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日一舍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日一舍的读后感大全

2021-06-24 00:18: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日一舍的读后感大全

  《一日一舍》是一本由[日]铃铃希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日一舍》读后感(一):关于12件衣服和13件杯碗盘的思考 越多,选择越少。越贵,越满足和珍惜 --读 《一日一舍》有感

  关于12件衣服和13件杯碗盘的思考 越多,选择越少。越贵,越满足和珍惜 --读 《一日一舍》有感 或许是有文化差异,因为我数了数我常用的杯碗盘好像也没有13件。但比起拥有,估计把保温杯都算上的话,那肯定越过了这个数量。 为何我要把12和13列出来,因为这是每个女性大概都躲不开的生活内容。 有时候不愿意直面自己,但是有的人,你看已经满脸皱纹,然后不加淡妆的粉饰,却天天更换着新衣服。 其实那一刻像看到了自己一样。拥有那么多的衣服,却从来没有好好长期管理过自己的身材。拥有一副好身材和一副娇好的面容,我想是大于拥有塞不满衣柜的华服的。 再好看衣服,圆润的身材也穿不出曲线感。再好看的衣服,也不如拥有一副干净清透的脸来的让人更加悦目。 这倒让我想起了,看背影,迷人,侧影,让人迷恋,但看正脸,惊慌跑人。看来,一张脸还是来的要比衣服这种装饰重要的多。 我一边看书,一边想着,自己是否能否像作者一样,减到12件衣物,但有点儿难。身材忽胖忽瘦,总是期待着瘦到能装着过去的服装的样子,但那衣服可能已经款式陈旧。 不过,倒是有一点,在家不穿家居服。这样,就把在家的时光也过成了仪式感。生活会有所不同。 特别疫情时期,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不能外出,所以每天在家穿着外出的衣服,反而觉得经常美美的,反而服饰更加加大了使用的价值。 有时候想一想,果真生活如此。 拥有的越多,反而觉得选择越艰难。实际有价值意义的东西却不知道被压在了哪个箱底。从而降低了使用率和其自身的使用价值。 对于一个对买买买无法限制的人,常常需要运用更多的内容才能减少自己对物欲的渴望。 大量读书之后,发现,有时候,人们需要无限的外物来满足自己,无非是内心太过于空虚。 在你无法确定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时,我想着,一边看书,一边想起了自己买过的几件衣服。 笔者留下的12件百搭衣物全部是黑白灰色的系列,这让我感到有点像过往的自己。 虽然对于极简的热爱,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的去理清自己,但是我想学会拥有最合适的物品,相对于拥有更多的物品,反而更加能够突显价值。 看了这样的书,就有种感觉,一日只要舍弃一样也是可以的。 一念生,万物醒。醒着醒着,就有了小小的期待。 今天,扔点什么呢?

  《一日一舍》读后感(二):一天舍弃一件物品真的有可能吗?

  文/舒念

  关于断舍离这件事,了解得越多,越觉得这件事并不仅仅是舍弃一些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用品,保持一种整洁的生活环境,舍弃一些物品,代表的是选择释放自己,再去寻找读哦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读这本《一日一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虽然每一天都舍弃一件物品听上去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但对于极简主义者,这就是他们释放的渠道,也是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学习的经验。

  当然,谁也不是生来就是极简主义者,虽然我们是生不带来,在生活中总会不断积累各种物品,直到有一天这些物品堆满了我们的生活。《一日一舍》的作者铃铃希也是在年逾四十之后才突然开始对生活的断舍离,也仿佛是对生活的大彻大悟,不过两周的时间就将家里清空,摇身一变成为极简主义者,并在生活中持续实践着一日一舍的理念。

  如果用数据去统计,铃铃希只有12件衣服,覆盖了一年四季的所需,四只提包、三件首饰、五双鞋,就足以让她每一天都以足够饱满的状态去应对生活。这看上去不可思议,但对于铃铃希而言,这就是她实践的生活,对于我而言,近一季的服装就不止12件,但仍旧会觉得没有衣服可穿,其实我何尝不知道这是名为"占有"的焦虑症在困扰着我呢?但是对于断舍离这件事,仍旧需要强大的决心才能够完成。

  这几年市面上所能看到的关于断舍离的书籍多是来自日本的家庭主妇,她们在打理生活的同时,也会发展成为营养师、收纳师等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单纯性也帮助了她们。在《一日一舍》中。铃铃希直言并没有需要特殊场合去穿的衣服,也不大会有突然造访的朋友,每天的生活就开始于送走家人,因为独自在家的时间如此之长,去探索让生活更加舒适的方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相对而言,作为职场女性并不是不能做到断舍离,只是极简生活还是有些困难,毕竟除了衣物,还要随时调整工作所需,也要为自己的一日三餐筹备,当这些事情不能在固定周期完成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爆发性购物,囤积日用品也成为了一种常态。

  所以《一日一舍》中最值得学习的还是这种简化生活的态度吧,毕竟作为上班族,想要经常有时间做家务无疑十分困难,但减少家中囤积的物品,无形中也减少了家务所需要涉及到的内容,比如铃铃希会在换季的时候直接丢掉换下来的被褥,无需收纳与清洁,只要选购中等价位的替换被褥即可,虽然我们并不需要全盘模仿,但对于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譬如文具或是美妆用品。依旧可以保持这样的态度,有进有出,家中就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不过,极简主义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也并不见得是唯一正确的答案,生活最终是要满足自己,在有度的前提下,我们大可选择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不影响他们,也不危害自己,带着这样的态度,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吧~

  《一日一舍》读后感(三):三年的极简生活,让她在“不舍”中学会了“舍”

  对于极简生活的追求,可能就像健身,初试者只觉得极难坚持,而养成习惯的人一天不练反而浑身难受。作者真实地写出了自己3年极简生活的心路历程:那段时间确实有些痛苦,甚至哭泣的日子比欢笑的日子更多,但舍弃的日子对我而言,虽然痛苦但真的很快乐。

  极简生活的一个关键点在于舍弃,舍弃非必要的物品,控制碗碟杯盘的数量,精简衣橱仅留下极少合适的衣物,看不见内容物的壁橱也要定期做减法,家中不备换季的被褥和访客用品,极简化覆盖到家中的每个小抽屉。

  这些曾让作者深陷舍弃的旋涡,绞尽脑汁地筛选何舍何留,大费周章地搬出、整理、再搬进,大量的时间、心力、情感消耗让训练极简生活习惯的过程充斥着痛苦,毕竟与物欲对抗从来就不是一件易事。

  可为什么作者在痛苦的同时感到快乐呢?一方面,她悟出了一个道理:舍弃的快乐与其中蕴含的痛苦,本身就是无法分割的一个整体。用流行的话说,她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并尝试与之和解。她平和地接纳生活中的痛苦,多感恩,多知足,在反复舍弃中慢慢降低物欲。终于,她在千万次的“不舍”中学会了“舍”。

  另一方面,她把对极简生活的追求当作修行。她坚持一日一舍的生活方式,尽管家中物品已然不多还是要每天丢弃一件东西。居所的空荡让她找回了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差的“普通的自己”,并且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能保持直面自己,因而她的每一步、每一分改变都建立在发现真我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改变可能微小或者缓慢,但却是实实在在、不掺水分、正向的,不会因为一开始没能认清自我而导致走偏、倒退。事实也证明,她在修行中不断前进和成长,不但对极简生活至今仍兴趣盎然,而且收获了心灵的富足感,还成为相关领域的网络博主和图书作者,将之发展成了事业。

  整本书的结构很清晰,chapter1讲述了以正确舍弃为核心的极简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chapter2—5分别从衣橱和穿搭、居住空间、家务、餐饮、消费等方面提供实现极简生活的方法论,其中介绍的仅用12件衣服打造具有个人风格的穿搭让我觉得很新颖,此前我很难想象光靠12件衣服就能搞定一年四季的穿搭。Chapter6谈了作者对于极简生活的一些观点和感悟,在“不舍”中学会了“舍”,越来越向幸福靠近。

  读完整本我的感受是,对于中国社会生活而言,要做到“一日一舍”的程度难度很大且未必完全适用,当然极简生活的确不失为锤炼心灵、锻造良好生活心态的好法子。其实极简也好,缤纷也罢,最最重要的是始终怀揣热情与阳光拥抱人生的每一天。

  《一日一舍》读后感(四):看了就行动吧,一日一舍并不难

  《一日一舍》。 断舍离这个说法真的是听说过很长时间了,也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自己也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之下扔掉了一些东西,不过一直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方面的理论和做法。

  日本主妇铃铃希的《一日一舍》,是我看的头一部关于这方面的专业之书,系统看罢,觉得还是颇有收获的。 作为一位家庭主妇,铃铃希没有讲过多的大道理,上来就直奔主题,就从极简的理念出发,告诉读者如何用最简单的衣橱去应对生活,如何把房间中多余的东西扔掉,如何把家务极简化,如何减少开支,如何在极简的生活中获得真正的满足。 作者在为别人提供意见的时候,遵循了三个原则: 一、是自己已经做到并且成功的。 纯理论的内容纯想象的内容是不能够说服别人的。 比如作者在讲如何用十二件衣服打造衣橱的时候,就非常详细地拍了自己十二件衣服的照片和搭配的方案,很形象地让人看到了这十二件衣服能穿出来的种种效果。通过这些照片我们会看到十二件衣服,完全可以应对日常的种种生活,不会捉襟见肘。 作者把自己的衣物全部编上了号,然后利用空闲时间在家中把十二件衣物一一穿在身上,进行了合理的搭配,搭配出好的效果之后,就把这些衣服的编号记录下来,并且写出这种搭配适合什么样的场合,随手的记录本儿是保证快速出门的一件宝物。衣服的数量很少,编号也只有十二个而已,搭配的这个编号一旦事先做好,那么出门的时候只需要按照编号,在极简的衣柜中找出最适合的搭配也就可以了。正因为拥有的衣服数量很少,才能带给一个人毫无负担的便捷与舒适,不再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对衣服进行管理呵护和收纳。 让事实说话是一件很好的方法。 在讲到包包的配置的时候,作者也详细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包包最实用,什么样的包包可以舍弃。 小包包的使用是把大包包的功能更加全面化也更便捷化的方法,而且小包包还可以拿出来单独使用。拥有一个系列的大小包包,是很简单很实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经作者亲身验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有一种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感觉。挺好。

  二、原则就是从最简处入手。 一般需要让自己的生活断舍离的人,日常生活一定比较杂乱无章,如果要求过高过繁杂,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 作者为我们提出来了一些简单的入门的方法。 比如极简的房间可以从一个极简的抽斗开始。作者纠正了人们的一个常见的观念,就是东西一定要备的多一点,这样用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作者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基本用的东西列了一个表,抽斗里只需要放这些就可以了。 即便把抽斗装的满满当当,每天实际用到的东西也并没有几样。大量的东西在带来安心感的同时,实际上也带来寻找时候的麻烦。这种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为客人准备的东西,成套的餐具,成套的杯子,成套的椅子,这些日常生活中一年才用到一次两次的东西占领了房间里大量的空间,让日常活动的空间让位于那些不常用的东西,如何把这个逼仄的空间解救出来,就需要转变思想,转变观念,从小处做起。

  三、这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断舍离不是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是让自己过得寒酸。作者提出来断舍离,不是不买东西,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要买就买那种买了也不后悔的东西。 一本挺有意思的书,一本挺实用的书。 我会好好的再看几遍,然后开始改变我的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