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专业,我聊点不严肃的。
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严肃的建议,想获得专业的指点,可以上网搜索一下,多看几篇。
就着话题,我顺便聊点不严肃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读大学当然是为了以后能找份好一点的工作,选专业就是为了将来好就业。但很多人对将来一头雾水;连自己是什么货色都没搞清楚,以后踏入社会想干嘛能干嘛,就更不清楚了。
即便清楚,也存在一个脱节问题——现在很火很热门的专业,三四年以后会变成什么样,鬼知道。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15秒就能让一个人成名,三四年是多少个十五秒?你猜一下。
万一读嗨了,考上研究生,那这个时间至少七年,结局简直无法想象。所以,与其考虑工作、考虑就业,不如考虑下兴趣爱好,跟选对象一样——选自己喜欢的。
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爱好, 那就退而求其次,想想爱情——爱情里会发生的事情,你肯定有兴趣,年轻人都爱好。
例如想破处,那就找个异性多的。男的可以选择外语、会计、金融……女的可以选择理工科,比方机电、土木工程等。
还有人是纯粹的混学历,那就选一些没那么吃脑的,至少是不用考数学的——像什么艺术类、文学类基本都不重视数学。不过我个人不建议混学历。市面上有一种头脑简单的观念,认为“文凭是块敲门砖,有文凭找工作容易点”。有这种观念的人一般是没读大学,高估了文凭的作用的人。他们因为没有文凭被拒之门外,所以认为文凭很重要,如果你给他们一个文凭,让他们进入面试甚至试用阶段,他们就明白:有文凭没能力,始终会被扫地出门。花四年的时间去换一个文凭,简直不能再愚蠢了。
企业的目的是盈利,想着盈利的头脑都是死精死精的,你有几斤几两,人家一下就测试出来——跟个傻子似的、不学无术,有一千个文凭都没用。与其花四年时间混学历,不如早点面对现实,让现实早点把你学习的欲望逼出来。如果有心,在工作中完全可以学到比学校多的、实用的东西。所以不建议混学历。
当然,如果你爸是土豪,你不用打工,只是想拿父母的钱到大学里荒废一部分人生,那可以尝试一下哲学、心理学或者社会学等——研究研究人性,至少了解一下像自己这样的废物以后该何去何从。据说很多思想家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养成。
对于选专业,我听过最臭的屁话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般拿这句话说事的人,通常都有一两个“因为做对选择而功成名就的励志人物故事”,并奉为圭臬。这种套路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拿少量的、有利的内容说事,忽视了大量的、不利的信息。
选择是赌博、是碰运气,是不确定因素,而努力是实实在在的、自己能把握能确定的东西。用腋毛思考都知道哪个更重要。如果想通过选择一个“对”的专业来逃避努力,我告诉你,你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