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快车》经典观后感有感
《时光快车》是一部由Gerald Potterton / 巴斯特·基顿 / John执导,巴斯特·基顿主演的一部喜剧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光快车》观后感(一):乘一列穿行世界的火车。
基顿老爷子临走前一年拍下的最后一部默片电影。
他乘着时光快车穿行在彩色的城市和山海间,铁轨上呼啸而过的,是风和昔日的朋友。高速火车们不再需要柴禾,蒸汽,和手忙脚乱的将军号列车长。
我宁愿老爷子是影片里那个秃着顶挺着肚的小老头子,在雨天悠闲地喝下午茶,打橘黄色的毛衣,拍一些无人知晓的风景。也不愿意再见到数十年里郁郁不得志染上酗酒习惯再无创作高峰的那个冷面笑匠。
片子的配乐欢乐到有些神经质,我在屏幕前忍不住地哭出声来。
《时光快车》观后感(二):巴斯特基顿的影史地位怎会不如卓别林?
我本人还没看电影之前我就知道卓别林是谁,而基顿要等到我18岁了才第一次看将军号… 基顿不只是伟大喜剧演员而已,他就是电影史第一位大师,所有人都是他的孩子。如果说卓别林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巴斯特基顿便是超前且长远的影响了电影史,从奥逊和贝托鲁奇等众多电影大师的追捧中可见其影史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卓别林的作品当然也很经典,与时代环境紧密相连,饱含的社会喻义和辛酸讽刺更是使他世界闻名。再提及《戏梦巴黎》中那个经典之争:卓别林和基顿谁更伟大?其实无需争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基顿的电影美学与技艺是卓别林所不及的;卓别林电影内外的人文关环和社会影响力是巴斯特所缺少的,所以二者都是独特且伟大的。 但随着有声和制片厂时代的到来,与卓别林顺利且稳定的过渡相比,基顿的不幸遭遇使他逐渐淡出了影坛。
《时光快车》观后感(三):时光快车
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没有人知道生命何时开始萌动。我们的存在不过是个偶然或者可以称之为意外,就像老头毫无心理准备的坐上那个小车厢,然后莫名其妙的被快车载着一路狂奔。世上不如意之事往往十之八九,既然已经无法下车,那就不如顺其自然,穿上新服装,带好礼帽,开始尽情享受这意外的旅程。
意外未尝不是一种赐予。
跳河未死再次重生,同样的世界不同的视角自然是不一样的心态和感受。纵然潇洒和乐观是一个人基因中自带的先天因子,但是也许只有遭遇挫折,走过荆棘,辗转于黑暗之孤寂,感受过严寒之彻骨,然后还能微笑着仰望天空,赞叹日月星辰之奇妙,用心感受花香鸟语之美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真潇洒,真可爱。也许这种人只出现在纯情偶像剧或者小说中,就像各种狗血爱情文章里一再呼吁的受过伤害受过欺骗依然要相信真爱一样,不被蛇咬不知道什么叫中毒。事实上潇洒与可爱绝对是项超能力,事项那可是对自己灵魂的净化,思想的沉淀与升华,伟大和神奇之处量并不比蜘蛛侠逊色几分,不是人人都能具备,本也无可厚非。
时间带来一切也将改变一切。
有人说,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尝试让十年之后的自己来看现在的自己,这样就会让很多事情变得清晰简单。凡人自有烦恼,伟大艺术家大概也会有伟大的烦恼。时光带走了他青春的容颜,但赋予了他优雅的智慧。作为最后一部短片,作为一位老人,基顿用大难不死之后的淡定和从容为我们带了一次身不由己但是轻松舒畅而自信悠扬的远途旅行。
道路自由尽头,旅程终有结束,确定不能改变,享受眼前的风光美景才是欢腾美事,不然呢?
还没看到故事的结局,正好可以胡乱猜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