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为什么觉得恶心?
隐约记得存在主义有个说法(大意):每当想到生命之偶然,就感到恶心,想呕吐。萨特专门写了本小说,取名《恶心》,也有人译为《呕吐》,就是这个意思。
小时候不明白,生命偶然就偶然吧,为什么会觉得恶心,想呕吐?现在想来有这样几个理由:
承认生命的偶然就等于承认没有神,宗教只是假说。人的生命就像一个普通的动物、植物甚至无机物的存在那么偶然,根本就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必然性。飞机失事就最能昭示生命之偶然以及所有神灵的不存在。如果一切是必然的,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是这些生命而非其他生命以这种方式结束;如果有神灵,就无法解释为什么神不挽救这些无辜的生命。
承认生命的偶然就等于承认它没有任何意义。过去各类宗教为生命提供的各种意义全都破产了。比如认为人死后有灵,有来世,有天堂,有地狱。这些假说不但为生命提供意义,而且提供行为规范:不可以做坏事,做了坏事会有来自上天的惩罚。如果说生命只是偶然的存在,那么意义和行为规范只能由世俗的伦理道德来提供。中国文化在这方面是最杰出的:它用祖先崇拜和生殖繁衍这些世俗行为提供生命意义,用世俗规则来规范人的行为。缺点就在于,做坏事的人只有被抓到手才知道收手,一点没有内心的约束。
生命是可悲的。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它是那么渺小,像一粒微尘;与乍看上去无限的(其实还是有限的)时空相比,它是那么脆弱,像一只朝生暮死的蜉蝣。
宇宙的荒芜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惨不忍睹。人们常常用美丽的幻影美化它,比如说星空看去很美好很迷人等等,其实都是人的一厢情愿,宇宙并不领情。用不着去美化事实,它是什么样子就说它是什么样子好了,美化与否,于事无补。
生命之可悲也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更加惨不忍睹。人们更爱用美丽的想象来美化生命,比如说生命很壮丽很辉煌等等,其实也是人的一厢情愿。古往今来亿万生命都已逝去了,并没有回来,也没留下什么痕迹。即使那些名垂青史的生命也成了史书上的一个符号,在世界这块大石头上的一道浅浅的刻痕。而且随着岁月的侵蚀,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灰飞烟灭,了无痕迹。因此,也用不着去美化生命,应当照它的原样来看待它。美化与否,也是于事无补的。
知道生命只是偶然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无奈。人出生前和死亡后都不存在,那么人所拥有的就只有这几十年的时间。但是,也用不着像萨特那样因此就觉得恶心,这是一种太过强烈的不满和对生命的否定态度。应当在把生命的偶然性想透之后,在把生命之无意义想透之后,故意用一种快乐的肯定的态度来对付这种偶然性,肯定生命,珍爱生命,快乐地度过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把快乐的最大化和痛苦的最小化作为存在的目标。老老实实地活着,认认真真地活着,快快乐乐地活着,几十年之后就静静地消失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就是所有人的宿命。不这样,还能怎样?
往期精彩阅读在这里~
要不要奋斗到死?
你有的就是你要的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活法
生命的度数
此言道尽了存在的况味
世上没有一件东西能够真正不朽
无论伟人还是一般人都是无足轻重的
消除焦虑的两个原则
黑塞:学着去死
生之欢欣
挑战幽灵岛
芝麻人生
内心平静地接纳自己之所是
如果人活着不需要吃饭
让自己的身边只剩下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人
我看不出为什么不可以选择第三条道路
人究竟要不要将一切看淡?
静心是死的前奏和演练
信仰的功能及其替代品
做个无神论者
逾矩还是不逾矩?
做一个勇敢正直的人
爱情究竟是什么?
怎样才能看淡一切?
练就瞬间收放的本领
什么这样的活法才算入了化境?
把存在从手段改变为目的吧!
人能做成什么事,多半凭天赋,很少凭努力
做个肉身不出家的灵魂出家人
独自一人在大地上自由行走
爱是人生的一份厚礼
参透的感觉就是天堂的一扇大门徐徐开启
得到美好生活的不二法门
艺术家只是工具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让自己的人生尽早进入自由之境,越早越好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
购买信息:香港各大书店、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