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要趁早
有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我们聊起了吃东西。
对于吃东西,人与人也有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有的人,喜欢先吃不太想吃的。
而有的人,喜欢先吃最想吃的。
就这一点,就能看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我和朋友一样,都喜欢先吃不太想吃的,然后再吃最想吃的。
从吃东西的顺序来看,貌似我和朋友都属于先苦后甜类型的。
这样下结论,似乎有些片面,至少我觉得我不算是先苦后甜类型的,我觉得我属于苦甜相伴类型的,一边吃苦,一边享受。
所以对于乐嘉的性格色彩,我始终有质疑。说是质疑,也不算是质疑,就是觉得性格色彩并没有那么高深,这玩意也值得研究?每个人的性格色彩都不只有一种,而是各种色彩多多少少都有,只不过某种色彩占比相对较大。
提到性格,我最近脑海当中经常会浮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经常谈论的,是什么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这个问题很大,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有人说是努力,有人说是天赋,还有人说是运气,无论是谁说的哪个答案,貌似都对。
而我觉得,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大因素就是这个人的性格,有的人的性格就是敢闯,有的人的性格就是安稳。性格不同,命运的选择往往也就不同。
那么是什么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呢?
这其中涉及到因素也很多,但我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家庭,换句话说就是家风,又可以说是家庭文化。
薇娅在她的书里写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从线下开店到线上开店,从线上开店再到直播卖货,她一直都是一个敢闯敢拼的人。
而她之所以是这样的性格,关键就在于父母的影响,她的父母虽然离婚了,但是父母两个人都不是打工的,都是在线下开店,做生意的家风以及父母的性格势必会影响到她。另外,她的外婆也会做生意。
有个成语叫耳濡目染,薇娅就是她家庭文化的产物。
早读的时候我在书里摘录了一段话:高强度的工作,磨炼的不只是人的能力,还有心志。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瞬间就联想到了读高中的时候,我们当时高中住宿环境比较差,女生住楼,男生住平房,冬天没有暖气,每个人都要盖两床被子,脚下要放一个暖水袋,怀里还要抱着一个暖水袋,就这样度过了高中三年。
刚读高中的时候,觉得蛮苦的,但是后来过了没多久,就习惯了,因为所有同学都一样,没有比较,就没觉得有啥。
对于高中的那段经历,我没觉得磨练了我的能力,因为上学的时候我也没认真学习,不过那段经历确实磨练了我的心志。
大学毕业后,在外面租房,刚开始租的房子环境也比较差,有一次一位朋友帮我搬家,他去到我租的房子,看到那个环境后对我刮目相看,觉得我能吃苦,未来必成大器。
当时我心想,这有啥,高中那样的住宿环境都经历了,现在比那时候好多了,至少有电,冬天还能铺个电褥子。
人就是这样,过去经历了苦的生活,以后再苦也不会觉得有啥,心志在无意识当中就被磨练了,也就不会被心理势差打击到。
郭德纲说,吃亏要趁早。
我觉得,吃苦,也要趁早。
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以后经历再苦的生活也都不觉得苦。
感觉苦,其实就是相对的,人最擅长的不就是比较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