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江文明》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长江文明》读后感100字

2021-09-16 00:12: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江文明》读后感100字

  《长江文明》是一本由冯天瑜 / 马志亮 / 丁援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21-9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江文明》读后感(一):一起领略长江的魅力

  《长江文明》一书主要从自然长江和人文长江的角度,对长江文明进行了整理和回顾。

  本书融合了地理、历史、人文等知识,用简洁的语言立体化地写出了长江文明。自然的长江部分侧重于从地理学的角度,从长江的流域、干流、支流、湖泊、自然长江认知史等内容对长江的自然属性进行了分析。长江的干流有哪些,支流有哪些,它们的流域面积是多少,全长多少,本书都进行了介绍。与地理书上的对长江的简略介绍相比,本书可以让我们对长江的了解更深入和更全面。

  本书的第三到六章主要介绍的是人文的长江。人文的长江主要是以历史为线索,从文化、历史、经济、交通等角度介绍了长江在促进人类的发展方面进行了介绍。河流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江流域的先民,凭借优厚的自然条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创造出各区段的文明,如长江下游江浙一带早期的农业文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中游汉江地区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以及中游偏西直达上游川东地区的大溪文化,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文化的母亲河。

  图文并茂是本书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比如,在介绍长江的干流、支流的相关内容时,除了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外,还精心地搭配了剖面图、流域水系略图、示意图等。图片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在如今的读图时代,如果只是大面积地从文字的角度去论述长江文明对人类的重要性已经在当今的时代意义等,那么很容易会让人产生读不下去。而本书却很巧妙地规避了这个问题,作为一本偏学术性的著作,除了书中有很多的插图之外,还精心地选择了一些摄影作品。如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秋景,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力。连绵起伏的群山,碧绿的巫峡水,漂行其上的船,被霜打过的红叶,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巫峡秋景图。不由得让人心生向往,想去领略长江的独特魅力。

  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特点。主要体现在腰封上,腰封的图片选取的是三星堆遗址中的戴金面罩铜人头像、金沙遗址中太阳神鸟的图片,颜色的对比,形成了某种冲击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开腰封,会发现它与封面是连成了一个整体,铺平开,我们惊喜地发现:它居然是一张海报。展示了长江流域各地遗址的文物,这些琳琅满目的文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长江流域的历史。

  如果你对长江有足够的兴趣,那么打开这本《长江文明》,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可以说,它是一本全方位地介绍长江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相关知识专著,从后面的参考资料可以看出,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作者下了足够的功夫,参考了足够多的权威资料,这也保证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可读性。

  《长江文明》读后感(二):珍惜它爱护它,让它生生不息

  这是学术性强的一本书,但是读着却不枯燥、也不会觉得晦涩难懂。《长江文明》,让我们在书中了解长江的前世今生,梳理长江文明的发展脉络。作者寻访长江流域全境,唤醒中华文化记忆。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它的长度居世界第三,长江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它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干流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世界最长的前两条河流——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都横跨多国,唯独长江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它位于北纬30度的地理位置,这是人类古语文明的发生线。长江占据着天时地利,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

  《长江文明》从自然和文明两大方面来介绍长江。首先从自然方面考证长江,向我们介绍长江的流域、干流、支流、湖泊等,让我们从时间、空间上去认识长江、了解它,知道了它自然的发源、流经、变迁后,再侧重从历史文明的维度来剖析长江文明的发展史。人类自古以来,选择水域栖居,因为水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在长江流域,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都发现了大量的人类文明发源地。

  按照长江上中下游流域分区,上游有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中游是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下游则是赣皖文化和吴越文化。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肇端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据考证分别距今有7000年和5300年了。早期人类之所以会选择长江下游吴越地区栖居,是因为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对稻粮作物的种植十分有利。当然,还有其他历史原因,书中从历史、文化的视角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先民的生活和长江流域文化的发展。

  书中集结了大量的长江流域高清照片,让我们不仅从文字中读取长江流域文明的发展,也从图片里看到真实、直观的现代文明和历史遗迹。

  回忆过往,用史料去考据、验证长江文明的流变,结合现代,展望未来,分享、关注长江流域的风险和机遇。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这里有很多机遇,但是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前几年,我们经常会听到长江水质污染的问题,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也使得长江流域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那时候,我们知道长江里的扬子鳄、白鱀豚等濒危。发展是把双刃剑,怎样让它只有利而无弊害,是我们时时都要警醒和执行的。

  《长江文明》读后感(三):珍惜它爱护它,让它生生不息

  这是学术性强的一本书,但是读着却不枯燥、也不会觉得晦涩难懂。《长江文明》,让我们在书中了解长江的前世今生,梳理长江文明的发展脉络。作者寻访长江流域全境,唤醒中华文化记忆。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它的长度居世界第三,长江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它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干流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世界最长的前两条河流——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都横跨多国,唯独长江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它位于北纬30度的地理位置,这是人类古语文明的发生线。长江占据着天时地利,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

  《长江文明》从自然和文明两大方面来介绍长江。首先从自然方面考证长江,向我们介绍长江的流域、干流、支流、湖泊等,让我们从时间、空间上去认识长江、了解它,知道了它自然的发源、流经、变迁后,再侧重从历史文明的维度来剖析长江文明的发展史。人类自古以来,选择水域栖居,因为水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在长江流域,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都发现了大量的人类文明发源地。

  按照长江上中下游流域分区,上游有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中游是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下游则是赣皖文化和吴越文化。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肇端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据考证分别距今有7000年和5300年了。早期人类之所以会选择长江下游吴越地区栖居,是因为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对稻粮作物的种植十分有利。当然,还有其他历史原因,书中从历史、文化的视角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先民的生活和长江流域文化的发展。

  书中集结了大量的长江流域高清照片,让我们不仅从文字中读取长江流域文明的发展,也从图片里看到真实、直观的现代文明和历史遗迹。

  回忆过往,用史料去考据、验证长江文明的流变,结合现代,展望未来,分享、关注长江流域的风险和机遇。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这里有很多机遇,但是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前几年,我们经常会听到长江水质污染的问题,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也使得长江流域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那时候,我们知道长江里的扬子鳄、白鱀豚等濒危。发展是把双刃剑,怎样让它只有利而无弊害,是我们时时都要警醒和执行的。

  《长江文明》读后感(四):我的母亲——长江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大堰河是艾青的母亲,长江是我的母亲,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母亲。 看完这本书直呼过瘾,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能学到很多的知识。我主要从以下六点介绍长江。 一、长江概述 开篇杜甫的诗词“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江河指的就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中华文明发源于此。相较于其它三大文明都被取代而消弭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地域广阔、地理形势错综复杂,有着天然屏障,不可跨越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西域的广阔沙漠,以及存在平行互补且有自然屏障相间的两个大河文化——雄浑的黄河文化与清奇的长江文化。 另一方面原因是各少数民族政权努力融合中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比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等,而不是像古印度文明最开始的达毗茶人被雅利安人入侵,导致文化断层。 当黄河流域垦殖过度,气候变化,加之西晋的八王之乱,皇室和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居民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后南宋建都,大量移民,长江流域的经济超过黄河流域。而政治军事中心没有南移,蒙古政权元朝建都在北京,明朝“天子守国门”,清朝建都北京都是为了抵御北方的瓦剌、女真、蒙古、契丹等少数民族。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发展,得益于两条大河的滋养与守护。当北方的长城被攻陷后,长江天堑成为一道防线,拥有巨大经济、文化潜力的长江流域为华夏文明提供退守复兴的基地。 长江流域西边的横断山脉、青藏高原阻断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形成地球上少有的亚热带降雨丰富地域,水资源丰富,适宜耕种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二、长江干流和支流 从长江源头一直详细介绍到东海入海口,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分界点,干流分上游,中游和下游。横跨中国地理的第一、二、三阶梯,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发育了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生态类型,丰富的生物种群,不乏一些濒危的中国特有物种,比如雪豹、大熊猫、藏羚羊、长江江豚等等。长江干流自青海玉树巴塘河口到四川宜宾岷江口被称为“金沙江”,上游称为通天河,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被称为川江(因大部分流经四川省境内,重庆市原属四川)。 长江支流有700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有437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千米,称为长江的八大支流。雅砻江在横断山脉高山峡谷间流淌,落差巨大,无航运条件。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最著名的都江堰两千年来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沃野千里,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灌溉面积超一千万亩。它的最大支流是大渡河,红军长征时在这里发生许多重要的战役,“强渡大渡河”发生在四川石棉县,“飞夺泸定桥”发生在四川省泸定县。剔除历史文化因素,大渡河更有资格成为长江的一级支流。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交汇处有着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 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在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有著名的景点朝天门和洪崖洞。嘉陵江左右岸最大的支流渠江和涪江在重庆合川区汇入,形成三江汇流,成为川江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乌江是川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平均水量和黄河相当,是贵州的母亲河。沅江和湘江是湖南四水之一(资澧湘沅),都汇入洞庭湖。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因为灵渠的修建而就此联通,至今仍有灌溉之利。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这区域原属于江汉不分的古云梦泽,河流经常改道。它是长江流域汛期结束最晚的支流。 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赣”源自其支流章水与贡水,与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一起汇入鄱阳湖。

  不足是安徽境内的皖江和江苏境内的扬子江没有展开讲。

  三、湖泊 长江流域有着100多座面积超过10平方千米的湖泊,包括五大淡水湖中的四座——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其实也与长江有关系,属淮河流域,但考虑到目前淮河主要水量是由三河闸导入长江水道,以及历史时期由于淮河改道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长江的主干之辨与源头争论 根据《三国志•鲁肃传》,鲁肃进言占据己方的长江中下游,再夺取长江上游,他认为是位置偏北的汉水,而不是今日的荆江。赤壁之战后关羽据守襄阳,“蒙为国家前据襄阳”“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到南北朝时期,江汉之间的古云梦泽逐渐消失,江汉谁为干流困惑趋于消除。石泉先生严谨考证郢都及其后继城市秦汉至南朝齐梁的江陵城不在长江边而是在汉江边两岸湖北宜城和钟祥两平原上。该说法未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但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人接受的荆楚历史地名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认识到岷江是长江源头,《山海经》、《孔子家语》、《荀子》、《淮南子》和《尚书》都有类似说法。汉武帝确立了《尚书》为五经之首后,更加确立了“岷山导江”,即长江源头发源于岷山。 而金沙江源头说至迟在汉武帝通西南夷时已有所了解,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都有过记载,唐代松赞干布在青海的通天河一带迎接文成公主入藏,后宋朝在西南采取收缩政策,一直到明朝正德年间的《杨子器跋與地图》认识到金沙江是江源之一。万历五年章潢在皇皇巨著《图书编》首次指出岷江不是长江正源,金沙江才是!徐霞客实地查勘,探寻到金沙江比岷江更长,依据河源唯远原则,岷江是长江支流,金沙江是干流。因为他的民间身份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随着西方先进制图技术的传入和康熙的英明决断,金沙江被定为长江源头。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头,现在主流的观点分为沱沱河与当曲,巴颜克拉山南麓密如织网的河流让康熙时期的考察专员“望源兴叹”,留下“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结论,到如今两百多年过去,虽有一些进展,仍不能下结论确定,可见这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五、大河文明 四大文明都是在北温带(至于为什么不在南半球,建议阅读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偏南的北纬30度左右,都诞生在能够为农业提供持续保障的河流的附近。首先是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气候与长江气候重大差异。导致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古埃及人种植大麦和小麦,中国人种植水稻。 古印度文明依托印度河和恒河、雅鲁藏布江冲击形成的恒河三角洲。最开始文明在印度河,后来雅利安人将文化中心从印度河流域向东推进至恒河流域,文化转移早于中国,而且更加的迅猛彻底,中国是在文化转移后黄河流域仍长期保持政治军事中心。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产生了种姓制度,佛教是为了反抗婆罗门的神学权威而产生的。在印度的各朝君主支持婆罗门教下,佛教在印度本土日渐衰落,却通过滇缅古道传到中国而发扬光大,形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壮观景象。 六、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农业文明很多,下游的良渚、马家浜,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上游的大溪等“稻作文化”,湖南道县更发现距今万余年的人工训育稻谷,毫不逊色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化”。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化的两大发祥地成为学界的新共识。 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11省市。至于流经哪些地级市,我下一步研究研究啦!我一直想研究中国七大水系的所有河流,包括我老家的淠河,史河。研究水源,流经哪里,汇入哪里,不过这项工程还是太大了。还是要慢慢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