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博士的跃迁之路:无生活,不智慧
◆ ◆ ◆
文 | 方方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哲学理念里提到:当一个人真正搞清楚自己是谁的时候,生活就会为他“芝麻开门”。在TA面前将会出现那条TA一直寻寻觅觅,通向幸福的道路。
我们剽悍江湖的老铁Fanny老师就是用不断学习的钥匙,一路打开了一扇扇幸福的大门。
001 南下打工
1996年大学毕业,有一天,Fanny老师向在厦门上班的哥哥提起:不想被家乡几百元的稳定收入困于一世,也想外出去见见世面。
哥哥入了心,当得知所在的深圳总公司在招人就介绍她去面试。于是,Fanny老师背着包,坐了两两夜硬座,再转大巴、摩托车只身到了深圳面试。最后,成功入职。
回想起这次南下求职的经历,占据了她人生中很多第一次。她时常在为自己当年的勇气和勇敢折服的同时,也有些后怕。
当时深圳市的观澜,治安很不好,怀着想要改变自己的迫切心情,以及年轻的血气方刚,才让她变得无天所畏惧。
002 读研
《扶摇》里的女主角因为有生而平等的精神,与现代社会女性不再依附男人生存,而是可以实现自我救赎道路的心理十分契合。
Fanny 老师也有过扶摇的经历。
当年被男朋友(现在的先生)诗歌、电话、电报的轮番表白打动,她放弃了在深圳公司良好的发展北上相会,虽然男友对她体贴,但是不同意她出去工作而使她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自己。
为了寻找自己,从告别男友开始,Fanny老师毅然离开北京回到了成都。
因为她只是一个专科生,在家乡的一个小县城谋得一份小学英语老师的职位。
她想不能一辈子做男人的附属品,可是自己又没有拿得出手的本事,对生活产生出很大的无力感。
当得知某个镇的一个英语老师在考研,立刻激发了Fanny老师再次渴望改变自己的决心。
然而,并不是有了决心就可以成功。
那就下更大的决心。
第二年,辞职全心备考,经历过单打独斗的挫折,她选择去成都报了英语和政治考前培训班。
Fanny老师不仅考上了,而且考上了公费全脱产的研究生,两年的考研经历告诉她,求学之路为她再次芝麻开门。
003 考博
2010年,36岁,孩子3岁。从怀孕生产到照顾孩子,4年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在孩子身上,她觉得又丢了自己。
那个时候的她,整天生活在郊区的单位,交流最多的是同事和学生,她想融入更精彩的外面世界。
Fanny老师心里明白最好的改变就是向内求。
就像扶摇,当登上王位的长孙无极问扶摇想要什么,他可以帮她得到,却被她断然拒绝了。
扶摇说,她要自己争取。
而Fanny老师也像一名战士一样,手握知识的钥匙再一次启动芝麻开门的程序。
她确定,考博是她必须走的路。
无论是今后职业的发展需求,还是社交人脉圈,博士学位是迈向更高一层金字塔的必要手段。
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资源会主动向你涌来。就在期末学院聚餐的时候,结识了一个刚博士毕业的老师。
这位老师是医学类专业,对于身在医学院校的Fanny老师来说,特别适合。况且医学属于主流,不会被边缘化。
即使各方面条件都符合她的考博愿望,但是前面仍然困难重重,她将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流行病学》,对于没有医学背景、文科出身、统计学为零的考生来说,这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Fanny老师再次找到那位老师请教,一遍两遍的过,慢慢地有了一点感觉,摸到了思路后,细磕重点,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及整理书本全体框架,逐渐掌握了书本的内容。
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出成绩。最终《流行病学》拿到了82分的优秀成绩。
考博的成绩出来了,得知获得了专业第二名、专业方向第一名,心中颇为得意。按往年的惯例,这个成绩被录取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她拿着张德芬的一本心理疗愈的书,独自一个人到咖啡厅坐了3个小时,在读书的过程中,Fanny老师仿佛释放了自己所有的不愉快,心情好起来,一种就要去办大事的慷慨激昂之情油然而生。
001 我的成绩考得足够高;
002 我想读书,不想错过难得的机会;
当你在敲门的时候,即使不断被拒绝,心中仍然要抱有希望,下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
Fanny老师就是执着地去敲了一扇又一扇大门,直到大门为她打开为止。
黄天不负有心人,因为某个学院的学生放弃录取名额,她获得了当年唯一的补录资格。
煮熟的鸭子飞出去了以后,被她又抓回到了盘子里,芝麻再次为她敞开了大门。
Fanny老师不服输的坚持就是她手握的那把金钥匙。
人生和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当她看到猫叔公号的小灶招募文案后,第一时间就付费报名入了后备群。
经历了潜水、打卡、群里互动的过程,Fanny老师依然觉得目标模糊。
但是有一次社群大咖的分享,让她醍醐灌顶,为她带来了切实的改变。
当她听到:“以前总是追求表面的技巧方法,学这学那,而生活并没有改变”时,她心中为之一震,这不是说的我吗?我就是追求表面,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买了大量的书没有静心读,四处学习所谓的技巧也没有做到学以致用。
在跨越一座又一座知识的高峰时,她深刻地体会过基本功是靠每一天大量地练习而打下的,并且让练习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是“每天”。
Fanny老师反思自己每天的生活:读书、写作、复盘、跑步、陪伴孩子、整理房间,这些都是生活的重心,经常在做,并没有把每件事都落实在“每天”,也没有形成固定的内化成长模式。
于是,Fanny老师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列清单,写反思日记。
重要的当日必做的先做,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改变从清单日开始。
首先她把拖延了三年的博士论文完成了,兑现了入群时候的承诺,第一次获得了守信后的幸福感。
正如陈果在《好的孤独》里写的,不要明天去幸福,因为明天之后又是另一个明天。
002 坚持跑步的好处
Fanny老师是一位跑步爱好者,继腾冲和汶川后,今年7月她又参加了曾家山国际越野赛。
合计跑步3.5年,累计4000公里,跑过2个全马,5个半马,3个越野。
一个文弱的女博士在卸去知识的装备之时,为什么瞬间可以变身为赛道上的女战士?
源于热爱和以身作则。
她对跑步时的描写是这样的:水凼凼,溜绳绳,上险山,下陡坡……披荆斩棘,惊险不断。
在一路奔跑的过程中,她欣赏到的是郁郁青山、遍地野花;闻到了陈艾、紫苏的清香;听到的是鸟儿欢唱、溪水潺潺……
她对跑步的理解,是修行,是与自己身体的对话,是体会每个当下的自己,是一种享受。
最近又参加了30天每日5公里活动,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建立一个习惯,促进健康,使身体托起心灵。
她热爱生活,在简书文章里写道:朝霞的时间很短暂,早起看见朝霞,就如给自己的一个仪式感。下班的路途也要与晚霞撞个满怀,因为那是得到美的满怀欢喜。
回想这几年参加马拉松的日子,孩子因为妈妈的跑步行动倍受鼓舞,也参加过三次马拉松和一次越野赛。
Fanny老师读书,孩子也努力读书;Fanny老师看重写作,孩子也越来越喜欢写作。
她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原生家庭榜样,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成熟向上的母亲。
003 面对的勇气和智慧
虽然一路芝麻为她开了好几扇门,但是进门以后等待她的并不是鲜花。
博士论文完成了,虽然拿到了学历证书,因为没有在专业刊物发表规定的文章,副高四年,正高仍然遥遥无期,更令她沮丧的是学位证书还没有拿到。
正在心情很衰的时候,她听到了剽悍江湖花仙子姐姐的故事,被深深的刺激到了。
一个初中学历的花农,可以将日子过出五光十色,可以用生命去影响更多的生命。
她不避讳自己的年龄、职业、学历,而是用行动去改变自己,也影响他人。
花姐姐在社群里坚持每日10项精进计595天,每日分享金句计647条,给人启发;在家里每天给儿子写信计700多封,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不仅是花仙子姐姐努力的方向,更是她对生活的态度。
作为同时代的人,她反问自己:我咋就这么矫情呢?我咋就没有活出自我呢?
Fanny 老师决定再次面对学业,继续未完成的发文道路。本来想开辟的第二职业,鼓励咨询师暂缓,优先博士学位的获得,直到成为一个真正的博士。
Fanny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尊严来自实力,有实力才有底气。
而她的底气来自自强不息,既有凌霄花的美艳,却没有凌霄花攀附的藤:
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时尚教师,没有被感性和理性困于囚笼,满怀诗和远方。
人世间最重要的事是要找到自己,然后做自己。一路求知芝麻才会一路开门,即使年龄日长,也不要放弃前进的步伐,手中才能握住那把幸福的金钥匙。
而这些,Fanny老师都做到了。
-作者-
方方,剽悍读书营老铁,一个文字爱好者,一个拉丁舞的业余舞者,一个终生学习者。
剽悍一只猫和他的朋友们
在一起就是剽悍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