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一名艺考生,不是差等生!”
“切,
在文化生中流传着一个鄙视链,保送生>快班>普通班>体育生>艺术生。
在十数年来应试教育的熏陶渲染下,大家对一个人的心理评价都是唯高分不破。那些常年盘踞在旁行榜最上游的大神们,是需要“底层人民”仰望的对象,考试之后老师在讲台上骄傲地念出他们的名字和成绩。
即使是永远被老师当作反面典型、当作“弱智”来批评的所谓“差生”,也做过一个三好学生的梦;即使是那些被家长老师说作没心没肺,脑子里长草,整天嘻嘻哈哈的同学,也有着想要在成绩单前半部分看见自己的愿望。但是却只能默默无闻,埋头书海。在他们之外还有一群被忽略的同学——特长生。
体育生由于每天在操场上汗流浃背,所以大家顶多叫他们一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是对于那些艺术生来说,每次提到艺术生,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讥讽的脸色—
“切,不好好学习,不就是有钱嘛!“
就好比说当时关晓彤考出了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名的好成绩,一时间“美女学霸”、“天才少女“的美誉被媒体用在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上,许多辅导机构和教辅资料找到关晓彤来代言。
“切,就她那点分连二本都上不了!艺考就是好啊,都不用学!“
“这个成绩也敢拿出来炫耀?!媒体就闭眼吹吧,艺考水分多大好像谁不知道似的。“
评论里少有夸她表现优秀的,反而大多是在说她是艺考生,这些成绩根本不算什么云云。
语气就好像当年那些见不得别人好的高中同学们。
似乎只要你带上了艺考生的标签,就不会有人在乎你并不比文化生少的付出。
他们在书桌前刷题,寒窗苦读十几年才考上大学;你只需要吃吃喝喝,每天party就轻轻松松985、211。他们在早晨五点起床背单词、背课文以在周考月考中获得好成绩;你却可以八九点起床,打扮得美美的就去教室画点画,唱几首歌就能在考试中得到赞赏。
谁管你深夜练习,换了多少管颜料,喝了多少护嗓子的药,又跳坏了多少舞蹈鞋;
谁管你为了自己没时间学文化课,在去外地考试的路上都看文化课的书;
谁又会在乎你不敢吃不敢喝,压力再大也只能喝蔬果汁只为保持老师要求的身材;
谁能了解你为了艺考花了多少钱吃多少苦;
谁懂你的梦想你的未来,在他们眼里那不过是不务正业,是走了捷径。
我是一个文化生,经历过早晨五点半起床把小本本举过头顶大声朗读,晚上十点半之后偷偷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书;也有过陪同学半夜偷偷翻墙去网吧看了一夜小哪吒的日子。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谁正名,也不是为了打谁的脸让谁说“真香”,只是大家都有一样的辛苦和一样的前程似锦,谁也没有必要瞧不起谁。
那些为了梦想拼尽全力,流血流汗的艺考生和那些一个人在自习室里坐一整天,下课抓紧机会问老师的人同样值得敬佩;
那些在学校不认真听课,第二天早上来抄作业,却内涵艺考生占文化生位置的文化生和那些以为艺考就一了百了,想要用不到三百分的成绩上一本的人一样值得鄙视。
“你好,我是一名艺考生,不是差等生”!
编辑 | 胡海楠
责编 | 芦 猛
审发 | 王龙龙
本文系中青网教育()原创
转载请留言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