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赵州桥
我有家乡在东北,一条汤旺河及其支流遍布小兴安岭的山谷,先辈们开发建设时,沿河而居,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熟悉的家乡的桥。初中十几岁时,学过课文《赵州桥》,接近六十岁时,我亲自走了一趟赵州桥。
2018年9月,我退休后应聘于河北美术学院。这是一所民办高校,位于石家庄市北面的县级市新乐,这里距离赵县的赵州桥70多公里。
早晨在学院门前乘座小客车,到石家庄运河桥客运站,换乘去赵县客车,两个多小时到赵县。县城就坐落在赵州镇,乘公交车很快就到达赵州桥景区。赵县,古称赵州,这也就是赵州桥名称的由来。
赵州桥景区位于县城北部洨河两岸,这里也是赵州桥公园。我首先参观了赵州桥陈列馆。然后进入赵州桥主景区,面前是一个大广场,广场矗立着好多雕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李春的雕像。李春是隋代造桥匠师,他从隋开皇年间即公元595到605建造赵州桥,当时叫安济桥,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也俗称大石桥。史料记载:"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据考证,这样的拱桥,欧洲建造出现时,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我怀着对赵州桥深厚的敬重,慢慢地踏上了这座1400多年前建造“天下第一桥”,它是中国第一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我走在桥面的石板上,每一块石面都圆润光滑,这是历史的打磨,这是时代的脚印和沧桑的印记。桥上的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我抚摸着桥栏感受着历史的久远与凝重。
我从桥北走到桥南,回望赵州桥,尤为壮观。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米,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是创造性设计,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在河水暴涨时,可以增加桥洞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冲击。拱上加拱,桥身更美观。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一个弧形的大桥洞。每道拱圈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如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受影响。全桥结构匀称,配合四周景色十分和谐。
此时此刻,虽然河水已经结冰,但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唐朝文人张鷟(zhuó)远望这座桥的比喻:"初月出云,长虹引涧"。半圆的大拱桥洞,犹如半个月亮,从洨河的云雾里初升,又如一道长虹,引得洨河水流出。
赵州桥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侵蚀,以及8次地震的考验,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