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团队》的读后感大全
《高效团队》是一本由[瑞士] 丹尼尔·迈耶著作,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效团队》读后感(一):别看问题,看未来
首先说,我个人目前做管理层也做了有几年,虽然是中下层管理,但在日常团队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想来也会有某种共性,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其实是无解的,虽然我们总在寻找解决的办法,我们也自认为一定有某种办法,就在那里,只是我们能力不够,所以抓不住。但正是这种错觉让我们在这个瓶颈中难以突破。
本书对我的启发之处是跳出这个思想怪圈,比如我们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大部分人都会来来来,开个会,是什么导致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有没有办法避免问题出现,我们为什么没有最开始就考虑到,最后会议的走向就是所有人心情压抑,包括管理者自己。注意,接下来我要说重点了,本书中作者给了一个我从未设想过的道路,彻底的跳出了这个怪圈,作者总结为四项基本原则。
其一是聚焦于构建解决之道,初看好像与换汤不换药啊,但实际有着本质区别,重点在于聚焦解决,而不是聚焦于问题本身,所思所想是超出问题本身的解决方案层面,用办法去替代问题,因为无论如何讨论问题所能得到的还是问题,这句话堪称醍醐灌顶。其二是以成功为构建的基础,这点更是有趣,让团队在遇到问题后去思考如果没有这些问题我们所能达到的程度与高度,现有了美好的目标,过了山,层次与眼界就开阔了。其三是照亮资源,正常我们会思考不足,这样会越来越沉重,反之如作者这样,先去思考我们的亮点,再小的亮点也是亮点,有了这个好开始,团队的整体氛围与激情便会上升一个档次。其四是发现新视角,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解决不了问题,而是所需要的资源不值得,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何不把视角转换,从其他视角去看待整个事物,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天空。
这里面其实我用自己的思路和语言捋了一遍,作者的语言更加专业准确一些。除此以外,作者接下来还有用实际的场景和例子具体讲述解决圈的道理,甚至于连该怎样一步一步实施解决圈都有,一共九大步骤,已经有一点万能公式的味道,很多团队问题都可以套进去,坦白说接下来我就准备在下次阶段性会议中去试验下,目前来讲我认为非常可取,帮我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思路,把出现的问题看成是要起飞的台阶,心态都会发生变化,而一旦心态开始转变,事情也自然会出现转机。
总的来说,本书作者所讲的内容并不复杂,实施起来很容易,但不简单,都说真传两句话,已经有点这个意思。毕竟团队赢了,你也就赢了。
《高效团队》读后感(二):《高效团队:教练解决圈实战手册》:刷新认知的问题解决之道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曾经在无数次的会议探讨中,去追寻问题的本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也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它视为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但从来如此,就一定是对的吗?
当我在《高效团队:教练解决圈实战手册》看到这句“讨论问题会造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会创造解决方案”时,我知道很多人和一样,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
小张在一家公司做部门经理。最近他感觉到自己焦虑又困惑,因为近一个月以来,团队项目的进展非常不顺利。
在上次的会议中,他们推翻了之前的方案,可在新方案的讨论上,爆发了很严重的冲突。
甚至多名核心成员都表示想退出这个项目,因为他们在核心方面的观点根本无法统一。
还有两名成员关系破裂,谁也不理谁。
团队积累了太多紧张的气氛和压力,这对部门经理来说,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处理得当的简单任务。
小张是怎么做的呢?
在经历了短暂的自我对抗之后,他很快冷静下来,再次组织了会议。
小张用非常简短的开场白介绍了会议议程之后,并没有继续探究和解决之前发生的冲突,而是尝试用试探的语气,来征集大家是否愿意和自己一起做一个小练习。
结果团队成员都同意了。
于是,小张在白板上写下了下面的问题:
一、如果我们团队能够很好地解决手头的问题和冲突,然后成为一个“超级团队”,两年后这个团队看起来会是怎样的?
1.你们会注意到什么,让你知道团队里一切都是顺畅动作、有效运转的?
2.我们的同事和客户会怎么评价我们?
3.我们每个人会做哪些与现在不同的事?
二、在1到10分的刻度尺上,你对于投入精力和时间去朝着“超级团队”迈出第一步的动力有多大?
这些问题显然让团队成员出乎意料,他们原本是期待抱怨或者再大吵一顿的,然而,在这些问题之下,他们很快克服了最初的不情愿,开始描述他们对未来的想法。
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他们就能够告诉彼此自己想要的未来,他们谈到了保留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他们会重新获得乐趣和笑容,他们会清晰地梳理服务,完善流程。
就如何引导团队日常会议提出了明确的想法,还讨论了一种新的会议表格。
你看,他们对未来的想法相当实际,而且以能实施为目的。
小张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我们传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全不同,因为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往往会被问题所困,根本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聚焦于建构解决之道。
这也为我们带来了解决圈的四大基本原则之一:我们把可用的精力和时间完全用在探索解决方案上。
在很多困难问题面前,我们应该直接跳跃到解决方案的层面来,致力于发展解决方案的具体画面,而不是试图找到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因为通过无数的案例,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当我们越多地讨论冲突时,冲突反而会越大、越复杂。
而当我们越多地去发现解决方案时,就会越清晰地意识到问题解决后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样的,想要达到这种状态的渴望也就会越强烈。
正如茵素·金·伯格所说:“未来并不是过去事件的奴隶。每个团队、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有用的步骤,让更令人满意的生活尽可能实现。”
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团队有了清晰的画面,知道想要的改变应该是在什么方向,它才能开始迈出第一步。
而沉浸在过去的矛盾冲突当中,只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花大量的时间,去发掘未来的理想状态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么,眼下的问题,可能都迎刃而解,甚至也算不上什么问题了。
《高效团队》读后感(三):接手新团队,发现一盘散沙:6个问题让你不再慌张提升效率
你接手了一个团队,发现团队里面没有孙悟空这样能打能拼的人,却都是像猪八戒一样偷奸耍滑,或者像沙僧一样没有主见、缺乏热情,还有像白龙马这样安于现状、缺乏责任心的人。
这个团队事情干不好,效率低下,但是讲困难谈奉献、从管理细则到流程再造、从激励政策到大环境的影响,比你说得还溜。
你感叹时运不济,而他们除了幸灾乐祸外不会给你任何帮助,这时的你该怎么办?
在《高效团队》一书中,作者分享了“解决圈”八步骤解决法,简单、强大并且易上手,可直接针对各种情况进行实用。
对于任何有兴趣成为一个更出色的团队管理人员而言,都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南和手册。
当你在会议室宣布开始新的项目或者战略方向时,团队成员有的人跃跃欲试,有的人觉得无聊并且等着看笑话,还有的人惴惴不安,担心自己被裁掉。
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关心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是互相影响的,但他们从来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而在很多管理者看来,先搞清楚问题是从哪来的,是谁导致的,再去想怎么办。
团队成员会感到惊慌失措并互相指责,导致增加变革的阻力。
这就需要你聚焦于构建解决方案之道,而不是去对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试图找到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关注解决方案,就是讨论每个人都想要的未来,必须要每个人都想清楚,未来成功的行为看起来是怎样的,这些行为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
“解决圈”就是要识别出已经存在的技能和优势,聚焦并强化它们,并通过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循环工具,持续不断地干预和优化。
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传统的先分析问题,再诊断问题,然后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式。
其次,即使清楚地知道问题是什么,也不能帮助我们产出具体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三,以具体目标以及现有资源所得到的解决方案,实施起来要比基于分析错误和缺陷所得到的的暗杆更有效。
一个为团队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它们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那么如何才能让团队能有自驱力并高效的找到解决方案呢?
所以“解决圈”的八个步骤(准备基础、期待与目标、热点话题、聚焦亮点、未来的理想状态、刻度舞步、行动步骤、个人任务),都是通过提问来进行引导,并和团队成员一起找出解决方案。
对团队的管理者来说,按图索骥,根据需要使用其中任何一个模块都可以用来找到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的方法。
而提问,则是解决圈中的最重要工具。
配合解决圈的八个步骤,可以围绕目标、路径、资源、进度、行为等六个方面来提出问题。
1、能落实在具体而详细的行为上的目标才是定义得好的目标。
“你如何知道你和团队达到了目标?客户会注意到什么?”
2、能引导团队成员思考并走向目标。
“你的什么行为已经为解决方案产生了一点效果?”
3、在混乱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资源。
“你已经努力尝试了哪些解决方案?”
4、让难以描述的问题、内容变得切实可行。
“你如何明确地知道你已经达到了目标?它和你的什么能力与技能有关?”
5、认识复杂的关系模式,找出新视角。
“关于你和客户的冲突,你的同事张三会如何描述给另一个同事李梅?”
6、能激发思考,并给团队成员短暂刺激的问句。
“如果可能,你会如何把这一切变得更糟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是可以打开对话空间的问句。
无论是提问的人,还是回答的人,都必须要思考并更换新的视角。最重要的是,所有的答案都是正确答案,不要限制回答者的选择性。
这本书虽然不厚,但是在如何激励懒散的团队成员,如何让大家发挥主动性来找到解决方案非常有帮助。
你要关注的是什么方法对解决问题有用,哪怕只是暂时的解决问题,也比无休止地去找原因和责任人有用。
对于任何想要提高团队效率,和谐团队氛围并让团队“劲朝一处使”的管理者来说,这些简单而深刻的模式可以协助你去帮助团队有效、又有趣的实现团队目标。
其实,你是你自己的CEO,你问自己这些问题,不是也能搞清楚你的目标和你的行动路径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