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了个废物…”有多少父母不会好好说话
卷卷作品
微信ID:SimpleComics
有没有感受过那种
被大人支配意识
又无力反驳的恐惧?
……
最近卷卷看了一个节目
着实心疼坏了
里面的一个小女孩
这个节目形态跟日本一个
老牌综艺很像
然后被“诉讼”的人一般
会站在台下做出回应
要说的这个小女孩
今年才上初一
她吐槽的就是她老妈
的孩子做比较
而偏偏这个“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就出现了:
“妈妈经常说,你这么差,
那谁谁怎么会和你做朋友?”
“每次成绩下来,
一定会先说我最差的那门,
最后
小女孩几乎是带着
哭腔向妈妈喊话:
“老是这样打击我,
我知道别人很厉害,
可为什么我一直在努力,
可是你却从来没有看到过捏??”
这句话一出口
不知道问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
台下的学生们心里也都戚戚焉
而妈妈是怎么回的呢?
“我之所以把你和他们比较,
是为了打击你,
因为,不打击你,你就会飘。”
第一回合:K—O!
你们总是打击我,
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差啊!
我承诺你的我都做到了,
但是你承诺的你做到了吗?
第二回合:K—O!
(你妈还是你妈…)
女儿:那你以后可以不可以
别再说别人家的小孩
比我好的事情的了?
(我承认我做的不好,
可以不可以收敛些)
妈妈继续回避问题:
当你很强的时候
我觉得我是要拍一下
当你很弱的时候
我觉得我要推你一把
你要不停得去实践
有些事情,
你一定要去改才有效果的
…
麻麻你在说什么呢???
(打击还是要打击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不打击的。)
第三回合:K—O!
这几句话
生生把女儿怼得张不开嘴
台上的她早已哭成了泪人
一度想掉头就走
女儿的诉求
只是希望妈妈
多肯定自己一些而已
但更戏剧性的是
那个她妈妈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也不能让自己的妈妈满意
接下来那个真的学霸闺蜜
紧接着也上来吐槽自己的烦恼了
她的父母却也在不断苛责:
而你什么都不行!”
看来
不管孩子多好
在父母眼里
都是有问题的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
一个妈妈去美国
看望正在常春藤
读博士的女儿
不知道怎么就指责了起来
面对妈妈的不满
女儿问:
“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妈妈回道:
“你觉得自己做的很好吗?”
女儿一听
翻身就跳下了阳台,没救回来
明明女儿已经那么优秀
但就是不愿意当面赞美女儿
熟不知
还有许多父母都把怼孩子
当家常便饭
宋丹丹曾在一档
收视率极高的
综艺节目上言语打击
自己的儿子巴图
“我生了一个废物,
啥都不会干,你看看人家…”
巴图被说的抬不起头
躲进鸡窝
但无奈妈妈还是站在旁边一直说
全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我不打击你,你就会飘”
“你就是什么都不行”
“你觉得自己很好吗?”
“我生了一个废物…”
……
这些话放在孩子身上
已经不仅仅只是怼那么简单了
家长好像从来都未意识到
他们这些话里有枪
会对孩子的一生
都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心理学上管这个现象
也被称为语言暴力
一位知乎网友短短几字
“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今天卷卷将用漫画的方式
据调查显示
平均每20个人就有1个人
遭受过语言暴力
每50个人中就有1个人
重者有杀人和自杀行为
有这么严重吗?
——真的有
语言暴力带给人的伤害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语言暴力在一定程度上
2003 年
加州大学洛衫矶分校的
aomiL . Eisenberge 教授
当实验参与者
感受到了杜会排斥时
会激活与身体疼痛相同的脑神经回路
当时
他找来一群人一起
第一轮的时候
3个人之间都可以互相传球
第二轮的时候
就让其中两个人
故意不传球给第三个人
在这个过程中
结果显示:
在参与者体验到社会疼痛时
大脑背侧前扣带回
(dACC)以及前脑岛
(AI)的激活更强了
现在也有广泛的证据表明背侧前扣带回功能损伤导致大量的心理紊乱和不正常的人格质,这些都表明dACC是很重要的部分,是参与行为、认知、情绪调节的共同通路。(互动百科 前扣带回词条)
而这两个部分(dACC、AI)
恰恰也是人体受到身体暴力
会激活的反应区
也就是说:
你骂我一下,和打我一下
还一个更让人震惊的实验显示
语言暴力甚至会
副教授 Martin Teicher
共同评估了语言虐待
对儿童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影响
研究显示:
与没有受过语言虐待的儿童相比
受过言语虐待孩子大脑中的
海马区体积平均减少了6%!
这都会直接导致孩子的
是不是有些细思极恐?
但这些也都仅仅
根本是难以估量的
因为它是一种
阿米尔对伊夏的父亲讲的话
也隐喻了这一点
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
在家经常被骂的孩子
22.1%表现出“冷酷”
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这种不良性格的养成
相当于在孩子的成长
过程中埋了一颗
泰国一家超市,父亲看见在柜台里发呆的儿子,便怒不可遏,把一把枪扔在孩子面前:有种你就别活了!没想到,转身的瞬间,儿子拿起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父亲的一句话要了儿子的一条命。
而真凶并不只是这一句
是这个父亲在此之前
骂过孩子的千千万万句
这已经在他心中
根本无法填补
说到这里
肯定会有很多父母
无法理解
为什么孩子会
听信自己的这些气话呢?
“我并不是真的觉得他是废物啊,
难道他不懂吗?”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
《中毒的父母》中解释到: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这个定义表明,他人的看法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我感知。
这都表明
他人的看法会在很大程度上
左右了一个人的自我感知
但相比于以上种种
更令人心寒的事情是
没有人会觉得骂一骂子女是一种语言暴力
所以就导致
很多遭受语言暴力的人
会对自己的痛苦
产生不确定性
比起那些身体受到虐待的人
他们似乎没有资格叫苦
没有资格抑郁,没有资格生病
但他们的痛苦又是实实在在的
每天回家都战战兢兢
而孩子也不会表达
他们首先是哭泣
之后就变成了麻木
就像有个网友说的:
孩子的沉默、隐忍、恐惧、讨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因为这样的“懂事”,让他们觉得很“省事”。
这样一个“省事”的孩子呢?
最后卷卷想给大家讲一个
从前有两个死对手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
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寒风
就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行人觉得很暖和
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个故事
被称之为“南风效应”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
南风为之所以胜出
是因为他让人的行为
变成了自觉的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最高级的教育
是给孩子启发
让他主动成长
而不是一味的拔苗助长
他需要你,需要你的爱
所以不要吝啬对自己孩子的赞美
夸夸他他真的会很开心的
焦耳:可以没有小鱼干,但不能没有主人的抱抱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卷卷漫画(ID:SimpleComic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