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药神》里台词最少的演员,这次真的该红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药神》里台词最少的演员,这次真的该红了

2018-11-23 14:30:31 作者:谈心社社长 来源:谈心社 阅读:载入中…

《药神》里台词最少的演员,这次真的该红了

  11月17日,章宇遗憾落选最佳男配。

  诚然,奖项是对一个人专业性的肯定,但观众赞许,也是评判一个人演技优劣重要标准

  “从小混社会义气的小混混,最是热血,最是仗义完全看不出36岁,毫无违和感。”

  “如果《我不是药神》里的黄毛是90后演员演的,属于正常,章宇82年的,演这个杀马特风格少年传神,就值得表扬了。”

  “记忆最深的就是黄毛,当场就被圈粉!后面的平台帅气!”

  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

  章宇说:“拍电影是我的工作,是我的生存手段,是我能做得很好的一件事,别的事情我也不会,也没有、不想花那么多精力去琢磨。”

  用心揣摩每一个角色,不动声色表演

  出道十三年的“新人演员”,章宇把一个个小人物演绎活灵活现

  “黄毛”章宇凭《我不是药神》入围最佳男配角 / 视觉中国

  1

  “混混专业户”

  章宇在《我不是药神》主演阵营中,台词最少,只有11句。

  黄毛倔强和善良,全靠眼神肢体动作,传达给观众。

  《我不是药神》海报

  电影里的黄毛,冷漠寡言生人勿进的戾气里又透着点少年的稚气

  这是最普通的小混混。

  刚出场就抢了药贩子程勇的药,被程勇抓到、按倒在地狠揍。

  这个小混混没辩解,因为偷药理亏。

  眼睛里却有一股子倔强和狠劲儿,因为需要药救人。

  《我不是药神》截图

  加入五人卖药小队后,他也很少说话。

  但渐渐把勇哥、思慧和老刘当成家人,说起过去、家乡时,脸上会露出些许天真

  《我不是药神》截图

  今年夏天,通过《我不是药神》,36岁的章宇,毫无违和地变成了20岁的黄毛。

  往前看,他也是《大象席地而坐》里的混混于城。(以下内容轻微剧透)

  《大象席地而坐》剧照

  梳起黑发,蓄着小胡子,叼着烟,俨然一副帮派老大样子

  这是大佬级的混混。

  《大象席地而坐》截图

  今年年初,第6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特别提及影片《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剧照

  这部长达230分钟的影片,至今未在大陆上映。

  很多观众还无法看到,这个成为了混混头子的章宇,如何与现实斗争。

  电影里,章宇饰演的于城,因睡了哥们儿妻子,导致哥们儿跳楼自杀。

  《大象席地而坐》截图

  在此之后,他还若无其事地去请漂亮女孩吃饭。

  脸上一副无所谓实际上是世界之大,自己无处可逃。

  黄毛的戾气里背后是本真善良,于城则是由内而外的阴狠,老辣。

  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混混,在章宇演绎下,浑然天成

  两个角色唯一相同地方,都是小人物对于命运普遍无奈

  而看完近期上映的《无名之辈》,社长觉得,章宇这次真的该红了。

  电影里,他饰演了一个小镇上的持枪劫匪——胡广生

  这个人物,和黄毛相似,却更外放、也更内敛

  《无名之辈》海报

  可以接受因抢劫被抓,却不能忍受“尊严”被践踏

  《无名之辈》预告片截图

  有拿枪威胁人的狠厉,也有不敢下手的胆怯

  《无名之辈》预告片截图

  答应帮高位截瘫的女主马嘉祺自杀,却又内心挣扎

  《无名之辈》预告片截图

  后来爱情发生时,满腔温情

  《无名之辈》预告片截图

  决定结束“抢劫”这场闹剧,无比坚定

  《无名之辈》预告片截图

  以及最后,被命运戏弄的愤恨、无奈、绝望不甘……

  《无名之辈》预告片截图

  胡广生在章宇的演绎下,不再扁平。

  这些电影经历不免让人以为,章宇是“混混专业户”。

  但是,演一次被观众记住的混混容易,难的是演几次都能被人记住。

  章宇能体会小人物,因为他拿自己只当普通人

  2

  水到渠成的工作

  没有哪个明星,会把一些烂梗和“俗气”的想法,若无其事地发在微博上。

  图片来源:章宇微博

  图片来源:章宇微博

  这样毫无形象文风似曾相识

  没错,就像你身边的某位逗逼朋友

  有网友曾针对某明星发表评论说:

  “我不认为谁真的淡泊名利,如果有,那算他牛。”

  章宇不牛。

  他不淡泊名利,却也不挖空心思投机取巧

  1982年出生,2005年出道拍戏,2018年,年近不惑时,章宇才迎来名气爆发

  但大器晚成这个词并不适合他。

  谈及演戏上的成就,章宇说到“水到渠成”这个词语

  他说他会选择先凿渠,“我把自己的事做好,渠成水总会到。”

  26岁的章宇从贵州来到北京,第一年接到冯小刚《唐山大地震》的戏份,在里面饰演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小战士

  章宇饰演的小战士

  只有一句台词。

  但为了更加贴近人物,他开始对自己进行由内而外地塑造

  唐山大地震中的解放军们,救灾后精疲力竭,为了拥有这样的状态,他连续四天进行超负荷锻炼

  为了了解那个年代人物的心理状态,他读了电影原小说《余震》、纪实文学《唐山大地震》。

  看完觉得不够,又找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反复磨。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一个皮肤黝黑,身体健壮,眼神坚毅的小战士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冯小刚面前。

  章宇信心满满地说,“导儿,小战士那句台词我准备了两个月!”

  没想到生活给他开了个玩笑,因为某些因素,小战士的戏份被删掉了。

  冯小刚拍了拍章宇的背说:“咱们下次。”

  第一次演艺事业失败告终。

  随后,演配角、演话剧跑龙套,他一边拍戏,一边生活。

  2016年,章宇主演了现实主义电影《巧巧》,饰演混混青年李卫。

  《巧巧》截图

  《唐山大地震》中的小战士,是只能靠着小说和电影去代入的人物。

  这次的李卫,几乎生活在平行年代。

  怎样能更接近他?

  章宇的答案是,成为他。

  他提前一个月去了电影拍摄地——云南,找了一家小破旅馆住。

  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用“李卫”这个名字,和当地的小混混每天待在一起,打台球、打牌、喝酒、洗澡、吃饭。

  等到电影拍摄时,他真的就成了个云南当地小混混的样子:家里有点小钱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样样都沾。

  《巧巧》截图

  《巧巧》入围第六十七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反响不错

  但低成本、少宣传,加上主演没什么名气,国内几乎没几个人知道。

  这时候的章宇,已经34岁。

  成名后提及电影《巧巧》,他还挺高兴:“《巧巧》去了很多电影节,当年在柏林也蛮受欢迎的,票卖得非常好。”

  拍戏对于章宇来说,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可能受不了那样,一整年都在拍戏的节奏

  我太懒散,也很懒惰,不算是一个勤奋的人,必须得大部分时间闲着,对我来说,这个节奏是比较舒服的。

  圈中好友劝了我十年,不过并没什么用。”

  这个自称“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社会闲散人员,一年可能只有三分之一时间是个演员”的人,在火了之后,本着“尽量少露脸,最好只在作品中”的原则,推掉了大部分的采访和片约。

  对待大幅提升知名度的黄毛一角,他说:黄狗一去不复返故事里聚,故事外散。”

  图片来源:章宇微博

  角色再知名,电影再卖座,演员始终不是他生活的全部。

  3

  饿不死的生活

  娱乐圈里提升自己名气、取得成绩方法有很多种。

  只要放得开,机会总会来。

  可这些章宇都没那么在乎

  与其他人相比,章宇“懒”了很多。

  包括《我不是药神》在内,算算他拍电影的频率大概也只平均一年一部。

  拍这么少的戏,如何生活呢?

  “反正饿不死。”

  最拮据的时候,没戏拍,没有经济来源,章宇全靠着一帮仗义的兄弟帮衬。

  不拍戏,干点什么好呢?

  章宇想到自己有个拿手好菜——烧牛肉

  于是和哥们合伙开了个快餐外卖店,名字取得也是十分接地气,名为“二娃盖饭”。

  虽然每天各种蔬菜烧牛肉,略显单一,但胜在食材新鲜分量足,价格便宜

  生意做得风风火火,小日子过得甚是滋润

  后来章宇接到新戏,“二娃盖饭”营业两个月就关门了 。

  提及这段经历,他说:“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也是一种体验。”

  没有房子车子,没有固定收入,甚至有戏接的时候还挑挑拣拣。

  成名之前的章宇,日子过得挺舒服。

  他说,一个相对安稳居住地,没有太多的打扰,开心的时候能和朋友喝上两杯,日子过成这样,就算理想状态。

  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成名之后,他反倒有些不习惯。

  和大部分演员、明星相比,章宇并不喜欢这样的介绍:我是“黄毛”章宇、我是演员章宇……

  在他的微博上,写着自己的简介“一个伪大的,呈实的,奸墙的,睾伤的人”。

  图片来源:章宇微博

  原话本是“一个伟大的,诚实的,坚强的,高尚的人”,经他戏谑改字后,变成幽默的自损。

  比起少年“黄毛”、老大“于城”、或者“演员章宇”这些标签,如果非要介绍一下自己,最好的大概是这四个字:

  我是章宇。

  4

  好生活与好演员相辅相成

  徐峥上周获得最佳男主时,又重提了他之前说过的一个观念:“好演员的春天到了。”

  这个时代,阅片丰富的观众们,对颜值套路日益厌倦,他们的眼睛更加雪亮,对演员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究竟什么样的演员才是好演员呢?

  一年拍摄十一部戏、365天工作无休假,忙成拼命三娘仍被诟病“烂片女王”?

  资源好到爆炸,却不走心出演,结果被群嘲“毫无演技可言”的抠图明星?

  对比之下,“懒人”章宇,做到角色基本零差评实在称得上一句“好”。

  很多时候,演员的适当“偷懒”,对生活和自我有更多的感悟,才可能有角色的多样性真实性

  曾经“在八个月内连拍三部戏、后来完全没感觉”的冯远征,在《表演者言》就有类似表达

  “表演是有方法的,它需要你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多观察、多体会。

  而且一个好的演员,他需要表演出一个角色的内在,就是他的筋骨。”

  《今日影评·表演者言》截图

  《药神》里和章宇剧组的王传君,在凭借“关谷神奇”一角爆红后,销声匿迹

  于是数年后,有了《罗曼蒂克消亡史》里惊鸿一瞥的的配角马仔,以及《我不是药神》里让人泪目的白血病人吕受益。

  《我不是药神》海报

  行业里,多的是靠一个形象设定,常年活跃公众面前的人。

  不是说不好,只是对演员来说,当一个角色、一种人设太过强大和亮眼,有时反而成为了一种束缚

  适当地偷懒,有时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才能更好地去做其他的事情。

  给文章点个赞吧,希望章宇,能更火一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