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拳打在桌子上”让他得到了尊重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一拳打在桌子上”让他得到了尊重

2018-05-17 16:34:29 作者:李伊梦 阅读:载入中…

“一拳打在桌子上”让他得到了尊重

  电影推荐 《生命如此美好》:

  『即使我天生脑瘫,

  但我的灵魂完整的,

  清晰感受生命中一切的美好。』

  《生命如此美好》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男孩马特乌斯(卫.奥格尼克饰)天生脑瘫,从小被诊断为植物人,长大后被家人送到精神病院。

  拥有正常心智的马特乌斯特别渴望外人能够了解自己

  因此,他不放弃地通过各种方式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所知的“植物人”。

  后来,在医生尤拉女士帮助下,马特乌斯终于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绽放生命的光彩

  同时众人证明:即使我天生脑瘫,但我的灵魂是完整的,清晰地感受到生命中一切的美好。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让我感触特别深刻

  当马特乌斯用尤拉教会他的特殊符号来跟妈妈姐姐交流时,他表达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人,不是蔬菜。”

  我如同大多数正常人一样,有生命,有情感会思考;也一样渴望爱与理解,渴望与人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关系

  为什么马特乌斯的第一句话是想告诉家人,我不是蔬菜呢?

  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患有脑瘫的马特乌斯一直被误解,没有人把他当成是一个拥有理能力的人。

  个人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时候总会不可避免地被贴上各种不同标签

  就像马特乌斯被专业医生定义为“精神残疾”,是一棵没有理解能力的蔬菜;

  被姐姐认为“医生说他永远都不能走路,您也会为他感到惭愧吧”;

  被神职医生认为“折磨他没有意义,您们得接受现实”.......

  什么是现实?

  他们口中的现实是,接受马特乌斯是一个“植物人”,永远无法开口说话、身体伴有永久性肢体痉挛以及不会思考

  实际上,马特乌斯并不符合这一定义。

  马特乌斯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能理解人们所说的话,他的灵魂是完整且有活力的,唯一束缚他的是僵硬躯体

  当然,马特乌斯也从未停止与人建立链接和关系的愿望

  小时候,因为身体无法自由活动,他只能常常坐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小朋友骑车、跑跳,踢足球观察邻居就是他的社会教育课。

  长大后,他渴望与家人之外的人建立人际关系,想要被对方关注和理解,真正体验自己存在感觉

  于是成年后,马特乌斯的世界里,出现了三个对他具有重要意义女人

  第一个是安卡,马特乌斯的初恋

  她让马特乌斯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憧憬,同时也让马特乌斯体验到了分离的痛苦

  第二个是玛格达,第一个发现马特乌斯有智力的人。她是一个矛盾的人。

  一方面,她尊重和理解到马特乌斯;另一方面,她故意利用马特乌斯来报复自己的父亲

  后来,玛格达擅自离开,没有告别,却让马特乌斯在母亲的前面崩溃大哭。

  第三个是尤拉,特殊教育医生。

  她发现马特乌斯拥有健康正常的心智,并帮助了他证明自己不是一颗没有理解能力的“蔬菜”。

  这三段都是马特乌斯在家之外独立建立的人际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马特乌斯获得了很好的价值体验,能够应对内心一直以来的孤独感和空虚感

  在这里,我需要说明一下。

  据我所了解到,很多患有脑瘫的孩子都能与人进行正常交流。

  甚至最终成功考上大学,比如前段时间考上哈佛大学的男孩丁丁。

  这也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脑瘫患者都有智力问题,或许他们的智力会因为生病而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但这不代表他们有认知障碍,只有得到正确引导,他们一样会有惊人成就,一样能够很好地建立人际关系。

  马特乌斯的心智是健康的,他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他表达总被人误解成“肢体痉挛发作”。

  每当这时候,他就会被人紧紧地按住手脚头部。认为这样能使他免受伤害,但同时也压断了马特乌斯想证明自己的愿望。

  电影里有两个这样的情节:

  马特乌斯在地上移动玩耍时,无意间发现妈妈的胸针掉在沙发底下。刚好有一天,妈妈要外出赴约,但找不着胸针。

  这时,马特乌斯想钻进沙发底下,告诉妈妈‘胸针在这里’。

  但是妈妈和姐姐却认为他想要伤害自己,便拼命地拉住他。

  无论马特乌斯怎么反抗,甚至绝望地发出低吼声,妈妈也没有松手,只是抱着他自喃自语着:“没事了,没事了。”

  因为生病,马特乌斯进食比较困难,加上只能躺着吃饭,他的牙齿经常咬到自己的嘴唇

  在一次喂食的时候,“老妖婆”护工终于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让马特乌斯不把嘴唇咬出血,医院直接安排医生把他的上门牙拔掉。

  这对马特乌斯来说,是一个极大心理创伤

  当马特乌斯被迫失去他的牙齿时,他是羞耻的,是愤怒的,想要报复他们对他的不尊重。

  那一刻,马特乌斯想到爸爸去世前教他‘感到不同意或者生气就一拳打在桌子上’的愤怒方式。

  于是,马特乌斯把自己从楼梯上摔了下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

  当我看到电影中的马特乌斯一人孤独地躺在地上时,仿佛能感受到他的无助和绝望。

  不被人所理解的情绪后面,藏着是他对爱与理解的渴望。

  从这些电影情节中,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马特乌斯受到伤害,似乎马特乌斯受伤了就是他们的错,就意味着他们照顾不周。

  然而,比起过于关注外在,我们却没有看到马特乌斯极力想表达的内心,更多是用我们自以为是常识判断马特乌斯‘什么都不懂’。

   

  其实,只需要我们再耐心点,再用心点,我们就能像医生尤拉一样,发现一个备受煎熬的躯体里藏着一个有趣美好的灵魂。

  事实上,无论是一个健康的人,还是一个相对不那么健康的人。

  他们都会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只是行为有千千万万种。

  比如,有些人会以愤怒来遮掩自己的无能,有些人会用吵架来获取他人关注,有些人会用哭泣来引起对方的内疚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难道马特乌斯没有埋怨命运不公吗?

  有的,他曾经深深地埋怨过。

  尤其是被妈妈和姐姐送到精神病院时,他很痛苦,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他怀疑上帝对自己的仁慈:“万一上帝恨我该怎么办?”也憎恨过妈妈为什么要把自己一个人留下:“我恨她。”

  其实,之所以马特乌斯被送到精神病院,是因为妈妈的年纪大了,实在没有很好的能力照顾好他。

  弟弟是愿意的,但因为刚当上水军,需要远离家乡工作,也就没有能力照顾到他。

  这些问题对于内心敏感脆弱的马特乌斯而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这时的他只关注到自己被抛弃事实

  而电影中唯一有能力的姐姐,是最不愿意照顾马特乌斯的。

  表面以自己有家庭借口,实际上内心对马特乌斯充满着怨恨,甚至直接抱怨妈妈永远只关心马特乌斯。

  这样的她是不可能主动帮忙照顾她口中的“负担”。

  实际上,姐姐的这种行为是同胞竞争障碍的一种表现

  具体表现为,对弟弟妹妹有明显敌意攻击性。

  电影中,姐姐对马特乌斯有很大的攻击性,嫉妒他从小得到父母的所有关注,因而时常会在一旁说丧气话。

  科胡特说过这样一句话:“恰到好处挫折能够促使人成长。”

  我很认同,这是一种积极的成长动力

  但是,如果这个挫折是你无法承受的,不可逆转的的悲剧事件呢?

  谁能真实地做到一始而终地乐观生活

  大多数人遭受挫折、痛苦、害怕、绝望、对一切无能为力的时候,往往更容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例如无行为、逃避、退缩。

  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的,一个人不断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幸运,马特乌斯没有向命运屈服,他的父母也从未想过要放弃他。爱的陪伴,让马特乌斯有勇气力量长大成人

  在马特乌斯小时候,父母不停地带他求诊,给予他足够的爱,力所能及给他一个充满温暖的家。

  妈妈会陪他散步,教他走路,耐心地与他聊天,相信有一天会出现奇迹

  即使后来马特乌斯离开了家,妈妈也几年如一日地在周一来到精神病院与他聊聊天;

  给他带来弟弟在远方寄来的祝福明信片,买他最喜欢巧克力蛋糕来帮他庆祝生日.......

  爸爸是马特乌斯的“魔法师”,会陪他和弟弟玩游戏,帮他修理轮椅

  让他明白工具技术重要性,教会他永不言弃,也教会他用“一拳打在桌子上”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而在电影的最后,这个 “一拳打在桌子上”的愤怒举动,成为了马特乌斯向无知面试官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应该得到该有的尊重。

  电影的片尾,真实的马特乌斯出现在镜头里,他与男主大卫.奥格尼克在聊天,时而哈哈大笑,时而认真倾听。

  这一幕,看得到我热泪盈眶

  因为我知道,他的开怀大笑来得多么不易

   

  真好,看到了一个得到爱和尊重的生命。

  推荐阅读

  你们吵得天翻地覆,孩子一生都在哭

  谢谢你的赞赏鼓励 ☟

  ☟ 失恋、人际关系压力大、焦虑抑郁...

  想要被“倾听”、被“看见”...

  戳原文,预约  心理咨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