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觉得男女平等在中国很难实现
越来越觉得,中国很难实现男女平等,不是很多人吵架的那种观念上的难,那吵的都是些很肤浅,很表面的问题。中国最深的根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讲孝道,这是一个道德的根本,也是这个国家治国的根本,这个孝道,就注定了中国以家族而不是以家庭为本,有家族,才有家长,有孝道。
什么是以家庭为主的社会呢,我举个例子,美国的养老制度,一个老人,如果他失业,穷困潦倒,他的子女家里却很有钱,这个老人依然可以像政府申请各种救济福利,子女家有钱是子女的事,子女愿意养老人这是家庭内部的事,但政府认可父母家庭和子女家庭,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社会单位。反过来也一样,子女成年后,大多数会独立生活,如果失业需要救济,也不会因为你父母有钱,政府就认定你一定没有资格得到帮助。美国有些地方,老人如果达到条件,可以向政府申请公寓,当然管理很严格,不允许你留外人来住,这个外人,包括你的子女。达到条件的老人,还可以向政府申请看护费用,政府会按每周几个小时给你钱,你可以自己找人来照顾你一些生活,如果你说我让子女来照顾我,Ok,政府这个钱就给你的子女,因为他们是“外人”。
在电影《少年时代》里有一处,曾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男孩终于长大成人,考上大学,在离开家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已经上大学的姐姐也回到家,两个孩子和妈妈一起吃饭,自从父母离异后,孩子们一直跟着母亲,妈妈又结婚离婚,现在两个孩子都上大学了,她终于不需要供那么大的房子,所以要换一个小一点的公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两个孩子,告诉他们想办法处理自己的东西,卖掉,捐掉,或者带走。姐姐说,就不能还放在我们的房间里么?我们没地方放。妈妈告诉他们,没有你们的房间,还没明白么?你们长大了,这是我的家,我这是要把你们踢出去。
我记得这一段曾经被很多中国的母亲所诟病,觉得这位母亲不尽责,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文化本质的巨大不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巨大。由于民族,种族生活习惯不同,这些当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未必那么尽善尽美。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政策后面的它的文化背景和理念,决定了它的逻辑。一个不以孝为本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一种社会逻辑理念。
回到开头的男女平等问题。之所以觉得这个在中国特别难,是因为家族性,是是围绕着男性建立的,围绕着父亲建立的,昨天看个调查,80%的中国农村女性,名下是没有宅基地的,因为她们嫁到别的村,所以原生家庭的所在村,不会分给她们宅基地,进了婆家门也没有,所以很多农村女性不敢离婚……所以在农村重男轻女不仅仅是个观念上的事。
如果把家族制打破,像西方社会那样真的变成以家庭为基础社会单位,就谈不上什么孝道了,没有孝道,也就谈不上什么儒家文化,家族制的瓦解,女性地位当然会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提孝道,不要儒家文化,短时期内我觉得不太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