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这种人,根本没有资格减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我们这种人,根本没有资格减负

2018-03-15 21:30:18 作者:女侠鵺话 阅读:载入中…

我们这种人,根本没有资格减负

  减负这种说法,大概从20年前我上小学时候就听过了(今天跟人聊了一下发现我刚上小学那会儿还没有实行双休呢,苍天啊~~~),初中的时候曾经大力普及了一阵子,我们都误以为从此要过上好日子了,但我们的小县城实在偏远,加上班主任非常强硬地抵制这个政策,于是减负不减负,我们的日子感觉并没有什么差别

  学生时代我对减负就没什么好感,因为回家做完作业了我爸还是会布置一大堆课外题给我做。他还不怎么信用,说好了做完可以玩一会,结果我抓紧时间做完了以后,他看时间还早,还会就地给我多布置几张,我现在这种磨洋工的作风跟早期的这种经历应该不无关系

  如果真的减负了,就意味着我要提前回家,然后做上更多的练习题,还不如在学校呆着,好歹有小伙伴,还有暗恋对象可以看。

  当时班主任就跟我们说了一句话

  减负减负,越减越负

  我一直印象深刻

  道理其实很清楚,减负这种事,说起来好像很冠冕堂皇,为下一代着想,让他们从小可以健康快乐无忧无虑成长。棒棒的。

  但是在我们当时那个连初中都是要靠考试才能上的年代里,人们从启蒙的时候开始明白,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才意味着一切。

  后来初中不用考了,但至少还有高中大学等着,谁敢轻易卸下这份“负担”?

  要知道像我们这样出身底层普通家庭的人们,考试就是我们仅存的上升路径没有之一。

  只有在学校里,才是我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相对公平时光,那时候无论家里父母是做什么的,大家都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同样的老师上课,接受同样的教育

  看看早在2013年就已经出台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政策制定者的出发点想必是好的,但实际效果,谁看谁知道:

  “阳光入学”,让孩子就近免试,直接的效果是催生学区房的房价,让家庭条件不足的学生,在起点上就输了一筹。

  “均衡编班”的结果,也极有可能是“均衡”地编出“好班”和“普通班”。

  其他像什么“零起点”教学,四年及以上一学期只能安排一次考试,不发成绩不排名,课下不留作业这些“快乐教育”的内容,就说不上是蠢还是坏了。

  现在我们这里公立幼儿园里都不让教拼音和识字,留给小学标准的“零起点”,这样的做法个人是赞同的。

  但是私立园里会学,有“上进心”的家长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专门的培训机构学拼音学汉字,乃至学数学和学英语。“零起点”的孩子和这些有“上进心”的孩子们将来在一个教室里上小学,会是一样的结果吗?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从四年级开始学英语,到小学毕业考试基本的单词句子都学过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学都一样,到了初中又是从字母开始教,对于我们来说是重复教学,对于没学过学生就压力山大,周围的小伙伴们都会写作文了,自己还在磕字母,哪来的平常心

  初中升高中又是同理,生物地理这些学科,有的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压根就没有接触过,到了高中要怎么实现所谓的“公平”?

  小学和初中的负都减掉了,高中怎么办?只要不改高考,所有的压力就都没有变。

  小孩现在上幼儿园,下午三点半放学我都觉得太早,何况是上小学呢。领导们想的是放学以后的责任就归家长了,可是三点半的时候家长在哪?

  有祖辈可以帮忙的家庭还算好,没有人帮忙的父母要怎么抽身去安排小孩?现在早已不是我们小时候脖子上挂着串钥匙,自己走两条街就能回家的时代了。

  教育原本就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好的教育人人都想要,靠什么来争取?

  无论是挤进“名校”,还是让家长里非得有一位抽身专门伺候早早放学的孩子,还是让孩子从学校里出来再走进培训机构,考验的无非都是一件事:

  家长的财力

  条件好的家庭,大可以在学校“减负”的时候,安排孩子在课外接受种种培训,条件不好的家庭,应付学校的开支就已经很吃力完全没有多余能力再去增加一笔开销。

  如果学校抓得够紧,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尚有一丝上升的机会,但现在如果真的实施减负,这些学生唯一的上升渠道都关闭了。

  什么叫做“减负”?现阶段而言,学校的学习算是负担吗?作业算是负担吗?

  小孩如果有了求知欲,要不要因为害怕给他们造成负担而无视?

  凡人们为了能够有一个相对美好未来,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书多做题,并不能算是负担。学钢琴足球画画,哪一样没有负担?在古代不读书去学手艺也是一样,学哪一行在出师之前都要经历漫长积累过程

  我们“减负”,应该“减”的是那些机械的重复,比如强行规定一个单词一个公式抄十遍二十遍这种作业,而不是一刀切地规定不允许学校再办“奥数班”。

  学有余力的学生,接触一下跟更精深的知识,是有好处的事。现在不让学校办补习班奥数班,真正有需要的学生就只能去校外机构花大钱补习,浪费钱是小事,遇到资质不够的老师,把学生教进歧途,毁了好苗子才是血泪教训

  同样的,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不去寻找他们其他的特长,只会“告诉孩子你真棒”,一味地让孩子感受“快乐”,只能造就一批不负责任、抗压力极差的玻璃心。

  有一天我跟小学同学聊天,她说小时候看我每篇课文还有单词啥的都会背,觉得是神人。

  我老实说那是我爸逼的,不背真的要挨打。我是先为了不挨打,然后才对文字有了兴趣的。

  她是平时很疼孩子,“心肝肉”挂在嘴边的那种,当时就感叹说,小孩还是要强迫一点才会好好学,根本不能放任。

  上高中的时候我开始遇到一个非常严厉的老师,单词不过关就会轻则罚站重则抄课文打手心喊家长,我们又没什么骨气反抗,只有每天战战兢兢地背书。那段时间虽然紧张,但想来现在的很多基本功都是那时候打下的。

  后来换了个非常放松的老师,不管纪律不查单词也不强求作业,我的英语单词就是从那时候停摆了,成绩也立马一落千丈,到头来高考勉强刚到三位数。

  这当然不是老师的错,完全是我自己不学习的锅。

  但不客气地说,大部分资质庸常的学生,比如我,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都挺犯贱的,千万不要指望他们在成年之前靠自觉来学习。

  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大面积痛苦中夹杂着一点点因为进步带来的喜悦,而这种微弱的喜悦能冲淡之前很多的痛苦,这也是人们生活常态

  我总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吃过的苦,到老来会一并算到你头上,而人在年轻时候有过挫折训练,至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会觉得天都塌了,或者拼命把责任甩给别人。

  前两天看到报道说Makiyo在母亲去世之后卖掉房子,仍然不知道节省开支,说就是学不会怎么坐公共汽车地铁,反过来呛网友说,不如你来教我?

  她应该就是“宽松”成长的典型了吧,一把好牌生生打烂。

  “轻松学习”从来就只是个伪命题,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只要是学习,就没有“轻松”一说。就是到了各自擅长的领域,也是困难重重

  中国人口基数那么大,无论选择哪一行作为专业,都有无数的人要跟你竞争,普通人本来就是作为分母出现的,只有零星的一点翘楚会杀出一条血路跻身分子的行列。即便大范围扩招了之后,中国大陆好点的大学录取的也还是参加考试人数的极少部分。

  有人总会质疑,应试教育跟真实能力真的挂钩吗?对不起,至少是当下,能考上好大学跟能否拥有较高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是挂钩的。

  就算为了配合“减负”把高考变得容易职场总不会跟着改革,该来的总要来。

  国家能免去学生时代的竞争,但无法阻止社会上的竞争,能免去国内的竞争,没办法阻止国际的竞争。

  把学生之间早已存在差距人为掩盖掉,营造出“和谐”又“轻松”的空中楼阁,把原本属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家长和学生,让学校和家庭双双为难

  又想毫不费力,又想出人头地,这是纯然的蠢;而上位的人告诉底层,你们可以不需要那么努力差不多得了,那就是纯然的坏了。

  好的教育绝不是简单消除竞争,而是引导正当层面的竞争,至少不要因为表面化的“减负”而让潜规则盛行,重现九品中正制。

  至于芸芸众生,独木桥上厮杀过来也只是一个小白领,奋斗终生可能都达不到什么既定目标,更别提减负了。

  :

  本文配图全部来自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从宽松世代走出的人不是废物放弃努力和责任心的才是。

  女侠鵺话原创

  欢迎勾搭,欢迎转发

  转载要提前告知

  女 侠 鵺 话

  一个不求上进的公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