背景下,女性的模样,年龄,工作,家庭,依然是被比较和挑选的对象。

也许有人会说,男人也一样被放在市场上比较。

但其标准的苛刻程度却远不如女性。

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仍有无数的女性受年龄的限制匆忙地将自己投入婚恋市场,甚至不惜压低价格。

因为使命与角色是上帝赋予的。这样的使命与角色背后必然有其相应的限制。

容貌的衰老,以及生育机能的衰退都在提醒女性,你不能等,你等不起。

而这些,无疑造成了女性爱欲表达以及婚恋自由背后的隐痛。

三、试图定义女人价值的生育压迫

波纳奇的一生都是缺粮少食,最终却死于腹中孩子的啃噬,可以理解为是对于女性生育之苦的一种隐喻。

十月怀胎。女性不断用自己的精气与血肉孕育生命,在出生之后,还要用自己的精气与血肉幻化成的奶水哺育他。

这像是一场生命的接力。孩子的出现虽然不会要了母亲的性命,却会给她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亏空。

而这亏空,对于有些女性来说,也许是一生的隐痛。

前一段时间,看到过一篇名叫《那些还在穿纸尿裤的女人》的漫画,深刻而残忍。寥寥几幅画,寥寥几句话,就将女性的生育疼痛推到了读者面前,甚至容不得不看。

“顺产的痛犹如鼻孔里塞进个西瓜,剖腹产要将肚子和子宫一层层割开再一层层缝上。”

“同时她们还要经历涨奶的痛,这种痛一点也不亚于生孩子,柔软的胸里像是装了两块硬石头。”

“乳头皲裂的时候给孩子喂奶,就像一次次把伤口撕开。”

妊娠纹、失眠、脱发、牙缝变大、便秘、肛裂、漏尿……这些都是生育之后的女性必须应对的课题。

一次生育犹如一次历劫,这种痛不仅来源于身体,更来源于心理。

但没有经历过的人,哪怕是女人,也都无法体会。

从少女到妈妈,也许是一个女性一生最重要的蜕变。

当她选择从一个少女成为一个妈妈的时候,她将彻底失去原本的自己和原本的生活。

《黑山羊波纳奇》插图

四、失去所有被赋予的价值后,女性该走向何处?

波纳奇也许是女性一生悲剧的隐喻。

她度过了一个缺少奶水的童年。

被主人将她和爱人生生地分开。

臣服于欲望失去了自己的贞操。

亲眼见着自己好不容易奶大的孩子一个一个地被卖掉或杀死。

又亲眼见着自己的爱人被砍下头颅。

而后,她为了人类的贪婪以及角色的使命,继续生育。周而复始。

最终被榨干最后一滴血,化成了一尊石像。

《黑山羊波纳奇》插图

对于社会性暴力之下的女性悲剧的阐述,中国其实早有先例,最著名的,应该要属鲁迅先生的祥林嫂。

祥林嫂原本是一个手脚壮大,模样顺眼,勤劳能干的女性。

在丈夫死后,她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做起了长工,也成为了主子家的一把好手。

奈何婆婆为了给小儿子结婚筹彩礼,强行逼迫她嫁到山里。

祥林嫂一番抗争之后,终于认命,开始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但她的丈夫和儿子却又相继死去……

再次遭受打击的祥林嫂,不停和人叙述她的悲惨经历,遭遇厌弃,最终沦为乞丐,被贫穷和孤独夺去了生命。

所以她最终死去。在她付出了自己所有的价值之后,她被社会所抛弃。

这种价值上的索取,不仅在旧时代,哪怕在如今,也依然变相的存在。

五、女性生存版《活着》

深刻反映女性起伏命运的动物寓言

波纳奇在她的世界里,是个奇迹。

她是一只一胎能生七只羊崽的羊,被牧羊人奉为神话。

也因为她是神话,所以她可以吃最少的东西,完成最艰难的生育。

反观如今,这又是否像是当今女性的切身形象?

她们因为女性的身份在劳务市场上被挑三拣四,但她们依然需要孕育生命,依然继续努力工作,依然坚持收拾家务……

她们被要求“有才便是德”,因此琴棋书画填满空闲努力提升自己……

她们以休息时,或者孕期时能做兼职而感到荣幸……

她们又有几时可以,放松身心地,像身边的男人一样,窝在沙发里打个游戏。

现如今,描写女性的作品并不少见,为女性发声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从《第二性》、《卡耐基写给女人》、《女人的身体,女人的智慧》等经典文学,到各类鸡汤贩卖。它们似乎都在以各自的形式,来告诉世界,女人是什么样的。也告诉女人,你应该什么样。

但鲜少有如《黑山羊波纳奇》一样的作品,它只是用一个人类观察黑山羊的视角,来解释人类如何看待女人,以及女人如何成长和生存。

不可否认,每一部关于女性的作品,也许都是一次关于女性权利的抗争。想告诉社会女性的贡献以及她应有的地位和生活。

但当女人能够从生殖、生活、工作、自我成长种种社会性的话题中变得坚强而独立的时候,其不知她们正处于更深的牢笼。

那是社会性的神化,将女性赋予万能的角色,逼女性走上万能的道路,但却在不断地榨干她们的剩余价值。

“一位无辜的女孩被人世间任意而无时不在的暴力摧残,而她的故事却被人当成神话崇拜。”

这种神化的背后,是更大的成长隐痛和代价。

作为一只羊,献祭,繁衍,贡献肉和奶是它全部的价值。

被定义、被选择、被利用、被放弃,一个女人一生到底要经历多少妥协?

那么女性该如何走出社会性暴力,拥抱自己发自本心的生存渴望呢?

这道路漫长。也许搞清楚哪些是社会赋予我们的,哪些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才能真正地活成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