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理了微信好友以后,我过得越来越好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清理了微信好友以后,我过得越来越好了

2018-09-22 20:31:19 作者:田心 阅读:载入中…

清理了微信好友以后,我过得越来越好了

  ☝点击上方蓝字箴言关注并星标

  最箴言

  这里有最辣的菜,最烈的酒…

  作者:田心

  好的朋友不在数量,而在质量,更在于是否真心相交。

  01

  上周同事聚餐,游戏环节,有人提议比拼微信朋友数量,最少的要罚酒。

  这厢3000、2000,那厢800、500,到小周这100,我们都错愕不已。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什么广告商、*主、隔几条街都挨不着边的三朋四友、还有七姑八姨,怎么说二三百人应该是有的。

  小周被罚酒是跑不掉了。

  我挺好奇,小周性格外向,不闷不傲,人缘好,微信好友却只有一小撮?

  聚餐结束,我问小周微信好友“瘦身”的缘由

  小周说:“我有定期清理联系人习惯,不想在别人的朋友圈消耗精力。”

  原来,小周的生存哲学是:

  与其在“点赞之交”中消弭生命,不如把时间留给自己

  除了工作需要,小周把更多精力用来跑步健身、音乐画展、读书旅行…… 在自嗨的路上越走越远。

  想到汪涵节目回应删除微信好友时说的:“这样的生活非常非常轻松,所有时间都是你的,自在一塌糊涂。”

  原来,自带光感的人从来不需要数字堆积出来的“好人缘”,他们自己就充满沉甸甸的生活力

  仔细想想,其实动辄成百上千的微信社交,只不过是在一群“名片”里的佯装狂欢。信息冗杂的朋友圈、五花八门的群聊,多半都是低价值之事。

  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的那样:

  “社交往廉价相聚的时间之短促,来不及使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东西。”

  的确,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时间无价,与其在无关痛痒人身浪费生命,不如专注于修炼自己更为靠谱

  02

  成年人社交要有分寸感,凡事不要太计较,更不要试图讨好。

  朋友M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

  最近,他却心事重重抱怨不已,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事情是这样的。

  还没上班父母就告诉他,在单位一定要和别人好好相处,不要得罪人

  就这样,为了和同事搞好关系,他逢烟就抽、碰杯就喝,连其他部门职员的喜宴他都不落下。

  不光线下这样,线上朋友圈里的各种集赞、拼团、帮转,面对不喜欢的人,他也能有求必赞。

  一年下来,“熟人”确实认识不少,可是胃坏了、钱包瘪了……

  本以为这样就能和大家打成一片结果在年终互评中他只得到一个勉强的合格。他发的朋友圈也常常是冷冷清清,没有点赞、没有留言。

  关于社交,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我把你当朋友,而你只把我当路人”。

  就像M,因为刻意讨好他人,而丢失了自我;为了对方一张“好看脸”,就选择委屈自己,结果收获全无。

  蔡澜在《不如任性过生活》一书中写道:“尽量不看他人脸色过生活,也没必要看他人脸色。”

  不置可否,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社交,和朋友聊天可以放松身心,和同事相处更是维系工作关系的根本需求。但总想着讨好别人,是一件辛苦且有毒的事,而一个人对于“社交”的最好态度就是:不做孤岛,也不做中央空调

  成年人,和谁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喜欢谁就和谁在一起,喜欢才是驱动社交的唯一理由,对于不喜欢之人,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03

  看到这样一句话

  “社交场上的主宰绝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无聊。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总是让你做这个、帮那个的往往是泛泛之交,因为他们从来不会顾及你的感受

  想到前同事Z。

  那时我刚到一座新城市工作,人生地不熟。因为业务往来,和另外部门Z相交,她十分友好,带我熟悉城市、请客吃饭还约看电影,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本想收为知己,却发现Z渐渐有些不太一样。比如,她总是让我帮忙写总结、查资料、填问卷,即便我很忙,她挺闲。

  我想委婉拒绝,她还是笑呵呵地说“等你不忙时候就好”,瞬间有种“被套路”的感觉……

  后来我又主动请吃几顿饭作为答谢,再后来我们就渐渐疏远了。

  北野武在《北野武的小酒馆》中写道:我帮你、你为什么不帮我?这不是友谊。自己需要帮助时不愿意麻烦对方才是友谊。

  深有同感

  真正的朋友自觉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凌驾于你。

  我的好友Q有一阵做微商,起初每天不定时在朋友圈发广告、求转发,可是后来却“销声匿迹”了。

  询问才知,她发广告时特意把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屏蔽了,因为她怕朋友有种“不得不买”的尴尬

  或许,这就是朋友的最高境界吧,互相比心,却不明说。

  是啊,不是每一个认识的人,都可以做朋友

  慢慢清楚哪些人值得花时间去交往,哪些人只能停留在表面,才是摆脱无用社交的第一步。

  04

  其实,一个人的社交观大体能反映出他的生活观。

  那些喜欢在别人的世界里刷存在感的人,大抵是享受众星捧月”的优越感

  而喜欢独处的人,大多是精神自主的人,他们很少需要他人衬托,一个人就能hold住整个世界。

  某节目中,韩雪和奚梦瑶有一段对话

  奚梦瑶为公众言论诋毁而苦恼、为不知道如何讨人喜欢而发愁,而韩雪则一脸自信地回应:“我不在意大多数人喜不喜欢我,我只在意我身边重要的人喜不喜欢我。”醍醐灌顶女神范十足。

  或许很多人会说“韩雪们”有个性、不合群,但在我看来,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这样的人活得真实通透、不拧巴,才是真正活泛了的人。

  其实,生活、做事交友,大多重口难调,如果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只会把自己的人生埋没在他人的世界里。

  打破束缚,听从内心,拿出个性设计自己的人生,两个独立丰盈灵魂才能焕发出最为醇香友情

  又及,喜热闹or好极简,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你社交三千,我好友三十,两者都无可厚非,如果你有能力同时维系好三千人的感情,也算是一种进阶能力。

  最怕就是那种“鸡肋”社交:平时划水,有用时“临时抱佛脚”,还当成理所应当,不感激、不回馈。这种“伪社交”,耗时费心,还是尽早断舍离。

  有人说:好的朋友不在数量,而在质量,更在于是否真心相交。

  完全认可。真正的朋友,不过几十人。真正的好友,足够以一抵百。

  或许,最好的社交是有界限、拎得清;真正的朋友是不打扰、不强求,如果你有,请倍加珍惜

  *作者田心。80后,一生两个追求,一是走自己的路,二是做有趣的事。惟写作运动不可辜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好的人生

  无非是明白道理

  遇见些有趣的人

  请长按下方*

  识别* 关注最箴言

  骑最快的马 爬最高的山

  吃最辣的菜 喝最烈的酒

  读最箴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