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打破幼女性侵沉默,超越“熔炉”的惨剧,三色事件后:拿什么拯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打破幼女性侵沉默,超越“熔炉”的惨剧,三色事件后:拿什么拯救

2017-11-30 07:30:32 来源:唯美心推荐 阅读:载入中…

打破幼女性侵沉默,超越“熔炉”的惨剧,三色事件后:拿什么拯救

“你嫌孩子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嫌你孩子小。”

“我们生活在一个嘉年华似的时代,喧嚣之下我们没有时间耐心,去重新审视成长的意义。”——《嘉年华》导演文晏

11月,大概是“多事之秋”,发生了太多负面的社会新闻,以至于让人反问:我们生活的周遭环境是怎么呢?特别是最近颇受关注的“三色幼儿园”性侵虐童事件。

恰好,这月底上映了第一部关于幼女性侵题材的中国电影《嘉年华》,再一次让我们审视,社会对于孩子关注的缺失,教育下的漏洞……

四年的筹备、一年的剧本打磨,这部影片并非只是一次不负责任的社会新闻事件的改编,而是经过深入思考后有态度有意义的创作。

为此,电影《嘉年华》更是斩获了无数大奖:

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提名;更是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电影。

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剧情片提名、最佳导演提名(三项提名);并且导演文晏凭此片斩获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第54届安塔利亚金橘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影片及最佳女演员;

第一届平遥电影节上,斩获费穆奖最佳影片;在土耳其安塔利亚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

纵然,没有知名演员、流量担当、话题人物……更无大肆宣扬,哪怕公映首日排片率仅1.2%,但并不影响它在豆瓣上获得8.7的高分,口碑爆棚,而同时也引发大家深入的思考。

甚至有网友说道:“我们不但拍出了超过《熔炉》的电影,还上演了超过熔炉的惨剧。”

从携程到三色,从上海到北京两个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虐童事件,逼迫所有人直面潜藏在身边的困境,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愤慨。

刚好,这部片子探讨的关于敏感词“性侵”,或许若不是因为这几天甚嚣尘上的关于“儿童猥亵、性侵”事件,此片的关注度会更少。

电影《嘉年华》,可以说是一部温柔又残酷的青春物语。

它鞭挞了对于女性的虐待与边缘化,在这片看似充满阳光之地,却有着无数黑暗。

影片用克制冷静的写实风格,刻画了女童被性侵的事件及其所处的麻木冷漠的社会环境。

通过两个女孩故事线,聚焦未成年少女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恶意和困境,还被视作是一部难得的有勇气有力量的电影。

以冷静但不乏力量的叙事,写实但依然保有暖意和美感的独特风格,电影以“打破沉默”为主题,讲述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痛点,即“未成年性侵案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她们的嘉年华,还没开始,就已经被摧毁。

因为懵懂,尚不知自己遭遇的究竟是何种程度的侵害,以至于在片中令人心碎地发问:处女膜是什么?

当早已离异生活并不幸福的小文妈妈,得知女儿被侵犯后,却是气急败坏的直接给了她一巴掌,扯掉小文衣柜里所有的裙子,并歇斯底里地骂道:“我让你穿这些不三不四的东西”,甚至还把她拖到厕所,一把剪掉她的长发……

影片里反映的都是最最现实又最最冷漠,直戳人心的底线与黑暗(剧情不做过多透露,想要了解的建议电影院观看):

当证据确凿,会有假的证据来覆盖与推翻;当人心所向,会有可笑的公示来草草了结。所有的真相,藏在背后,堵在心口。

看似偶然的刑事案件,它却是许多社会因素合力酿成的必然结果。只是这种必然,可能发生在陌生人身上,也可能是自己身上。

除了施害者的丧心病狂,与孩子最亲近的亲人老师对孩子保护的缺失也是这类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

影片里没有英雄主义的救赎,演员耿乐饰演的父亲就是这样无声的、甚至是苍白的陪伴着创伤重重的女儿。演得太真实,看得太难受。

这份真实与克制,也让整部影片的基调脱离了煽情的套路,没有洒狗血式的表演,剩下的是赤裸裸的真相!

导演文晏没有刻意渲染侵犯者的可憎,而是不吝笔墨地书写了“性侵以后”的群像。而这恰恰是我们最容忽略,也最真实的映射。

这些“群像”正是:家庭、医院、警方、律师……

在家庭,得知被性侵后,小文的妈妈剪掉女儿的头发,并斥责小文:“叫你穿那些不三不四的衣服!”

而小文的父亲保持庸弱;小新的父亲(另一个受害者的父亲)则选择与刘会长私了,因为“就算判了刘会长又怎样?他关几年再出来可以继续呼风唤雨。但我们的孩子呢?就要被人们说三道四……”

据说,不快乐的小孩都渴望着快快长大。

张爱玲说: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拿到第一笔稿费买的东西就是一支口红。

口红、高跟鞋就像长大成人的标配,好似拥有了它们,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谁知道长大后,还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在前方呢?

13岁逃离老家,三年中流浪过15个城市的未成年“小米”,于她而言,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除了生存,活下去,还有什么?

影片的最后,小米的出逃颇有隐喻意味。她穿着美丽的白裙子、高跟鞋,漂亮的耳环,骑着小电驴,奔驰在大路上。她前方的拖车上,正放着撤离的梦露雕像,风情全无,像一个破败的巨大娃娃,不知道要送往何处。

殊不知,人们在谴责犯罪的事实,却忘了不论怎样的世界,罪犯总会存在,而对受害者的关爱,恰恰总被忽略、缺失……

就像电影《嘉年华》里,我们讨论的是性侵,又不止于性侵,女孩什么都没做错,却承受了最多的非议,被剥夺了最美好童年时光

他们批评你太过打扮,却忘了指责禽兽不如的坏人;他们安慰坚强勇敢,却忘了坏人还在逍遥法外,如此下去,总会出现下一个女孩继续哭喊:“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

最可悲可恨的是一些“平庸之恶”的父母,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耻辱,一桩需要掩盖的丑闻,还打骂孩子的“不检点”!

甚至认为,既然伤害已经造成,且无法弥补,不如要一些实际的赔偿来得合算。而他们却没意识到,它戕害的是孩子的一生。  甚至,很多孩子都走不完这一生。

家庭、医院、警方,他们本该是女孩们受伤后的保护伞,却变成最尖利的刺刀,一次次戳中女孩的心。在金钱、权势的博弈中,没有话语权的孩子成了牺牲品。

被伤害的人不但改变不了世界,自己也被世界改变了(残害)。

在一个五光十色鱼龙混杂的世界里,穿着白裙的纯洁少女,成了最容易下手的目标……

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暗流涌动,将艺术化的电影语言和悬疑类型相结合,以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社会事件,从边缘人物的命运,审视当下社会,同时也体现了导演女性视角下的悲悯和善良

电影《嘉年华》预告片

人性扭曲为兽性,当色彩斑斓成为阴暗掩藏的代名词。

当没有人再敢发声,当权力碾压成为和谐社会的背后模板。

当舆论成为众所周知的笑话,当这个透明的世界却变得越来越虚假。

“总要站起来说些什么。”“总不能就这样假装一切都还平安无事。”

但是一场场的“嘉年华”过后,你又记得了什么?我们又忘记了什么?

对于影片具有反差效果的片名,导演文晏这样解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嘉年华似的时代,喧嚣之下我们没有时间与耐心去重新审视成长的意义。

因此,这部电影是一个假设,也是一个兼具过去、现在及未来时态的提问。电影里,这些少女处在最美好的年华,《嘉年华》从字面上有这层意思。

同时我想说的是,我们生活在嘉年华似的时代,嘉年华是英文狂欢节翻译过来的,有狂欢、躁动的意思。

我们现在的时代这么喧嚣、躁动,大家都在忙着去从一个地方赶到另外一个地方,却忽视掉一些特别重要的东西,比如我们的下一代。”

导演文晏

其实,红黄蓝事件,就像是一部电影一样,刷新了人们对人性的认知,也点燃了火山般的愤怒

而“嘉年华”则用一种深沉如大海的冷静,促发我们做自我观照:

愤怒有理,但并不总是有力,唯有从社会机体上去做持续修复,才能真正治愈被伤害者,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

如果说电影《熔炉》把重点放在了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而《嘉年华》的导演则选择重点表达事件之后,被害人小文和旁观者小米的影响。

并且影片保持一个客观的分寸感,让观众看到事件之外的家庭、学校、社会的问题,波波余震更能震动观众的心。

电影《熔炉》剧照

电影情感冷峻而节制,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呈现故事,深刻又充满力量,苍白又无奈

极致压抑的表达方式,没有愤怒宣泄与大肆讨伐,因为真相总是被现实打败……

四年前,导演文晏因为新闻事件的触动,决定开始筹拍这部电影,花了一年时间打磨剧本,她没有选择暴力和煽情,来达成情绪的宣泄,而是选用旁观者的视角,让每一个人反思,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到底做了什么?

诚如她获奖时的发言:

“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不只是中国的故事,全世界都在发生这样的事。并且感谢两位小演员‘为那些没有发出声音的孩子,发出了声音’。”

而影片带给我们的绝对不是一个个案的故事,而是整个社会对于孩子关注的缺失,似乎这样的故事,以社会新闻的方式,在我们身边一直真实地发生着……

据美国儿科学会的研究报告表明: 

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约有12%-25%的女孩和8%-10%的男孩遭遇过各种形式的性侵害。

我国,2013—2016年的4年间,仅全国法院审结的性侵儿童案件量就达到10782起。

换而言之,每天至少有超过7名儿童被伤害。而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大量留守儿童,遗弃儿童,加上性教育的缺失,这个数字可能只会更高。

儿童,这个本该倍受呵护的群体,却被迫承受残忍的现实。

在网络舆论中,儿童性侵案一直都是被人口诛笔伐的行为,可很多时候,施害者并不能得到相应的严惩。

更是因为社会对这个“禁忌”话题的不愿提及,又使得这些问题像滚雪球似的的越来越大。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儿童性侵案件,真的是在大家的沉默中不了了之,甚至根本就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那些孩子后来怎样了?疑问,近乎淹没在大众的喧闹中……

而这样的社会背景,导致犯罪成本太低、维权成本过高,从而阻断了正义求索之路,助长了犯罪的滋生。

在中国,性侵害的维权之路的确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除了法律上的完善,执行力的监督,还有普通民众意识的破壁。

而这部影片想要呈现的现实意义,可能并非仅事件的全貌,还要认识到不是诛灭“一个人群”就能制止类似事件发生,而是需要从上到下的完整蜕变。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社会浮躁人间喧嚣,如嘉年华般光鲜亮丽

平静乐园滋生恶之花,人可以卑微如蝼蚁

但怎能扭曲如蛆虫

愿所有正义的呐喊,不再湮没于黑暗

愿所有小孩子

都能被这世界温柔对待

- END -

转自创意果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