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全10册)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全10册)读后感1000字

2021-09-05 00:18: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全10册)读后感1000字

  《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全10册)》是一本由贾平凹 / 刘慈欣 / 曹文轩 / 铁凝 / 李洱 / 张炜 /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8.00元,页数:28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全10册)》读后感(一):书籍小而美,意境深且厚

  拿到这套书时,雅致、物有所值是我的第一印象。

  抽出一本细细阅读,又发现它打破了我对传统经典书籍的印象。经典的书籍大多是大部头,看起来晦涩难懂,拿着都十分沉重,买回来的结局不过是摆在书架上当装饰落灰罢了。《文学里的中国》每一本的装帧都十分精美,上面还有作家的镭射签名。我个人很喜欢的是这套书的裸脊锁线设计,可以180°平摊书本进行阅读。

  这套集齐了十位文学大家的经典之作,涵盖了多样的文学形式。51篇小说,111首诗歌,1部戏剧,10篇文学随笔,20篇散文,10篇导语,54篇创作谈,122位名家点评。夏秋傍晚,一人一册,一家人围坐夜读,不时交流心中感悟,是多么闲适的时光啊。

  除了贾平凹、铁凝、曹文轩、刘慈欣、李洱这些广为人知的知名作者,还有张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妍教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北乔(诗人)和穆涛(《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 )等学识渊博的编者倾情加入。他们不仅是编者,更是作家们的人生好友、师从者、研究者。诸位名家历时三年之久,精挑细编,反复打磨,最终呈现出一套老少易读的《文学里的中国》。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分册,放慢脚步,细细阅读,在文字中感悟过去、当下和未来。

  十本分册各有名字。铁凝老师所著的《大地上的笨花》深系于“笨花”的朴素与飞扬;贾平凹老师的《秦岭南北》着眼于秦岭的乡野趣闻;曹文轩老师的《水边的文字屋》中蕴含深刻的“水”之哲学;刘慈欣老师的《星际神思者》构造出宏达的科幻宇宙,且不失严谨的逻辑和浪漫的想象力;张平老师的《天网之门》热切关注社会现实和底层群众的生活;《马鞍的赞词》中,吉狄马加老师带领读者漫游世界、穿越词语疆域;周大新老师写的《向上的心》带来爱与善良,温暖与力量;陈彦老师的《人间喜剧》拉开舞台帷幕,上演与生活交相呼应的世间百态;李洱老师的《你好,应物兄》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雅俗共生的文学世界。

  每本书开头的5000字导言,全方位描述了作家的人生与文学,经典作品里的精彩片段就像是奇妙而迷人的光束。文末大咖评论家的精彩点评,提供了多角度的阅读视角。

  卡尔维诺曾说过:“经典可能会被暂时遗忘,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文学里的中国》可能就是这样的一粒种子吧。

  文学里的中国

  《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全10册)》读后感(二):《人间喜剧》:每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都有不为人知的坚强

  我18岁之前是没有见过大城市的,一直生活在农村,极少出门,目之所及皆是草木泥土,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在我心里是一个梦。

  我怀着对大城市的憧憬,踏入社会,一步一步成长,才发现我们对世事有很多的无奈,当然,也有很多内心成长后的感受。

  最开始从农村出来的时候,进厂打工,住宿舍,宿舍挺大的,环境挺好,还有热水器,在此之前,从来没用过热水器。住了一段时间后,和宿舍的工友生活习惯不一样,于是在厂外租一小房子。

  家徒四壁,却以为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而欣喜万分。一直到现在,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房子,慢慢地思想发生了改变,再也不想外出漂泊,不想租别人的房子,只想守着自己的一分三亩地,踏实地过日子。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你所有的一切在于你,都是刻骨铭心的经历。

  在《人间喜剧》里,第一篇戏剧《西京故事》就有着类似我出入社会时租房遇到过的事情。

  西京,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大都市。考入大学的罗甲秀一家租住在一户大杂院里,父母不愿卖家里的百年老树,在城里靠卖饼为生,两个孩子在城里读书,一家人清苦地生活着。

  罗甲秀父亲是一个重感情有情义的人,家里的老树至少可以卖几十万,拿着几十万在城里能孩子像样的生活,但他就是不,他要守着这两棵树,那是见证他们家族历史的树。他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就希望那两棵树好好地屹立在村头。

  罗家秀父亲是一个较真的人,房东晾在外面的皮拖鞋不见了,误以为是老罗拿的,实则是小狗叼到角落。老罗一直记得这事,三年后,要搬走时,老罗存钱买了一双新的皮鞋还给房东,害怕被别人误解,走的时候,也要清清白白。

  《西京故事》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作者在人物的语言中,把每个人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追求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是用心在观察每个角色的反应,塑造的人物也是非常成功的。

  在《装台》里,写了装台人刁顺子的生活。一个很普通的装台人,家里,他是顶梁柱,装台队里,他是领导者,大小事都找他。

  在继女的眼里,刁顺子点燃过她的人生,认为他是无所不能的,至少在那些童年时光里,他一直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后来,继女和姐姐不合,去刁顺子搭台的地方散心,却意外看到刁顺子在领导面前的惨像——因为手下事没办好,领导当众打了刁顺子两耳光,刁顺子却唯唯诺诺,不敢出声。继女在如此情景之下,发现原来父亲也有不为人知的苦楚。

  一个普通的打工者,要养家糊口,确实会为了钱而委曲求全,不能意气用事。刁顺子是沉得下心的,经历过苦难的人,忍一忍,就过去了。

  立足于社会,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们为了自己的欲求做一些别人理解不了的事情,压抑着原本张扬的个性,忍受着痛苦,过着看似平静的日子。

  《人间喜剧》由一篇戏剧和两篇长篇小说构成,当我看到长篇小说时,上面写着节选二字,有种看语文课本的感觉,节选故事中比较精彩的部分,让你看了心痒痒的,却不能马上一窥究竟,有几分遗憾,也有几分庆幸,庆幸看到如此精彩的作品。

  后来才发现这一套书都是这样的结构,选择精彩的部分作为展示,让读者对当代文学作品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在窗口发现书的经典,看完之后,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整本阅读。

  我总是在经典书籍里可以找到曾经有过的感受,如同是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真实感扑面而来,让我不知不觉把整本书看完,相信这样的好书也会让你爱不释手。

  《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全10册)》读后感(三):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到底妙在哪里?

  好的儿童文学,除却表现孩童的本真之外,还应多一些隽永,多一点深刻。——曹文轩

  儿童文学和动漫一样,在人们固有的思维里,都是小孩儿才看的,但日本人将动漫推广成了全民喜好,这不光打开了动漫的新格局,使它拥有了更多的生命力,而且赋予了它更多的可能性,使它涌现了非常多的好作品,至今,日本动漫已经成为支撑日本经济不可缺少的一条产业链,在世界上都鲜有对手。

  读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你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它不光是适合儿童看的,也是适合成人看的。它以优美细腻的笔触讲述儿童色彩斑斓的童年岁月,但其中又有一种,生命在孤独、悲怆、挣扎、挤压下成长的痛。

  《水边的文字屋》是《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中的其中一本,收录的是曹文轩的多篇中短篇名作和部分长篇小说节选,包括《田螺》、《甜橙树》、《草房子》(节选)等等。

  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的一个水乡,家乡水道星罗棋布,芦苇荡、池塘也遍插其间,实实在在是一个水的世界。在这样广阔神奇的水世界里,也更容易激发一个孩子的野性,他时而下沟抓鱼,时而稻田中捉“纺织娘”,时而去人家瓜地偷瓜,能做的事很多,能玩的事也很多,曹文轩的童年是贫穷的,但也是快乐的。

  美丽的水乡景色以及童年野性的生活给了曹文轩美与快乐的初体验,为他的故事奠定了宁静祥和、广阔自由的基调。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有景如此,人情又怎会差呢?

  在曹文轩的故事里,大多都有儿童的身影,他们会一起疯玩,也会相互捉弄;他们会在做错事后羞愧,也会对生病的同学表达同情。这种感情比成人的更纯粹、更可贵,也更让人动容。

  譬如在《田螺》里,何久叔弄丢了村里的船,所有人都觉得是他偷走卖了,因为他之前的生活劣迹斑斑。不管别人态度如何,但十四岁的六顺始终站在何久的这边,陪伴着何久,陪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拾田螺。最后,六顺哭着说是自己将船弄丢了,何久说:“不准你瞎说。”两人相望着,都流下了泪水。在那一刻,他们都从自己两年多的努力辛劳中,得到了救赎,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方水土养育的人儿是如何歇斯底里地倔强着。

  无常,是人生的常态。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场大灾就会落到你的头上,而当这种事发生在孩子身上时,任何人都要落泪的。

  在《草房子》里,桑桑今年刚上六年级,有一天夜里,他因脖子上隆起的肿块而疼的痉挛起来,父亲桑乔后来带他去了很多医院,都被劝回了。没有人告诉桑桑他怎么了,只是父亲越来越沉默,乡人看到他,也都露出不忍的神情。

  抱着“这种病可能会被一些偏方治好”这样的幻想,桑乔带着桑桑在民间寻找一线希望。然而,最后的结果只是桑乔一日比一日疲惫,桑桑一日比一日消瘦。

  在老师温幼菊的药寮,她跟桑桑讲她自己的故事。原来她与桑桑经历相似,十二岁那年生过一场很严重的病,医生说她只能再活半年,当时她无助地哭了。她的奶奶长久地望着她,告诉她:“别怕。”后来,她的奶奶卖掉了一切,领着她四处治病,虽然现在日日吃药,但好在一直活着。如今,她将这两个字也说给了桑桑听:“桑桑,别怕。”千言万语 、鼓励希冀,都融在这两个字里。

  桑桑的精神活了,但他的身体却是在消退着,我一直以为桑桑最后会死,但好在作者是仁慈的。这个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但展现的人性光辉却是如此的闪耀。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既充满童真童趣,又充满隽永深意,让每一个成年人在读完之后都不免感叹,是非常好的儿童文学。当然,对于《水边的文字屋》这本书,我觉得没有很好的展现作家的魅力,一些长篇只是节选,看了之后只觉得是零光片羽,云里雾里,感受不到整个故事的精髓,建议编短篇故事集,长篇还是做整本书吧。

  《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全10册)》读后感(四):铁凝《大地上的笨花》:在绝望中洋溢出希望,揭示隐秘的女性内心世界

  文学不是别的,就是引导一个梦。 ——博尔赫斯铁凝16岁的时候,父亲铁扬带她去了保定的莲池,拜访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光耀。

  在读完铁凝的作文之后,徐光耀说:“你写的已经是小说了。”他的肯定,让铁凝坚定了文学的梦想。

  1975年,铁凝高中毕业,放弃了去部队和留在城里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去了当时条件艰苦的河北省博野县做了一名知青。

  这一去就是四年。务农四年的时间里,铁凝写下四五十万字左右的笔记,记录下关于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理解。

  铁凝接受采访

  这也为铁凝熟悉农村、体验人生打下厚实的底子,在准确把握时代敏感点的同时,给予她丰厚的创作素材与不同寻常的理解力。

  铁凝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她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同生共长。她的作品,既有生活的纯度、生活的态度,又有智者的高度、作家的气度,更有大家的风度,以独属于她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熠熠生辉的经典形象、讲述一段又一段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

  这本铁凝的作品精选集《大地上的笨花》(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含3部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伊琳娜的礼帽》、1部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以及《玫瑰门》《大浴女》《笨花》3部长篇小说的节选部分,以一种便捷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深入了解铁凝及铁凝文学世界的窗口。

  1982年,铁凝的成名作《哦,香雪》发表在《青年文学》,小说家、散文家孙犁这样评价:

  《哦,香雪》描写了台儿沟一群天真活泼、善良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铁凝力捧香雪。如果说台儿沟“小得让人心疼”,那香雪则是“美得叫人心疼”。

  在落后闭塞的台儿沟,深山女孩们最隆重的活动、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便是看火车,看那列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

  为此,她们会仔细洗去劳累一天的身体,穿上本该在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早早站在村口等待心中向往的火车的到来。

  她们还会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抓紧时间与火车上的旅客做买卖,以换取台儿沟少见的挂面、发卡、香皂等。

  电影《哦,香雪》截图

  那么香雪追求的是什么呢?

  香雪是台儿沟唯一一名考上初中的学生,但每天上学要到15公里以外的公社。此时的香雪想用鸡蛋和旅客换一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前因是同学嘲笑她的小木盒铅笔盒。

  但你以为香雪追求的仅仅是一个“铅笔盒”吗?

  并不是,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自尊自爱、朴素而热烈的追求,都是她追求着每一个“明天”的见证,见证着她对不断变化着的新生活的全部憧憬、信心。

  铁凝说:人生可能是一部长篇,也可能是一连串的短篇。

  她善于用铁的视角,凝聚生活的本质。她的短篇小说总是充满暖意与温馨,在极度绝望中洋溢出希望,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望。

  电影《哦,香雪》截图

  铁凝认为,女人是天生的作家,女人写小说,是因为她有话要说。

  铁凝是生活中精到的观察者,善于从细枝末节处揣摩人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她一直力求摆脱纯粹女性的目光,跳出性别赋予的天然的自赏心态,以双向视角探索复杂而又隐秘的女性内心世界。

  《玫瑰门》是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文学史认为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巅峰之作,也通常被认为是铁凝的转型之作,她的风格由清新、真挚、唯美向迷离、晦涩、复杂转变。

  小说重点塑造了司猗纹、姑爸和竹西这三个女性的形象:狡黠狠辣的司猗纹,率性“天真”的姑爸,审时度势的竹西。她们的温柔良善被爱恨情仇包裹,被历史扭曲,由此形成的不同性格特性也代表了穿越玫瑰门的三种不同方式。

  铁凝将个人与时代、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隐秘斗争藏于《玫瑰门》中,深刻地写出了三代女性在一个荒谬年代里的命运脉络,揭示了女性命运与限时、性别秩序与历史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2006年,铁凝推出第四部长篇小说《笨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铁凝。铁凝给它的叙述限定了八个字:结实、简朴、准确、温润。

  何为“笨花”?笨花是对本地棉花的俗称,与之相对的是由域外传来的洋花。

  “笨”,有一种沉重的劳动基础和本分的意味,让人想到朴素、诚恳、诚挚、真淳。

  “花”则带着一种轻盈、飞扬的想象力,让人想到独属于铁凝文学的生机勃勃,诗兴盎然。

  于是,我们在铁凝的《笨花》中看到北方小村“笨花”村,既带有她祖籍、冀中平原上一些村子的影子,也带有她插队所在村子的影子,共同糅杂在铁凝文学世界的品质中。

  这一次,铁凝将乡村、家族、历史、情爱、女性放在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将笨花带进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的历史大舞台。

  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

  从《哦,香雪》到《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铁凝塑造了生长于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征、不同际遇的女性群像,书写了中国最普泛女性的生存与生活样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铁凝特有的女性文学作品特质,将对女性个体生命现状的关注上升为对整个人类的关怀。这不仅是对以往女性书写的超越与发展,同时也奠定了铁凝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大地上的笨花》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捕捉到铁凝那些奇妙而迷人的光泽,别开蹊径地为解读铁凝提供了另外的方向和可能,让我们对铁凝和她的文学世界有更加全面、开阔的理解。这或许也是阅读《大地上的笨花》的最大欣喜之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