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从农村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我从农村来

2017-10-23 09:30:09 作者:王老五 阅读:载入中…

我从农村来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上面的蓝色字体“致远悦读公社”再点击“关注”,让我们在改变世界以前一起阅读,让我们在阅读之后一起进步。

 

古语云:四十不惑,是说四十岁的人经历了很多的坎坷,有了丰富的阅历,也有了自己人生固定的认识,不会再去追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不会轻易的被环境改变了。他们知道生命的不易,懂得去尊重别人,面对表扬能礼貌的说声谢谢,面对诋毁能宽容的笑而不语,面对平淡生活能安然处之,面对急迫的事情能不急不躁,而我,已到这个不惑之年,不能辜负了这个年龄、这个心境、这个时代。

能走到今天这个年岁,其实都是从前的日子一天一天的累积、一秒一秒的走过,不差一分一毫,没有骤停、没有跨越,纵然是做梦,心脏也在有力的跳动。今天的生活,感觉已经走到初中时政治课本上所讲的“小康”了,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生活安逸无忧、精神丰富恬静、工作游刃有余家庭幸福安然。所以,静下来的时候愈发的怀念过去的时光,尤其是小的时候曾经走过的那段“苦”的日子,那些在农村悄然溜走的童年和少年,不忘过去,方能瞻望未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方能规划自己到哪里去,牢记过去的贫穷苦难,方能感恩当下的富足与平安,然后去踏实工作、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小时候在农村曾有过的艰苦日子,时时给我以警醒,让自己明白生活是什么、亲情是什么、爱情是什么命运又是什么。老家是莘县北面燕店镇的一个村子,和所有的农村一样,在我小时候这里也是一个穷的叮当想的地方,虽不至于没有饭吃,但也是经常吃窝窝头、菜团子。甚至连吃饭的小桌也没有,每到吃饭的时候就把风箱放倒,把菜放到上面,一年到头也就是过年的时候能吃到一些肉。过年的时候从村里有杀猪的人家里买一点肉来,为了防止被老鼠偷吃及肉会变质,都是用绳子系起来挂在院子里的铁丝上,我那个时候总是会仰着头去看那块猪肉,盼望着它能少一下一块来,这就说明吃饭时可以吃到肉了。

不过年也偶有吃到肉的时候,有一次家里养的鸭子吃到了拌了药的一点麦种,被药死了,母亲心疼这么好的肉被扔掉,所以就给炖着吃了,第一顿先少吃一点看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后来证明母亲是正确的,我们都健康的活着,虽然当时心情是很忐忑的,但还是抵挡不住肉香味的诱惑,我想之所以母亲会选择冒险,更多的可能是对孩子的一种愧疚和对贫穷生活的无奈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我就是在一个“战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没有上学的时候,我会和同一个胡同的弟兄两个打架,打不过别人就跑,跑到墙上还会不服输的跟别人对骂,也因此而练出了敏捷的爬墙上树的本领。上小学了,每天放学后就是和同村不同街的人打坷垃仗,经常有人被投的头破血流,现在想想都不清楚当年为什么会打仗。稍大一点,就会去地里偷玉米、地瓜、黄豆夹、茄子等一些东西来烧着吃,有时也会去马颊河里摸鱼来烧着吃,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好玩,总之,凡是能吃的东西肯定会去下手,也不管是不是偷别人家的还是自己家的。

那个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玩具,过年的时候村里有杀猪的能得到一个猪尿泡(zhū suī pào)都会玩上半月二十天的,直到玩的没气了、干瘪了。其它的玩具都是自制的,比如洋火枪、铛、弹弓,这里面最复杂的要算是洋火枪了,由链子扣、钢管、粗铁丝和胶皮制成,能有一把好枪甚至都可以成为身份的象征。最普通的玩具就是弹弓了,每个小孩子都有一把甚至更多,我也经常像模像样的去打鸟,而实际上一次也没打着过,倒是打到过别的小朋友,被他的父母给找到家里去。也打坏过电线杆上的路灯,被大人发现了,给追着骂我们捣蛋。

我有一件同龄的农村人不常有的万花筒,是我叔从外面上学时买给我的,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时光,因为我当时可以决定由那个小伙伴看多长时间,甚至可以因此而决定跟谁玩不跟谁玩,这难道不是儿时最大的权力吗?

村里的代销点也没什么零食,有一点麻花、大糖、大米花或者鸡汤瓜子什么,就这样一些东西也是买不起的,当时的火柴是二分钱一盒,醋是二分钱一斤、酱油是五分钱一斤,用一个竹筒做的提子从大缸里舀出来,也不晓得当年的老板懂不懂的往里面掺水。

那个时候,母亲把钱放在柜子里的盘子里,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个盘子从来没有空过,因为,我曾多次把母亲的钥匙偷来打开柜子偷钱花,其实每次也不敢多拿,怕被发现,最多也就是拿个一毛两毛的,够买一袋鸡汤瓜子就行了,那时候鸡汤瓜子是八分钱一袋,后来涨到了一毛钱。

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甚至还没有电,我们村通电是一九八五年,我小时候所有的游戏都跟电没有关系,捉迷藏是当时最流行的游戏,没有电的农村街上还是比较亮的,尤其是在月亮高悬的晚上,我们会藏在任何一个麦秸垛的垛顶、玉米秸垛的里面,或者任何一棵树的树冠里、任何一家的牛棚或猪圈里。

村里有一个池塘,是我们的天堂也是鸭子和鹅的天堂,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泡在里面,也不管里面鸭粪和碎玻璃有多少,我就曾经被玻璃给扎破过脚心,很长的一个口子,我奶奶给我找来一些烟灰撒到上面,然后把一些旧衣服的布条条缠上去,掂着脚尖走了几天也就好了。不过,在池塘里也有意外惊喜的时候,总有不知谁家的傻鸭子会把蛋下到浅水边上,我就像捡到宝贝一样的一溜烟跑回家,甚至连裤头也不穿,然后就焦急的等待这只鸭蛋会变成我的餐中之物。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梨树,据说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我爷爷小的时候这棵树就是当时的样子,上面嫁接了鸭梨、莱阳梨还有杜梨(音),每到梨子成熟的季节我总会爬上去,一吃就是半天。有一次却遇到麻烦,我去摘梨时没有发现树上不知什么时候有了一个大大的马蜂窝,我的出现惹恼了那些蜂,因为在我出现之前这里是它们的势力范围,所以倾巢而出痛击来犯之敌。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脑袋上被蜇了很多的包,奶奶用煤油灯里的灯焾给我的包上滴煤油,痛的我哇哇大哭,估计是我出生以后第二次用尽全身的力气来哭。把爷爷心疼的不得了,当晚就用火把把那个蜂窝给烧了,我看着蜂窝在黑夜里烧尽,然后我的头紧接着就不痛了,一种复仇之后的快感离开吧很多年。

家里有个压水井,每天放学后我最头痛的事就是压水了,但没有办法,母亲要去地里忙大活,这类的小事就只有交给我了。我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我在压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指给压破了,浓浓的鲜血伴着我钻心的疼痛和眼泪一起冒出,现在想起来心尖上还会震颤一下,真疼呀。

小时候的冬天要比现在冷的多,并不但但因为缺少衣服的原因,确实是真的冷。记得有一年,地都被冻裂了,现在纵然是再冷,也很难见到地被冻裂的现象。我有一件由父亲的军装改装的大袄,很有现在的军大衣的味道,伙伴们都很羡慕,有时出去玩,会轮流着穿一下,不是为了御寒而是为了感受一下“军大衣”的味道。

到三年级的时候就有晚自习了,多数时候是自己带蜡烛去学校,也有带那种有灯罩的煤油灯的同学,或者把大白菜的根(有拳头那样大)中间挖空,然后把自己收集的蜡烛油放到里面,加上灯芯来点,也是很亮的,只不过在燃烧的时会发出啪啪的响声,还会往外面蹦出蜡烛油来,并不常用,也没那么多的蜡烛油可收集。我们会用两根手机沾上蜡烛油,然后再捏到柏树的叶片上,制做漂亮的“树花儿”。

小时候没有这么多的家庭作业,甚至没有作业,每天放学后要么是去地里割草,要么是去河道里放羊,割草是一个比较苦的活,要钻到玉米地里或者其他的地里去,玉米叶子剌到脸上遇到汗水会火辣辣地痛,割完后还要去河道里或水坑里淘草,因为不知庄稼地里是不是打了农药。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家里只养过羊和猪,不像其他的伙伴家里养了牛或驴,那用草量就大了。但更多的时候我会选择去放羊,把羊赶到河套里,接一根长长的缰绳,然后就可以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以变幻莫测的姿态飘过。或者几个小伙伴一起打扑克,至于羊吃的饱吃不饱就不去考虑了,反正它也不会说话。

小时候的零花钱就是来自于父亲的酒瓶,卖酒瓶一直是我的专利,有了钱就可以奢侈地去买点零食或者玩具。有一次几个伙伴商量一起去赶年集,都快要走了,我还没有足够的钱,情急之下把父亲还有半瓶酒的酒瓶给卖掉了。

等到村里通电之后,也陆续有两三家买了电视,我也经常去别人家里看电视,自己带着凳子,不管什么电视都看,印象最深的有:《射雕英雄传》、《再向虎山行》、《绝代双娇》、《上海滩》、《乌龙山剿匪记》、《警犬卡儿》等,都给童年留下了无限的精彩。

村里殷实的人家结婚时一般会请一场电影,那是一个村子最隆重的节日,天还没有黑就有人去占地方,有的推着地排车,有的带着长凳,夏天的时候还有人带着草笘子,往地上一铺,往往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因为很多电影其实都是在重复的播放。我好像没有睡着的时候,毕竟小孩子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了凑热闹,但有一次我也“睡”着了,直到父亲把我背到家才扑哧一声笑着醒来,父亲知道受骗之后,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印象最深的电影有《木棉袈裟》、《神秘的大佛》、《戴手铐的旅客》、《月亮湾的笑声》、《秦奂生上城》、《少林寺》、《少林小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圈席筒》等,都给自己留下了很多的欢笑和记忆。

农村人是纯朴的也是狡诈的,是易足的也是贪婪的,是互相关心的也是自私的,是讲义气的也是有着自己小九九的,所以,我从小也经历过不少让自己愤闷的事。被大孩子欺负的时候,我知道了这个世界原来以弱肉强食为生存法则,要想不被别人欺负除了让自己变得强大之外别无他法;当我羡慕别人家的富足的时候,我知道了没有人会施舍给你尊严与富足,所有的这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当做错了事不敢回家一个人在外流浪的时候,我明白了自己做的事要自己去承担责任

现在的老家,虽然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还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而一些变化了的年轻人则再也不甘心留在农村。留在农村的人对土地是虔诚而认真的,他们认真的伺候着土地及他们的庄稼,他们比我对待工作要认真的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靠什么生活。细细想想自己工作这十几年来,似乎已经淡忘了那份对工作的虔诚,有时也会得过且过,有时也会自欺欺人,忘却了工作是让自己过上有体面生活的根本,是让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尊严的基础。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这些文字的原因所在,就是要努力的去回忆一下当年的自己,是如何的单纯与弱小,是如何的简单与贫穷,与当下相比,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进取、不守法、不安分?与那些当年比自己还优秀但现在却还在农村老家努力耕作的伙伴比起来,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感恩、不回报、不真诚、不自爱、不坚持

坐下来想一想,再想一想,再想一想,如果还是想不通,那就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重新去寻找自己当年的根,循着规定的路线踏实的走下去,不违规不逾矩,平平淡淡却真真实实,用阳光心态过阳光的生活。想想从前的一无所有,看看现在的衣食无忧,唯有用感恩的心努力工作与付出,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这个岗位、这个环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我从农村来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