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后的曙光,耀眼无比
收拾行囊,即将启程奔赴向往已久的大学,离别的站台上,是来自朋友的祝福,亲人的叮嘱和依依不舍。
一年前,我还是一个在年级末尾徘徊的差生,家人们对我已经不抱希望,他们觉得只要我能高中顺利毕业就很满足了,不敢奢望我能考上大学。这不怪他们,因为当时就连我自己都觉得大学是别人的梦想归宿,而对我来说,大学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高中三年,我的成绩从最初的中下水平,慢慢滑落至倒数行列,老师和父母多次找我谈话,希望能让我的成绩有所起色,然而那时的我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
高二整整一年,我的成绩稳稳地在年级倒数10名内徘徊。上课时老师们对整天昏昏欲睡的我失望地摇头,父母则对毫无上进心的我再无希冀,他们的态度从之前苦口婆心的劝诫渐渐变成了听之任之的无奈。
周围的同学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努力拼搏,高一高二的课间休息,同学们还曾追赶打闹谈笑风生,一进入高三,班级的气氛明显紧张起来,课间也变得异常安静。原本在课间嘈杂环境中睡得沉稳的我,在此时异常安静的课间环境里反而再无睡意。看着周围一张张无比认真的脸,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碍眼的存在。
在这个应该为自己的将来拼搏的年纪,我并不想自甘堕落,于是我悄悄将电脑放进了楼上的储藏室,开始在原来每天用来玩乐的那一方空间里与各科学业进行艰难的较量。
课堂上我开始尝试着认真听每一节课,专心做着笔记,然而那些原本还有些熟悉的英语单詞、反应方程式、数学图形……此时全都像生涩难懂的甲骨文一样在我眼前围绕,让我眼花缭乱。原来,我和它们已经陌生到了如此地步。
刚刚才树立起的一点点信心顿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幸而班主任发现了我的改变,及时对我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
即将被浇灭的希望之火又被重新点燃。几门学科里还算说得过去的数学成为我的主攻对象,课间我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对不懂的题一个个问,问过之后再自己进行总结,把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梳理记忆,再找相同的类型题来练习,保证通过问一道题攻克一类题。
英语一向是我的硬伤,英语老师习惯课上让同学们轮流把做过的习题讲解一遍,每每轮到我时都是做错的题。毕竟那时候自己的英语准确率已经很低了,我总是站在那里什么都讲不出来,次数多了,在课堂提问时老师会直接跳过我叫下一个同学起来回答。
如果是以前我会毫不在意,但此时我决定改变现状。每天闹铃响起的时候还不到我起床上学的时间,我就在床上开始背诵英语单词;上学放学的路上我拿着英语语法和固定搭配,边走边记忆;英语课上我会将每道题的解题思路认真地记下来,晚上再把做过的题重新做一遍,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我会在第二天立刻请教同学和老师,后来英语课上老师重新让我回答问题时,我开始不再沉默不语。
在我开始改变自己的一个月后,迎来了学校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长舒了一口气,努力的成果就是我前进了50名。虽然仍是在排名榜的最后一页,但我已经看到了暗夜前的一丝曙光。
班主任为我制定了下一次努力的目标,我又看到了老师们对我充满希望的眼神。家里的气氛也有所改变,原本不敢讨论的大学话题,也开始被重新提起,虽然父母对我的要求仅仅是考上一个专科就好。
我想既然已经决定放手一搏,不如拼尽全力,让自己不留遗憾。认真分析了月考各科目的分数后,我发现数学和英语在自己的努力下有了不小的进步,其他科目虽有提升但进步的幅度不大。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在保证数学和英语复习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其他科目的投入精力。
因为前面已经比其他同学落后太多,所以我要更加努力,珍惜每一分钟。在别人还没有起床时我已经开始记单词、背诵各科的知识要点;在别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我仍坚持挑灯夜战,攻克一道道难题,把不会的题目一个个记下来,等着第二天去求教。
我给每一个科目都准备了一个错题集,把做错的题抄写下来,分析做错的原因,留下解题思路。每过半个月我都会把错题集从头到尾看一遍,保证考试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确保曾经掌握不牢的知识点已经牢记在心。
时间悄然而逝,我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一场场大大小小的考试中,我的成绩排名一点点前进着,终于达到了年级中等水平。
老师对我的肯定和父母对我的期待,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我独自一人去爬山,在到达山顶的那一刻,我忍不住痛哭流涕。从自己放弃自己和被别人放弃,再到通过努力重获信心,然后再次被人信任,我在这场艰难无比的逆战中,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曙光。
成绩趋于上升的同时,也出现了波动起伏,原来毫不在意的考试,现在每一次我都认真对待。压力随之而来,本来还想继续突破自己让成绩有所提升,但越在意反而效果越差,考场上总会出现忙中出错的低级错误。
我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太大压力,于是放平心态,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是一场随堂测验,静心答题,认真分析每一道题,确保会的题要百分之百做对,对于自己把握不大的题先放过,等有时间再回头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